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曹丕的皇后郭氏简介 魏文帝的郭皇后怎么死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1
转发:0
评论:0
曹丕的皇后郭氏简介魏文帝的郭皇后怎么死的?,文德皇后郭氏(184—235)字女王,三国魏文帝曹丕皇后,安平广宗(今邢台市

  文德皇后郭氏(184—235)字女王,三国魏文帝曹丕皇后,安平广宗(今邢台市广宗县)人,祖上世代为长吏,她的父亲郭永在东汉末年官至南郡太守,母亲董氏,她在五个的兄弟姐妹群中行三。

  郭女王,与甄洛相似的是在夫妻关系上,她也身兼妻子与长姐双职,她生于中平元年三月乙卯日(184年),比甄洛小两岁,比丈夫曹丕大三岁。郭女王的父亲郭永在东汉末年官至南郡太守,她在三男二女的兄弟姐妹群中居中。

  据说她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因此很为父亲看重,说她有“女中王”的气度,因此便在闺名之外,为她取字为“女王”。郭女王的少女岁月比甄洛要不幸得多,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在黄巾起义中,她的父母和兄弟们都不幸死去,她自己则由官宦人家的小姐沦落为铜鞮侯家的婢女。再后来,她作为礼品,又被主人送给了曹丕。虽然只是个婢女出身的姬妾,郭女王的聪明智慧却很快使她引起了曹丕的注目,并且崭露头角。

曹丕皇后郭氏

  甄洛的聪明,更多的表现在家庭内部,而郭女王却比甄洛更高招,她拥有参与政治斗争的智谋。在曹丕与诸兄弟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郭女王屡出奇谋,为丈夫出谋划策,因此,曹丕能够最后胜出并且最终称帝,郭女王应记首功。

  那么,不用多说了,曹丕移情别恋也就在所难免,而对年纪已将四旬的甄洛来说,更糟的还不仅仅是同样已不年青的郭女王。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正式提出策立郭女王为皇后,然而魏晋时代,是中国最为重视门阀家世的时期。因此,曹丕的此一项提议立即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提出,皇后必须出自世族,何况郭女王出身婢妾,乃是下贱之中的下贱。

  做为婢女出身的姬妾,郭女王这样的身份,是不配做嫡妻、更不配做皇后的。得知这道奏章的内容后,郭女王以退为进,反而向曹丕进了一道正式的谢表,说:“我既没有娥皇女英的节操,也没有姜氏、任氏那样的品德,确实不足以充当皇后的尊位、担当掌管皇家的重任。”

  当时还是贵嫔的郭女王小心谨慎的表态,反而更进一步坚定了曹丕的决心,他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终于在黄初三年九月庚子日这天,册封郭女王为皇后。成为皇后之后,郭女王表现得非常称职,她对婆母卞太后百般承顺,孝名远扬,甚至有超越甄洛之势。在对待后宫嫔妃的问题上,她也非常周到。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四十岁的曹丕崩于洛阳嘉福殿,临终时,他将后宫中自淑媛、昭仪以下的所有姬妾都遣归娘家另嫁,并且最终决定册立甄洛的儿子曹睿为继承人。由于郭女王当时年满四十,已不再是生育的黄金年龄,无子几成定局,所以郭女王便收养了曹睿,而且对这位养子倾注了许多慈爱之心。

  曹睿对这位养母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孝顺之意,早晚问候起居,曹丕死后,曹睿即为魏明帝。即位的当月丁巳日,他尊婆婆卞太后为太皇太后,养母郭皇后为永安宫皇太后,十几天后,他又追封生母甄洛为文昭皇后。

  曹睿即位之后,对养母倒也颇有孝心,对郭家屡加封赏,成为皇太后的郭女王仍然节俭,仍然对外戚严加管束。然而这段母子相欢的日子没过很久,曹睿从小就对母亲的屈死耿耿于怀,一直想要追究底里。最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代替甄洛为皇后的郭女王。

  曹睿自然对养母心怀忿恨,又找不到什么真凭实据,便屡屡哭着追问郭太后,自己的母亲到底是怎么死的。郭女王未见得是谗害甄洛的人,可是她却是甄洛之死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她无法为自己洗清。曹睿勃然大怒、杀机顿起。

