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竟有个汉使被阉了!谁这么大胆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8
转发:0
评论:0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竟有个汉使被阉了!谁这么大胆子?,大汉,是一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谁敢把汉使给阉了

  大汉,是一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谁敢把汉使给阉了?

  在汉朝的外交活动中,“汉使”是与张骞、班超、苏武这些灿烂的名字连在一起的。作为第一个汉使,张骞流落异域十余年,百余人的使团最终只有他和堂邑父两人得以回到长安,却始终带着那根象征使命的汉节。从此,永不“失节”,便成为一代代汉使的传统与骄傲——纵观汉代历史,这几乎成为一种信念,有一个强大的王朝在背后,汉朝的使臣们几乎都有为了原则和使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以至于直到今天,提到“汉使”二字,我们总会有一份敬重和仰视。

blob.png

  这种敬佩不仅来自于今世,也来自于当时。或许因为这一份英雄气概,汉家使臣在异乡,通常也会得到一份尊重,有被杀的,却很少有被折辱的。张骞出使,第一次被匈奴所俘,面对这个气度恢宏的汉使,军臣单于还是很讲道理的,只是问他如果匈奴派人去南越,汉朝是个什么感受?而后以胡女妻之,虽然不放他和他的部下走,待遇上却似乎并无虐待。不过张骞最终还是跑了,继续他联系西域的使命,而且在返程中再次被俘。我注意到这位博望侯是再次被带到军臣单于面前的,而军臣依然没有责怪,还让他夫妻团聚。在这种敬重英雄的文化环境下,似乎没听说哪个不要命的家伙敢把,会把,能把汉使给阉了。

  然而,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被阉掉的汉使,他的故事要说起来,简直令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这位汉使名叫季都,汉宣帝年间奉命作为副使出使乌孙,下令将他阉了的正是汉宣帝。而且……而且,他在完成使命的过程里中规中矩,可说既没有失节,也没有违背上级的指令,更没有什么失期、迷途之类的事情,冷眼一看,这位使臣落到受宫刑的地步,真是有点儿匪夷所思,但偏偏汉廷给其治罪还理直气壮。

  要说清这件事,得从季都所在使团的使命说起,这个使命是来了解一起谋杀案的。在这起案件中,遭到谋杀的是乌孙当时的国王(当地称为“昆弥”)“狂王”泥靡;发起谋杀的,则是他的妻子,来自汉朝的解忧公主以及汉使魏如意和任昌。

  乌孙是个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的国家,其君主往往娶两个王后,一个是匈奴公主,一个是汉朝公主,泥靡之前的乌孙王是解忧公主的第二任丈夫翁归靡(号称“肥王”),他死后,汉朝支持的继任者是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翁归靡最初也曾有这样的允诺,并向汉朝求娶公主为儿媳。而泥靡则是再上一代乌孙王军须靡的匈奴公主所生,为乌孙亲匈奴贵人所拥立。他即位后,奉行的政策自然亲近匈奴,这对当时正在和匈奴全力博弈的汉朝来说,是很不利的。解忧公主按照当地习俗,作为王后再嫁新王,并为泥靡生一子,但双方一亲汉,一亲匈,政治问题并不会因为生个儿子而缓和,关系始终十分紧张。而由于乌孙此前一直亲汉,泥靡的引来强烈的反对,国内局势也颇为混乱。

blob.png

  解忧公主为泥靡生儿子,这事儿其实想想也十分的匪夷所思。按照历史记载,解忧公主生于公元前120年,而她在公元前71年曾和“肥王”翁归靡一起策划和实施了与汉军合击匈奴的巴里坤战役。此后,还有翁归靡向汉朝请求娶公主为儿媳的事。她嫁给泥靡是在翁归靡之后,算上十月怀胎,为他生儿子的时候肯定已经50岁以上了。以汉朝平均寿命25岁来算,这样的年龄生儿子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即便是今天,也是罕见的高龄产妇——这或者是历史记载有误,或者,刘解忧公主是个类似则天大帝那样内分泌与当时常人不同的女子。

  这之前由于汉朝与乌孙关系良好,双方使节往来不断。适逢军司马魏如意和任昌送乌孙侍子回国,解忧公主便与他们分析乌孙国情,认为狂王统治基础不稳,可袭击之。大概魏如意和任昌也是班超一流的性格,于是设计在酒宴上刺杀狂王,可惜有班超的胆略却没有班超的刀法,席间行刺只刺伤了狂王泥靡,却被他逃走了。泥靡的儿子细沈瘦随即召集部众,将解忧公主等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围城之战打了几个月。汉朝西域都护郑吉闻讯率军赶来,这才解围。面对刺杀后乌孙各派剑拔弩张的烂摊子,汉宣帝派出使臣张翁到乌孙安抚狂王,处理这起谋杀案。此事,最终以魏如意、任昌被判处死刑,押送回长安处死和汉朝向乌孙王泥靡赐金,派医生治疗了结。

blob.png

  在这次出使任务中,张翁因为表现不好,回国后被处以死刑。

  以现在观点看来,这个张翁可说是有取死之道的。所谓魏如意、任昌被判死刑的事,怎么看怎么让人疑窦重重。既然判处死刑为何不在乌孙执行?西域之路万里迢迢,押送回长安只为了斩首,听来就不靠谱,那时候没有录像和照相机,乌孙又在风雨飘摇之中,狂王泥靡总不能跟过去亲眼看魏、任两位砍脑袋,这明显是个敷衍,其中可以玩花样的机会太多了。

