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插手“南北榜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0
转发:0
评论:0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插手“南北榜案”?,导读:“南北榜案”,是发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会试后的一件大事,一桩奇

  导读:“南北榜案”,是发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会试后的一件大事,一桩奇事,一则丑事。说它大,是因为一次北方落第举子的骚乱,最后演变成为一场南北方人对抗的政治运动,朱元璋亲自出马才搞定;说它奇,是因为此科出现了两榜,初榜公布的五十二人全是南方人,而次榜六十一人则是清一色的北方人;说它丑,是因为朱元璋再次施展残酷手段,借机铲除反对势力,制造了二十余名考官被凌迟处死的惨案。

  按理说,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是礼部的事情,可身居皇位、日理万机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如此不顾身份、兴师动众、大动肝火、考官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一者,朱元璋从大局出发,通过此举收伏北方士子之心。二者,考官们没有领会皇帝的意图,引起了朱元璋对他们的猜忌。三者,朱元璋借机铲除反对势力,实行文化专制。

  明初,北方士子受到战乱的影响,一直观望徘徊,迟迟不愿依附明朝,用科举制度收伏北方士子之心是当务之急。由于各地区存在着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若仅以文章的好坏录取士子,势必造成地区间极大的差异,一些落后地区的士子永无出头之日,会影响落后地区的发展及政局的稳定。作为皇帝,朱元璋把握的是全局,考虑的是稳定,只有采取人为平衡的办法,才能平息北方知识分子的不平,安抚北方举子之心。

  朱元璋的这一思路是清晰的,是正确的,是明智的,但偏偏众人都不买他的帐。他先是要求主考官刘三吾搞搞平衡,增加入围名额,选几个北方举子上榜,结果遭到了刘三吾的一口拒绝。接着,他命侍读张信等人主持考卷复审,希望能选上几个有才华的北方人,但让朱元璋大跌眼镜的是,复审结果与初审结果完全一致,北方人照样再次全体名落孙山。张信等人不能体会朱元璋的用心,我行我素,使皇帝很受伤,很窝火,很没面子,朱元璋这才决定亲自出马,亲自主持试卷第三次审阅。

  不论是刘三吾还是张信,都是严格按照朝廷科举考试的规定,以文章的优劣选拔人才,但朱元璋却认为张信和刘三吾串通欺君,交由刑部严肃查清。刑部没有过硬的证据,只好以他们“为胡惟庸鸣冤,反叛朝廷”的罪名交差,于是刘三吾、张信等人转眼变成了八竿子抡不着的“蓝玉余党”。朱元璋明知罪名无中生有,仍将张信、白信蹈等二十余人凌迟处死,刘三吾年老免死,发往边疆充军。就连南榜的第一名宋琮、第二名陈安也因涉嫌行贿,一个被充军发配,一个被处死。至此,这一举国公案才彻底了结。

