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蜀将魏延是被冤死的吗?魏延究竟为什么而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7
转发:0
评论:0
蜀将魏延是被冤死的吗?魏延究竟为什么而死,关于《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在过去长期背负着一个判国的罪名,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在过去长期背负着一个判国的罪名,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提起魏延都是以一个反骨贼看待的。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即魏延并不是一个判国的人,其功劳之大可比威震华夏的武圣关云长,超过了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对魏延的看法我赞同近年来提出的这个观念,即魏延是被屈死的,以下是一点浅见。

  魏延在《三国演义》的几次出场

  魏延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当刘备携百姓被曹操追赶走投无路欲进襄阳时,却被蔡瑁、张允乱箭射退,在这个时候“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抡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魏延并不是一个贪图富贵的人,我们知道魏延的武艺并不在五虎将之下,在三国里也是一员猛将中的极品,假如他是一个贪图富贵的人,那么他为什么不像文聘等人一样,留下协助蔡瑁呢?或者干脆等着曹操大军来到之时直接投效曹操呢?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刘备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各路诸侯尚有好几处,在那样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区区一个刘备哪个就看出来将成为一个开国之君呢?谁也不敢下这个赌注,把自己的富贵前途这样押下去。凭着魏延的能耐,在曹操手下必定是张辽、夏侯渊一流的人才!因此,我们可以看的出魏延之所以这么做纯粹就是为了正义,为了老百姓,看中的是刘备那不管是真还是假的体贴百姓的一片仁义之心。但迂腐到极点的刘备偏偏却说“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一心谋取襄阳的诸葛亮却也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劝阻迂腐的刘备,反而出主意去江陵,根本不管正在为了他们的生命而舍弃自己前途的争斗中的魏延。使得魏延最后寻不到刘备,不得已投向长沙太守韩玄。