  张翁的问题在于他在汉军已经解围的情况下态度过于软弱,而且审理这个案件时对解忧公主的态度问题很大。当时,公主对张翁的审理不服,叩首而拒绝认罪。张翁竟然揪住公主的头发,拖过来大骂。这一下子可犯了大忌。

  张翁的意思大约是借此表达汉王朝中央政府对谋杀行动的不满,以退让求和解。然而这里我们需要说一下解忧公主的身份。这位公主本是楚王刘戊的孙女,刘戊是七国之乱的首犯之一,病败自杀,死后楚国改封,以平陆侯刘礼为王,刘戊的子孙都被列到族谱之外,已经等同庶人。但公元前101年,原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死,汉武帝遂封刘解忧为公主,执行和亲使命。

  如果从地位角度来说,解忧公主是罪人之后,张翁揪她的头发来骂也没什么,但人家毕竟是宗室,这样一揪,皇家尊严何在?终西汉一朝,皇家和汉使一样,都是可杀而不可辱的。张翁对皇家的行为失当,当是引来了汉宣帝的不满。

  更给他雪上加霜的是他这样做,显然对汉王朝的西域大局造成极大的破坏。

  解忧公主是什么人?别看在长安并无地位,但在西域,那就是汉家的品牌象征,人家不仅是和亲的公主,还是大使,是汉王朝的全权代表。历史上,解忧公主是一个优秀的女外交家和女政治家,在西域为汉家经营数十年,形成了颇为强大的势力。她和翁归靡统治时期,是乌孙最强盛的时期,她的三个儿子后来一个成了乌孙的王,一个成了莎车王,还有一个是乌孙大将,一个女儿成了龟兹皇后,她的家族在西域极有影响力。刺杀泥靡的背景是汉朝由于大臣萧望之等担心兵连祸结,对乌孙的局势没有采取积极的干预态度,坐视这个在西域最大的盟友倒向匈奴,解忧公主的选择不能说错。而她身边有一大批乌孙的亲汉势力,才能使她守住赤谷城几个月。如今汉使对公主这样无礼的态度,显然会让乌孙亲汉势力受到重挫,也严重影响解忧公主在当地的威望。这对汉朝的西域经略是很不利的。

  而且,解忧公主是一位在西域对汉王朝有着巨大贡献的人物,曾忍辱负重先后嫁给三个乌孙王,完成了推动乌孙与汉合击匈奴的重任,是造成匈奴败亡的大功臣,晚年回到长安深受汉宣帝尊重,张翁大约并不了解这些内情,所以做出了这样错误选择,须知解忧公主是可以直接上书汉宣帝的,受了欺负之后她写到长安的信,直接导致了张翁的判罪和死刑。

  不过这里面本来没有季都什么事儿,他作为副使,没有参与对解忧公主的审问,这次的工作是安抚狂王泥靡。他带着汉朝来的医生给泥靡治伤,很好地改善了关系,最后泥靡派出十几名骑兵送他离去,颇有惜别之情。

  那……怎么会被朝廷判罪给阉了呢?

  《汉书·西域传》中有简单明了的解释——“都还,坐知狂王当诛,见便不发,下蚕室。”

  翻译过来就是——“季都回到长安,因为明知道狂王该杀,却有机会没动手,而被判处宫刑。”

  这叫什么罪名啊?按说,人家是很好地完成了自己医治国王,乃至改善关系的使命嘛……也有人认为,季都应该是那个时代汉朝CIA的成员,以出使为名本来任务便是协助解忧公主完成没有成功的刺杀,结果胆怯没动手,才被处刑。这在历史上是查无实据的,只能聊备一说。

  季都受刑,肯定是够委屈——在他国谋划政变,刺杀国王,只因为没有成功,连自己的使者都能阉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国度啊。残酷,霸道,苛刻……然而,我们又可以从这个事件真切地看到的大汉朝的强悍、积极和不讲理。

  对,就是不讲理,大汉朝对内对外好像都不怎么讲理,这可不是个好习惯。

  然而,对这个不是好习惯的不讲理,俺们怎么好像很喜欢呢?

