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一代智者范增为何抱憾而终?项羽因何不能用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4
转发:0
评论:0
一代智者范增为何抱憾而终?项羽因何不能用他?,一代智者范增:70岁之前的漫漫长夜,范增喜欢呆在家里,默默无闻,爱好琢磨问题

  一代智者范增:70岁之前的漫漫长夜,范增喜欢呆在家里,默默无闻,爱好琢磨问题,研究奇谋诡策,有机会就给周围那些深陷困境的人们出点好主意,指出哪里的路有坑,哪里的路走过去没事儿,帮助大家过好日子。日子长了,大家都知道这人很有主意、脑子相当好使,对于同样的事儿,他总是看得更透彻,当别人想破脑袋只看到一步时,他却能轻描淡写地看到两步、三步甚至更远,属于传说中未卜先知、掌握大势的仙人。

  由于年龄偏大、背景惨淡、身处偏远,在天下一统、需要和谐、讲求规矩的秦帝国里,即使拥有身怀绝技、通天感地的半仙之体,史书上也很难给他闪动身影的机会。除非他能帮着秦始皇活得更长,乃至于使皇上成仙得道,最好能使其活成千年不死的妖精。当然,身逢秦帝国摇摇欲坠、造反有理的年月,范增的好日子就来了。

  从此,他不用想着忍心屈志混入帝国的公务员队伍,成为掌握特权的贵胄;也无需通过向皇帝进献奇丹妙药,获得豪宅广地。在他面前延伸出一条不失体面的路——加入民营的造反公司。如果事业成功,依然会获得对得起他的聪明才华的高贵身份和成为人前显贵、锦衣美食的富家翁。

  更为关键的是,像他这样出类拔萃、身体健康、虽老不死的人物,从投身造反事业之初,就完全可以非常高调、非常张扬地尽情挥洒才智,一步登天,进入核心决策层,无需夹着尾巴做人做事,熬资历,等机会,对一个已经进入“古来稀”、活着的日子倒计时的老人来说,造反事业绝对是他相当很看重的。人这一辈子就这一回轰烈地打拼了。

  当陈胜吴广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正是范增及时地跑到当时势力最大的造反队伍头领项梁那里,向正在不知所措的项梁献计,“立旧楚国的王族直系后裔为起义领袖”,将民营的造反公司“国有化”,从而积聚了人心,壮大了声势,变成无头“苍蝇”的起义队伍重新积聚在一起。从此,拨云见日,范增有了地位,队伍有了根基,事业有了奔头。当项羽带着大家杀到咸阳时,范增早已经荣升为项羽的“亚父”了。

  当然,大家都知道,范增在鸿门宴上充分表现出那种料事如神的本领和宏大的政治视野,非常透彻地看出装傻充愣、玩低调的刘邦所深藏的秘密和无尽的野心,准确地嗅出刘邦身上漫漶出来的帝王气质。可惜,他没有说服一夜暴富、缺乏宏观政治思维的项羽下定决心杀掉刘邦。他只能私下里组织一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刺杀。在鸿门宴,他是孤立的,是无助的,是一个被敌我阵营共同抛弃的第三类人。他忍受着因超人的智慧不能得到施展而带来的痛苦,承受着只有自己醒着而战友们都睡不醒的孤独。对于这样一个垂暮之人,没有任何人怀疑他的智慧和忠诚,都非常理解他的痛惜和无奈。“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句话成为他愤怒的绝唱。那一夜,他走上人生的巅峰,并开始走向谷底。

  在范增有限的出场中,他始终扮演着刘邦前进道路上的“捣乱者”。他“稳、准、狠”地抓住了能够颠覆项羽成功事业的关键。除了刘邦,在他看来其他人都是不足论的草芥,好像只要刘邦从地球彻底消失,做任何事情,一切才皆有可能,否则无论如何折腾,最后都跑不了身死国灭、不得善终的结局。对于项羽而言,他是对的,只是自从鸿门宴之后,上天没有再给他一招制敌的机会。在波谲云诡的战争中,除了针对刘邦,史书中没有记载,他对于项羽其他的战略规划和战术指挥,发表过睿智的言语。他也许出于不屑,或者他根本就是只懂得“抓大放小”的政治家而非军事干才。

  也许是说了,还是苦口婆心型的,但是无人理解,无人执行。在鸿门宴,他痛斥项庄,暗骂了项羽;他要杀掉刘邦,得罪了项伯。在自己的队伍里,他没有了不离不弃的朋友和强大的同盟者,他被彻底边缘化了。

  然而,范增没有像其他爱惜自己羽毛的高人,如陈平、韩信,离开项家军,投奔敌营,寻找出路。他充满了怨气,但依然从一而终;他辛苦地挣扎,但从未言放弃。在他悲催无助的境况下,陈平施展出一个低劣庸俗的反间计,他就被轻易地踢出革命阵营。在同一时刻,项羽出于讨厌,刘邦出于恐惧,两个死对头挽起手臂,都成为盼望他早死的敌人。最后,他再一次发出预言,“天下事大定矣”,以此羞辱幼稚可笑的项羽,并讽刺性地让项羽好自为之。然后,主动要求回家养老等死。在回乡路上,他进一步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背疽发作而死。他逃脱了胜利者的惩罚,更避免了亲眼看到自己给予厚望的事业走向末路,及时快速地死亡成全了他。

  范增的人生充满遗憾,这种遗憾被后来的苏轼之类的文人骚客们无限放大。他看到了黑暗的结局,却眼睁睁无法阻止,因此,他被失败者和失意者们寄托了无限的哀思和同情。所以,虽然他是挑动不义杀戮的罪魁祸首,他是阻止天下统一的坏人,可是,我们很难恨他。