  “南北榜案”,发生于洪武朝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文字狱刚刚结束之后不久,是朱元璋采取极端措施,打击廷臣的反对势力,实行文化专制和高压政治的继续。这一案件,既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朱元璋是草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对他来说,插手“南北榜案”,用几十个人的脑袋换取北方人心,换取政局稳定,换取天下太平,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况且他杀的那些人都是些自以为是、目光短浅、迂腐顽固、没有共同语言的南方考官,这更能换取北方士子对他的感恩戴德,何乐而不为呢?不过,此次事件,倒开了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北榜案
事由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福建闽县人陈䢿为第一,是为春榜,上榜者竟无一人出自北方。诸多考生认为刘三吾为南方人,照顾其乡亲。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等人阅卷。后张信说刘三吾判卷无错属实。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知道后更怒,将张信与白信蹈等二十余人凌迟处死,命刘三吾戍边。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后明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再选六十一名进士,都为北方人。当时所谓“南北榜”或“春夏榜”。评价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的实际情况,但是北方人一名未取,则为历科所不见。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
· 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缘何大兴南北榜案残杀无辜
评说朱元璋的功过是非,是回避不了他的“恐怖政治”(吴晗语)的。如果说,明朝初期的“洪武四大案”在历史上尚有争议的话,那么发生在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则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冤案。关于“南北榜案”的历史记载不少,本文选用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科试考》,此文集是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记录明朝史事的私人著述,该书记载的明朝典故考订周详,被时人比之为一代实录。文集中的《科试考》卷记载了这桩冤案。网络配图洪武三十年(1397),科举会试(丁丑科)在全国举行。朱元璋命令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吉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当时录取了宋琮等五十一人。经朱元璋当廷面试,赐闽县陈安(安阝)为第一名﹑吉安尹昌隆、会稽刘谔分别为第二、第三名。这五十一人中没有一个人是长江以北的人,于是,那些没有考取的北方人上书朱元璋,说刘三吾等考官都是南方人,只为他们各自的家乡,是营私行为。朱元璋闻之大怒,命令儒臣们将那些落榜者中文理稍微强些的人...
· 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缘何大兴南北榜案残杀无辜
评说朱元璋的功过是非,是回避不了他的“恐怖政治”(吴晗语)的。如果说,明朝初期的“洪武四大案”在历史上尚有争议的话,那么发生在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则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冤案。关于“南北榜案”的历史记载不少,本文选用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科试考》,此文集是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记录明朝史事的私人著述,该书记载的明朝典故考订周详,被时人比之为一代实录。文集中的《科试考》卷记载了这桩冤案。洪武三十年(1397),科举会试(丁丑科)在全国举行。朱元璋命令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吉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当时录取了宋琮等五十一人。经朱元璋当廷面试,赐闽县陈安(安阝)为第一名﹑吉安尹昌隆、会稽刘谔分别为第二、第三名。这五十一人中没有一个人是长江以北的人,于是,那些没有考取的北方人上书朱元璋,说刘三吾等考官都是南方人,只为他们各自的家乡,是营私行为。
· 揭古代三宗著名科举舞弊案:朱元璋“南北榜案”
一朝题名天下知”,在古代通过寒窗苦读,一朝题名,跃龙门,入宦途,是无数士子的终生梦想。由于在科举考试中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生的荣华富贵,所以很多人用尽了各种手段去徇私舞弊,以求在科举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三宗著名的科举舞弊案吧!朱元璋“南北榜案”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相当重视,亲自圈定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经会试考核,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疑主考有地域歧视之嫌。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出结论:刘三吾等人阅卷公正,无任何问题。但事后朱元璋作出了一个令哗然的决定,将刘三吾等人定为“反贼”,并重新开出贡士名单:51人皆来自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科举冤案“南北榜案”。此后,明朝科举不再“全国统一划线”,而是分成“南北榜”,按所处地域分别录取。到明中期,该制度演变为“南榜、北榜、中榜”,并...
· 明代科举大案——南北榜争
科举考试在古代就和今天的高考一样,是选取人才的国之大事。高考若是出了问题,肯定会有一大批人受到处罚。科举也一样,甚至于在古代刑罚更为严重。斩头、族诛、罢官等,都曾经在科举案件中出现。一般说到科举大案,大家想到的一定是科举舞弊案。但实际上科举大案,并不单单指舞弊案。砸明朝初年,就有一个科举大案南北榜争,又叫南北榜案、春夏榜案等。当时这件案子是以科举舞弊而定性的,但实际上这场科举考试,并不存在舞弊的情况。它其实是一场南北士子争风和上层统治者扩大统治基础,笼络人心的政治事件。这场科举考试于洪武三十年开考,彼时朝廷经历了蓝玉案,许多官员牵连其内。作为这场大的政治动荡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对于当时的政局还是有很大影响的。科举是为了国家选取人才的考试,这场考试之后,新的血液补充进入官场,对于刚经历“蓝玉案”风波的朝廷而言,是很好的。但没想到,这次考试却成为了另一场动荡。朱元璋对此次考试也十分重视,特地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