  怪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果真是这样吗?果真势与天齐的强汉一直向金戈铁马的匈奴低三下四吗?汉与匈奴的关系,还要上溯到西汉刘邦开国之初。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公元前200年,汉朝初立,被刘邦徙至代地的韩信(是韩王信,不是淮阳侯韩信)同匈奴在马邑作战时失败投降,冒顿单于引兵攻太原,包围晋阳。气势正盛又有大流氓习气的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进击匈奴。其时正赶上大寒雨雪,冒顿单于假装兵败撤退,引诱汉兵追击。汉军一路势如破竹,只见匈奴都是老弱残兵,于是聚集三十二万大军乘胜冒进。刘邦自己亲率先头部队抵达平城,立马未稳,冒顿单于忽然率领一直埋伏等待的三十多万精锐骑兵把刘邦军队切断。堂堂大汉皇帝被围于白登七天七夜,缺水少粮,军士冻得瑟瑟发抖。四下望去,匈奴兵马强悍,东西南北的战马都各分一色,铠甲鲜明,雄壮整齐。情急之下,刘邦确实是个能使各种伎俩的奇才,他走“枕边风”路线,派人给冒顿夫人送去厚礼,其间详情,史无所载(这真是个千古之谜,不知...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讲起汉元帝,总是和王昭君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元朝戏曲家马致远(1250—1321)所作《汉宫秋》,写画工毛延寿因未收到金钱心中积怨,把王昭君画成丑八怪,汉元帝因而把昭君赐给匈奴单于,临别一看,竟是天仙美人,元帝心中如刀割,在戏中唱道:“她,她,她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她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杨;泣寒杨,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汉元帝的悲凄通过歌辞衬托得无比悲凉,似乎汉元帝是被强辽强金欺压下宋朝皇帝那样的无奈君王,又好像堂堂汉室受过多大的凌辱。特别是在第二折中,汉元帝叹道:“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千般无奈,万种委屈,没有丝毫大汉气象,反而很像距马致远所处时代不久前亡国的南宋君王的屈辱叫喊。果真是这样吗?果真势与天齐的强汉一直向金戈铁马的匈奴低三下四...
·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强汉”到底是什么强?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强汉”到底是什么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汉与唐,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朝代,西汉和东汉都是中国历史上先后大一统的中原王朝,统称汉朝,西汉曾有“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豪言壮语。东汉也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的开明盛世。唐朝同样盛极一时,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还被尊为“天可汗”、高宗承贞观遗风,史称“永徽之治”、玄宗亦有作为,开创“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所谓“强汉盛唐”,汉朝到底有多强?一、强横的军事实力秦自建国以来就是一直和西戎作战,在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汉承秦制,自然也要面对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匈奴。西汉立国之初就受到匈奴的威胁,然而尽管前几位皇帝都在采取“和亲”这一怀柔策略,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击败匈奴,明里以弱示敌,暗地里却在休养生息,积极备战,经过几任皇帝的精心部署,直到汉武帝时期,这位年轻的皇帝转守为...
· 揭秘:汉朝军队为何敢喊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朝是我国封建帝统中难得一见的强悍王朝,这其中和她的军事实力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强大鼎盛的王朝。汉朝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匈奴人当年横扫欧洲,但就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被汉军的铁蹄打得到处乱跑。汉朝存在了400多年,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即使是其处于统治末期,其军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一语更是令现代人血脉喷张。网络配图可在汉文帝年间却年年被匈奴连烧带杀,只能花钱送女人换和平。汉朝为啥如此弱,那是因为铁的产量十分有限,就连最需要铁器的军队也是青铜武器和铁器混搭。军队严重缺乏坚甲利刃打败匈奴那是免谈。因此把庞大的军队用铁器武装起来,就必须拥有一个能够大批量生产铁兵器的生产体系。面对如此难题汉文帝用一个简单的办法解决就是全民炼铁。也就是取消之前国家对炼铁业的禁令,让有能力的普通老百姓也可...
· 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最霸气的奏折,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朝最大的军事威胁当属匈奴了,汉朝建立之初,匈奴对汉朝就是一个噩梦,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拒匈奴,修建万里长城来抵抗匈奴,后蒙恬被赵高陷害自杀,但是蒙家军仍然在北方抵抗匈奴,但是秦朝末年,蒙家军奉命入关叛乱,当时刘邦与项羽反暴秦起义兵,蒙家军在巨鹿这个地方被项羽全歼,从此北方失去蒙家军的护佑,匈奴开始猖獗,开始了对汉朝长达百年的威胁。从高祖刘邦白马之围到陈汤彻底平定匈奴,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匈奴一直威胁着汉朝,建昭三年,陈汤和甘延寿出使西域,这个时候的陈汤想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时南匈奴归附于汉朝,但是北匈奴郅支单于不服汉朝统治,而且郅支单于威名远扬,经常欺负身边的小国家,如果大汉朝廷长期放任他们胡作为为,终于一天会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郅支单于还斩杀汉朝使臣,还扣留使臣,连尸体都不还给汉朝,这件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