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细数大清皇帝们下葬那些事,奢华排场大,却难逃被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6
转发:0
评论:0
细数大清皇帝们下葬那些事,奢华排场大,却难逃被盗!,大清作为女真族的后裔,在许多风俗上都有独特的讲究。然而占领江山后,由于要统治

  大清作为女真族的后裔,在许多风俗上都有独特的讲究。然而占领江山后,由于要统治汉人,于是许多讲究又与汉族相融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与众不同的清代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大清皇帝们的丧葬制度,和下葬那些事。

1515727993935402.jpg

  清初的时候,皇帝们下葬的许多制度还保持着女真族的风格,即火葬还要有人陪葬。从努尔哈赤到顺治都是如此,都是用的火葬,同时有两到三个亲近的人。而这些陪葬者,都是些无牵无挂,且死后没有什么亲人的人。从这一点看,这些女真族选定陪葬者还是比较讲究的。清代殉葬制度是从康熙朝开始废止的,康熙是一名圣君,博古通今。他大力启用汉臣,对汉族文化也比较重视,改变了许多清初比较野蛮的制度。

   火葬制度的废止是从雍正时期开始的,从此皇帝驾崩就开始土葬。雍正这位皇帝是个改革皇帝,大清许多制度的改革都是从他开始的。他也比较与众不同,连选陵都与其他皇帝不同,他以前的皇室都葬在清东陵,而雍正选在了清西陵,这个奇怪的选择至今仍然是个迷。说法也各有不同。

  清代皇帝下葬还有一个比较奇特的规矩,就是驾崩后,首先要在乾清宫停灵。停灵的时间各有不同,短的十多天,长的能有二十多天。停灵后还要把棺材运到殡宫呆几个月,短的一个月,长的一年。我们最大的疑问不是这个风俗由来,而是这么长时间,皇帝的尸体是怎样保存的。

1515728007997255.jpg

  有人说,是用冰块和隔绝空气的方法保存的。也有人说是故意让尸身腐烂后才下葬的,具体怎么回事众说纷纭,值得后人研究。

   虽然大清的皇帝们,下葬都比较奢华,而且选定的位置风水也都很好。但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这些皇帝的陵墓也难逃盗墓贼的魔爪。毕竟树大招风,金银财宝还那么多,地理位置还那么好找。怎么能不被下手呢,也许这就是老天爷和王孙贵族们开的一场玩笑。生前辉煌无限,死后不得清静,真是天道循环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遗憾!细数那些年刘备错过的良才们
导读:一部三国史,一壶英雄泪,一段热血与激情交织的岁月,一曲激昂而壮烈的英雄赞歌。三国重读,刘备之仁有目共睹,但因其早年颠沛流离,错失了一大批人才让人遗憾!细读历史,且看他们都有何人。1、田豫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官至太中大夫,享年八十一岁,是曹魏少有的高寿将领。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田豫很有才能,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第一名将,《三国志》中,将田豫与满宠、牵招、郭淮同列一传,除此之外,陈寿还认为“豫位止小州,招终於郡守,未尽其用也”,田豫终于小州,牵招终于郡守,都是没有得到重用,陈寿的这句话是非常有分量的。网络配图那田豫和刘备有什么关系呢?话还是要从刘备投奔公孙瓒说起,年纪尚小的田豫把自己托付给刘备,后来跟随刘备一同援救徐州,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田豫因为母亲年老而返回家乡,临别之时,刘备哭着说:“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田豫回到幽州,先跟从公孙瓒抵御袁绍,...
· 康乾“千叟宴”排场奢华如此“敬老”存争议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封建王朝中,为后世或津津乐道或口诛笔伐的“千叟宴”当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敬老活动。清康熙和乾隆皇帝曾先后各两次邀请全国各地的数千位老寿星来京师共赴御宴。而且,根据寿星的年龄,有的赐给诗刻、如意、寿杖、朝珠,有的赠“八品顶戴”赏穿“黄补褂”,有的颁发重量不等的“养老银牌”,有的甚至由皇帝亲自敬酒,以表示对老人的关怀与尊敬,因此“千叟宴”也被称为“敬老宴”。所谓“千叟宴”,其实就是清代老寿星们的大聚餐,始于康熙,盛于乾隆。因康熙五十二年在畅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时,康熙皇帝在席间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康熙皇帝第一次大办“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那年他恰逢“花甲”。康熙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所以,决定举办万寿大典庆贺60寿诞。他昭告天下耆老,年六十五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来京城参加畅春园的...
· 康乾“千叟宴”排场奢华如此“敬老”存争议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封建王朝中,为后世或津津乐道或口诛笔伐的“千叟宴”当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敬老活动。清康熙和乾隆皇帝曾先后各两次邀请全国各地的数千位老寿星来京师共赴御宴。而且,根据寿星的年龄,有的赐给诗刻、如意、寿杖、朝珠,有的赠“八品顶戴”赏穿“黄补褂”,有的颁发重量不等的“养老银牌”,有的甚至由皇帝亲自敬酒,以表示对老人的关怀与尊敬,因此“千叟宴”也被称为“敬老宴”。所谓“千叟宴”,其实就是清代老寿星们的大聚餐,始于康熙,盛于乾隆。因康熙五十二年在畅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时,康熙皇帝在席间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康熙皇帝第一次大办“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那年他恰逢“花甲”。康熙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所以,决定举办万寿大典庆贺60寿诞。他昭告天下耆老,年六十五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来京城参加畅春园的...
·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北魏皇帝大都惨死!
说起北魏,人们大都知道书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等等,在其他方面知道的恐怕不多。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鲜卑人拓跋圭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大同市),早期国语为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439年,统一华北。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元姓。534年,分裂为东魏(定都邺城)与西魏(定都长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魏”又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为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
· 可惜!那些无心于政治斗争却才华横溢的皇帝们
喜欢诗词音律的皇帝——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精通书画,擅长音律,喜好诗词,他的诗词流传百年,经久不衰。但是在政治上,他没有治国之才,没有雄韬大略,他把南唐带向了灭亡,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若是没有出身在帝王家,只是一个大儒,也许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喜欢木匠工艺的皇帝——天启帝朱由校明朝天启帝朱由校心灵手巧,喜欢做木匠手艺,他对制作木器有浓厚的兴趣。在天启年间,木匠们制作的木床笨重,用料多,样式普通。他自己研究设计图样,制作打磨,不到一年便造出了轻便实用,可折叠的木床,让人赞叹不已。他还会制作木人,盖木头房子,是不可不得的能工巧匠。可惜他是皇帝,喜欢木工制作,让他荒废朝政,宦官把持,最后国家衰退,民声载道。喜欢袈裟胜黄袍的皇帝——清世祖福临福临幼年在多尔衮的辅佐下登基,在亲政时他也是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国运,励精图治,但在改革实施中矛盾困难层出不穷,渐渐力不从心。董鄂妃的去世是他的精神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