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杨廷和简介 明代家杨廷和怎么死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9
转发:0
评论:0
杨廷和简介明代政治改革家杨廷和怎么死的?,导读:杨廷和是明代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明宪宗、明孝宗、明武

  导读:杨廷和是明代著名的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四朝,为明武宗、明世宗两朝宰辅,因“大礼议”与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后削职为民,卒于乡。

  杨廷和,生于1459年10月15日(九月十九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新都人,祖籍江西庐陵。父亲杨春,官至提学佥事。

  杨廷和自幼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举于乡,1478年(明宪宗成化十四年)殿试居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1489年(弘治二年)进修撰,参修《宪宗实录》和《会典》,被提拔为左春坊大学士。1507年(正德二年)初由詹事入东阁,专们门责诰赦,因与宦党相抗,得罪司礼监大太监刘瑾,改官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因为编撰的书大功告成而被朝廷召还,授予文渊阁大学士参理机务,迁吏部尚书,及至刘瑾伏诛,于1512年(正德七年)进谨身殿大学士;继李东阳出任首辅。

  1521年(十六年)武宗朱厚照崩,因皇帝无子,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统、得到皇太后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候朱厚熜自驻守地安陆(今湖北应山县)回京继位。杨廷和在新皇帝还没到达京城的一个多月里,借遗诏行事,鼓励推行新政,革除武宗朝所留弊政;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等九个多余的工程。收纳宣府(河北宣化县)行宫金银珠宝入内库,释放南京大狱冤囚等。

  最后并说服皇太后,计擒欲拥兵反叛的奸倍将领江彬,于世宗即位后当众处决,榜示天下,同时将其死党一一缉拿,分别惩办。杨廷和总理朝政三十七日,改革之举,意义深远,恶势力遭到打击,正派力量得以增长,人心大快,国家从危弱转臻初治,史称“中外倚以为安”。

  世宗朱厚熜即位时,杨廷和奏准颁发拟定的新政纲领,借以精兵简政,减免税赋,清理盐政、漕运等,谨慎刑审、广开言路,举荐人才,使“天下翕然称治”,朝野大悦,皆称颂新天子圣明并杨廷和之功德。因此晋升为左柱国,兼《武宗实录》总裁,后来因“大礼”一事,杨廷和受到排诉。所谓“大礼”即议论世宗朱厚熜父亲的主祀与尊号,世宗帝意欲舍去原有宗法制度抬高本支身价,尊自己父母为帝为后,杨廷和以首辅之位据理规劝,以为应“继统继嗣”,尊武宗之父孝宗为皇考,与世宗议想不合。

  新帝最终按强行确定新帝系,重新培植亲信,进而打击阁臣,废除“新政”,恢复原来革除之弊政,旧势力重新抬头,“皇庄”、“官庄”重新发展。杨廷和痛心疾首,全力抗争,上奏章约三十道,然世宗不予理会,1524年(嘉靖三年二月)将其罢归故里新都。

  杨廷和去位后,世宗用大狱、廷杖、罢黜等暴力了二百多位朝臣,勉强定了“大礼”。1528年(七年)世宗《明伦大典》成,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籍为民。

