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曹雪芹传说:去世后刘姥姥第一个来奔丧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4
转发:0
评论:0
曹雪芹传说:去世后刘姥姥第一个来奔丧,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海淀区香山一带的正白旗村,是一个幽静的四合院。记者采访时,由

  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海淀区香山一带的正白旗村,是一个幽静的四合院。记者采访时,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雪,没化的积雪伴着安静的环境,不免让人感受到文人的气息,心也随之静了下来。这个纪念馆的所在地正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也正因为曹雪芹曾住在这里,并在此修改了闻名遐迩的著作《红楼梦》,让这一带的老百姓都对曹雪芹既有欣赏又有崇敬,于是便把他的故事进行了再加工、演变,形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雪芹的传说。

  代代人 口耳相传

  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曹雪芹的传说并没有明确的传承人,传承的方式也有明显的区别,并非像老手艺人那样,父传子、师带徒,它是集体传承的,即父亲讲故事给儿子、孙子听,村里人说给亲戚、朋友知道。这样一代代传下来,虽不能说是具体哪一年开始流传的,但至少可以确定的起始时间是清晚期,距今也已有140多年了。

  海淀区香山一带关于曹雪芹的故事和传说涉及面很广,包含有曹雪芹的个性、身世、经历、亲戚、朋友、曹雪芹如何写作《红楼梦》,曹雪芹的居所,曹雪芹如何扶危济困等。百姓口耳相传不仅保存了他的传说故事,在曹雪芹相关文献资料较少的情况下更加显得宝贵与重要。

  曹雪芹常听“刘姥姥”讲故事

  樊志斌是北京曹雪芹学会成员,同时也是《曹雪芹西山传说》的编辑。他介绍说,目前现知的曹雪芹传说有100多个,而《红楼梦》中也能发现不少传说的影子。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大家一定不陌生,这是一个很出彩儿的角色。寥寥几笔,曹雪芹就把乡下人那种朴实无华描写得非常到位。而这个刘姥姥就很可能出自香山。”樊志斌说,当时刘姥姥住在地藏沟,她家从明朝就居住于此。当曹雪芹搬到正白旗村后,因为两家离的近,所以两人不时能碰面。曹雪芹好聊天,刘姥姥又有一肚子故事,于是曹雪芹没事就找刘姥姥听故事。曹雪芹去世的年初一,第一个奔丧的就是刘姥姥,在讨论把曹雪芹葬在何处时,也是刘姥姥第一个提议把他葬在地藏沟,因为那里是刘姥姥自家开的山地。

  《红楼梦》中贾府来了几个清客,曹雪芹写到这里时,想在名字上讽刺他们,于是就把其中一个取名为“胡斯赖”。但这个“胡斯赖”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是香山地区的一种水果。这种水果是当地人用苹果和槟子嫁接而成,样子非常漂亮,可味道却很干涩,只适合在果盘里摆着装样子。樊志斌说:“传说中曹雪芹也是在香山知道这种水果的,给清客取这个名字就寓意他们是外表光鲜但没什么内在的人。”

  口传故事采集难

  这些涉及曹雪芹的故事非常生动,可要想整理却并不简单。樊志斌等人在采风的过程中,几乎走遍了附近的村子,询问了十多个村民。作为民间文学,传说有它独特的特点。樊志斌称,同一个人5年前讲的内容,现在讲肯定会不一样,故事的主体虽然一样但细节会发生变化。“传说不等于历史或真实,我们在这次采风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传说,可能是村民在这个村讲,但是在那个村就没有,给这个亲戚讲,给朋友就没讲过。还有一些老人去世了,儿子可能不会讲了,有些老人搬到城里去了,附近又没人知道。”

  如今百姓的娱乐生活大大丰富了,香山一带也是如此,早已不是当年“听妈妈讲述过去的事情”的年代了。因此,很多传说年轻人很少知道,只能找当地的老一辈打听。樊志斌回忆,香山山顶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他讲出了贾宝玉夸袭人是“公道老儿”的由来。

  “公道老儿”其实是一种植物,香山地区的人都喜欢种它。不过种它不为收获,为的是划清地界。有些人喜欢贪便宜,每年耕地的时候都往别人家多刨一点,被发现的时候还不承认。可有了“公道老儿”,一看便知道界限在哪,这块地应该是谁的。因为它的根很深,所以爱贪宜的人想刨走很不容易。所以当地人就称这种植物最“公道”。“曹雪芹当年在山顶住过,所以他很可能是当时知道的‘公道老儿’。只可惜我们第二年想再去找这位老人,却得知他已经去世了。”

  “很多人认为曹雪芹没在白家滩待过,但山(泛指香山一带)后有一个传说,是一位九旬老人曾经讲过的。他称自己家里三代都是给关帝庙看门的。当年他想把庙门口铲平,种点东西。结果他姥爷说了句‘你知道么你铲的就是当年曹雪芹住过的房子吗’。”樊志斌称,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传说,但可惜采风时老爷子已经去世了,他们只能从女婿那得知二手版本。

  采风中不免遇到嘴拙唇笨的村民,明明知道却讲不出来,或讲得都七零八落,很多细节都没了,只有几句硬邦邦的话。此外,由于拆迁,村里人一下子激增,原来只有几十人、几百人的村子,一下变成了几万人的大村。“原来一进村子打听你们村儿岁数最大的就行了,但现在进村一问,人家都说‘我不是本村人,不知道’。这样也给我们找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保护非遗从孩子抓起

