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较有名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2
转发:0
评论:0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较有名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南朝梁武帝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小子练儿。萧衍生于公元464年,卒于

  南朝梁武帝

  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小子练儿。萧衍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他出生在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

c0fdf0af2caeea6e95ce23c978ae4415.jpg

  萧衍身世显赫,他的父亲是齐高帝的弟弟,被封为相县侯,后来成为丹阳的府尹;萧衍不仅出身显赫,而且自带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是张尚柔,相传张尚柔怀孕的时候,在庭院中散步,看到了盛开的菖蒲花,花瓣有光环环绕,不像尘世之物,于是就问身边的侍者有没有看到,侍者回答没有,张尚柔觉得这菖蒲花富贵逼人,所以采来吞下,当月便生下婴儿,这婴儿便是萧衍。

  萧衍作为兰陵萧氏的后人,汉朝相国的第二十五代世孙,萧衍的出生就背负着不一般的使命。他的人生历程就是一步步登向皇位的奋斗史,公元502年,也就是南齐中兴二年,经过萧衍多年的精心布局,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齐和帝萧宝融被迫退位让贤,让位于萧衍,自此,南梁建立。萧衍在位四十八年,是南朝皇帝中坐皇位最久的一个。萧衍在位期间,任用贤能,例如陶弘景等人,创下了不少政绩;也分外的节俭,使得南梁繁荣昌盛。但是晚年的时候因为“侯景之乱”,使得南梁都城沦陷,萧衍也死在了台城。萧衍活到八十六岁,死后葬在修陵,也就是现在的丹阳市陵口,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梁武帝出家

  梁武帝萧衍,史上关于梁武帝的一生概括和记录的最多的莫过于萧衍和佛教的关系,梁武帝更是在公元527年来到同泰寺出家,做了三天的和尚。相传梁武帝信佛,为了自己的信仰,不近女色,不食荤腥,这在中国历代的皇帝中是仅此一个。梁武帝多次脱下皇袍换上僧袍出家,难道此举,真的是因为他对佛教的信仰?

2b67ec74cd6417a35ca64251b208708f.jpg

  史上对梁武帝出家一事各有说法,有的学者认为萧衍是真的对佛教有敬畏之心,因为结合萧衍的生平,比如说节俭,一日只吃一顿饭;再比如说不近女色,近四十年不去后宫;比如说一件衣服会穿很久······通过这些不难看出萧衍的确是个容易信仰佛教的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萧衍之所以信仰佛教,完全是出自于政治目的。联系萧衍登上皇位的历程,可以看出萧衍深藏功与名,不动声色的布局,然后如同拉网一样,将自己看重的猎物收入网中。皇位是这样,在这里,民心也是这样。历代中国人都会选择一个精神参照物去膜拜,去追求,佛教就是很好的信仰。首先,佛教与儒家思想中“仁,德”的思想相近,比较容易俘获民心;其次,出家人慈悲为怀,在梁武帝萧衍前面的两个皇帝,一个暴虐成型,一个昏庸无道,最后都被人所取代,萧衍不但推行佛法,更是大肆宣扬慈悲为怀,这样比较容易让百姓觉得自己处在的国家一派祥和;最后,萧衍本就勤政爱民,再加上本身也是极其的努力,所以很容易受百姓爱戴。

  皇帝出家,目的本就不会太单纯,更何况还是个心机城府颇深的皇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梁武帝此举,的确让佛法得到了宣扬,也为佛教事业作出了贡献。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

  南北朝有个皇帝是比较出名的,就是梁武帝了。他是历史上面第一个出家当和尚的皇帝,之后在他的一生中佛教文化对他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甚至是会影响他在政策上面的决断。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较有名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24e37e1fd6ad5fd900200feaa81153d.jpg

  当时在南北朝的时候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所以当时盛行的是佛教,能够让百姓对生活有了一定的寄托。甚至当时的皇帝也是一个十足的信教徒,为此他建立了同泰寺,和普通的和尚一样是每天定时的去向菩萨进行烧香拜佛,祈求为百姓积福。

  但是之后的事情有点出格了,梁武帝已经想向同泰寺进行舍身,出家当个真正的和尚了,但是朝中的大臣们肯定是不同意的,之后全体跪求皇上能够三思,梁武帝有点被劝动了又回去当皇帝了。