  1529年7月25日(嘉靖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杨廷和病故于四川新都县,享年七十一岁。于穆宗隆庆初年得以复官,赠太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辽宁杨廷璋
杨廷璋(1688—1772年),字奉峨,汉军镶黄旗人,清朝大臣。世袭佐领。雍正七年,以笔帖式的身份升为工部主事。再迁任郎中。被授为广西桂林知府。乾隆二年(1737年),擢左江道。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升为按察使。乾隆二十年(1755年),迁湖南布政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为浙江巡抚。乾隆帝南巡,谕曰:“西湖水民间藉以溉田。今闻沿湖多占垦,湖身渐壅,田亩虞涸竭。已开垦成熟者,免其清出,不许再侵占。”廷璋因奏:“此类田地多碍水道,请概令开濬归湖。沿岸栽柳,俾根株盘结,亦可固堤。”又请帑疏濬湖州七十二氵娄,泄水入太湖,免田地被淹。又奏:“仁和、钱塘、萧山三县江塘视海塘例,以二十丈为准,按段编号立石。仁、钱二县江塘民房,堤岸外馀二十馀里,视海塘例,每里设堡夫一,建堡分防。”均从之。又请开台州黄岩场沿海地,近场归灶,近县归民。户以百亩为率,分限起科,得腴产十万亩。奏入,嘉许。乾隆二...
· 杨廷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杨六郎是“杨家将”中最熟知的人物了。电视剧,戏曲,小说中无处不在,男女老少都知道。《宋史·杨业传》中,这样记载他的儿子情况:“(杨)业既殁,朝廷录其子供奉官(杨)延昭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杨)延浦、(杨)延训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彬并为殿直。”可见,真实历史中杨业的儿子,并非演义、戏剧所说的七个儿子加一个义子的“七郎八虎”,总共只有六个儿子,除了跟随杨业战死在抗辽战场上的杨延玉以外,其中只有杨延昭最有名。杨业其余四子,都是恩荫小官,日后也默默无闻。杨延昭,原名叫杨延朗。他的改名,和父祖一样,也是出于避讳。我看过众多今人研究文章,说到他的改名,都是引用本传的史料:“因避‘圣祖’讳,改名延昭”。对于“圣祖”是谁,皆语焉不详,大家想当然认为“圣祖”是赵匡胤的爷爷或者太爷什么的。其实,赵氏皇族的这个“圣祖”,直道宋真宗时代才出现,是宋真宗自己瞎编出来的。宋真宗在和辽国签订澶渊...
· 杨家将里杨四郎杨延辉简介杨四郎是怎么死的?
杨延辉,是中国古代与杨家将有关的话本、演义、小说、评书中的人物,原名杨贵,字延辉,后改名木易。杨延辉为抗辽名将杨业所生七子之一,排名第四,故又有“杨四郎”之称,后世人也常称其为杨四郎而非杨延辉。杨延辉作为杨业的儿子,杨家将之一,自然也是一位能征善战,忠勇为国之人。一生随父兄驻守边关,抗击辽军,官拜明威将军。看《水浒传》,有一场陨星之战,即为征讨方腊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梁山好汉一个接着一个的战死。而杨家七将在金沙滩的战役,虽然没有梁山好汉中死的多,但是这一场战役让杨家将元气大伤,甚至成了最后没落的源头。在金沙滩一站之中,杨家七子并金刀老令公杨业,死的死,亡的亡,流落异乡或者是遁入空门。总之经过这么一场战役,杨家七子,最后仅有六郎一人回到朝堂。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役,让杨家将近乎全灭?而杨四郎杨延辉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呢?金沙滩战役,最开始并不是宋辽两军直接的对战,而是一场隐藏在议和表象下,注...
· 杨延嗣杨七郎怎么死的?杨家将杨七郎简介
杨延嗣杨七郎怎么死的?杨家将杨七郎简介小说《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七子,名杨希,字延嗣,人称“杨七郎”。在“金沙滩战役”之前,杨门七子中,大郎延平(封忠孝侯、保驾大将军)、二郎延定(封义勇侯)、三郎延光(封忠武将)、四郎延朗、五郎延德(杨家军副帅)五兄弟因战功显著,都被皇帝封为殿前大将军;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因年纪较小,又无战功,杨业便把他们安排在杨家军中做帐前校尉。杨七郎生平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3年),宋太宗亲征辽国,下令三大主力军——杨家军(主帅杨业)、潘家军(主帅潘仁美)、呼家军(主帅呼延赞)随驾出征。杨家军为前部先锋,潘家军为中军保驾,呼家军在后接应、供应粮草。征至幽州,不料中计被困城内,不得已请铁鞭王呼延赞搬请杨家将。杨延嗣单枪匹马首个到达幽州城外,力杀四门,与辽军交战数百回合,令辽军元帅韩延寿胆颤心惊。后来,辽国萧太后为鼓励士气,亲临幽州前线,与宋军对峙。萧太后见杨家军...
· 杨家将杨延嗣简介杨延嗣是怎么死的?
杨延嗣是中国古代小说《杨家将》中的人物,当然许多与杨家将有关的话本、戏曲、演义中也有杨延嗣这个人。杨延嗣,本名杨希,字延嗣,并州太原人,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第七个儿子,按照兄弟顺序排下来,杨延嗣又叫“杨七郎”。杨七郎是杨家将中年纪较弱的一个,所以他为人跳脱,带着些少年人的皮劲儿。他这个人做的一些事儿,有时候让杨家人恨的牙痒痒,有些时候又恨不得把他摆在心窝窝中疼爱。杨延嗣将杨家家传枪术学到精髓,一杆虎头乌金枪使得是虎虎生风。在金沙滩战役之前,七郎杨延嗣因为年纪又小,也没有立下什么战功,所以只是被他的父亲杨业安排在杨家军中做一个帐前校尉。宋君被困铜雀台之时,杨七郎一马当先前去救驾,弯弓射箭,一箭射杀辽军将领将皇帝救出。后因救驾之功,被封为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金沙滩双龙会,杨延嗣跟随自己的父兄前往与辽军征战。在这场由宋太宗御驾亲征的战役中,杨家将为前路先锋,在与辽军对战的时候勇猛无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