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万历初年的这一事件,丧失道德,埋下了张居正被清算的祸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8
转发:0
评论:0
万历初年的这一事件,丧失道德,埋下了张居正被清算的祸根,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大明首辅张居正74岁的老父亲去世了。本来这在中国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大明首辅张居正74岁的老父亲去世了。本来这在中国历史上算不得一件大事,但是,由于张居正的处理方法,致使发生了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夺情”事件。

  所谓夺情,是指夺去人伦常情,尽力为国家服务的意思。之所以会有夺情事件,这还要从中国古代的惯例说起。中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所以,对人伦之情无比看重。如果像张居正一样,家中老父去世了,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守制27个月,期间不得进行娱乐活动,官员还要辞职,读书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要是有所隐瞒的话,是要开除公职的。

  但对于张居正来说,于公,万历刚刚上位,年纪尚幼,后嘉靖时代才步入正轨;于私,张居正在万历上台后的五年里,通过一系列手段,树立起了个威,他不想大权旁落。有人洞察到了张居正的想法,加上万历母亲李太后也不想让张居正走,便提出了夺情的主意。

1516428560523289.jpg

  但是,张居正位极人臣,一举一动都十分引人注目,想要夺情并非易事。在这之前,明史上首辅夺情只有一次。那是成化年间的首辅李贤,也是和张居正一样的情况,在皇帝的旨意下夺情,结果被其学生罗伦弹劾,搞得焦头烂额。这次夺情,成了李贤一生的政治污点。

  张居正想夺情,但又不能明目张胆,所以像吏部提交了报告,称要回家守制。但是,他的报告态度暧昧,中心思想是国事为大,守制事小,随时听从祖国召唤。这样的报告,吏部当然不敢批,转到皇帝手里。当时,朝政还是李太后说了算,对于小万历来讲,倒未必不想让张居正离开。李太后本来就不愿张居正走,加上张居正如此的暧昧态度,所以就顺水推舟指示万历下诏挽留。这样,张居正就留了下来。

  张居正虽然留了下来,可反对的声浪却一浪高过一浪。这其中,有些人是出于对张居正的不满,也有一些是出于坚决维护制度。

1516428577680608.jpg

  翰林院的吴中行率先发炮。吴中行是张居正的学生,本来对张居正评价颇高,但他认为张居正在孝道上不能开这个坏头,否则,如何领导满朝文武。这时,天生异象,有彗星划过天空,更使吴中行坚定张居正夺情是违反天意的。随后,又有三个官员上书声援吴中行。张居正大怒,报请皇帝对四人实施廷杖,打得四人皮开肉绽。

  另有官员邹元标看不下去了,上书直指张居正没人性,皇帝没魄力。张居正岂能容忍,又对邹元标廷杖八十。几个回合下来,反对夺情的声音彻底消失了,没人斗得过大权在握张居正以及对张居正言听计从的太后、皇帝。

  平心而论,从张居正为大明朝的作为来看,他要夺情倒非全因私心,对于反对声音,他本可以处理得更加圆滑、妥善。但是,人性的弱点敌不过权力的魅力,独掌大权的张居正选择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方式,解决了夺情事件的反对者。虽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却丧失了道德制高点,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之谜因其早年对万历的阴影?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死去不久的张居正下如此毒手呢?历史学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其一,这是君臣之间十年积怨的总清算。在封建王朝里,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相依相克的矛盾。君权过于弱小时,需要强大的相权来支撑;而过于强大的相权,则会矮化皇室,遭到帝王的忌恨。网络配图张居正开始辅佐神宗时,小皇帝年仅十岁,为了稳定政权,神宗母子都对张居正有所倚赖,尊重备至,言听计从。但是,这位元辅对小皇帝管束过严,干涉过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开始了由亲近、尊重向着畏惧、厌恶的方向转变。这一点,过于自信的张先生并没有察觉。张居正以严...
·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之谜:因其早年对万历的阴影?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死去不久的张居正下如此毒手呢?历史学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其一,这是君臣之间十年积怨的总清算。在封建王朝里,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相依相克的矛盾。君权过于弱小时,需要强大的相权来支撑;而过于强大的相权,则会矮化皇室,遭到帝王的忌恨。张居正开始辅佐神宗时,小皇帝年仅十岁,为了稳定政权,神宗母子都对张居正有所倚赖,尊重备至,言听计从。但是,这位元辅对小皇帝管束过严,干涉过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开始了由亲近、尊重向着畏惧、厌恶的方向转变。这一点,过于自信的张先生并没有察觉。张居正以严师对待学...
·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之谜:因其早年对万历的阴影?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死去不久的张居正下如此毒手呢?历史学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其一,这是君臣之间十年积怨的总清算。网络配图在封建王朝里,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相依相克的矛盾。君权过于弱小时,需要强大的相权来支撑;而过于强大的相权,则会矮化皇室,遭到帝王的忌恨。张居正开始辅佐神宗时,小皇帝年仅十岁,为了稳定政权,神宗母子都对张居正有所倚赖,尊重备至,言听计从。但是,这位元辅对小皇帝管束过严,干涉过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开始了由亲近、尊重向着畏惧、厌恶的方向转变。这一点,过于自信的张先生并没有察觉。张居正以严...
· 张居正的这一做法给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张居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主政时期,巩固国防整顿吏治,大有是大明中兴之势,不过就算是圣人也有做出错误的决定,张居正也不不列外,其推行的“一条鞭法”就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隐患。网络配图当时的大势是,大量的白银涌入明朝境内,而陷入交通条件,白银只是在沿海地区流通,在大明广袤的内地白银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张居正针对实势,推行变革,收税只认白银,不认铜钱。这就使得北方的百姓遭了殃。网络配图原本只需1000铜钱就可兑换1两白银,而张居正推行的税收变革,使得北方内陆的百姓需要花费1000文铜钱甚至2000文铜钱才能换取1两白银,这无形间加重了北方中原百姓的负担网络配图在明朝末期,土地兼并越发严重,伴随着天灾,百姓没有了后路,就加入了各路农民义军,开始反叛,大明王朝也在北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灭亡。
· 一盘棋引发的“”,竟埋下了七国之乱的祸根
先来说一个历史事件:“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有一个叫晁错的大臣,他觉得吴王刘濞的权力太大,不利于皇帝的统治,所以就上疏汉景帝,要求汉景帝把刘濞给砍了。汉景帝听,突然茅塞顿开,“晁爱卿,你说得太对了。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将来,我愿意大义灭亲。”于是,晁错就写了一堆讨伐檄文,各种漫骂刘濞,什么贪污、谋反的罪名都出来了。刘濞一看这情况也受不了了,很生气,很恼火,于是集结了其他六个藩王一起,要求汉景帝杀了晁错这个说坏话的小人,汉景帝一看架势,我的妈呀,这么多人造反,扛不住啊!于是汉景帝只有把晁错揪来杀了,目的就是想给藩王们说明,“你们看,说坏话的人已经被我砍了,大家赵紧散伙吧。”结果藩王们一个都没辙,继续造反,还好汉景帝身边有几个厉害人物,像周亚夫、窦婴、李广这些人,是他们最后平定了七国之乱。另类版本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事?因为我怀疑它是假的。不是怀疑结果,而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