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莫言受聘北师大教授 强调自己仍是农村作家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9
转发:0
评论:0
莫言受聘北师大教授 强调自己仍是农村作家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马海燕)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2日傍晚现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2日傍晚现身北京师范大学,受聘为该校文学院教授。莫言说,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领奖台。

  300人的图书馆报告厅挤进了500多人,许多人慕名前来一睹诺奖得主的风采。莫言说,“我知道大家一定想听听我得诺贝尔奖的感受,实际上无论是在我的家乡山东高密,还是在北京、斯德哥尔摩,我的心里都很平静。”

  莫言再次谦虚表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有许多写出了更好作品的作家,他们更有资格获奖。他也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领奖台。

  而对于获奖前后网上对他或褒或贬的评价,莫言都不予置评,他强调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从农村出来至今身上带着很浓乡土味的农村作家”。

  莫言认为,好的文学不应该是清澈透明的,而应具有丰富性、复杂性、甚至暧昧性。好的作品应当让读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感受,既有极大的弹性,又有极大的模糊性。他愿意继续努力写作这样的作品。

  获诺奖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莫言对此保持着清醒认识。有的授予他传播中国文化大奖,莫言自认为在写作时并没有想到外国读者,而只想写给自己和中国读者。他强调,文学最不应当为翻译家写作。

  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手中接过聘书的同时,莫言还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他在师大读书期间包括成绩单在内的所有档案材料。莫言指着档案上当年的照片说,“看我当年还蛮年轻的,现在青发变白发了。”

  而对于有的媒体授予他年度“三农”人物奖项,他也接受,并开玩笑地说自己“名副其实”,“虽然我身在北京,也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我的亲人仍在农村,仍在从事农业劳动,我仍然没有断掉和‘三农’的联系”。

  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手中接过聘书的同时,莫言还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他在师大读书期间包括成绩单在内的所有档案材料。莫言指着档案上当年的照片说,“看我当年还蛮年轻的,现在青发变白发了。”

  莫言1988年就读于北师大中文系创作研究生班,1991年至1994年在著名教授童庆炳的指导下写作论文《超越故乡》,并获得硕士学位。莫言笑称,“写论文比写小说难多了,我写小说一天写一万字,写论文两个月才写一千字。”

  “知道我这个硕士是徒有虚名,我再奋斗十几年争取及格。”莫言的自谦赢得了现场掌声和笑声。

  莫言说,拿到教授聘书最惭愧的是没有认真学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学问修养。他最苦恼的是“当老师要说许多话,而自己是极不会说话的一个人。”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讲话如此困难,照着讲稿尚且容易出错,更何况我这样随意地讲话呢?”莫言说,现在最怕的就是被人“断章取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当代作家莫言
简要介绍: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童年经历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所谓的“三...
· “水刀之父”鲍亦和受聘海大特聘教授
2007年4月3日下午,海南大学举行了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敬聘仪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鲍亦和受聘海大特聘教授。时年73岁的鲍亦和院士,祖籍江苏东台,现任美国益科风电集团和美国浮海风电公司董事长。他是浮海风力发电场的创始人,被称为“水刀之父”,曾获得美国能源部全国能源创新最高奖。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一直致力于海风发电的鲍亦和对祖国海洋大省―――海南,情有独钟。他不仅欣然同意当海大特聘教授,还捐赠海大5万元人民币设“鲍亦和院士创新奖”,奖励敢于创新的海大学子。“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新的想法、做法在萌芽时难免有疏漏的地方,这时非常需要外界的鼓励。当然,自己也要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失败,不断探索。”鲍亦和以自己的经历和实际行动勉励学子。(初审:鲍日荣编辑:鲍永审核发布:宋铮)
· 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2014年12月,莫言先后获颁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2]。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 莫言
个人简介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5年,因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1988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1993年,出版长篇讽刺小说《酒国》。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1
· 【鲍氏网新闻】美国院士鲍亦和受聘海大特聘教授
美国院士鲍亦和受聘海大特聘教授作者:周元出处:海南日报发布时间:2007-04-05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4月3日下午,海南大学举行了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敬聘仪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鲍亦和受聘海大特聘教授。此外,美国休斯顿大学电机及计算机系终生教授白先慎也接过了海大客座教授的聘书。今年73岁的鲍亦和院士,祖籍江苏东台,现任美国益科风电集团和美国浮海风电公司董事长。他是浮海风力发电场的创始人,被称为“水刀之父”,曾获得美国能源部全国能源创新最高奖。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一直致力于海风发电的鲍亦和对祖国海洋大省�D�D�D海南,情有独钟。他不仅欣然同意当海大特聘教授,还捐赠海大5万元人民币设“鲍亦和院士创新奖”,奖励敢于创新的海大学子。“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新的想法、做法在萌芽时难免有疏漏的地方,这时非常需要外界的鼓励。当然,自己也要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失败,不断探索。”鲍亦和以自己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