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王阳明: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一天,学生陆澄问心学大师王阳明:“圣人能应变无穷,莫非事先研究谋划过。”
一天,学生陆澄问心学大师王阳明:“圣人能应变无穷,莫非事先研究谋划过。”
王阳明先生说:“圣人哪有精力顾及许多?圣人的心犹如明镜,正是由于这个明,使它感而必应,无物不照。过去所照物影已不复存在,未照的不可能预先具备。若如后人所说的那样,圣人对什么都事先研究过了,这与圣人的学说大相背离了。”
“周公旦制礼作乐惠及天下,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尧舜不全部做了而非要等到周公呢?孔子修订六经教育万世,也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周公不先做了而非要等到孔子呢?可见,所谓圣人的光辉事业,乃是碰到特定的历史条件才有的。只怕镜子不明亮,不怕有物不能照。学者研究时事变化,与镜子照物的道理是相同的,但学者须有一个‘明’的功夫。对于学者来说,不怕不能穷究事物的变化,只怕己心不能明。”
《商君书•更法第一》中,秦孝公与大臣商讨变法时,商鞅针对甘龙、杜挚主张法古,反对变法的言论而阐发一番议论说:“上代人治理方法有异同,要后代人效法哪个?各代帝王的礼制也不一样,要后代人遵循哪个?伏羲、神农时代只教育不诛杀,黄帝、尧、舜时代只诛杀而不谴责。到了文王、武王时代,各自都是依据当时的形势而立法,根据实际需要去制定礼仪。……治理天下不是一种方法,有利于国家就不必仿效古人。”商鞅反对用死人去约束活人,强调应变和变革。圣人的应变建立在“察时、明德”上,这个“明”和“察”的工夫,正是“圣算”的工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高抬明镜
高抬明镜高抬明镜高抬明镜的意思高抬明镜是什么意思高抬明镜什么意思高抬明镜的近义词高抬明镜的反义词高抬明镜的拼音【成语意思】: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用法分析】:高抬明镜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成语来源】:《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āotáimíngjìng【英语翻译】:raisehighabrightmirror【成语声母】:GTMJ【高抬明镜的近义词】:明镜高悬【近似成语】:镜破钗分:比喻夫妻失散、离异。镜里观花: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镜里采花:见“镜里观花”。镜花水月: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
· [福建]莆田笏石明镜堂
[福建]莆田笏石明镜堂莆田,石明镜明镜堂座落在秀屿区笏石镇北埔村笏山西南麓,与海滨书院(已毁)只有一箭之遥。庙宇坐北朝南,两座衣锦亭矗立于庙宇的东西两端,构成一个较为特殊的古建筑群体。从笏石旧街拐北的观音亭街再转入一条狭窄的古巷道,大约有200米处,便是明镜堂。堂前有一块宽阔的大平埕,周边被民居围住。前面的走廊比较窄短,门窗直接暴露于大埕间,没有立柱,两端的墙头及中间的壁柱,擎起屋宇的前端,结构较为特别。明镜堂分为前两殿,中间放有两大口天井。天井的两端放有小门,左侧的小门间是护厝一样的古屋宇,紧靠着大殿。前端的护厝为双层楼,犹如读书楼或钟鼓楼一般。整座建筑面积约有340m2,加上外大埕,总占地面积约有840m2,规模庞大,雄伟壮观。远远望去,特殊的走廊与屋檐构造,如同一只大雄鹰展翅翱翔于广袤无垠的苍穹。后殿为正殿,奉祀林龙江金像,两端是三教先生的弟子坐像。神龛的前面置有一张大中案,粗雕细刻...
· 王阳明传——只怕有心人
?我们叙述王阳明南赣剿匪时,读者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剿匪真的就如叙述的那样顺利?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南赣土匪在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的四省剿匪部队面前几乎不可动摇,但在王阳明指挥的一万余部队面前却不堪一击。原因何在?1518年农历四月下旬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王阳明邀请他的弟子们喝酒,席间,他真心实意地对弟子们说:“谢谢诸位,以此相报。”弟子们大为惊讶,说:“我们还为没有帮到您而惭愧,您为何要感谢我们?”王阳明回答:“我刚到赣州办理军务时,时常担心办错事,愧对诸位,所以谨慎之极。我一人静坐回忆执行赏罚时,总感觉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不过一旦与诸位相对,我感觉所做的一切赏罚之事都无愧于心。这就是你们助我之处啊。”其实这段话说的就是“事上练”,任何一件事靠你一个独坐想象,无论想得如何滴水不漏,都于事无补。必须要到事上去磨炼。做事时无愧于人、无愧于心,这才是王阳明心学所说的真正的“存天理去人欲”,真正...
· "明镜高悬"原为"秦镜高悬"
“明镜高悬”的由来连航在旧时衙门的公堂上,常挂有“明镜高悬”的匾额,官员常用其标榜公正无私,断案精详。汉刘歆《杂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看到无数珍宝中有一块方镜,宽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胃肠五脏;人有疾病在内,则知病之所在;如宫人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此镜照宫人,胆张心动者杀之。因此镜出自秦地,故又称为“秦镜”。又因此镜功能奇特,故人们又用它比喻那些明辨是非、判案公正的官员。后来,官员们为了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廉明”,全都在公堂上挂起了“秦镜高悬”的匾额。再后来逐渐变成更为通俗的“明镜高悬”,作为摆饰悬挂于大堂前。
· "明镜高悬"原为"秦镜高悬"
“明镜高悬”的由来连航在旧时衙门的公堂上,常挂有“明镜高悬”的匾额,官员常用其标榜公正无私,断案精详。汉刘歆《杂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看到无数珍宝中有一块方镜,宽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胃肠五脏;人有疾病在内,则知病之所在;如宫人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此镜照宫人,胆张心动者杀之。因此镜出自秦地,故又称为“秦镜”。又因此镜功能奇特,故人们又用它比喻那些明辨是非、判案公正的官员。后来,官员们为了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廉明”,全都在公堂上挂起了“秦镜高悬”的匾额。再后来逐渐变成更为通俗的“明镜高悬”,作为摆饰悬挂于大堂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