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卢照邻简介 初唐时期诗人初唐四杰之卢照邻生平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0
转发:0
评论:0
卢照邻简介初唐时期诗人初唐四杰之卢照邻生平,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

  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卢照邻:“初唐四杰”中最惨的诗人,最后悲伤投河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卢照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现在我们一说起“初唐四杰”,都会由衷顿生膜拜之情,他们是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的前辈,将唐诗从萎靡浮华的宫廷戏作解放出来,扩展到了洋洋大观世界,一举叩开了新时代的大门。如果没有他们,也许唐诗不会成为诗歌艺术的巅峰。然而,“初唐四杰”在当时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王勃性情不定,曾经杀官奴获罪,而在27岁时便溺水身亡;骆宾王郁郁不得志,在徐敬业的反武起事后,或死于乱军之中,或亡命天涯;杨炯虽然当上了县令,却因生性残暴而为人诟病,最终也只活了四十来岁。当然,最为悲惨的,还是要算卢照邻。卢照邻年少时就已经名闻天下,青年时被邓王李元裕聘为典签。在之前南朝时,典签是个权力极大的官职,虽然名义上是藩王的幕僚,实际上是朝廷的钦差,甚至可以约束藩王的行为。不过在唐朝时,典签就只是文书一类职位,沦为真正的幕僚。但这也给了卢照邻极大的方便,让他可以学习各类文史典籍...
· 卢照邻
简介卢照邻出自范阳卢氏北祖,是东汉侍中卢植的十六代孙,卢偃九代孙,北齐幽州大中正卢旦的曾孙,隋朝龙山、新宁二县县令卢子元的孙子,唐朝江都尉、临颍丞卢仁朂的儿子,有卢照乘、卢照己、卢照容等八个兄弟。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早期担任邓王府典签,获得邓王李裕赏识,李裕曾说:“此吾之相如也。”龙朔元年(661)卢照邻入蜀,与乔师望有交游,乾封元年(666)至咸亨二年(671)在益州新都县(今四川成都附近)县尉任。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因“横事被拘”下狱,并为“群小所使”,要予以加罪,为友人所救得免。卢照邻在益州新都(今属四川)尉任上染患麻风病,不得不辞职北返,从此“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咸亨四年(673年),在长安养病,名医孙思邈曾悉心为他调治,但孙思邈认为卢照邻的病是“郁怒所致,无法根治”。后由长安转居太白山。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病情加重,又因服丹药中...
·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为什么比其他三位都混得惨?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著有《卢照邻集》《幽忧子》。卢照邻才情不输“初唐四杰”里的其他三位,但他却是混得最惨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卢照邻年少时就已经名闻天下,青年时被邓王李元裕聘为典签。在之前南朝时,典签是个权力极大的官职,虽然名义上是藩王的幕僚,实际上是朝廷的钦差,甚至可以约束藩王的行为。不过在唐朝时,典签就只是文书一类职位,沦为真正的幕僚。但这也给了卢照邻极大的方便,让他可以学习各类文史典籍。李元裕对卢照邻非常佩服,逢人便夸赞:此吾之相如也。十来年之后,卢照邻写下了著名的五言古诗《长安古意》,这是一部不朽名篇,语言华丽无比。然而也就是这首诗,改变了卢照邻的一生,让他从万众瞩目的云端,跌落到深不见底的深渊,为其一生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祸根就是其中一句“梁家画阁中...
· 卢照邻诗词
卢照邻诗词(一)《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卢照邻集笺注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颐唤鸬獭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 卢照邻简介他是怎么死的?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杨卢骆”,他虽然排名第三,在民间的声望却很高,古来生不逢时的诗人多的是,但像他这样悲剧的,还真是少有。他二十多岁时,在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当时封为邓王的李元裕的幕下任典签一职唐朝的典签其实也就是王爷家的文案秘书,抄抄写写。但是邓王与其他人不同,他家的藏书量非常之高,夸张的说是有好几个五车,卢照邻得到这个职位之后,是很开心的,工作轻松,还能在闲暇时间看看书,研究书理,学富五车不敢自夸,但是邓王倒经常夸他是“我们家的司马相如,”可见,他的文学涵养已经积累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是呢,树倒弥孙散,在积累知识十年之后,大概三十岁左右的样子,邓王病死了,且这个邓王没有子嗣,王府的家丁仆从之类的都散的散,走的走,冷清一片,卢照邻没有雄厚背景,就随便找人谋了个四川新都县尉的官职,但是在这个位置上,卢照邻做得并不开心,官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