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宋另类名臣,一生为大宋扛锅,没料到曾孙女却坑了北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8
转发:0
评论:0
北宋另类名臣,一生为大宋扛锅,没料到曾孙女却坑了北宋,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即公元1020年,是大宋朝廉政建设上,意义十分重大的年头,

  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即公元1020年,是大宋朝廉政建设上,意义十分重大的年头,宋真宗首创的官员档案制度和推荐制度都已成型,从此官员犯任何错误,都有记录可查,连推荐人都要。著名的审刑院也更加职责明确,专用复核大理寺和刑部的案件,堵住冤假错案漏洞。经济富庶且吏治清明的北宋黄金时代,就在这年打牢根基!

  但是,同样从廉政角度说,这也是北宋王朝沉重损失的一年:1020年4月23日,一位七十三岁高龄的北宋吏部尚书与世长辞。这位去世的高官,却更是彼时北宋王朝公认的廉政模范,更是后来包拯、海瑞等知名清官们崇敬的偶像——北宋名臣向敏中。

  中国古代史上,清官的人气向来高,但惹吐槽的却也不少,好些廉洁到出名的清官,做事能力却也低到出名。清官误国的教训,历朝历代都不少,但这位向敏中大人,却是百分百的另一类:不但有深受景仰的道德操守,更有着强大的做事能力,一生历经沉浮,不但不贪不捞,而且不论官职大小,在哪打拼,却都无一例外造福一方。能力道德,全都闪耀史册!

1516334702736524.png

  一:穷出身的人才

  向敏中,河南开封人,生在后汉乾佑二年(949),父亲曾经做过县令,也算是个官宦家庭。但父亲向瑀为官清正,对身为独子的向敏中,更是从小严格管理,因此也长期饱受磨炼,小小年纪不但生的俊朗,举手投足更一派成熟稳重。是以父亲向瑀的自信预言说:将来光大咱们家的,就是这宝贝儿子!

  但是这一天,父亲向瑀到底没看到,向敏中二十岁时,父母相继病故,家境也越发贫寒。但常年严格教育,早令向敏中养成了刻苦耐劳的性情,再穷再苦也决不放弃读书,也终于在三十一岁那年苦熬出头,风光高中进士!

  而从参加工作起,这个苦尽甘来的穷孩子,也果然像父亲一样,别管多少钱从手里过,不该拿的钱从不拿,日常政务也兢兢业业。一个独家优点,更在历代清官里独树一帜:情商!

  自古以来的清官们,脾气大的极多,为人处世原则性强,却也一不留神得罪人。可进了仕途的向敏中,却成了另类,由于常年跟着父亲在基层打拼,人情世故见得多,摊上个暴脾气老爹,更是练出了忍耐力。陆续做了几个官职,同僚关系都打理的极好,尤其是做吉州右赞善大夫时,受到上司转运使张齐贤的赏识。就是那个性情出名心高气傲,连宋太祖都怼过的张齐贤,却对向敏中赏识有加,力挺他担任淮南转运副使!

  也正是在这个官职上,向敏中的高情商,第一次出了名,转运副使这工作,执掌财政大权,属于北宋地方上出名威风的工作,走哪都人见人怕。但走马上任的向敏中,却是开创了热情模式:不再是其他转运副使那种成天吊着脸的样子,相反平日笑容可掬,和下属们轻松就打成一片,政绩更是刷刷涨!这么个热情且干劲十足的后起之秀,名声也越发看涨,很快被宋太宗破格提拔到京城,眼看就是飞黄腾达的节奏!

1516334727303157.png

  二:从倒霉到跳龙门

  但仕途得意且做人成功的向敏中,人生一大原则,也是从来没变:不该拿的钱绝不拿。但宋太宗年间,却恰是五代流毒严重,北宋吏治毛病极多的年头。有这原则的向敏中,再会做人也得罪人,特别是在大理寺任职时,就一下坏了规矩,当时北宋大理寺一个潜规则,就是一旦没收了赃款,判案官员都要见面分点,但分到向敏中手里,却是一文都不拿。可他不拿,大家也就不好伸手,这下得罪一群人!

  于是躺着中枪的事很快就来了:向敏中的岳父张去华犯事,秉公执法的向敏中,虽然事先按照原则主动回避,但案子判完后还是挨了黑砖,被莫名其妙降了职,贬到广州做知州!

  而这次意外倒霉,却也叫背着污名的向敏中,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新岗位上,骤然划出亮眼人生轨迹!

  如果说之前的向敏中,给同僚们的感觉,是一个会做人但有原则的清官。那么广州任上,不但验证了他一直坚守的原则,更见证了他之前常被忽视的能耐——造福百姓!

