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诸葛亮“贤相”名不副实 治下的百姓负担沉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2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贤相”名不副实治下的百姓负担沉重,名不副实的贤相诸葛亮: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

  名不副实的贤相诸葛亮: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还将他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人生与品格,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辅弼大臣形象,成为中国人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英雄人物。诸葛亮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民众的心中,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否符合这一形象?如果有相当差距的话,人们为什么要刻意塑造这个完美偶像?这个偶像在中国传统政法文化中又象征或意味着什么?……千万不要小觑这些问题,其中可隐藏着许多传统政治文化的秘密。

  应该承认,诸葛亮是一位颇有智谋与成就的历史人物,二十七岁时的《隆中对》已见一斑,此后在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的过程中,也时有出彩的计谋或过人的胆略。然而从三国历史的大局来看,蜀汉是一个战败之国,许多战略上的失误与战术上的败笔,也都与诸葛亮有关。如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但是关羽的责任,同时也是掌握总局的诸葛亮几乎不作为的结果。再有刘备死后,诸葛亮对蜀国的经营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才的储备、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捉襟见肘、自以为是。尤其是缺乏群策群力的谋略,往往一意孤行,对大将魏延抱有成见,使刘禅成为扶不起的阿斗,乃至蜀国很快灭亡。然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有太多的人在为诸葛亮的形象工程涂脂抹粉,推崇备至,乃至将其塑造得近乎完美,从神化发展到妖化,杜撰出借东风、空城计之类的传奇故事,而使历史越来越离谱。

  问题在中国文化塑造出这样一个官员高大形象,其原因与目的何在?诸葛亮之所以能登上神坛,首先要归功于本人对主子忠贞的品质,在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状况下,依然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永安宫托孤时曾明确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类诏书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它使诸葛亮可以名正言顺地取刘禅帝位而代之,同时刘备死后,诸葛亮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达九年之久,然而他却从来不存此“邪念”而依然忠心耿耿。与同时代人曹丕、司马炎诸人握有军政大权后最终篡位相比,似有天壤之别。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等人虽没有篡位,但逼宫、杀弑及宫廷政变的一系列行为,也使诸葛亮颇为忠贞的一生品行之魅力更相得益彰。

      加上其贤相、廉吏两者兼有的身份,其官奴人格完全符合最高统治者与制度文化的需要,是使统治保持稳定的支撑点,是缓和社会各种矛盾的润滑剂。总之,中国古代这样的官员十分罕见而难能可贵。在忠贞标准上,诸葛亮的家人与子孙亦无瑕疵。其子诸葛瞻虽不具将帅才华,没能利用有利地势抵御魏军的进攻,致使魏军邓艾部长驱直入。但他继承了其父的“忠贞”衣钵,拒绝了邓艾表封“琅琊王”等高官厚禄的引诱,斩了来使以示决绝,并为蜀国战死于绵竹,壮烈成仁而不辱先父名节。其孙诸葛尚也同样“乃驰赴魏军而死”,又为祖父“忠贞”名节锦上添花。有如是不贰忠臣及后代,后世统治者与文化人当然要大加推崇。诸葛亮遂成为统治阶级与传统文化标榜推崇的一面旗帜。

  但认真考察一下诸葛亮统治下的蜀国,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一是庞大的与民众的沉重负担,只有九十多万人口的蜀国,官吏竟达四万多,军队更在十五万以上,平均二十七人养一个官,并负担近五个士兵。民众不但供养着这庞大的,而且青壮年主要在前线军队,后方生产第一线的,已大多为妇孺老幼。庞大的成为悬在民众头上的利剑。二是对民众的严密控制,用严刑峻法统治。据《蜀记》引郭冲五事,诸葛亮认为,刘璋治蜀时,刑法太轻,导致蜀人忘了君臣之道,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其目的在维护君臣之道,维护统治的稳定。《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所谓“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虽说其德刑兼用而民无怨,然终掩盖不了严刑峻法的事实。总之,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基本无暇顾及。有关记载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不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