  但是好景不长,梁武帝回头想想自己不应该就这样回宫了,这是对佛祖的不敬,所以又回到了同泰寺中,进行第二次的舍身,但是大臣们用了国库中的一万万钱把皇帝的身体从同泰寺赎回来了。但是之后梁武帝又一次的变本加厉不仅想把自己的身体舍掉,还想把国家的土地也奉献了,大臣们又着急了,用了二万万钱把皇帝给赎回来了。

  这就是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典故,说明了这位皇帝对于佛教的推崇已经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了。但是梁武帝全身心都在佛教上面,朝廷上面的事情又不闻不问,所以也导致自己之后死于乱战之中。

  梁武帝萧衍 吃肉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色各样的皇帝是数不胜数的,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或者说是比较可爱的皇帝就是要属梁武帝了,因为他是历史上面第一个想要当和尚的皇帝。那么我们知道现在的佛教文化中有不吃荤这样的说法,很多人认为佛教不吃肉是和梁武帝萧衍有一定的关系。

74370d1a59cea91f7fa7eeda1c241378.jpg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梁武帝萧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每一次都是因为大臣们用国库中的钱把皇帝赎回来的。梁武帝推崇佛教的程度是处于一个比较热衷的状态的,一次比一次疯狂,之后居然想把自己的国家的所有的土地和财产都舍给同泰寺。

  但是正是因为他推崇佛教导致了在政治方面并没有全身心额进行投入,很多的事情都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给当时的国家也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但是要命的是,当时朝廷上面还没有出现代理处理国家的说法,并且梁武帝萧衍如果不驾崩的话是不能有人能够即位的。

  即使在大臣们极力挽回之后,不再有去同泰寺当皇帝的想法之后,回到宫中也是对于佛学进行研究的,之后看到一篇有关佛教的书籍上面记载佛教是不能杀生的,之后梁武帝便下达命令,禁止杀生,之后从不杀生的概念中衍生出了不能够吃肉的习俗,所以和尚不能够吃肉的习俗是从梁武帝这边开始的。

  从梁武帝下达不能够吃肉的命令中,我们也是可以从侧面看出梁武帝萧衍对于佛教文化的热衷已经达到一个极致的境界了。

  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

  佛教得以在中国传播,最大的贡献者之一就是梁武帝。梁武帝十分推崇佛法甚至到了痴迷的状态。正是因为梁武帝身体力行地推崇佛法,才得以让佛法进入中原,在中原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梁武帝将佛教定为国教。梁武帝遵从佛法对修行之人的要求。

