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时期的女中豪杰!“有姓无名”教出两大名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3
转发:0
评论:0
三国时期的女中豪杰!“有姓无名”教出两大名将!,三国时期的女中豪杰!“有姓无名”教出两大名将!说起姜叙母杨氏,这就属于三

  三国时期的女中豪杰!“有姓无名”教出两大名将!

  说起姜叙母杨氏,这就属于三国演义当中那种“三不知”类型的:“有姓无名”,其实真实的身份就是个老妇人,是东汉末年抚夷将军姜叙的母亲,同时也是是冀城参军杨阜的姑姑。她出场的是后已经是82岁的高龄老妇人了。杨氏虽是有姓无名的老妇,却是一个为人深沉,深明大义,能急国家之所急的女丈夫。

image.png

  姜叙母杨氏出场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事迹虽只有一小段,只说了七八十字的台词,最后就被马超亲自用剑斩死;但敢责姜叙,深明大义;损杨阜,爱憎分明;后激姜叙,视死如归;骂马超,大义凛然,堪称东汉末年第一奇女子。

  《三国演义》是这样记载杨氏责姜叙,损杨阜,即叙母闻言,唤姜叙入,责之曰:“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又谓阜曰:“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杨氏对儿子姜叙的责备虽只有短短的十个字,却表明态度,先在自己儿子身上找不足,把凉州刺史韦康被马超杀死归责于姜叙。杨氏对侄儿杨阜的批评也只有区区十五字,但字字一针见血表明对杨阜又降又反的行为质疑。杨氏责备姜叙及挖苦杨阜可称得上是一分为二,不偏不倚,深明大义。

  杨氏之所以会对儿子及侄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是因为如下原因。

image.png

  即其一,对象不同,儿子侄子不能一概而论。

  对杨氏而言,姜叙是儿子,是自己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九死一生,含辛茹苦,抚养成人;杨阜是侄子,是自己兄弟之子,虽有照顾之职,抚育之责,却无培养之本,教育之份。因此,杨氏对姜叙、杨阜不同的身份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将韦康之死,先归责于自己的儿子姜叙,而后再对自己的侄子杨阜对马超又降又反的行为进行批评。这样,对姜叙来说,无言以对,公平公正;对杨阜而言,无话反驳,有理有据。

image.png

  其二,性质不同,敷衍投降不能相提并论。

  韦康被马超杀死,对姜叙无非是惧怕马超的威名而敷衍韦康,护主不力,以致让韦康死于马超手上。对杨阜来说,韦康之死就不单单是敷衍了事,还有背叛主子,投降马超是背叛旧主韦康,反对马超也是背叛新主马超,背叛行为在讲究从一而终的社会里,是很让世人所不齿,连同自己的亲人好友一起蒙羞,甚至会让整个家族受辱,是每个人的人生所无法抹掉的污点。为此,对儿子侄子的不同行为不同性质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image.png

  其三,方式不同,责备挖苦不能混为一谈。

  韦康之死,严格意义讲,还真不关姜叙什么事。可杨氏为教育侄子,先将韦康之死归罪于自己的儿子,对儿子进行责备。杨阜跟随韦康左右,韦康被杀后仍投降于马超,效力于马超。而今,杨阜又联合韦康旧部起兵反叛马超。杨阜投降马超纯属是权宜之计,伺机想反马超,为韦康报仇,毕竟是一而再地背叛旧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固然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因此,杨氏对侄子杨阜的教育方式则是用挖苦,用“损”字来形容更为恰当。对儿子,教训是小事,强加也不可厚非;对侄子,教训就是大事,只能用揶揄来表示内心不满。所以,对象不同,自己的角色也不同,批评教育的方式也就不同。杨氏在责备儿子,挖苦侄子的同时,能及时在母亲姑母的身份进行转换,对儿子侄子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从而就显得公正公平,以身作则,具备超强的教育意义。