  魏延第二次出场是在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在这一章里这样记述:“众将欲告,(韩)玄曰:‘但告免黄忠者,便是同罪!’刚推到门外,恰欲举刀,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着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如郎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虽然当时韩玄已处于必败之地,但斩杀黄忠时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救黄忠,魏延又一次冒险救下了黄忠,何哉?听从魏延的毕竟是少数,当真拼杀起来,保护韩玄的占多数,假如魏延救黄忠未能成功,势必先要赔上自己的一条性命了。那么魏延这种行为就是非常可敬的,值得赞扬的。假如不是魏延冒险救黄忠,后来的蜀国五虎上将不知道又要增加哪个了,人们也不会再提起七十老汉黄汉升了。然而魏延初次拜见刘备时,诸葛亮却这样做:“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孔明曰:‘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地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后患。’”这里非常搞笑,诸葛亮成了算命先生了,倒有一个疑问:以魏延那样的大将,出战必然是戴头盔的,戴了头盔不说,古人认为头发乃父母所赐,都是长发的,那么诸葛亮是怎么看出来魏延脑后有反骨的?难道他什么时候偷偷地去摸过魏延的脑袋?诸葛亮就在襄阳见过一次魏延而已,长沙乃是第二次相见,魏延与诸葛亮应该是正面相见的,他怎么能看的到呢?我们姑且就认为这个反骨就指的是后脑勺突出罢了,这只是一个生理现象罢了,怎么能作为一个人是否是好人坏人的标准呢?因为诸葛亮第一次与魏延打交道就已经对魏延很不满了,那么魏延在刘备以至后来的蜀国能有什么好日子过呢?诸葛亮与魏延这一次不愉快的相见,我们只好把他们理解为天生的“仇人”吧!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很多人就是凭第一感觉对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留下不好的影响,以致很厌恶。这一次见面也就为后文中魏延真的“造反”埋下了一个伏笔,突出了诸葛亮的未卜先知!!!!!诸葛亮认为魏延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地而献其地,是为不忠不义,那么《三国演义》里经常用的话就是“良臣择主而侍”,韩玄一直没有重用魏延,那么魏延也就没有必要非要对韩玄尽忠,倘若不是魏延,那么关羽再厉害,也不过是比黄忠高了那么一点点,黄忠加上魏延共守长沙,那么关羽只带500兵马恐怕是要丧命于此了,即使后面刘备、诸葛亮亲率大军前来,也要损伤很多兵力才能攻下长沙了。何况当时汉献帝都还在,那么为君尽忠的事刘备、诸葛亮又做了多少呢?自己都做不到,又何必去说别人呢?诸葛亮对于其他城池的献城者均有赏,惟独对魏延的这不能不说大的功劳却置之不理,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魏延从长沙救下黄忠献城后算是一直跟着刘备打天下,也能算的上蜀国的开国功臣之一,是属于元老级的大将。在第七十四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蜀将中恐怕只有魏延一个人使曹操受伤吧!魏延长期驻守汉中,阻挡曹魏大军,其功可比驻守荆州的关羽。七擒孟获中魏延再立赫赫战功,六出祁山更立战功,出奇策兵出子午谷直区洛阳,诸葛亮却不用这个计策,以致丧失一个灭魏的机会。在诸葛亮五丈原禳星被魏延无意中踏灭灯的时候,也即诸葛亮即将去世的时候了,在这样的时刻里,诸葛亮没有先想怎么灭魏兴蜀,却先嘱咐了怎么诛杀魏延。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中“却说魏延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对于这个梦,行军司马赵直故意解为“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这样便先误导了魏延有些不正确的想法,但也并没有去付诸实现。魏延乃蜀国开国功臣,其人可谓有勇有谋,但是诸葛亮却在安排后事的时候并没有对魏延进行安抚,不仅是安排了诛杀魏延的方法,反令名不经传的长史杨仪代理丞相大事,将用兵密法尽与新收的姜维,叫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屈从于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儿,魏延心中怎么能服?便是黄忠、赵云再世,对于这样的安排恐怕也难以接受!在第一百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中魏延在部下散失的时候准备投魏,预先受诸葛亮计策的马岱诱之曰“将军之言,不智甚也。大丈夫何不自图霸业,乃轻屈膝于人耶?吾观将军智勇足备,两川之士,谁敢抵敌?吾誓同将军先取汉中,随后进攻西川。”这这个关头上马岱算是给火上浇油,魏延不反也得反了。在魏延临死前,姜维前来骂阵,魏延尚说“伯约,不干你事。只教杨仪来!”由此可见,魏延只是对杨仪一人不服气,并非真的要造反。有人分析说是杨仪小人一直挑拨离间,致使魏延不受蜀军官员欢迎。想五虎上将在时,黄忠、赵云皆与魏延并肩作战,若魏延为人真的很差的话,黄忠、赵云安能与彼生死与共?在五虎上将陆续去世之后,魏延这样的人才便寂寞了,姜维可能会与魏延相处的很好,但毕竟姜维新降,未来及结交罢了。燕雀安能与鸿鹄相交?魏延是一流的猛将,自然不能和杨仪之辈相处,而文人挑拨离间的本事自然很强,魏延本没有要反的心思,在诸葛亮一心要处置和杨仪一心要排挤的情况下,魏延不得不死!