  在北宋初年,广州知州这工作,属于出名油水多但容易踩雷的一类,那是当时北宋对外贸易的窗口,当地常年外商云集,经济往来十分红火,官员收钱的潜规则也多,之前名声再好的知州,来了都不留神给拉下水,履历上狠狠添一笔污点,就算侥幸没被治罪,也难免落得声名狼藉!

  但在这位子上,向敏中却惊掉了朝野的眼球,来广州之前,就自己准备好了衣物用品,就连日常可能要用的药,也全都是自掏腰包买好。说是为了生活方便,其实是不给别人一点拉自己下水的机会!到任之后,不但各种权钱交易不沾,出手更十分精准,简单几个招数,就把原先广东外贸所有的口子堵住。敢挡路的腐败分子?照样笑容可掬应对,但笑容可掬的打了几次交道,就巧妙设套把人办了罪!

  正是这番软中有硬的整顿下,广州的国际声誉直线上升,各国外商蜂拥而来,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出口贸易红红火火。大宋的外贸收入,也是直线上升!那正是北宋王朝与辽国打的红眼的年头,缺钱也缺红了眼,一分不贪的向敏中,却是举重若轻间,为大宋挣来最急需的钱!

  表现优异的向敏中,也因此因祸得福,如果说躺枪之前是声誉鹊起,这下却是名满天下,任期满后就升了枢密直学士,干了没一百天,又直接升了同知枢密院事,提拔速度一下创了大宋记录,但交接过来工作,才知道这是一口大锅:正艰难抗辽的北宋,西北又遇上李继迁叛乱,战事骤然而来,却啥都没准备,找来找去,只好找这向敏中扛了!

  如此赶鸭子上架的遭遇,向敏中却淡定依旧,早年读书时,就曾留心边事,工作顺利上手后,立刻叫大家放心了:这人除了会做人,脑子简直就是活地图,整个西北大地的防区兵力,甚至每一条通向前线的道路,供应前线军需的库房,竟然全在他脑袋里装着,而且绝不是死记硬背。他在任的枢密院,还要受命部署宋军作战阵图,只要有他参谋,立刻切中要害!有他参与的西北大战,也终于似按上了加速器,总算有惊无险控制局面!

1516334787710043.png

  三:经得起升官

  待到宋真宗赵恒登基后,这位做皇子时就久仰向敏中的青年皇帝,更是对他大力倚重,一下把他升了右仆射,升完后还特八卦问身边人:你说这向敏中苦熬多年,一下升这么大官,他家要热闹成什么样啊!叫人一看却懵了:只见向敏中家大门紧闭,整整一天闭门谢客,敢送礼道贺的一概轰出去。宋真宗听完后,直接给个雷评语:这向敏中经得起升官啊!

  自此以后,每次出了大事,宋真宗都立刻拽向敏中来扛,特别是刚登基时,连番与辽国几次恶战,河北河东全打成一片焦土,当地幸存军民,更是人心思乱。关键时刻向敏中又顶上来了,火速就任河北河东安抚大使,哪里最穷最乱,就到哪里访贫问苦,只要他一露面,再乱的地方都是欢声一片。“向敏中”这三个字,已成立北宋官员的活招牌,专用稳定人心!

  而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即1004年那场决定宋辽两国百年命运的澶州大战上,远离前线的向敏中,更成了定鼎大局的真英雄:当时他身为鄜延路安抚使,肩负北宋西北大局,大宋想要抗住辽国,西北万万出事不得,谁知向敏中一到就踩了坑:当时大宋长期忙着对辽作战,西线这边却大意了,当地禁军将领竟想蠢蠢欲动叛乱。

  幸亏向敏中经验丰富,早就部署了情报网,确认情报后更不慌,假装毫不知情样子,请这帮军将前来饮宴,开宴的时候就大袖一挥,周围伏兵瞬间杀出,将所有叛乱分子当场击杀,杀完后迅速打扫现场,然后向敏中高举酒杯,冲着周围吓傻的宾客笑容可掬:大家吃好喝好!

  只要联想一下宋辽两军在澶州拉锯的战局,就知道这谈笑间平乱的潇洒场面,叫大宋躲开多大一个历史暗礁!

1516334830751463.png

  四:曾孙女挖坑

  如此劳苦功高的向敏中,事后也叫宋真宗无比感动,还说了一句至高无上的评语:大宋的官员,能臣有不少,但最能给老百姓办实在事的,就是这向敏中啊!