image.png

  姜叙母杨氏在对待韦康之死,对儿子和侄子采取两套不同的标准,对姜叙严要求高标准,对杨阜则低要求低标准,全在于杨氏深明大义,公平公正,教育有方有圆。

  小编按:深明大义, 指识大体,顾大局。姜叙母杨氏,一个年老的妇人,在对待姜叙的旧上司韦康被马超杀死之事,不被亲情所左右,而识大体,顾大局而责儿子,损侄子,鼓励儿子起兵反叛马超。老妇人,虽年老体弱,无法上阵杀敌,但在忠义面前,照样识大体,顾大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有多少军事名将?
三国,即:魏、蜀、吴三国。在晋朝以前,魏、蜀、吴三国最有魅力的皇帝,依次为:曹操,刘备,孙权。本文要讲述的,就是专指他们三人在朝时的武将排行。(将三国时期文官、武将依名次列出,并附一句话点评)一、魏ppp文官:(1)司马懿(公认魏国谋士第一人,活跃在三国后期;早期是一名马夫)(2)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初期的第一谋士,可惜早年矢折)(3)荀pp彧(为曹操出了汗马功劳,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4)贾pp诩(早年跟随张绣,后来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5)荀攸(荀彧之侄,是一名出才的军事家)猛将:(1)典韦(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人称古之恶来)(2)许pp褚(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3)张辽(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文武俱佳的武将,被称为曹五虎将之首)(4)夏侯渊(曹氏家族的猛将,是曹操帐下主力军,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5)张颌(早年跟随袁绍,是后期曹操帐中...
· 三国的两大名将张辽和高顺谁更有统兵作战能力?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逝于江都,谥曰刚侯,享年五十三岁。高顺,他的字和出生时间出生地一直是个迷```历史上对其的介绍也很少“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就戮。”高顺的忠义我想大家也都了解。高顺的死更显得悲壮。在地位上,两人同属吕布帐下大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只是吕布的八健将而已。而高顺与陈宫则是吕布的左右臂膀。每次吕布与敌作战,高顺都是作为主将。“高顺引一军进小沛,敌桥蕤;陈宫引一军进沂都,敌陈纪;张辽、臧霸引一军出琅琊,敌雷薄;宋宪、魏续引一军出碣石,敌陈兰;吕布自引一军出大道,敌张勋"。:"布...
· 三国时期的低调名将:高干
高干,高躬之子,袁绍之甥,是袁绍四大州刺史之一,担任并州刺史。要知道,袁绍可是有着四位成年的儿子的。能让私心颇重的袁绍将一州刺史之位相授,没两把刷子是不成的。之后曹操挟官渡之威来征高干,高干不得已而降。曹操却仍任命高干做并州刺史——究其原因,恐怕是高干此时也仍有一定的实力,曹操急于北方的稳定,不愿立即与高干开战。曹操征讨乌丸,高干便终于起兵作叛。曹操立即命李典乐进两将分两路围击高干。此时的高干兵力早已不如当年,但仍然为了袁氏一族而奋起抗曹。以他不多的兵与粮,对抗李乐二人的兵,居然从兴平十年八月一直打到兴平十一年也没有败。兴平十一年正月,曹操亲自领大军来攻,高干此时已打了四个多月的仗,兵粮均已告急,便向匈奴求救,未果。于是死守壶关。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壶关,曹操大军一共又打了三个多月也没打下来。袁绍的众多儿子中,绝没有一个有高干这样的才能的。便是袁绍自己,恐怕也远远及不上高干。
·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名将是谁?解析三国名将的排位顺序!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名将是谁?解析三国名将的排位顺序!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揭秘三国时期排在第一位的名将到底是谁?历史上民间有种说法,那就是在给三国英雄排顺序的时候: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据说这是毛主席排得。事实上,三国第一流名将往往有争议,比如吕布典韦赵云马超关羽张飞,这几个应该不相上下。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这几个很难决出谁是NO1。其一,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一出场就是满堂彩:董卓未及回言,吕布飞马直杀过来。董卓慌走,建阳率军掩杀。卓兵大败,退三十余里下寨,聚众商议。卓曰:“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上的战场,居然是同时与关张三人对垒: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瓚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
· 三国时期,排名前十的名将分别是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于三国演义当中武将的能力,一直都是争论不休。大家对于演义当中武将的能力争论什么的先暂且不提,今天就来以《三国志》为参考资料,以此分析一下三国正史当中都有哪些名将。前十名排行如下张辽,关羽,孙策,张飞,赵云,魏延,张郃,典韦,陈到这个排名一出来,肯定很多人都有着极其大的疑问,凭什么这张辽排在第一名,孙策排第三名,而这位排在第十名的陈到又是个什么人呢?先不要着急,后面做出会解答。首先,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把张辽排在第一名。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的名将可以说是如同繁星一般,而在这其中,张辽显然是最耀眼的一颗了,可以说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造就了一番功绩。据《三国志》描述张辽战绩如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以及“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