e75aac22fd532ffb858a97a726ce56d2.jpg

  在生活习惯中,梁武帝不吃肉、不喝酒、不近女色,衣服和生活用品十分朴素。梁武帝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他还颁布法令不让百姓宰杀牛羊,不许吃肉类食物。要是到了祭祀场合,就用面团做成牛羊等形状,用来献给祖先。其次,为了让百姓们有祭拜场所,梁武帝花费了大量钱财在全国修建了很多寺庙,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寺庙四百八十所,寺庙中共有十万多名僧人。到了佛教节日时,百姓们都会去寺庙中祭拜,这也让佛教精神深入人心。第三,梁武帝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研究佛学,并著有与佛学相关的书籍,比如《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梁武帝著有的这些书籍,极大地丰富了佛教理论知识。除此之外,他还让懂佛学的大师研究和翻译外国的佛学经典著作,通过翻译成中文,便于修行之人的领悟和参透。值得一提的是,梁武帝是提倡素食主义的第一人,在衣食方面,梁武帝从不铺张浪费,倡导以朴素为主。正是因为梁武帝身体力行地推行佛法,短时间内才让佛教在中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梁武帝几度舍身佛寺梁武帝萧衍生平介绍
梁武帝几度舍身佛寺南北朝有个皇帝是比较出名的,就是梁武帝了。他是历史上面第一个出家当和尚的皇帝,之后在他的一生中佛教文化对他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甚至是会影响他在政策上面的决断。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典故是比较有名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时在南北朝的时候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所以当时盛行的是佛教,能够让百姓对生活有了一定的寄托。甚至当时的皇帝也是一个十足的信教徒,为此他建立了同泰寺,和普通的和尚一样是每天定时的去向菩萨进行烧香拜佛,祈求为百姓积福。但是之后的事情有点出格了,梁武帝已经想向同泰寺进行舍身,出家当个真正的和尚了,但是朝中的大臣们肯定是不同意的,之后全体跪求皇上能够三思,梁武帝有点被劝动了又回去当皇帝了。但是好景不长,梁武帝回头想想自己不应该就这样回宫了,这是对佛祖的不敬,所以又回到了同泰寺中,进行第二次的舍身,但是大臣们用了国库中的一万万钱把皇帝的身体从同泰寺赎回来了。但是之后梁武...
· 南朝梁武帝萧衍:三次舍身入寺目的是什么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是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高寿皇帝。最值得一提的是,萧衍在有生之年不仅推崇佛教,广建寺庙,发展僧徒,而且还频繁地往寺庙里跑,甚至曾三次撇下皇位舍身为寺奴,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时出家的皇帝。萧衍(464—549),其父萧顺是齐高帝的族弟,与南齐皇室关系密切。萧衍年轻时崇信道教,希望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后来,文采出众的萧衍加入了由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成立的一个文学沙龙,其中有范云、沈约、谢脁等名士,时称“竟陵八友”。萧子良崇尚佛学,时常征集名僧讲佛论法,召集朝臣大办佛事,有时还亲自出马为佛事打杂,使当时佛学大盛。在萧子良的熏陶和开示下,萧衍弃道转佛,渐渐成为一名狂热的佛教信徒。南齐中兴元年(501),萧衍拥戴萧...
· 南朝梁武帝萧衍:其三次舍身入寺目的是什么?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是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高寿皇帝。最值得一提的是,萧衍在有生之年不仅推崇佛教,广建寺庙,发展僧徒,而且还频繁地往寺庙里跑,甚至曾三次撇下皇位舍身为寺奴,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时出家的皇帝。萧衍(464—549),其父萧顺是齐高帝的族弟,与南齐皇室关系密切。萧衍年轻时崇信道教,希望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后来,文采出众的萧衍加入了由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成立的一个文学沙龙,其中有范云、沈约、谢脁等名士,时称“竟陵八友”。萧子良崇尚佛学,时常征集名僧讲佛论法,召集朝臣大办佛事,有时还亲自出马为佛事打杂,使当时佛学大盛。在萧子良的熏陶和开示下,萧衍弃道转佛,渐渐成为一名狂热的佛教信徒。南齐中兴元年(501),萧衍拥戴萧...
· 不同类型砖瓦同仿古青砖的比较
仿古青砖选任天生的黏土精制而成,烧制后的商品呈青灰色,拥有密度强,抗冻性好,不化形,不失色的特性。今天,仿古青砖厂家中艺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个关于不同类型砖瓦同仿古青砖的比较。仿古青砖引用当然原土无氧烧制,认为水为灵,以火为刚,五行相合,居家冬暖夏凉、养生环保:青砖中含有微量的硫磺要素可杀菌。商品表层溜光,四角呈直角,结构完美,抗压耐磨,是房屋墙体、路面包装的理想材料。青砖艺术不单可包装,可承传历史,同时也是品鉴赏玩的艺术品,中庸之道,于和谐传一致体,润心于砖;青银灰亦是成砖中最不能多得的极品,足见色则变。故而倡导多以其珍藏赏玩,可修身、养心以融其五行相合,生灵归一。青砖类型:砖是从属烧结砖,青砖的重要原料为黏土,黏土加水调和后,挤压成型,再入砖窑焙烤至(1000度前后),用水冷却,让黏土中的铁不彻底化合,使其具备更好的耐风化,耐水等特性。根据古建砖瓦古青砖的烧制方式,引用古青砖拟古筒瓦所...
· 传说典故-邓封寺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这儿的山上没草没树,是光秃秃的,每下大雨山洪就会暴发。山沟里住着的人家经常受到侵害。有一天晚上,突然又下起雷阵倾盆大雨,山上的水汇集流到下面的沟里,沟里住着的那几十户人家眼看就会被洪水淹没。人们急得呼天喊叫。正在这时,高山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神童,左右手内各持一把利剑,挥舞跳动。他把宝剑朝沟下一指,沟底立即出现了一座寺院,漂浮在水面上。濒临危亡的人们全部被洪水冲进了寺院,全部得救了。又见那神童用左手提剑一挥,左边的山上立刻长满了松树;用右手提剑一挥,右边的山上立刻长满了高大的柏树。这时,打了一个震耳的大雷,闪了一道明亮的电光。雷声闪电过后,神童也不见了。雷雨也就停止了。从此以后,由于山上长满了松柏树,沟下村里的人再没受过山洪暴发的侵害。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童的救命之恩,遂在此建起一座寺院,起名松柏不乱邓峰寺。邓峰寺为何松柏不乱?还有一个传说是这么说的。话说禅庵寺的老和尚,佛祖开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