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历史上谁是最效忠于溥仪的满清遗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9
转发:0
评论:0
揭秘:历史上谁是最效忠于溥仪的满清遗老?,导读:溥仪做了亡国之君后,先前那些整日里高呼万岁的权臣贵胄们跑的跑,逃的逃,

  导读:溥仪做了亡国之君后,先前那些整日里高呼万岁的权臣贵胄们跑的跑,逃的逃,如鸟兽散。但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却矢志效忠于清室,对溥仪“不抛弃、不放弃”,忠心谏言、至死方休,一心守护和关心着这位命运多舛的末代皇帝,堪称最效忠于溥仪的满清遗老。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元年(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等人交厚,好论时政,而且不避权贵,直言敢谏,世称“清流四谏”,曾因“荐人失察”被罢官。宣统元年(1909年)由张之洞举荐回京,宣统三年(1911年)担任溥仪的老师。

  辛亥革命后,大清帝国颠覆。按照“优待条约”,溥仪仍然保留帝号,居住在北京后宫。65岁的陈宝琛仍在后宫担任“帝师”。在授业的同时,陈宝琛经常孜孜不倦的向溥仪灌输“卧薪尝胆”、“遵时养晦”、“静观其变”的思想,希望溥仪有朝一日能够恢复“皇清大业”、“重登九五”宝座。期间,陈宝琛为光绪皇帝撰写了《德宗本纪》,并主纂了《德宗实录》,被溥仪加封为太傅。

  在赴东北充当伪满傀儡执政前,溥仪与陈宝琛朝夕相处最久,彼此相知最深。在溥仪的眼里,陈老师是自己“惟一的灵魂、惟一的智囊”,是“最忠于大清、最、最稳健谨慎”的人。即使溥仪被逼出宫到了天津,陈宝琛也依然追随,“授读如故”。此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地区已经虎视眈眈。

  “欲征服,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这是日本侵略者在1927年东京会议上,由时任首相的田中起草的《田中奏折》中提出的侵略计划。在具体实施上,日本参谋部提出分三个阶段逐步吞并中国东北,即:第一阶段,扶植卖国集团,成立亲日政权;第二阶段,建立“脱离中国本土”的“独立国”,即扶植傀儡政权;第三阶段,吞并中国东北,划入日本版图。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为了实现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狼子野心,日本人想到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1月2日,日本特务土肥原秘密来到天津,想迎接溥仪至满洲成立国家。陈宝琛极力反对溥仪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他力排众议谏曰:“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也”;“不可轻信郑孝胥欺罔之言”。言语之间不禁声泪俱下。11月5日,溥仪召开“御前会议”商讨此事,陈宝琛主张慎重,反对贸然行事;而郑孝胥等人却主张“趁时而动”。一场激烈的争辩在二人之间展开。

  陈宝琛和郑孝胥争论的实质是:恢复大清是中国的内部问题,但去东北图谋,受日本人控制,是投敌卖国问题。陈宝琛作为满清遗老,劝溥仪企图据的思想是陈旧封建的,但主张不去东北受日本人摆布,还是爱国的。溥仪认为陈宝琛“忠心可嘉”,所以没有表态。第二天,溥仪收到了两枚炸弹(后经检验是假的),此后接连不断的收到恐吓信和恐吓电话,经过一连串的惊吓和刺激,溥仪下决心去东北。1931年11月10日,溥仪背着陈宝琛,与郑孝胥等人悄悄离开天津,潜往东北。在关东军和郑孝胥的控制下,溥仪成为“笼中之鸟”。

  对于溥仪的不听忠言和不辞而别,陈宝琛老泪纵横。12月,性格倔强的陈宝琛不顾严寒,只身前往东北,冲破郑孝胥等人的百般阻挠,面见溥仪,叮嘱他要“静以观变,等待时机”返回天津。两天后,溥仪召见陈宝琛,向他道出了日本人将要建立“蒙满共和国”并怂恿自己出任“总统”的计划,遭到了陈宝琛的坚决反对。他劝溥仪不可轻信郑孝胥的“欺罔之言”,不要上日本人的圈套,并说道:“臣风烛残年,恐不能再来,即来,也恐未必能见,愿皇上保重!”临别前,陈宝琛再三叮咛溥仪:“若非以正统系,何以对待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1932年3月1日,日本假借“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建国宣言”。3月8日,溥仪在日本人的控制下粉墨登场,就任“执政”,年号大同,定都长春,改称“新京”。得知这一消息后,陈宝琛不禁为溥仪的“前程”和安全担心,九月,已经85岁高龄的他不远万里来到长春,最后一次省问溥仪,上呈密折中有“窃臣去腊得觐天颜,回蒙召对,而忧愤郁结,气窒舌蹇,尚多不达之词。归程惘惘,魂梦依驰,至今窃见陛下以不赀之躯,为人所居为奇货,迫成不能进、不能退之局而惟其所欲为,始则甘言逼挟,谓事可立成。既悟其诳矣,而经旬累月,恣为欺蒙”的语句。通过这份残缺不全的奏章,我们可以领会到陈宝琛既是在向被郑孝胥劫持的旧主溥仪哭诉衷肠,又是在向郑孝胥的卖主求荣、充当日寇汉奸的卑劣行径的严厉声讨!

