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诸葛亮的才能被高估了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3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诸葛亮的才能被高估了吗?,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邪郡阳都人。诸葛亮曾隐居在南阳,刘备三顾茅庐时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之后出山助刘备占取荆、益两州,最终导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主管一切政务。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五次出兵北伐,病死于五丈原。

  诸葛亮是许多人非常崇拜的人物,看《三国演义》或是京剧,大家都晓得,他身着八卦衣,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气定神闲,谋划出空城计或草船借箭这样脍炙人口的妙计。但真正的诸葛亮不似京戏里面的倜傥,也没有《三国演义》里的神机妙算。

  《三国志》才是真正可信的史书,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后面加个跋,说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对人很忠实,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一生都愿意为刘备肝脑涂地,而且他一辈子对人很宽厚,法律严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话“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打仗并不是他的长处。这就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不一样了。罗贯中在小说中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但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罗贯中所写的诸葛亮,更不是京戏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当年在刘备三顾茅庐做“隆中对”的时候,已预见了天下三分的局面,不过鲁肃也看出了这情势。当时中原已经打了几十年的内战,而且刘备根本还没进四川,连荆州都还没拿到手,诸葛亮就可预见四川会属于刘备,所以也有人怀疑“隆中对”的真实性。

  此外,两篇《出师表》,目前历史学家已考证出《前出师表》才是诸葛亮所作的,《后出师表》则有点可疑。不过我自己每次读到《后出师表》,常常内心颇为激动、悲伤,因为台湾目前的局面极像《后出师表》中那种人才零落的景况。《前出师表》中辈出的人才,到了《后出师表》时期已所剩无几了!蜀汉之所以能在四川苦撑那么久,与孙吴、曹魏三足鼎立,不是因为四川人才出众,而是最初来自中原那批人的才干。台湾前三十年不是光靠一个地方的资源建设起来的,而是靠来自大陆的人才,才有今朝啊!

  诸葛亮“隆中对”里面提到,要一支部队由汉中到长安,然后出关中,另一支部队从荆州往北打,两支部队呈钳形攻势夹击中原,这是“隆中对”的主要论调,而且要一边北面抗曹,一边则与孙吴和好,这是他的大战略。大战略的后半段怎样呢?假如打赢了曹魏,南边的孙 吴又如何处理?是平分天下还是再打一仗,并没有交代。所以这个大战略是有问题的。第二点,当时形势是要绕道从渭水打到长安,再沿着渭水下来。曹操的根据地在河南东边,并不在此,从荆州出去可以拿到洛阳,已经是运气不错了。

  马超被列五虎上将,不是因为他多会打仗,而是四川没别的兵源。诸葛亮昔日带进去的荆襄旧军队,后来不够用了,诸葛亮曾在五月渡泸,南下云南,深入那些不毛之地找寻兵源。马家军的基地正好在凉州,又有羌人作为后援,这是马超能得势的重要原因。后来姜维能在西北维持下去,靠的也是凉州兵,没有羌人的军粮与凉州的兵马,他无以为继。这些不是为了钳形攻势,而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

  话说回来,如果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就想到往后要靠凉州兵,似乎又有点太早,因为那时他应该还有兵可用。出四川是走今天丹江口的那条路,叫商关道。只要从商关一带进入,就可以直驱洛阳了,那才是钳形攻势可以运用的。攻击曹操,应该往东北打,才能威胁曹操的大本营许昌。

  从某方面来看,我常常想,为了生民百姓,其实诸葛亮不必六出祁山,只要好好守着四川就算了。但这也是不得已的事:若他不做攻击性防御,汉中恐怕也是守不住的;后来以四川做基地的偏安局势,守巴山守得住,却一定要在前面以攻为守,袭击对方,让对方打不进来。

  倒过来问,商关道为什么打不进来呢?商关道是捷径,从商关道出四川很容易,但诸葛亮在那里已经摆着人了。那个地方穷山恶水,打进去难。所以真正理想的打法,他应该在关口要道,摆一支前哨部队,后面四川部队接济他,一波一波往下打;东边从荆州往汉水的东边打,打上淮水,就可以逼着东吴非上来帮忙不可,因为已经打到东吴的家门口,他非派部队一起跟着打不可。这就是我的“隆中对”,十足的“事后诸葛亮”。

  从这上面来看,诸葛亮的战略并不高明,但是他为人公正明白,对人之好那是没话说的。所以我对诸葛亮还是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只不过对于大家从文学作品中得来的印象,以为他很会打仗。身为历史学者,我必须在这点上有所矫正。

  这几个历史人物也可说明,真正看历史看人物,不应该只从一个角度,而应从不同的方面考察。

  前后两篇《出师表》分别表现了在不同的背景下,诸葛亮率师出征的心情。《前出师表》是在北伐前夕,诸葛亮表达了受刘备托孤之重,叮嘱后主治国用人的原则,似乎已预见日后蜀汉面临的困境。这是老臣呕心沥血的忠悃之作。

