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元太祖任人唯贤 三个汉人助忽必烈统一天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0
转发:0
评论:0
揭秘:元太祖任人唯贤三个汉人助忽必烈统一天下,导读:成吉思汗虽然横扫欧亚大陆,却没有灭掉宋朝一统天下。之后窝阔台汗、贵由汗

  导读:成吉思汗虽然横扫欧亚大陆,却没有灭掉宋朝。之后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等虽然屡屡发起对宋朝的骚扰和攻击,但都没有灭掉宋朝统一中国,而忽必烈做到了,建立起统一的元朝。比起他的前辈,忽必烈在思想、策略、用人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他重用汉族儒生,改革蒙古旧制,采取比较进步的政策。他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三个汉人分不开——刘秉忠(子聪和尚)、姚枢、郝经。

  子聪俗姓刘,名侃,字仲晦,为官后改名刘秉忠。史书说他“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十七岁即为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算得上是位大器早成的神童。子聪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律历无所不精,对《易经》造诣尤深。“论天下事了如指掌”,忽必烈“大爱之”。他是忽必烈招纳的第一位汉族儒生。

  郝经字伯常,自幼家贫,他白天打柴买米供养母亲,晚上苦读诗书。在一次战乱中,其母被烟火熏死,当时才九岁的郝经,居然用野菜拌着蜜汁将母亲救活。此事传到大将军张柔耳中,特将郝经接到府中,待为上宾。张家有许多藏书,郝经几乎都读遍了。后来,张柔听说忽必烈招纳贤士,便推荐了郝经。忽必烈问以“治国安民”之策,郝经陈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姚枢字公茂,柳城人,是当时有名的程朱理学家。他向忽必烈提出上千言的治国之道,从定典章、立纲常到兴办学校、重农桑等几乎都涉及到了。

  这三个人几乎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点上,都对忽必烈有重要的影响。主要有:

  一、退回封赏,避免怀疑。蒙哥把漠南大片土地全赏给了忽必烈。他饮酒庆贺,独姚枢闷闷不乐:“我看此事非福,而是祸。天下乃大汗的天下,他把大片肥沃之地都给了你,他要什么?你不盖过大汗了吗?”忽必烈第二天便将漠南封地退回给蒙哥,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杀身之祸。

  二、杜绝滥杀,争取民心。忽必烈奉命征讨大理,在一次军中宴会上,姚枢讲了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将曹彬攻占南唐后不杀一人,市不易肆的故事,委婉地劝谏忽必烈不要滥杀。忽必烈当时没有说话,第二天出发时,在马上大声对姚枢、也是对全军说:“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但是,不滥杀说说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忽必烈的铁骑包围大理城以后,采纳姚枢等人建议,派玉律术等三名使臣前去劝降。大理国王段兴智有归降之意,但大权在握的外戚高和、高祥为了杜绝段兴智投降的念头,却暗中将使者杀害。脾气暴烈的忽必烈急了,下令杀光城里的人。姚枢、郝经苦苦相劝无果,而刘秉忠则把当权者比作牧羊人,把老百姓比作羊群,“牧羊人得罪了你,你拿无辜的羊出气,这公平吗?”忽必烈立即将“令”改为“止杀令”。史书是这样记载的:“裂帛为旗,书止杀之令,分号街陌,由是民得相完保。”

  在这些汉族儒生的影响下,忽必烈对军队约束较严。伯颜攻下南宋皇都临安(杭州),史书称之为“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忍辱负重,以屈求伸。蒙哥在阿里不哥和宰相阿蓝答儿等的怂恿下,乘忽必烈远征大理之机,以其封地官员贪墨和府库亏空为由,设立以阿蓝答儿和刘太平为首的钩考局,对其官员进行钩考。除少数几个资深官员外,几乎全都关进监狱,严刑拷问,不少人被折磨死。

  忽必烈被激怒了,气势汹汹地要去与蒙哥辩理。又是姚枢、郝经和刘秉忠三人把他拦住了。他们认为,蒙哥就是要使忽必烈做出过激行动,以便抓住把柄将其整掉。忽必烈明白利害关系以后,不但自己赤背负鞭去向蒙哥请罪,而且把妻子和儿子送到和林汗廷作人质。这一做法果然解除了蒙哥的怀疑,撤销了钩考局,使忽必烈躲过一劫。

  四、果断撤兵,抢登汗位。蒙哥在第二次攻打南宋时,暴死在四川钓鱼山前线。此时,忽必烈正在攻打围困日久的鄂州(今武昌),留守和林汗廷的阿里不哥是忽必烈的嫡亲兄弟,二人一向不和。

  蒙哥去世的消息传到忽必烈大营以后,姚枢郝经这些谋士们分析了形势,恳请忽必烈立即撤军,回和林汗廷商议拥立新大汗事宜。但忽必烈一是立功心切,二来对阿里不哥的野心认识不足,坚持攻下鄂州以后再班师。就在这时,留守开平料理王府事务的刘秉忠,以王妃察必的名义送来紧急情报,把阿里不哥图谋抢登汗位的种种迹象密报给忽必烈。他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立即撤军,抢在阿里不哥之前登上汗位,争得了主动权。

