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苏东坡美食三绝:东坡年糕东坡阴米东坡肘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4
转发:0
评论:0
苏东坡美食三绝:东坡年糕东坡阴米东坡肘子,东坡也爱阴米阴米就是炒米。入冬后,选上等的糯米大火蒸熟,趁晴天晒干,然后

  东坡也爱阴米

  阴米就是炒米。入冬后,选上等的糯米大火蒸熟,趁晴天晒干,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收藏。待到腊月的日子,再搬出阴米和桐油炒过的沙子,每样一半的比例倒入铁锅。

  接着,在灶台旁用凳子支起团箕。烧火前,把木柴劈成块,架在灶膛里,用松枝点燃。别小瞧这烧火,要紧得很。火小了,阴米熟不透,散发不出来香味;火太大,又容易炒焦。

  炒阴米都是外公跟外婆搭档。外公在灶下添柴烧火,外婆站在灶前亲自掌铲,不快不慢地翻动着锅里的沙子。阴米炒熟后,外公就用米筛耐心地筛掉沙子。

  用沙子炒过的阴米,洁白圆润,入嘴即化。阴米还有一种炒法,是不放沙子,只用香油炒爆。这种阴米又叫油米,香脆黄亮。童年时代,油米算得上是很好的零食了。

  那时,放学一回到家,外婆便跑到厨房烧水,忙着给我泡红糖阴米。我抿上一口,细嚼着,喉咙润滑,满嘴留香,一股暖流穿肠过肚。外婆还时常悄悄地打个荷包蛋放入碗底。

  阴米十分耐留,腊月炒后,直到次年夏秋仍然不变质味。我一直以为阴米只是故乡江北的一种小吃。最近闲看美食书籍才发现,苏东坡美食有三绝:东坡年糕、东坡阴米和东坡肘子。东坡阴米的传说讲的是苏东坡的夫人王弗分娩后,身体非常虚弱,苏东坡母亲程夫人将糯米煮熟,阴干后用油炒爆,加入红糖一起泡熟。王弗食后身体逐渐转好。苏东坡又在食用时加入了荷包蛋。

  温补美味的阴米,如今的乡下已经没几户人家制作了,可年迈的外婆依旧年年炒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苏东坡传——东坡居士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在元丰三年(一〇八〇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迈当时已经二十一岁。苏东坡是走最近的陆路赶往的,他把家眷留下由弟弟子由照顾,随后再去。贫穷的子由要带着自己的一大家人——七女、三男、两个女婿...
· 苏东坡与东坡肉
冷门知识饮食文化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诗文书画方面的造诣都很高,并且对美食也很有研究,现在颇为流行的东坡肉传说就是他发明的。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的时候,一年浙江西部连续降了好几天雨,太湖泛滥,无数庄稼被淹没。苏东坡为了帮助浙江的人民渡过困难时期,亲自带头,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害。杭州的百姓们为了感谢苏轼整治西湖,听说他在徐州和黄州做官时最喜欢吃猪肉,就在过年时抬了很多猪肉和酒来拜年。苏东坡不好意思拒绝,就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觉得很好吃,就亲切地称之为"东坡肉”。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应当不是杜撰。此外,苏东坡还专门写过歌颂猪肉的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
· 苏东坡和对联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人摇摇头,觉得苏东坡海口夸得太大了。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我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座,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书后,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不认识的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沁(qìn)出了很多汗。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
· 苏东坡传——应试
在苏东坡兄弟年二十岁左右,已经准备好去赶考之时,不可免的事——婚姻问题也就来临了。他们若是未婚进京,并且一考而中,必然有女儿长成之家托人向他们提亲。那时有求婚的风俗。京都中有未婚之女的富商都等待着考试出榜,向新得功名的未婚举子提亲。所以科举考试举行的季节,也是婚姻大事进行得活跃的季节。在父母的眼光看来,让儿子娶个本地姑娘,他们对姑娘的家庭知根知底,自然好得多。按照当年的风俗,青年的婚姻一向是由父母妥为安排,苏东坡年十八岁时,娶了王弗小姐。王弗小姐那时十五岁,住家在青神,在眉山镇南约十五里,靠近河边。次年弟弟子由成家,年十六岁,妻子比他小两岁。当然算是早婚,但是并不足为奇。从根本道理上看,早婚,当然并不一定像苏氏兄弟那么早,在选择与吸引合意的配偶时,可以省去青年人好多时间的浪费和感情的纷扰。在父母看来,年轻人若能把爱情恋爱早日解决,不妨碍正事,那最好。在中国,父母自然应当养儿媳妇,年轻的男女...
· 苏东坡传——终了
哲宗在元符三年(一一〇〇年)正月去世,享年二十四岁,留在身后的是一代死亡、颓丧、疲惫的文臣学者。他父亲神宗有子十四人,他只有一子,乃刘美人所生,亦在幼年夭折。他弟弟继位,是为徽宗。徽宗身后遗有儿子三十一人、几幅名画、一个混乱的国家。他兄长所开始的,徽宗给做了结束。他还是任用那些人,遵行那些政策。王安石的国有资本主义,现在和神宗当政时期相提并论,被冠以“祖制”的神圣不可侵犯名义,使人敬而生畏。在丰裕国库的方法,在与北方民族兵戎相见两事上,徽宗也步王安石的后尘。集中财富于国库、于皇家,也许这个政策是为帝王者无法割爱的吧。但是实行此一政策的皇帝,必须付出其代价。在徽宗,那代价是丢弃王位,国都沦陷,是在俘虏中死于敌方。徽宗能画美丽的花鸟、交颈的鸳鸯,但是每一个帝王,只要能忍心对老百姓施虐政而为自己建筑琼楼玉宇、园囿亭台,则未有不失其王位者。徽宗登基之时,国家之组织已烂,国家之元气已衰。有品有才有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