  “民族是不能得罪的!”这是陈宝琛晚年经常说的一句话。对于溥仪被劫持后“晚节不保”,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成为替日本人奴役中国同胞的,陈宝琛经常哀叹自己“求为陆秀夫而不可得”,意思是说:“我想像南宋的陆秀夫那样宁可背着皇帝投海自尽,也不做元军的俘虏受凌辱,可惜我做不到”。这反映了作为清朝遗老、皇帝师傅的陈宝琛,思想深处也有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一面。

  1935年2月1日,陈宝琛病逝于天津,人们在给他换衣服的时候,竟然发现他的贴身内衣中藏有当年去长春上呈溥仪的密折底稿,虽然破烂残缺,但字字扎心。真是心系溥仪,至死不渝。陈宝琛死后,溥仪伪谥其为“文忠”。作为溥仪忠心耿耿的老师,“文忠”的谥号对陈宝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称职的皇后?
皇后作为古代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责异常复杂。首先,作为人妻,她要相夫教子,恪尽内人之责;其次,她要以身作则,统率后宫,为皇帝处理好后院;最后,作为第一夫人,母仪天下者,还要辅佐皇帝,把握好国事与家事之间的微妙平衡。所以古往今来,能做好皇后者,寥寥无几,能做到称职者,更是寥若晨星。有人说,唐太宗皇后长孙氏贤达淑体,辅佐太宗治理天下,是皇后中的标杆。如果以做皇后的后两条标准而言,长孙氏可谓尽职尽责了。但唯独第一条——相夫教子,她做的很不好。其长子李承乾,为登皇位,竟然谎称病危,想谋杀老爹李世民。次子魏王李泰,生性暴虐,没登皇位就恐吓小弟李治。最后一位就是那位怕老婆出名的高宗李治了,天性懦弱,死了没几年,江山就改姓武了。那么最称职的皇后是谁呢?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阴丽华,他们二人的婚姻也可称得上是美满之至。汉光武帝刘秀,汉高祖九世孙,长沙定王的后裔,九岁而孤,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他有两个哥...
· 揭秘:谁是三国历史上最善于自保的人?
人活到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除了应付天灾,还要应付人祸。战乱年代,一将功成万骨枯,好多人都成了炮灰。也有的人喜欢做高官,哪知道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古代君主,转眼无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功臣也难做呀。说到战乱年代,就不能不提到三国,那是个大开大合的时代,群雄辈出。比如曹操重用了不少贤才,甚至敌营里的关羽也曾受到曹操赏识后代。不过因为政治的需要,也除掉了很多,你像孔融、崔琰,甚至借刀杀了狂妄的祢衡。乱世之中想要建功立业又能自保的人,不是太多,看起来这样的人要么畏首畏尾,要么裹足不前。不过三国历史上却贡献了两个大师级的自保人物。第一个就是贾诩,贾诩不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人,却是曹操手下最著名的谋士之一。这个人很有智慧,当年曾在李傕郭汜下效力,那时候李傕郭汜因为董卓被杀乱作一团,是贾诩一席话,乱了长安,惊扰了天下。贾诩从此崭露头角,可惜在李傕郭汜手下亲眼目睹二人的暴行,于是设法保护皇帝。后来辞别李傕郭汜投...
· 揭秘:谁是三国历史上最标准的白富美范本?
白富美一般指的是女孩子,不过三国时期有一个男人却是标准的白富美,他的名字叫何晏,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不想何进死于宦官的乱刀之下。何进死后,儿子生活的也比较艰难,后来死去,儿媳妇尹氏因为有几分姿色,被曹操看上,后来就被曹操纳为夫人,当时一同走进曹府的还有何晏。何晏当时年龄才七岁,不过表现得格外聪明,因为长得很漂亮,粉嘟嘟的和银娃娃一样,这让曹操非常动心,就要何晏叫自己爸爸,当然要改姓曹氏,何晏于是画了一个地方,然后自己坐在里面,旁边的人问他这是干什么,何晏答道:这是姓何的屋子。曹操听到这个消息,笑笑,就在外面给他添置了房子,并且恢复他的姓氏。尽管曹操恢复了他的姓氏,不过对何晏仍然格外照顾,总是把他和自己的儿子享受同等的待遇。何晏因为自己母亲受宠,也无所顾忌,总是把自己的衣服搞得和曹丕一样。这让曹丕很不满,曹丕不叫他的名字,总是背地里叫他“假子”。何晏很漂亮,而又才华横溢,因此长大以后...
· 揭秘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我推销最成功的人
战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类人才或者写文章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或者游走天下说服国君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图片来源于网络在那些游走之士中,更多的是借游说之机谋取高官厚禄,在显名的同时也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但是这些人在获得利益之前,要么是经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如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张仪被打得满地找牙;要么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如孙膑,求将不成反而被施以膑刑;吴起,自己到了楚国却立即下令禁止往来的游说之士。原因在于,他们被重用,就意味着旧有的高官将下台,意味着旧贵族的利益将被这些新贵所获取。但是燕国出了一个郭隗,他向国君推荐人才时,却不忘为自己捞取最大利益。由于他说得巧妙,道理能够被国君认可,国王还真的给了他所要的东西。可以说,郭隗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第一高手,是中国历史上自我推销最成功的人,这一点,从古到今无人能比。燕国能...
· 揭秘: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我推销最成功的人?
导读:战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类人才或者写文章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或者游走天下说服国君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那些游走之士中,更多的是借游说之机谋取高官厚禄,在显名的同时也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但是这些人在获得利益之前,要么是经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如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张仪被打得满地找牙;要么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如孙膑,求将不成反而被施以膑刑;吴起,自己到了楚国却立即下令禁止往来的游说之士。原因在于,他们被重用,就意味着旧有的高官将下台,意味着旧贵族的利益将被这些新贵所获取。但是燕国出了一个郭隗,他向国君推荐人才时,却不忘为自己捞取最大利益。由于他说得巧妙,道理能够被国君认可,国王还真的给了他所要的东西。可以说,郭隗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第一高手,是中国历史上自我推销最成功的人,这一点,从古到今无人能比。燕国能够列入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