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史上最严重泄密事件:导致百年战争,泄密者却被封为天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7
转发:0
评论:0
史上最严重泄密事件:导致百年战争,泄密者却被封为天王,马邑之谋:汉武帝与匈奴首战,30万军为什么一兵未发?六月间,汉武帝以御史

  马邑之谋:汉武帝与匈奴首战,30万军为什么一兵未发?

  六月间,汉武帝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作为统帅统辖诸将;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数将共出,汉军总人数在三十万以上,分五路大军。

  军事安排方面,韩安国、李广、公孙贺三将分别埋伏于马邑旁句注山中,准备以主力伏击;王恢、李息则伏军于代地,准备截击匈奴军队的辎重。

  所有一切准备完毕后,汉武帝派聂壹为“诱饵”,假装成汉朝的罪人,逃入匈奴后诱引单于来攻汉地。

  聂壹这个汉人非常有胆略,见到军臣单于后,很快得到信任,表示说可以让自己在马邑的熟人做内应,希望单于率军攻取马邑,掠取那里的财货人民。

1515998978122681.jpg

  半信半疑间,军臣单于接受了聂壹的建议,让聂壹回马邑做内应。聂壹说,我回去后即刻杀掉马邑的汉朝长官,以人头作为信号。

  果然,聂壹和汉朝当地官员杀了一个死囚,然后,聂壹到了城头,高举人头示意。城下匈奴间谍亲眼看到血淋淋的人头已经在聂壹手中,即刻迅速回报军臣单于,说马邑城已被聂壹控制。

  兴高采烈,军臣单于率十万匈奴骑兵越过边界,直杀马邑而来。

  汉军方面,也有斥候时刻报告匈奴军队动向。韩安国得到的最新情报是,匈奴大军距离马邑只有百里之遥,很快就会进入汉军伏击圈。

  结果,等来等去,忽然,匈奴军队在距离马邑百里之遥的地方停止前行。因为,他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汉朝人所放牧牛羊,千百成群,竟然没人管理,四处乱跑。此情此景,让军臣单于大起疑窦。

  军臣单于也不傻,他由此多了一分小心,指挥大军暂停行进,派人再去侦查情况。

  当时,汉帝国在靠近匈奴边境的县,每百里左右设置一个哨所,一个哨所内配备五个人,包括障塞尉一名,士史、尉史各两名。这些人,主要工作就是在自己辖区内巡边,有动静就发书信或者放狼烟报告。可巧,当时有位尉史,照例巡逻执勤之时,被匈奴尖兵抓到。此人极其胆小,没等军臣单于大刑伺候他,就马上召称:汉军已经埋伏三十万大军,在前面等着您呢……

  饶是能征善战,军臣单于也是魂飞魄散。于是,他立刻下令全军撤回,把这位汉朝被俘的尉史也带了回去。

  回到匈奴地界后,军臣单于把这个历史上没有记载姓名的尉史,当成上天派来拯救他的使者,封为“天王”。

1515999003713020.jpg

  汉军这边,焦急在马邑城附近苦等的韩安国焦急万分,忽然接到消息,说匈奴军原路撤退了,几十万热闹大失所望。但韩安国也没敢下令追击,他担心对方有诈。

  另外一个方向,本来负责断敌后勤的王恢,虽然他率领三万汉朝部队,竟然也不敢进攻匈奴的辎重队伍,直接就回撤了。

  由此,劳师动众,三十多万汉军无功而返。

  特别是对王恢,刘彻恨得牙根痒痒——就属你在朝堂上慷慨激昂,信誓旦旦,要我们汉军攻打匈奴。结果,到了前线,眼睁睁看着敌人防卫最差的辎重队伍路过,连像样的出击都不敢做一次。不杀他,不仅天下人不答应,自己也没面子。于是,武帝下令把王恢抓起来审问。

  廷尉署自然知道皇帝心意,很快作出:王恢临敌观望,斩!