  正如《水浒传》是由山东地区宋江造反的传说而来一样,传说本身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财富,为精英文化提供了基础。

  曹雪芹的传说流传面很广,圆明园、颐和园、香山、门头村等地均有,而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对它的认知度也很高。曹雪芹的传说不仅表达了老百姓对他的认知和怀念,也反映了老百姓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说曹雪芹传说是“红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不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建设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为了宣传、保护曹雪芹的传说,在曹雪芹纪念馆设有展板,介绍曹雪芹的传说。而在曹雪芹文化艺术节上,纪念馆则邀请小学生参加曹雪芹故事会,通过让小学生讲曹雪芹的传说的方式,让学生们从小就对曹雪芹的传说有所了解。同时,纪念馆联合皮影剧团演出了曹雪芹的传说故事,用这样生动的形式,传播非遗。此外纪念馆还出版了《曹雪芹西山传说》的书及光盘。

  樊志斌称,自己正在计划将曹雪芹的传说变成动画。“很多孩子都爱看动画片《莫扎特的故事》,它就是从莫扎特小时候的故事取材而来的。可这是一个外国人的故事,其实咱们中国也有曹雪芹的传说,如果同样能编成动画片,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这种真善美的教育,不仅对传说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孩子也是一种有效的启蒙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什么禁止奔丧?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什么禁止奔丧?原因其实很简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志·谯周传》有记载,“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意思是说,在第五次北伐中原的前线上,诸葛亮突然病逝,刘禅收到消息后立即下达严令,禁止蜀中官员前去奔丧,因此没有一人到五丈原,唯有谯周动身迅速,出发时刘禅还没有颁布政令。刘禅为什么要禁止蜀中官员为诸葛亮奔丧?很多人以为是刘禅与诸葛亮之间长期的矛盾所致,这是刘禅的报复行为,其实并非如此。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气质与魏国和吴国都不同,那是情感控制大于权术控制。有人说刘禅只是诸葛亮的傀儡,这是不成立的,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蜀中百姓都是眼瞎,还自发给诸葛亮立庙?诸葛亮去世后,拟定的接班人蒋琬和费祎,该开府的开府,该封大将军的封大将军,刘禅都依遗诏照办,全没有耽搁。诸葛亮的幼子诸葛瞻,被刘禅视为子侄,嫁以爱女,一路提拔。《悼诸葛...
· 诸葛亮去世后,为什么刘禅要禁止奔丧?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一生效力与刘备父子,不负托孤的信任,是两千年来帝王们推崇的典范,可是,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禁止官员和百姓奔丧呢?因为此事,后世很多人认为刘禅是白眼狼,忘恩负义,事实真是如此吗?网络配图我们先看三国演义版本和三国志版本是怎么说的。三国演义版本:诸葛亮由于操劳过度,病倒了,消息传到刘禅那里,连忙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来慰问,诸葛亮推荐了接班人以及死后蜀军的安排。根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亮卒於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这句话是说:诸葛亮病死在前线,谯周听说后,立刻起身往前线奔丧。而当时刘禅下达了令,严禁前去奔丧,结果大家都没去成,只有谯周动身迅速,只身赶到。网络配图两个版本表达的意思好像刘禅禁止奔丧,是出自诸葛亮临死嘱托,为了防备司马懿知晓这个消息,难道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吗?刘备病逝时,刘禅才16岁,直到诸葛亮去...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什么要禁止百姓官员去奔丧
诸葛亮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他在三国时期作为蜀汉的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到现在依然激励着我们现代人。当初夷陵之战后,蜀汉遭受惨重的失败,国家岌岌可危,刘备在临死之时就后主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成就了一段君臣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诸葛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刘备的承诺,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带着病出征,陨落在军旅之中。网络配图诸葛亮一生效力于蜀汉两人君主,对刘备父子可以说你问心无愧了,而且他虽然掌握了蜀汉大权,但没有像曹操司马懿那样讲权力交给自己的亲属,而是让心系汉室的人来接替自己的职位,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然后就在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蜀汉都城成都后不久,后主刘禅却下了一道让人费解的命令,那就是禁止百姓官员去给诸葛亮奔丧,而且不允许在成都私自为诸葛亮立庙祭奠。后来有很多人通过这件事就认为刘禅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小编以为却不尽然。当初刘备临终之时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刘禅还只...
· 刘姥姥
歇后语刘姥姥的角色,衍生出一句歇后语:“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参考文献施宝义等.《红楼梦人物辞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ISBN7-219-01157-1冯其庸、李希凡等.《红楼梦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ISBN7-5039-0463-1
· 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意义刘姥姥歇后语集合
刘姥姥,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是曹雪芹笔下,极为出彩的人物之一,其善良淳朴,聪明能干,重情重义,坚韧不拔的毅力,她的智慧、幽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对于刘姥姥这么一个人物,读者印象最深,作者对其刻画最浓墨重彩的地方,绝对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实际上刘姥姥三次进入大观园,都不仅仅是透过一个底层人民的眼光,来展现贾府的奢侈豪华。刘姥姥一进二进三进,都具有重要意义。刘姥姥一进大观园,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大观园,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大观园,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红楼梦》第六回,描写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小编自认为此次是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开端,主要是从她的眼睛来丰富王熙凤这个人物,及至到最后与她眼里落魄的王熙凤作对比,成一个小小线索。“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只听远远有人笑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