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关于乾隆帝禁书修书的内幕与功过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0
转发:0
评论:0
关于乾隆帝禁书修书的内幕与功过,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雍正帝儿子清

  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雍正帝儿子清高宗弘历(也叫乾隆帝)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财政富裕。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文化和武力的统治),在这个时期都达到鼎盛的程度。公元1757年,原来已归服清朝廷的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两路,进攻伊犁,平定了叛乱。准噶尔平定以后,原来被准噶尔俘虏的族首领大和卓木(又名布那敦)、小和卓木(又名霍集占)兄弟逃回新疆天山南路,起兵反清。乾隆帝又派兵征讨。大小和卓木在当地残酷压迫人民,遭到族人民的痛恨,纷纷起来支持清军。清军顺利地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公元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理。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亲一样,除了武功之外,还十分重视文治。他一面继续开博学鸿词科,招收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一面又大兴文字狱,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时期文字狱之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

  但是,乾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狱来实行文化统治是不彻底的。还有成千上万的书籍,贮藏在民间。如果里面有不利他们统治的内容,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集中全国的藏书,来编辑一部规模空前巨大的丛书。这样做一来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显示皇帝重视文化;二来借这个机会把民间藏书统统审查一下。可说是一举两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派了一些皇室亲王和大学士担任总裁,那些皇亲国戚大多是挂个名、起监督作用的。真正担任编纂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像戴震、姚鼐、纪昀(音yún)等人。那套丛书名称就叫做《四库全书》。

和珅(左)乾隆(中)纪晓岚(右)

  我国古代常把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经部,包括历来儒家的经典著作(像《诗经》、《论语》、《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韵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地理、传记等书;子部,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和科技著作,像农学、医学、天文、历法、算法、艺术等;集部,包括文学的总集和专集等。

  按照四大类集中贮藏起来就叫做“四库”。

  要编一套规模巨大的丛书,先得把书籍收集起来。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员搜集、收购各种图书上缴,并且定出了奖励办法,要私人进献图书,进献越多,奖励越大。这道命令一下,各地图书果然源源不绝送到北京,只隔二年,就有二万多种,再加上宫廷内部原来的大量图书,数量就很可观了。

  书收集起来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库全书馆的编纂官员对图书认真检查。凡是有“违碍”(对清统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销毁。一查下来,发现在明朝后期的大臣奏章里,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么尊重,譬如他们的上代就接受过明朝的官职和封号,这在乾隆帝看来是很不体面的;于是就下令把这类图书一概烧毁。至于像吕留良、黄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那就更不用说了。后来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许多反对辽、金、元朝的内容,这种内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反对清王朝,也该销毁,或者销毁一部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发现这类字句,就随时删改涂抹,这样,书虽然被保存下来,但是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为了这件事,乾隆帝可说是绞尽脑汁。据不完全统计,在编《四库全书》的同时,被查禁烧毁的图书也有三千种之多。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动机怎样,这部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到底编出来了,而且保存下来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们对大批图书进行编辑、校勘、抄写,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当时把全书抄了七部,分别贮藏在皇宫、圆明园、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奉天、(今沈阳)杭州、镇江、扬州(其中三部后来在战争中被烧毁了)。这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毕竟是一项重大的珍贵的贡献。至于查禁销毁一批书,当然对我国文化造成了损失,但是这种有禁也不可能彻底。当时就有不少爱护文物的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把许多有价值的书藏了起来。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不少被禁的书陆续出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雍正帝儿子清高宗弘历(也叫乾隆帝)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财政富裕。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文化和武力的统治),在这个时期都达到鼎盛的程度。公元1757年,原来已归服清朝廷的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两路,进攻伊犁,平定了叛乱。准噶尔平定以后,原来被准噶尔俘虏的维吾尔族首领大和卓木(又名布那敦)、小和卓木(又名霍集占)兄弟逃回新疆天山南路,起兵反清。乾隆帝又派兵征讨。大小和卓木在当地残酷压迫人民,遭到维吾尔族人民的痛恨,纷纷起来支持清军。清军顺利地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公元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理。乾隆帝跟他祖父、父亲一样,除了武功之外,还十分重视文治。他一面继续开博学鸿词科,招收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一面又大兴文字狱,镇压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时期文字狱之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
· 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
· 中国古代为何要把兵书列为禁书?古代有哪些禁书
汉代《三国志·魏略》中记载曹操下令“科禁内学、兵书”。南北朝这一时期主要禁谶纬天文一类的图书,不知是否禁兵书。唐代《贞观律》卷三《职制律》:“诸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私习天文者亦同)。其纬侯及《论语谶》不在禁限。”其中的“兵书”指《太公六韬》、《黄石公三略》之类书籍,也就是限制战略类兵书的发行,禁止的原因是这类书实用性太强,怕被人民熟读留下祸患。同唐代一样,宋代也对一些兵书做出了相应的禁止,毕竟陈桥兵变,这江山来路不正,且赵宋奉行守内虚外的理念,对兵书也是严格管理。太祖、太宗时代即颁布了限禁令,宋真宗时期,随着外患内忧的加剧,再次“申严私藏天文、兵法之禁”,禁止民间及军人私藏私习,更不允许外国使节求购。把兵书兵法的禁限与私藏天文图谶之书提到同等高度对待,后来出于国防需要,枢密院提出应该发一些兵书给西北边防将领以提高业务水平,兵...
· 绝世禁书:《梅》的作者究竟是谁?
导读:《梅》因其大胆的描写,对封建礼制的抨击而被迫沦为禁书。这部作品流传多年,并且被学者研究,但是它就像凭空掉下来一样,没有人知晓它的作者是谁。对于作者一说,各学者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明朝长篇白话小说、万历丁巳本《新刻梅词话》将被收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第四辑“评点、遗失及存疑之作”,这意味着围绕《梅》作者究竟是谁的结论向着“王世贞说”迈进了决定性的一大步。网络配图据悉,“《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是上海交大古代文学学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主持人、上海交大人文学院许建平教授告诉记者,他带领的项目团队凝聚了国内王世贞研究最主要的学术力量,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是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明清文史研究专家。王世贞究竟何许人也?他是江苏太仓人,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文坛领袖,曾主持文坛40余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考自古文集之富,未...
· 蒋介石与抗日不为人知的内幕
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还是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起。什么样才是真实的蒋介石,对于历史人物,总是众说纷纭。毕竟各个观点的出发角度都不同,或许这才是争议的重点,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对于蒋介石而言,在抗战时期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内幕?kk历史网顺着历史脉络,去看看当时的蒋介石与他的抗日态度。抗日战争前期,德国不仅向中国出售了大量武器装备,还向中国派出了军事顾问,协助中国建成了十多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这十多个师可以称之为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无论装备、训练、编制、战术诸方面现代化程度都最高的部队,在抗战初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8月29日,梁华盛第一九师阻敌任务已完成,奉命撤出东孤岭战场,转到德安县城,配合第三十二军第一三九师守卫德安,华振中第一六师和冷欣第五十二师奉命接防东孤岭阵地。李觉第七十军和梁华盛第一九师在金官桥和东孤岭胜利的消息,让蒋介石兴奋不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