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性灵派三大家之袁枚资料介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1
转发:0
评论:0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性灵派三大家之袁枚资料介绍,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南袁北纪”之称。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一生以率情以行、风格特异而闻名。曾自谓“孔郑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他好咏,好色,好钱,好游,好友,好花鸟泉石,不愿“为大官作奴”。在江宁(今南京)任上建得随园后,思想“使吾官于此,即一月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因而辞去官职,“竟以一官易此园”。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简介袁枚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名: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国家:清朝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钱塘出生时间:公元1716年去世时间:公元1797年职业:诗人、散文家官职:翰林院庶吉士、沭阳知县、江宁知县、上元知县著作:《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袁枚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文人,为“乾隆三大家”之首的称号,同时于同时期的纪晓岚共称“南袁北纪”。袁枚虽然进士出身,曾经也在朝为官,但是事实上在政治方面袁枚的成就不高,他的所有才情都站在在文学上。袁枚生于公元1716年,去世于公元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汉族人,为清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袁枚少时便已经因为擅长写诗文而才名彰显,为时人所知。乾隆四年,袁枚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关于此次科考高中,其中还有一番波折。但是可靠的时候,袁枚题“赋得因风想玉珂”中有“声疑来禁院,人...
· 清代性灵派三大家简介性灵派三大家都是哪三位
清代是我国古典诗歌最后一个光彩照人的时代,以其众多的诗人、纷繁的流派、丰富的内容、变化的风格,开创了超明越元、抗衡唐宋的新局面。在诸多清诗流派中,性灵派是最能代表“清诗”面目的、最有价值的流派。袁枚、赵翼、张问陶,并称为清代乾嘉性灵派三大家。性灵派主将袁枚、副将赵翼、殿军张问陶,支撑起乾嘉时期队伍庞大的性灵派,为使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回归表现真情、个性的健康轨道,扫除模拟复古的风气,发扬开辟新径的创造精神,都作出了卓越贡献。袁枚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乾隆四年中进士,入翰林,做过江宁等地知县。后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构筑园林,过着论文赋诗、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主张诗应该抒写性情,因此,多数作品抒发闲情逸致。袁枚一生,历任溧水、沭阳、江浦、江宁知县,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
· 袁枚
生平先世世居宁波府慈溪县,六世祖袁茂英,明万历进士,官至布政使。袁枚家贫,父亲袁滨,四处担任幕宾为生,仰赖母亲章氏针线女红持家,袁枚发愤苦读,十二岁(1728年)中秀才,乡里视为神童,“少聪颖,年十二能文,尝作《高帝》、《郭巨》二论,莫不异之”。乾隆元年(1736年)因长相俊秀,文笔优美,受广西巡抚金鉷推荐应博学鸿儒科考试,“乾隆元年,先生游广西,省其叔父于巡抚金公幕,金公奇其状貌,命为诗,下笔千言,遂大为赞叹。”年仅二十岁,是当时年纪最小的,故未录取。三年(1738年)举人,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第二甲第五名,选翰林院庶吉士,年方廿四。大学士史贻直翻阅其文,辞采丰美,论调凌厉,赞为“当世之贾谊”。袁枚的文名极佳,翰林散馆,却不知为何未受馆内青睐,被外派为知县,曾令溧水、江浦、沭阳等县。由于年轻任官,其父袁滨怕袁枚施政不得民意,曾私下探访溧水县民对袁枚的看法,结果每一个人都说“吾邑有...
· 骆宾王哪个朝代的初唐四杰之骆宾王资料介绍
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骆宾王,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事被诬下狱。次年,遇赦得释。出狱后,曾北游幽燕,再度投身戎幕。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积极准备改唐为周。这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据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参加了这一军事行动,被任为艺...
· 袁枚的手植藤
袁枚手植藤,距今已近300年,仍然生机勃发地立在江苏省沭阳县政府院内。“随园仙吏剧风流,写作又凫旧时游。吏解钞书官荷锸,古藤蔓作两蛟虬。”这是清代诗人吴少槎,面对大诗人袁枚亲手栽植在沭阳县衙院内的紫藤树而写下的诗句。这株袁枚手植藤,距今已近300年,仍然生机勃发地立在江苏省沭阳县政府院内。藤树根部约五尺粗细,攀缘古槐而上,一条条藤蔓犹如盘龙绕梁,十分壮观。每当大地回春、紫燕剪柳时节,整个紫藤嫩叶吐翠,繁花盛开,翠绿葱茏的藤条摇曳于微风中,犹如一片紫色的云雾,又似一把绿色的大伞,给人以旺发而雅致的感觉。袁枚是沭阳历史上留下贤良声誉的县令之一。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才,乾隆八年(1743年)任沭阳知县。袁枚在沭阳政绩卓著,他一上任,便重视调查研究,从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山丘河道,到官吏、黎民、政事、生产等方方面面,一一进行细致的查访。发现严重问题,大都作了详细记载,并往往写诗作证。有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