  《后出师表》则是他决心在关中渭上屯的长期抗敌的前夕所作。蜀汉人才凋零,其实已无能恢复中原,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亮的心情等于是在作最后的告别。这两篇文字反映了诸葛亮走入不可逆转的悲剧,但是也正因为他这番心情,千百年来,读者对他不能不肃然起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诸葛亮的才能被高估了吗?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邪郡阳都人。诸葛亮曾隐居在南阳,刘备三顾茅庐时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之后出山助刘备占取荆、益两州,最终导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主管一切政务。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五次出兵北伐,病死于五丈原。诸葛亮是许多人非常崇拜的人物,看《三国演义》或是京剧,大家都晓得,他身着八卦衣,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气定神闲,谋划出空城计或草船借箭这样脍炙人口的妙计。但真正的诸葛亮不似京戏里面的倜傥,也没有《三国演义》里的神机妙算。《三国志》才是真正可信的史书,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后面加个跋,说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对人很忠实,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一生都愿意为刘备肝脑涂地,而且他一辈子对人很宽厚,法律严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话“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打仗并不是他的长处。这...
· 诸葛亮被神化了吗,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长久以来,诸葛亮在我们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一柄羽毛扇,好像一挥动,就可以退敌万千。这样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罗贯中《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神化作用。的确,《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确实让人难以忘怀,总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样子。但是看史书,似乎他并没有小说里这样的出神入化,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会被如此神化呢?他躬耕之地到底是南阳还是襄阳呢?古隆中,又名诸葛庙,位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这里山峦叠翠,松竹繁茂,清静幽雅,钟灵敏秀,大有“路回山隐隐,树锁昼荫荫”的感觉。“勒马回望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雅秀,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罗贯中就是这样用生花妙笔在《三国演义》中描述隆中景致的。如今,罗贯中所述景致仍依稀可见,只是“猿鹤相亲”早己了无踪影了。隆中之所以闻名天下,原因有三:一是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陇亩之地方;二是刘玄德...
· 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被历史高估了吗
诸葛亮并非被历史高估的人,了解几件事情,才知道诸葛亮的伟大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诸葛亮的厉害就是罗贯中以及杜甫等人的抬举,如果不是罗贯中以及杜甫等人的美化,那么这个人也不过是普通的谋士。诚然诸葛亮的名气与罗贯中以及杜甫等人的宣传有关系,但是也不能否定诸葛亮的能力出众以及人格的伟大。在纷争的年代。,诸葛亮早年在琅琊生活,后来经过战乱,很多无辜的百姓死伤,为此诸葛亮是非常痛苦的。而曹操为了报父亲的仇,也就是曹操个人的仇恨,就率领数万大军向徐州进攻。而在进攻过程中,曹操非但要歼灭陶谦的军队,还要将沿线的百姓杀死,为了百姓被曹操害死的人不计其数,而此时诸葛亮看到眼里。对于曹操的所作所为是非常的愤怒。诸葛亮与家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到了南阳,此时南阳是相对安全的。但是曹操很快将战火引到了南阳,因此曹操具有统一全国的野心。而...
· 揭: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导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历代文人的尊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把他捧上了神坛,在作者的笔下,诸葛亮知天文而晓地理、知政事而通谋略,人品高洁、智慧超群。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又是怎样的呢?网络配图以历史上诸葛亮为基础,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终于逐渐又形成了一个神仙的形象。元曲中他自称“贫道”,京剧中称“山人”,其舞台服装不是丞相服而是八卦衣,《三国志平话》中说:“诸葛本是一神仙……达天地之机,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以及戏剧舞台上。艺术形象的诸葛亮的许多故事,有的是有历史记载,有的则纯属虚构。《三国演义》及有关戏剧中,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有两大贡献,即借箭与借风。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事,只是在《魏略》中曾记载孙权乘船去侦视曹操军队,曹操下令弓弩乱发,因为箭偏射在船的一侧,孙...
· 街亭得失现象考:失街亭被高估的其实是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纵观诸葛亮三次飙泪史,最伤心的莫过于“挥泪斩马谡”,伤心指数,悲情程度排在柴桑吊孝周公瑾、秋风五丈原悲叹之前,“挥泪斩马谡”也是三国演义及历代评书中非常有名的一出戏,也可以说诸葛亮生平当中少有的一次败笔,不可以更改的污点,诸葛亮哭的不止是马谡,还有壮志难酬,因为“马谡失街亭”可以称得上去三国中后期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在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所有战役中,这是一次北伐是最接近胜利,攻克中原的机会,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都向着西蜀的方向去发展。蜀国经过一系列休整之后,兵强马壮,恰逢秋高气爽士气高昂;加上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赋闲在家,诸葛亮一路一路势如破竹未逢敌手,出师连连告捷,直指长安平定中原光复汉室有望,但关键时刻,历史的转折点往往被小人物改写,这个人就是马谡。我们知道诸葛亮是非常稳健的一个人,从不打冒险之战的人,历来都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进可攻,退可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