  魏延之死很冤枉

  综上所述,魏延之死,确实是很冤枉的,综观魏延一生战绩,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也不是一个爱慕荣华富贵的人。他的死一开始便在诸葛亮初次见面留下不好的印象埋下了祸根,诸葛亮爱惜其勇而用之是很卑鄙的,很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有用的时候就用,没有用了就杀了。魏延在《三国演义》中死去,不过是为了突现诸葛亮的知人、神机妙算罢了,只可惜成一人之名,而使一代名将数百年来背负了骂名,实在是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延冤死:魏延反骨是谣言,真实的他是这样的。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他也是继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之后,蜀国阵营内最具能力和武功的战将,而且是北伐曹魏的坚定分子,在其生前受到刘备的提拔和诸葛亮的重用。可他却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五丈原军中不久后,以“谋反”的罪名被杨仪派遣马岱追杀,并落了“夷三族”的悲惨结局。魏延的死去,标志着蜀国内部再也没一流的军事将领与曹魏抗衡了,仅仅剩下一名姜维独木难支,最终蜀国也不得不走向了灭亡的道路。关于魏延,首先,所谓“反骨”的说法当然只能是小说家言,历史上毫无记载。从科学角度分析,谁也不可能单独在脑后多长出一块“反骨”。魏延所谓的“反叛”,其实是诸多原因造成的过...
· 魏延冤死:魏延反骨是谣言真实的他是这样的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他也是继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之后,蜀国阵营内最具能力和武功的战将,而且是北伐曹魏的坚定分子,在其生前受到刘备的提拔和诸葛亮的重用。可他却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五丈原军中不久后,以“谋反”的罪名被杨仪派遣马岱追杀,并落了“夷三族”的悲惨结局。魏延的死去,标志着蜀国内部再也没一流的军事将领与曹魏抗衡了,仅仅剩下一名姜维独木难支,最终蜀国也不得不走向了灭亡的道路。关于魏延,首先,所谓“反骨”的说法当然只能是小说家言,历史上毫无记载。从科学角度分析,谁也不可能单独在脑后多长出一块“反骨”。魏延所谓的“反叛”,其实是诸多原因造成的过...
· 蜀汉大将魏延造反落下的千古骂名是被冤枉的吗
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人,胜过张飞和赵云,历史上的赵云,一直是被刘备冷落的,虽然他多次为刘备乃至蜀汉建立不世功勋,可是从来没有得到重用,刘备每次打仗都不带他,更没有给他封什么五虎大将,如果当年刘备带他去打孙权或许不会败的那么惨。而魏延是一个外臣,但是如果没有他刘备得不了益州、更得不了汉中。这对于从来都没有立足之地的刘备来说真是太重要了。但就是这么一个战功累累的蜀汉名将,却在刘备身死后,因造反之罪被杀。那么,事实上,魏延真的造反了吗?图片来源于网络为什么说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人?因为在刘备得到汉中后,刘备做了汉中王,回益州前准备留一人镇守汉中,那时关羽还在荆州,张飞还以为会是他自己,结果刘备选的是魏延。魏延在跟随刘备的时间里不停地为刘备扩张着地盘,巩固边防,从来也没打过败仗。先后被封为,镇北将军、都亭候、丞相司马、凉州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与后来诸葛亮平起平坐。在关羽因...
· 魏延简介:三国蜀国大将魏延的资料简介
导读: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其后又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用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结果到了姜维守的时候,他认为这样虽然守的很好,可是不利与打击敌人,认为应该先诱敌深入然后围奸,可惜这样作了后,结果是导致被“诱进来”的钟会直接把蜀给灭了。这一次,姜维就如赵括一样....)建兴八年,魏延向入羌中,魏后将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被魏延大败,于是魏延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这里就要说一下郭淮了,郭淮以军功官至车骑将军,现在来讲是四大元帅了,陈寿称其“方策精详,垂问秦雍”,可见一斑。他少有败仗,却被魏延大败,由此又可见魏延的谋略了。魏延既善养士卒,又勇猛过人,性格有些孤傲,旁人也不...
· 三国蜀汉将领魏延的墓在哪?蜀将魏延死在哪里?
三国蜀汉将领魏延的墓在哪?魏延墓在陕西省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相传蒋琬任蜀相后,以魏延前期有功,为之礼葬建墓,并雕石马于墓前。今墓不存,存二石马,一残破,一完整。于1973年移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魏延是谁?魏延,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名大将,因屡立战功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入蜀之时,率领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受刘备信任。刘备称汉中王后,提拔魏延总督军事要地——汉中,加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长史杨仪所约束而于退军途中烧绝栈道,反攻杨仪,却因部属不服而败逃,被杨仪所遣的马岱所斩。祸灭三族全家抄斩,一些魏延手下的士卒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收尸,葬在南郑城外的荒野之中,即现在陕西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然后定居下来为将军守墓。墓前有两个下跪石马,指害死魏延的两个人杨仪,马岱。石马乡因此得名,现在当地的老百姓还亲切的称他为魏大将军。墓前还曾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