  诸葛亮的计谋一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认为他足智多谋,天下无双。然而很少有人去思考一下,其计谋的用意与目的何在?因为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人间往往会多洒下一掬掬悲惨眼泪,国家常常又多了一片片的焦土,除了用人民的血肉给军阀们整合其势力范围,其锦囊妙计又有多少价值?为什么人们要崇拜整天用谋略去算计别人,去互相残杀,去争权夺地,去火烧,去水淹……连他自己都说:“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担心呢?问题就在于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伏尸千万,血流成河,同时对环境、文化的破坏,这些诸葛亮心中都是有点清楚的,后人倒似乎一无感觉。当然,有人会说这是时代使然,不必苛责个人。问题是后人为什么还要如此崇拜这些战争杀人的计谋?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身受其害,甚至被当作炮灰的平民百姓,却自觉自愿地在赞美、崇敬这些以计谋取胜的战神,这是一个民族的病态,还是一种文化的堕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诸葛亮竟施行严刑峻法百姓负担沉重
认真考察一下诸葛亮统治下的蜀国,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网络配图一是庞大的与民众的沉重负担,只有九十多万人口的蜀国,官吏竟达四万多,军队更在十五万以上,平均二十七人养一个官,并负担近五个士兵。民众不但供养着这庞大的,而且青壮年主要在前线军队,后方生产第一线的,已大多为妇孺老幼。庞大的成为悬在民众头上的利剑。二是对民众的严密控制,用严刑峻法统治。据《蜀记》引郭冲五事,诸葛亮认为,刘璋治蜀时,刑法太轻,导致蜀人忘了君臣之道,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其目的在维护君臣之道,维护统治的稳定。网络配图《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所谓“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虽说其德刑兼用而民无怨,然终掩盖不了严刑峻法的事实。总之,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基本无暇顾及。有关记载只字不提...
· 名不副实
【成语】名不副实【成语】名不副实【拼音】míngbùfùshí【释义】为副:相称,相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出处】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同义词】徒有虚名【反义词】名副其实【故事】从前有一个人给大儿子取名盗,给小儿子取名殴,两个儿子聪明能干,深得父母的喜爱。一天大儿子盗拿把锄头到田间除草,母亲担心他穿得太单薄,就叫盗,官吏以为盗是贼就把他抓住,母亲叫殴去解释,大叫殴,官吏于是大殴盗。
· 太平天国治下的百姓是什么样的辖区内的百姓对其印象如何呢
还不知道:太平天国治下的百姓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太平军一度控制了中国许多领土,那么,在其辖区内,百姓对其印象如何呢?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以拜上帝教和“一律平均”的方式从精神思想和物质资料两个方面组织农民的起义,这些都让农民对他极为推崇。洪秀全吸收西方宗教思想,尊崇上帝,受《劝世良言》启发曾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宣扬基督教义。患难相救,天下一家的美好蓝图为当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劳苦百姓描绘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天堂。太平天国运动以前,土地兼并使得超过八成的农民无地可耕,太平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洪秀全所允诺的均天下田于天...
· 房玄龄缘何有“贤相”之名名满天下的贤相
房玄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丞相,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他任丞相时间之长在历史上很少见的。房玄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够名满天下?为何会被后世称为“贤相”?我们还得到历史长河中去找寻答案。幼年时期的房玄龄机智聪明,他博览群书,喜欢写文章,在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房玄龄年纪虽小,但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有一回,他随着父亲前往京城,京城一派繁荣,大家都认为隋朝不会灭亡。但是房玄龄却对父亲说:“隋朝现任的皇帝没有任何功德,只会迷惑黎民百姓,对隋朝的发展没有作出长远规划,而且太子之位迟迟不定,兄弟之间早晚会自相残杀。靠着这些人,隋朝怎么能继续下去呢?这样的局势,隋朝迟早会灭亡。”房玄龄的这番话让他的父亲十分吃惊,他对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儿子立时另眼相待。同时,房玄龄也是一个孝顺的人。据说,房玄龄的父亲生病后,他照顾了一百多天,每日都亲自喂药喂饭,晚上就穿着衣服睡在父亲的身边。父亲死后,他伤心得五...
· 房玄龄缘何有“贤相”之名名满天下的贤相
房玄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丞相,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他任丞相时间之长在历史上很少见的。房玄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够名满天下?为何会被后世称为“贤相”?我们还得到历史长河中去找寻答案。幼年时期的房玄龄机智聪明,他博览群书,喜欢写文章,在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房玄龄年纪虽小,但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有一回,他随着父亲前往京城,京城一派繁荣,大家都认为隋朝不会灭亡。但是房玄龄却对父亲说:“隋朝现任的皇帝没有任何功德,只会迷惑黎民百姓,对隋朝的发展没有作出长远规划,而且太子之位迟迟不定,兄弟之间早晚会自相残杀。靠着这些人,隋朝怎么能继续下去呢?这样的局势,隋朝迟早会灭亡。”房玄龄的这番话让他的父亲十分吃惊,他对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儿子立时另眼相待。同时,房玄龄也是一个孝顺的人。据说,房玄龄的父亲生病后,他照顾了一百多天,每日都亲自喂药喂饭,晚上就穿着衣服睡在父亲的身边。父亲死后,他伤心得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