  青龙三年(235年)三月,郭太后终于被自己的养子曹睿所逼,自杀身亡。时年51岁。据说,甄洛当初被丈夫赐毒酒自尽之前,曾经将曹睿托付给李夫人照顾。郭太后死后,李夫人告诉曹睿说,甄洛因为被谗言陷害,所以曹丕对她恩断义绝,非但没有为她依礼大殓,反而将她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曹睿听了李夫人这么一说,更是又伤心又愤怒,于是传下命令,将郭太后也照“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模样殓葬。郭女王就这么死了,但是曹睿有胆子逼死养母,却没有胆子昭告天下,他只敢背地里指挥殓葬官员,当着满朝文武,他还要做孝子,郑重其事地为郭太后举殡表演孝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所谓英雄配美人。既然英豪不少,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时期,自然也少不了与英雄相配的美人了。所以三国英雄不少,美人也多。大乔小乔,貂蝉蔡文姬,还有堪与洛神相比的甄姬。甄姬是美人吗?那必须是,否则曹丕也不会只看她一眼,就纳她为妾。而且她的美,还带有那么一点神异。据说甄姬还是婴孩儿的时候,躺着睡觉。家人好像看见有人,将一件玉衣披在她身上。但等人再看,却又什么也没有。此事传出,大家都觉得奇怪。甄姬三岁的时候,他父亲甄逸去世,甄姬哭的不能自已。旁人都说甄姬有孝心,此后甄姬在外名声越发好了。也是这一年,家人请来相士刘良给甄姬几位兄弟姐妹相看。看其他人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等到了甄姬,刘良却十分惊异。他对甄姬的家人说:“此女日后贵不可言!”因为这句话,甄姬在家中比较特殊,从小到大就没有人欺负她。甄姬自己也受礼知事。孩子年岁尚轻的时候,行事就难免不稳重。有一年甄家院子里请来杂耍艺人,家中年轻女...
· 唐宪宗嫡妻懿安皇后郭氏简介
唐懿安皇后郭氏(?-848年),名不详,华州郑县人,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之孙女,驸马都尉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历经唐穆宗、敬宗等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极尽尊贵,所谓七朝五尊。封为太子妃郭氏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华州郑县人,郭暧与升平公主的长女,亦是唐代宗的外孙女,唐德宗的外甥女,唐顺宗的表妹。郭氏因家世显赫,故被唐德宗皇太子李诵(唐顺宗)选为长子广陵郡王李纯的王妃。两人成婚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仅知在788年后。举行婚礼时,广陵郡王李纯“亲临主家,纳迎如礼”。又因生母身分高贵(为顺宗姑母),再加上父、祖皆有功于皇室,因此郭氏本身也颇得顺宗异宠。贞元十一年(795年),郭氏生下李纯的第三子李宥,即唐穆宗。后又生一女,即岐阳庄淑公主。封为贵妃唐元和元年(806年),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郭氏以太子妃身分却只被封为贵妃,而非皇后(但为实际上的后宫之首)。她的儿...
· 郭氏古堡--天下郭氏的起源
位于太原阳曲县高乡村的郭氏古堡,一砖一瓦无不布满历史的尘迹,随处探究古堡的角角落落都能擦亮尘封的历史故事。阳曲县是天下郭氏的始祖之地,天下郭氏起于阳曲,郭家堡更是郭氏起源居住的地方。现在村中郭姓仍为第一大姓,全村800余口人中近半为郭姓,彰显着郭姓的姓氏辉煌。村中古建筑、黄土沟等无不散发着郭氏的韵味。村东至今遗存唐代修建的石砌堡门一座,额石上刻有“郭家堡”三字。沿着平坦的黄土道进入村东门,就能够瞧见那座唐代遗存的石砌堡门,“郭家堡”三字已饱受风雨的侵蚀,布满岁月的痕迹,不再清晰了。堡门对面还保留着一座清代中期的古戏台,那宽敞的舞台,褪色的雕梁画栋依稀能让人想起它当年的繁华模样。在一个角落里,我们找到了郭家老井,青石板上有两孔井眼,村里人称它“二五眼”,不过井边的辘轳早已不见了。青石板上的勒痕,不知是不是井绳多年的摩擦留下的?扔一块石子到井里,好半天才听到回声,仿佛井口下面非常非常幽深。在村...
· 魏文帝曹丕简介历史上的曹丕是怎么死的?
曹丕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多次击败羌胡、鲜卑等族的进犯。但曹丕三次征吴,均无功而返,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阳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魏文帝曹丕,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延康元年(220年(庚子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对外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从刘备集团手里收复上庸三郡;对内积极调节曹氏与...
· 解密:曹丕皇后郭氏给曹奂改名暗藏哪些天机?
曹奂,原名曹璜。在登基为帝前,“太后诏常道乡公更名奂”(《资治通鉴》)。有人说,郭太后这样做是为了避讳。可笔者对这种看法并不以为然,认为避讳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在笔者看来,郭太后这样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那么,郭太后给曹奂改名究竟暗藏了哪些天机呢?先说为什么不是避讳。何为“避讳”?即“为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传》)。对于避讳,可分为三类,即第一类,国讳,主要在全国范围内避讳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讳;第二类,家讳,主要在家族内避父祖名讳;第三类,内讳,主要在家庭内避母祖名讳。笔者认为不是避讳的理由有两点。其一,史书无记载。如果是避讳,而从史料记载中又查不出来,到底是因何避讳,所以是避讳的可能性不大。其二,改名太突兀。早不改,晚不改,偏偏在登基之前,由太后给他改名。这样做,怎能不让人起疑?这样做,如果不是为避讳,就另有所图。那么,郭太后这样做又暗藏哪些天机呢?笔者认为,她这样做,目的有三。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