  于是,王恢被投进大牢,等待处决。

  得知判决后,王恢当时觉得自己还不至于就这样没救了。他倾家荡产,凑了不少金子,向天子舅父、也是当时丞相的田蚡行贿,求他在皇帝那里救自己一命。

  田蚡收了钱,自然大包大揽答应。但田蚡人精,知道当朝皇帝不是好说话的主儿,就先找到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姐姐、也就是汉景帝皇后、汉武帝生母王娡求情,并嘴把嘴教给王娡到时如何和皇帝说情——“王恢是马邑设伏的首谋,如今匈奴未灭,先把王恢杀了,不等于给匈奴人报仇吗?”(有人可能忽然起疑,作者是否写错了,那田蚡和汉景帝皇后是同母异父姐弟?皇帝也娶二茬货?没写错。秦汉时期,风气比较开放,年青女人改嫁很普遍。)

  刘彻听皇太后说情后,连老妈的账也不买,冷冷回答道:

  “首为马邑事者,(王)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其辎重,犹颇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收人家钱没为人家干成事儿,田蚡就把皇帝这话转告王恢,算是把收受的千金当传话费了。王恢得知皇帝态度如此,无可奈何,只得在狱中自杀。

1515999030483995.jpg

  兵法上有句话,叫“兵不空出”,汉军此次设伏三十万,一事无成,确实让汉武帝愤恨、遗憾。

  此次无功而大劳,究其本源,聂壹所献之计,原本不错,若能成功,肯定能给匈奴一个大大下马威。但是,我们后人感到惊讶和不解的是,三十万大军做伏兵,本来应该是奇计,属于最高军事机密,但汉军一个小小尉史竟然知情,可见,汉朝的保密工作极差。

  所以,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也算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王恢的脑袋,也成为大汉朝和匈奴宣战血淋淋的感叹号。从此,汉朝与匈奴,只有铁血,只有兵戎相见!

