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耶律楚材简介 蒙古帝国大臣政治家耶律楚材生平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8
转发:0
评论:0
耶律楚材简介蒙古帝国大臣政治家耶律楚材生平,耶律楚材,契丹族,杰出政治家,蒙古帝国时期大臣。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

  耶律楚材,契丹族,杰出政治家,蒙古帝国时期大臣。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腐朽的大金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蒙古帝国大臣。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为吾图撒合里,意思是“长髯人”。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生于燕京(今北京),三岁丧父,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十二岁入闾山显州书院。

  辽金在与宋朝的战战和和中先后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们后起用了其贵族官僚,这些官僚是最先让蒙古贵族接触汉制的先驱,其中耶律楚材是最具代表性的。

  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北宋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东丹,一概采用汉法。他对中原文化十分推崇,有很厚的汉学功底,契丹贵族内部时他逃到中原度过了其后半生。他的后代有一段时间也是在中原生活的,后来才辗转回到辽国并成为金朝的贵族。汉学的影响一直在这个家族延续下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为金朝的达官贵族,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是北方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初仕金,为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据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占领北京后,在愿意支持蒙古统治的俘虏中,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辅臣。这是幸运的选择,因为耶律楚材融中国高度文化和政治家气质于一身。像回鹘大臣塔塔统阿一样,他是辅佐亚洲新君主的最合适的人。”他早已对腐朽的大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对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他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十四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二十一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窝阔台汗三年(1231),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提拔重用儒臣;反对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还主张用孔孟之道作为治国之民的原则,还用儒士来担任各级官吏。耶律楚才不愧为“治天下匠”,为蒙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促进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人们为了纪念耶律楚材的功劳,专门为他修建了祭祠,至今还保存在北京颐和园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如何评价蒙古帝国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历史功绩?
耶律楚材是蒙古帝国著名政治家、宰相,契丹贵族,早先在金朝为官,燕京被成吉思汗攻占之后,接受成吉思汗招安,成为蒙古帝国大臣。耶律楚材两朝为官,但是其政治抱负的实现,很多都是在蒙古朝为官期间,其历史功绩自然也是在这个时候。政治上进行改革,推进蒙古帝国由一个游牧民族的落后奴隶制,向先进的封建制度的转变。礼制上,明确礼仪尊卑,确立大汗的绝对地位。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第三子窝阔台继位,耶律楚材依照中原王朝的传统,制定了册立仪礼。为了明确窝阔台的至高无上,以逐步实现中央集权,他劝说亲王察合台率部拜汗王。《元史·耶律楚材传》:”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楚材曰:‘真社稷臣也。’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行政制度上,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公元1231年,耶律楚材被任命为中书令,受命全权筹设中书省,蒙古帝国自此有了一个中央的行政机构。同...
· 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1、汉化的辽贵族辽金在与宋朝的战战和和中先后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们后起用了其贵族官僚,这些官僚是最先让蒙古贵族接触汉制的先驱,其中耶律楚材是最具代表性的。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汉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东丹,一概采用汉法。他对中原文化十分推崇,有很厚的汉学功底,契丹贵族内部时他逃到中原度过了其后半生。他的后代有一段时间也是在中原生活的,后来才辗转回到辽并成为金朝的贵族。汉学的影响一直在这个家族延续下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为金朝的达官贵族,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是北方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耶律楚材还曾师从曹洞宗宗师行秀,受到佛法的影响。王国维在《耶律文正公年谱余记》中评价...
·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简介耶律楚材是怎么死的?
耶律楚材为蒙古帝国大冲锋,生于公元1190年,去世于公元1244年,契丹贵族,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耶律楚材还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血统极为尊贵。耶律楚材生于契丹官宦贵族家庭,自小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秉持家族传统,习汉文,研读汉家书籍。而耶律楚材也不是无能之辈,幼时便聪慧异常,年轻时就已经传出“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的好名。耶律楚材一生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在蒙古帝国辅佐蒙古汗王取得的,但是他作为一个契丹贵族,一开始自然不是蒙古帝国的臣子。成吉思汗还没有吊打欧亚的时候,中原是金国当家,耶律楚材的父亲还是金国尚书右丞,官位不低,耶律楚材后来自然也成为了金国的臣子。在投靠蒙古帝国之前,耶律楚材在金国任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之职。后...
·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简介耶律楚材是怎么死的?
耶律楚材为蒙古帝国大冲锋,生于公元1190年,去世于公元1244年,契丹贵族,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耶律楚材还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血统极为尊贵。耶律楚材生于契丹官宦贵族家庭,自小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秉持家族传统,习汉文,研读汉家书籍。而耶律楚材也不是无能之辈,幼时便聪慧异常,年轻时就已经传出“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的好名。耶律楚材一生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在蒙古帝国辅佐蒙古汗王取得的,但是他作为一个契丹贵族,一开始自然不是蒙古帝国的臣子。成吉思汗还没有吊打欧亚的时候,中原是金国当家,耶律楚材的父亲还是金国尚书右丞,官位不低,耶律楚材后来自然也成为了金国的臣子。在投靠蒙古帝国之前,耶律楚材在金国任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之职。后...
· 说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图)
耶律楚材是元代著名政治家,先后辅弼元太祖、太宗父子30余年,担任中书令14年之久,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举凡军国大事,皆由他经营擘画。“其得君之专,行政之久,实古今所希见。”(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余记》)蒙古人崛起于朔漠,从弓马锋镝中取得天下,重武功而轻文治,掠地虽广,但因无人治理,往往弃而不守,不少人认为平天下靠的是武力,儒士无用。耶律楚材反驳说,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制造弓箭尚须良匠,治天下岂能不用治天下匠!他所说的治天下匠就是儒士。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才重用儒士。正如王国维所说:“蒙古入主中夏,武人专横,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文正人之类,正有不知其何如者。”蒙古军攻破金都汴京,耶律楚材多方寻求孔子后人,得五十一世孙元措,封为衍圣公,并建孔子庙,以示对儒学的推崇。又召耆宿硕儒进讲东宫,“由是,文治兴焉。”太宗九年,耶律楚材奏请开科取士,四方饱学之士联翩而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