  另外,在以后的建立元朝,制订典章法度,设立官吏机构,以及治理国家等方面,姚枢、郝经、刘秉忠等人,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忽必烈对这些汉族官员始终是信任的。建立元朝以后,他们都被封官晋爵,委以重任,都得到了善终。而这些汉族大臣,也始终没有对忽必烈起过二心。郝经奉命率使团出使南宋,被贾似道秘密关押达十六年之久,但对忽必烈的忠心始终不改,一时传为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太祖任人唯贤三个汉人助忽必烈统一天下
成吉思汗虽然横扫欧亚大陆,却没有灭掉宋朝。之后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等虽然屡屡发起对宋朝的骚扰和攻击,但都没有灭掉宋朝统一中国,而忽必烈做到了,建立起统一的元朝。比起他的前辈,忽必烈在思想、策略、用人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他重用汉族儒生,改革蒙古旧制,采取比较进步的政策。他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三个汉人分不开——刘秉忠(子聪和尚)、姚枢、郝经。子聪俗姓刘,名侃,字仲晦,为官后改名刘秉忠。史书说他“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十七岁即为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算得上是位大器早成的神童。子聪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律历无所不精,对《易经》造诣尤深。“论天下事了如指掌”,忽必烈“大爱之”。他是忽必烈招纳的第一位汉族儒生。网络配图郝经字伯常,自幼家贫,他白天打柴买米供养母亲,晚上苦读诗书。在一次战乱中,其母被烟火熏死,当时才九岁的郝经,居然用野菜拌着蜜汁将母亲救活。此事传到大将军张柔...
· 影响忽必烈的三个汉人是谁?元朝统一的重要功勋
成吉思汗虽然横扫欧亚大陆,却没有灭掉宋朝。之后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等虽然屡屡发起对宋朝的骚扰和攻击,但都没有灭掉宋朝统一中国,而忽必烈做到了,建立起统一的元朝。比起他的前辈,忽必烈在思想、策略、用人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他重用汉族儒生,改革蒙古旧制,采取比较进步的政策。他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三个汉人分不开--刘秉忠(子聪和尚)、姚枢、郝经。子聪俗姓刘,名侃,字仲晦,为官后改名刘秉忠。史书说他"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十七岁即为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算得上是位大器早成的神童。子聪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律历无所不精,对《易经》造诣尤深。"论天下事了如指掌",忽必烈"大爱之"。他是忽必烈招纳的第一位汉族儒生。郝经字伯常,自幼家贫,他白天打柴买米供养母亲,晚上苦读诗书。在一次战乱中,其母被烟火熏死,当时才九岁的郝经,居然用野菜拌着蜜汁将母亲救活。此事传到大将军张柔耳中,特...
· 元太祖
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蒙古开国大汗(1206~1227年在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名铁木真,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本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蒙古族。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六世祖海都、高祖敦必乃、曾祖葛不律寒及族曾祖俺巴孩等都曾是蒙古部的显赫人物或首领;父也速该有拔都(勇士)称号。时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战。铁木真降生时,适逢其父在作战中俘获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为纪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铁木真9岁时,其父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随寡母月伦艰难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其机敏逃脱。稍长,依附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克烈部首领脱里(后称王汗),并尊之为父,得以收聚...
· 元太祖的简史
元朝历代皇帝简史和图像元第1帝: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中文名称:成吉思汗又名:元太祖铁木真性别:男所属年代:元民族:蒙古族生卒年:1162-12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即元太祖(1206-1227),蒙古国的创建者。蒙古乞颜部人,姓孛儿只斤,名铁木真(1162-1227),贵族也速该之子。九岁时,父被塔塔儿人毒死,部众离散。成年后,先后依附克烈部主王罕、札答兰部主札木合,逐渐招集旧部,称汗建窝耳朵(宫帐)。后与札木合分裂,爆发十三翼之战。金承安元年(1196年),出兵协同金军攻败塔塔儿部,被金朝授予察兀忽鲁(部长)。金泰和初年,与王罕联军击败札木合的各部联军,乘胜灭塔塔儿部,降服弘吉剌部。随后,攻灭克烈部、乃蛮部、统一漠北草原。泰和六年(1206年),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举行忽里台(大聚会),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意即大海,引伸为伟大的意思),建蒙古国。此后,倾全力发动对...
· 揭秘:元太祖成吉思汗当年为何要攻打西夏?
1205年,成吉思汗平定乃蛮部后,驻军于金山之阳。投降过来的乃蛮边兵或边民向成吉思汗报告:当汪罕在乃蛮边界被杀时,他的儿子桑昆乘机逃入西夏。根据“敌种之后不可留”的既定方针,成吉思汗一面派兵追击屈出律和脱黑脱阿父子,一面又派出一支部队去追击桑昆。这支蒙古骑兵从金山出发,进入了西夏的西部边境,成吉思汗要进攻西夏的消息传入西夏,但随着西夏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腐化,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民不习兵,军力减弱。夏桓宗只好命令士兵和民众修固城池,严加防守。网络配图1205年春,成吉思汗在消灭乃蛮部后,以追击桑昆为由,率军进入西夏的西部边境,开始围攻边界城堡——力吉里城(今中卫县)。本来成吉思汗打算采取围城歼援战术。先歼灭西夏援军,以瓦解城内军心,凭威慑之力,让城池不攻自破。但是,西夏却不增派援军。成吉思汗只好留一半军队继续围攻,另一半军队去围攻另一个城池——落思城。可蒙古军却没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