  马邑伏击未成,汉匈之间完全丧失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双方撕破脸皮。但是,由于匈奴在盐,铁等战略物资方面完全依赖汉地交易,加之匈奴贵族阶层对于汉朝金宝锦帛等奢侈品求之若渴,所以,他们在不时侵掠汉地边境的同时,还是不断派出商队在汉朝的各边地关市场与汉人通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次泄密的发生,导致汉匈百年战争,泄密者竟然还能封为天王
马邑之谋:汉武帝与匈奴首战,30万军为什么一兵未发?六月间,汉武帝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作为统帅统辖诸将;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数将共出,汉军总人数在三十万以上,分五路大军。军事安排方面,韩安国、李广、公孙贺三将分别埋伏于马邑旁句注山中,准备以主力伏击;王恢、李息则伏军于代地,准备截击匈奴军队的辎重。所有一切准备完毕后,汉武帝派聂壹为“诱饵”,假装成汉朝的罪人,逃入匈奴后诱引单于来攻汉地。聂壹这个汉人非常有胆略,见到军臣单于后,很快得到信任,表示说可以让自己在马邑的熟人做内应,希望单于率军攻取马邑,掠取那里的财货人民。聂壹半信半疑间,军臣单于接受了聂壹的建议,让聂壹回马邑做内应。聂壹说,我回去后即刻杀掉马邑的汉朝长官,以人头作为信号。果然,聂壹和汉朝当地官员杀了一个死囚,然后,聂壹到了城头,高举人头示意。城下匈奴间谍亲眼...
· 古代称泄密者为"喜鹊嘴"泄密者可被处以绞刑
清代乾隆年间科举殿试试卷(局部),有折痕处即为当时“弥封”所致秦代“右丞相印”和“左丞相印”封泥(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最早防范公文泄密的“泥封”始于先秦时期汉代“泥封”高下有别“武都紫泥”为皇帝专用中国最早防止公文泄密的手法是使用泥封技术,这项保密技术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防伪包装技术。所谓“泥封”,就是使用一种叫“封泥”的材料,对重要文档进行密封包装的方式。泥封兴于先秦时期,到两汉时广为流行。当时不论是公函还是私人书信,大多写在竹简、木牍一类的“纸板”上。简牍在现代考古中多有出土,如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出土的两封中国现存最早的信件,便是写在木牍上。简牍不能折叠,写在上面的文字很容易让人看到。出于保密,古人又发明了一种木板,盖在简牍上面,这样就把文字内容盖住了。这块木板就是书函的盖子,古人叫作“检”。所谓“检”,依《释名·释书契》上所释,“检,禁也。禁闭诸物,使不得开...
· 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而孙皓却被封为归命侯?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63年,魏国名将钟会以及邓艾率大军进攻蜀国,蜀国后主刘禅在还有能力抵抗的前提下,竟然向魏军投降。蜀国灭亡后,刘禅被魏国封为安乐公,衣食无忧的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不过,与刘禅截然不同的是,公元280年,吴国在与西晋的战争中战败投降,吴国的皇帝孙皓却仅仅被封为归命侯,爵位比刘禅整整低了一个档次。同样是投降,为什么刘禅和孙皓的待遇却不一样呢?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古代王朝一直秉承着一个传统,那就是新王朝会将旧王朝的皇室后裔封为王或者是公。曹丕称帝之后,将曹魏视为是代替汉朝的新王朝,所以将已故的汉献帝追封为山阳公。而刘禅的父亲刘备,在建立蜀国时,就一直以汉朝后裔自居,将自己视为汉朝的延续。所以刘禅投降后,魏国把刘禅也看作是汉朝皇室的后裔,予以优待。而东吴在汉朝只是一个地方政权,汉亡后虽然建立了吴国,但其实也只能算是一个割据政权。所以孙皓投降...
· 史上最贪财皇后,把持国库导致兵变
皇后乃一国之母,按理说天下都是她家的,还有什么可贪的呢?然而就有这么一位皇后,她贪财到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她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刘氏出身乡野,身世凄惨,自小死了母亲,跟着以算命为生的老爹艰难过活。当时适逢天下大乱,在一次战争中,只有五六岁的刘氏被还身为晋王的李存勖的将领袁建丰虏获,送往晋王宫为婢。李存勖的母亲贞简太后见刘氏聪明伶俐,甚是喜爱,就亲自教其乐器歌舞。几年后,刘氏出落的越发美丽动人,李存勖见了甚是着迷。儿子的喜好,母亲当然看在眼里,终于在一次宴会之后,太后将刘氏赐给了李存勖。后来刘氏为李存勖生下了一个儿子李继岌,由于李继岌相貌和性格都与父亲李存勖极为相类,由是刘氏得到了李存勖的专宠。待到李存勖建立后唐,刘氏又凭借着皇帝的宠爱,一举击败了争夺后位之人,成功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或许正是由于刘氏出身低微,少小贫穷,钱财在她的眼里才显得格外重要。不择手段疯狂聚敛刘氏当上皇后之后,...
· 史上最牛丞相,却被却被太监惨杀,且留下千古骂名
古代的丞相或宰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地位和权力仅次于皇帝,辅佐皇帝治理整个国家。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功勋卓著的丞相,比较知名的有汉朝的张良、三国时蜀汉的诸葛亮及明朝的刘伯温等人。若要按照功绩和影响力排名,有一个人绝对在诸葛亮等人之上,堪称史上最有能力的丞相,他的所作所为,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此人就是秦朝的开国丞相李斯。李斯,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起初只是掌管文书的小官。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李斯辞官求学,并拜在了儒学大师荀子的门下。虽然荀子算是儒家学派,但他的思想更接近法家的主张,研究的是如何治理国家,也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成之后,经过自己的理性分析,依然决然地选择去当时的秦国,就告别了老师荀子,向秦国奔去。因李斯能力很强,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并有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后来,由于一些原因,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