  后来,刘邦得到了天下,很得意地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项羽为何留不住“国宝”范增?范增因何离开项羽
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七十三岁,史称好为奇计,项羽视之为“国宝”,称为亚父。曾为项羽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惜,最后却中了张良的反间计,灰溜溜地从项羽身边溜走。那么项羽为何最终留不住范增,难道他不想成为这万里江山的实际主宰。成为一方统帅,当然是项羽的梦想。生当作人杰,项羽是个英雄,但是没有容人之量。因此手下大将纷纷出走。先说英布本是豪杰,后来被秦始皇逼的落草为寇,是被人陷害的。项羽帮他杀了陷害他的人,英布就归顺了。后彭城之战后,在随何的子女玉帛的威逼利诱面前,英布终于背叛了项羽,成为刘邦手下一员猛将。再说韩信,本是项羽手下的执戟郎,后来经过萧何夏侯婴等人的推荐,成为刘邦的大将军,为灭掉项羽立下汗马功劳。然后陈平,本是项羽手下谋士,引见项羽不是开创大业的人,只身前往蜀汉,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此时项羽对手下将信将疑,杯弓蛇影,看到自己一起多年出深入死的战友,都已投降刘邦,更对其他人等也不放心。恰好此...
· 项羽为何留不住“国宝”范增?范增因何离开项羽
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七十三岁,史称好为奇计,项羽视之为“国宝”,称为亚父。曾为项羽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惜,最后却中了张良的反间计,灰溜溜地从项羽身边溜走。那么项羽为何最终留不住范增,难道他不想成为这万里江山的实际主宰。网络配图成为一方统帅,当然是项羽的梦想。生当作人杰,项羽是个英雄,但是没有容人之量。因此手下大将纷纷出走。先说英布本是豪杰,后来被秦始皇逼的落草为寇,是被人陷害的。项羽帮他杀了陷害他的人,英布就归顺了。后彭城之战后,在随何的子女玉帛的威逼利诱面前,英布终于背叛了项羽,成为刘邦手下一员猛将。再说韩信,本是项羽手下的执戟郎,后来经过萧何夏侯婴等人的推荐,成为刘邦的大将军,为灭掉项羽立下汗马功劳。然后陈平,本是项羽手下谋士,引见项羽不是开创大业的人,只身前往蜀汉,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此时项羽对手下将信将疑,杯弓蛇影,看到自己一起多年出深入死的战友,都已投降刘邦,更对其他人等也不放心...
· 范增与项羽的关系转变:范增为何离开项羽?
亚父范增在秦末的反秦战争中,范增是最早建议立楚怀王的后裔项梁、项羽为最高统帅的。在项梁时代,范增就已经是项梁、项羽叔侄的谋主,等到项梁死后,他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了项羽的最主要谋臣。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竭尽全力为项羽出谋划策。在范增的帮助下,项羽杀掉了企图叛乱的宋义军队。又由于范增年过七旬,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分歧项羽与范增的最大分歧在于对待刘邦的态度上。范增始终把刘邦视作争夺项羽天下的最大敌手,他曾力主大军进攻刘邦部队,杀掉刘邦。而项羽则认为杀掉刘邦是不义之举,也违反了自己当初和刘邦定下的盟约,刘邦还不足以构成其夺得天下的威胁。在鸿门宴刺杀刘邦的计谋失败以后,具有远见的范增已经看到项羽的大势已去,发出了“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感叹。决裂陈平利用项羽的多疑和自大成功离间项羽和范增之后,范增就受到项羽的猜疑,并被项羽削夺了兵权,范增愤然弃官告老还乡。范增原以为会得到...
· 项羽为何不重视范增历史上张良和范增那个更厉害
一次鸿门宴上的对弈,似乎都打成了平手,聪明人其实早已经看到了结局。当年项羽打进咸阳以后,大烧大抢,不听范增等人的意见,在抢夺之后便想耀武扬威地回乡炫耀,而刘邦则早已经做好了要入主咸阳的准备,贪婪的项羽还嘲笑范增,没想到最后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而刘邦则高唱着《大风歌》,胜利还乡。在说范增之前,我们先了解下项羽。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名籍,字羽,项羽是下相人。年幼时便跟着叔父项梁学习,但是少时顽劣,”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世人称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勇猛是一个将士必备的素质,项羽生来有神力,力能扛鼎,他的神勇却不是人人都具有的。项羽爱好兵法,并不深究,对兵法研读不甚精细的他,一上战场就抛开了所有兵家理论,而以勇气和魄力取胜,每次打战都表现得英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是项羽英勇归英勇,却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只相信他同宗族的,或是妻子的兄弟们,对他人一概不信,这也就是为...
· 项羽为何不重视范增历史上张良和范增那个更厉害
一次鸿门宴上的对弈,似乎都打成了平手,聪明人其实早已经看到了结局。当年项羽打进咸阳以后,大烧大抢,不听范增等人的意见,在抢夺之后便想耀武扬威地回乡炫耀,而刘邦则早已经做好了要入主咸阳的准备,贪婪的项羽还嘲笑范增,没想到最后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而刘邦则高唱着《大风歌》,胜利还乡。在说范增之前,我们先了解下项羽。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名籍,字羽,项羽是下相人。年幼时便跟着叔父项梁学习,但是少时顽劣,”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世人称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勇猛是一个将士必备的素质,项羽生来有神力,力能扛鼎,他的神勇却不是人人都具有的。项羽爱好兵法,并不深究,对兵法研读不甚精细的他,一上战场就抛开了所有兵家理论,而以勇气和魄力取胜,每次打战都表现得英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是项羽英勇归英勇,却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只相信他同宗族的,或是妻子的兄弟们,对他人一概不信,这也就是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