  之后的多年里,向敏中长期担任吏部尚书,北宋王朝人事工作一肩挑,好些后来宋仁宗时代的名臣,全来自他慧眼选拔。兢兢业业的他,也终于干的累吐血,期间几次请求辞官,全被宋真宗给驳回来:好不容易找到个又清廉又会办事的人才,哪能这么轻易放走?就这样呕心沥血,直到1020年4月23日,以73岁高龄过世。

  而闻讯的宋真宗,也是非常悲痛,除了隆重,更给予一个特殊待遇:向敏中的五个儿子女婿同时升官。从此向氏一族,也是北宋政坛名门。到了北宋末年时,那位在宋哲宗和宋徽宗年间知名的北宋钦圣向太后,就是向敏中的曾孙女。也正是在向太后过世后,追思不已的宋徽宗,给了向敏中又一个至高荣誉:追封燕王!

  不过,就是这位向敏中的曾孙女,大宋向太后,却在宋哲宗驾崩时,做了一件挖大坑的事:讨论即位人选时,这位太后私心大起,不顾老臣章惇“端王轻佻”的怒吼,坚决要立端王赵佶为帝,正是这位赵佶,即后来的宋徽宗,以二十五年如一日的瞎糟蹋,把他哥哥亲手经营的强大北宋,糟到了靖康之耻的悲惨地步。虽说祸是他闯的,但要论坑,却是大宋廉政标兵向敏中的曾孙女挖的。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何时何地,何年何月,都不是过去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名臣包拯一生为何鲜有朋友?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网络配图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他是说人心隔肚皮,评价一个人,可信赖的还是他的作为。不过,如果得不到情感的线索,一个人的作为,或为迷雾所隐,或为光芒所掩,也会含糊起来。欧阳修的批评,源于包拯连劾张方平与宋祁。包拯抨击宋祁的理由,是他知成都时多游宴,蜀人不满他的奢侈。比起哥哥宋庠(此前也曾被包拯弹劾过),宋祁确实生活铺张,但当时文官游宴成风,若以此为罪,朝廷要空去...
· 北宋名臣包拯一生为何鲜有朋友?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注:方平著有乐全先生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zhangfangping]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他是说人心隔肚皮,评价一个人,可信赖的还是他的作为。不过,如果得不到情感的线索,一个人的作为,或为迷雾所隐,或为光芒所掩,也会含糊起来。网络配图欧阳修的批评,源于包拯连劾张方平与宋祁。包拯抨击宋祁的理由,是他知成都时多游宴,蜀人不满他的奢侈。比起哥哥宋庠(此...
· 北宋“任性”大臣蒲宗孟:备受争议的另类名臣
蒲宗孟,字传正,四川阆州新井县大成村(今南部县宏观乡老观村)人,北宋著名大臣。蒲宗孟在官场上几起几落,职位最高时是尚书左丞(相当于副宰相)、资正殿学士。后来被贬出京城,当过多个州的知州,最终死在任上。蒲宗孟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属于争议人物。他不仅与苏轼、周敦颐等当时的名人交往密切,而且在王安石变法时,是王安石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他为人正直,敢于谏言,在皇帝面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过,在为政上,史书批评他“为政惨酷”,还有人把他当成“官逼民反”的反面教材。而且他的个人私生活,居然被惜墨如金的史书罕见地详细记载下来,可谓是一个另类到极致的人物。网络配图蒲宗孟所在的家族,被称为蒲姓清风阁系,他和弟弟蒲宗闵被奉为始祖。蒲姓清风阁系是川东北蒲姓中最大的支系,族人主要分布在今三台、盐亭、绵阳、西充、南充、南部、阆中、广元等地。为官干练,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南部县宏观乡场对面有座岱城山,据说那里是蒲宗孟的...
· 北宋名臣薛奎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人,生于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卒于宋仁宗景v元年(公元1034年)八月。他性格刚毅笃正,不与人苟合,为政严敏清正,善解民疾,注重教化民风,乐于举荐人才,临事持重明决,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累宫中外,成著政声,为北宋一时名臣。薛奎生活在北宋初期,当时政治比较稳定,统治者还能励精图治,发展国力,所以给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薛子直儒,早卒,倒子仲儒为嗣。有五个女儿,四女儿嫁于欧阳修为妻。他一生对长者敬,对晚辈慈爱,生活非常勤俭,景元年(1034)卒,终年68岁。死后,赐谥号为简肃,其婿欧阳修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文存《绛州志》艺文。遗著有《薛简肃公文集》四十卷。宋真宗即位,薛奎迁殿中丞、知长水县,又知兴州(今陕西略阳)。兴州有铁监,每年调发300人采铁铸钱,但收入不足支付所花费用,百姓以此为苦。薛奎弛山禁,募民任其开采得利,只收铁租铸钱,既罢繁役,又成倍地增加...
· 北宋名臣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任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寓居南都共十年。嘉v二年(1057年),杜衍去世,年八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杜衍善诗,工书法,正、行、草书皆有法,为世所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人物生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杜衍出生,年幼时母亲改嫁钱氏。淳化四年(993年),十五岁的杜衍遭两位兄长虐待,用剑砍他。后来他到母亲那里,继父不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