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明不是亡于李自成也不是满清,而是不为人知的他们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0
转发:0
评论:0
大明不是亡于李自成也不是满清,而是不为人知的他们,于大明王朝的灭亡,人们普遍认为是明朝无法应对起义的农民军,以及后金的铁骑。但

  于大明王朝的灭亡,人们普遍认为是明朝无法应对起义的农民军,以及后金的铁骑。但是当时明朝的国力其实并不弱,指挥得当的话,还是有后路的。

  而人我们也忽略了明朝末年持续时间长达20余年的西南土司叛乱。这场战争对明朝最后的命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朝云贵川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采取世袭土官制度,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地方长官管理所辖区域,朝廷一般不干预其人事变动,只负责收税边防等事宜。不少地方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种特殊的地方自治模式就是著名的土司制度。

  有许多土司首领自恃天高皇帝远在本地横征暴敛作威作福,甚至对抗中央。万历年间发生的杨应龙叛乱,也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播州之役,明军用兵十万激战一年才平定了这场叛乱。

  此后明朝廷在当地推行改土归流,但由于阻力太大,为日后的叛乱埋下了伏笔。

  万历后期官场腐败,此时后金势力已经崛起朝廷为筹措军饷大增赋税,土司官员也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各族百姓苦不堪言。

1516167351466627.jpg

  四川永宁宣慰使奢崇明见有机可趁遂起兵反明。天启元年九月,奢崇明以请缨支援辽东为名率军至重庆,不知真相的明朝官员开城出迎被叛军尽行斩杀,随即占领了重庆。

  接下来叛军接连攻占云贵川三省许多座州县。同年十月叛军合围了四川省城成都。四川巡抚朱燮元急调省内各处官军和土司武装支援,朝廷又调云、贵、陕、鄂等省官军入川,经过近两年血战终于在天启三年春攻克叛军老巢永宁,奢崇明兵败仅以身免,这场叛乱才暂告一段。

  在明军平定奢崇明的同时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又起兵叛乱,让本已复杂的局势更加混乱。

  安邦彦家族可谓是西南土著的“活化石”,其家族早在三国蜀汉时就在水西居住,家人多势众实力雄厚,曾在万历年间平定杨应龙作战中立功。但安邦彦并不满足当一个受明廷管辖的土司,他见奢崇明叛明自立也萌生了割据贵州的野心。

  这场影响深远的叛乱直到崇祯二年八月才平定。这一战前后历时八年,明朝在山高路远的云贵高原用兵十余万,耗银数百万才艰难地平息了这场叛乱,而此时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已席卷中华大地。

1516167365229188.jpg

  不幸的是又一场叛乱几乎席卷整个云南,此时的明朝已无力平乱。

  1648年大西军自四川南下继续抗清终于剿灭了最后这支叛匪。至此历时20余年的明末西南民乱终告平定,但此时明朝早已寿终正寝。

  西南民乱对川滇黔三省造成的战争创伤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以逐步恢复,可以说西南土司叛乱与明末流民起义和满清一起埋葬了大明王朝。

  清朝深刻吸取明亡教训,在云贵川地区力行改土归流。后来又专设云贵总督,改变了自秦汉开始的西南半自治状态,有力地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一、锦衣卫的来历“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闪开!”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就是说锦衣卫的命令下达者,只有皇帝一人。二、锦衣卫的职能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即一部分是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这些人虽名为“将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权利并不是很大,只是名称叫得响,负责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一个个长得牛高马大,虎背...
· 明末最强骑兵不是关宁铁骑而是他们
了解明末的朋友应该对于当时的局势有所了解。明末天下大乱,群豪并起,以关外女真、关内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最为强大,另外,明政府尚有数十万精锐,也勉强可以支撑。在当时的战场上,骑兵已经成为野战最强有力的武器,拥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就拥有了逐鹿中原的底气。在当时各派势力中,骑兵部队都不弱,大家熟知的,尤其以明朝的边防军关宁铁骑和满洲的八旗精兵最为著名。不过,我们翻阅史籍会发现,真正强大和精锐的骑兵部队并不局限于明政府和满清政府,李自成起义军中,同样有数量可观且训练有素的骑兵部队,他们在与关宁铁骑和满洲八旗的正面作战中,并不落与下风,甚至有过之。一般认为李自成部队是一群流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诚然,李自成农民军中绝大多数确实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但是,与历史上所有农民起义军一样,李自成军中有一批悍勇的核心武装,而他们就是李自成的骑兵部队!根据《明史*左良玉传》记载:“贼介马驰...
· 明朝灭亡真正原因:不是腐败而是花生白薯
明代灭亡,清军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两股农民军。农军哪来的?来自陕北延安。李自成与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骨干也以陕北饥民为主。为何陕北闹饥荒?因为地主兼并土地,民不聊生?不对。陕北土地贫瘠,以小农为主,地主不多。他们没比普通农民多几亩地,要是闹旱灾,他们也一样束手无策。其实,饥荒的原因很简单:明末人口逼近2亿,而粮食增长的空间耗尽,难以负荷,各方面都出现崩溃的征兆。与此同时,西北(特别是陕北)的军人及预备役军人很多,是明军的兵库。全世界,军人都是必须安抚的,就是现在美国,招公务员也优先照顾退伍军人。然而,西北明军活得实在很惨。崇祯时,都督卢象升巡视边防后给朝廷汇报西北军人惨状:“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绔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实际上,明亡之前二三十年,部...
· 同治皇帝竟然不是死于天花而是另有死因
同治帝亲政还不到两年,就忽然患了重病,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驾崩了。死的时候年仅1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同治帝的突然死亡也成为了大清朝无数的谜案之一,为我们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猜测和疑问。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界和一般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根据正史记载是死于天花。但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网络配图同治死于梅毒的说法通过野史、小说、电影等通俗载体流传于世,似乎是家喻户晓,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历史研究者当中,也有人持同治死于梅毒说法的,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应根据可靠的档案史料来解开这个疑案。他们通过对清宫档案史料的分析,认定同治确系死于天花而不是梅毒。双方各执一词,同治的死因也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解不开的谜。民间传说同治帝是死于了梅毒,而又有传说是死于天花,那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究竟是什么呢?老百姓之所以怀疑同治帝死于...
· 李自成在起义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失去群众基础
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后不仅掠夺富户豪门、平民百姓也逃脱不了被掠夺的命运:“初,诸贼攻城时约,内藏归闯贼(李自成),勋戚财归诸帅,文官财归牛(金星)、宋(献策),富户归小盗。”有此约定,那么这些人还有什么可忌讳的?富人被倾家荡产,平头百姓的柴米油盐也被大顺军队抢掠一空。城内饿浮遍地。网络配图李自成到底在北京城搜刮了多少银两?据史料记载:“所掠输共七千万。大约勋戚、宦寺十之三,百官、商贾十之二。先帝减膳撤悬,布衣蔬食,铜锡器具尽归军输,城破之日,内帑无数万金。贼淫掠既富,扬言皆得之大内,识者恨之七千万两白银!崇祯吝啬,在全国加饷摊派十多年,也不过从民间征得两千万两白银,最终导致了天怒人怨;而李自成短短四十来天便在京师榨银七千万两,无怪乎“识者恨之”,其最终的结局已然注定。李自成人主紫禁城,靠的是群众基础。同时,他也有一定的政治头脑,身边既有像牛金星、李岩这样的智囊,又有如刘宗敏、李过这样的二流将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