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忠臣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6
转发:0
评论:0
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忠臣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祖籍河南省考城县(今兰考县堌阳),1398年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

  于谦,祖籍河南省考城县(今兰考县堌阳),1398年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24岁时中进士。宣德五年(1430年)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河南、山西。

  黄河河务是当时河南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于谦在河南巡抚期间对此十分重视。于谦在河南的18年中,黄河在河南境内只溃决3次,而开封附近一次也没有,当然这和于谦重视堤防,沿堤广植树木,加固堤基,加强巡查是分不开的。

  当然黄河在开封没有溃堤并不代表没有险情。有一年黄河水势上涨,逼近开封城垣,形势十分危急,于谦亲临第一线,组织和指挥人民抗洪斗争,并把皇帝亲赐给他的蟒袍丢到河里,表示誓死战胜洪水的决心,终于稳定了人心,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开封城池。就在这次大水之后,于谦加紧了开封护城堤的建设和铸造了一尊镇河铁犀。

  于谦巡抚河南后,体察民情,在城北人民构筑土堤抵御黄水的基础上,以工代赈,发动民工和征调士兵,参加修筑开封护城堤的巨大工程。堤从开封城西修起,至城北,再至城东三面,经过正统五年(1440年)那场大水的考验,于谦对开封护城堤的建设更加重视,城西、城北、城东三面护城堤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胜利完工,全长20余公里,堤宽六丈,高两丈余。有效地保卫了开封的安全。堤上五里一亭,派有专人看守,护堤巡防。堤两侧则广植树木,防止堤土流失。每至春夏季节,林木茂盛,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护城的绿色屏障。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在荥阳姚村决口,经中牟、开封城西之杏花营、城东之陈留,向东汇涡河后入淮,这时的开封城处于黄河北岸,城南变成了泛区,连续三年患水。至明景泰二年(1451年)河南巡抚王暹,接续于谦开封护城堤之未竟工程。在开封城南筑护城堤15公里许,东西两端与原来的护城堤接轨,至此一条周长40公里完整的环行护城堤终于全部完成。

  明弘治六年(1493年)黄河主流再次改道,从开封城北10公里左右处向东流去,开封段沿黄河两岸筑起了新的黄河大堤,开封护城堤退居二线。但作为历史遗迹,作为城市外围不多见的护城堤防,仍应受到保护,并发挥其在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中的独特作用。

  开封镇河铁犀最初被安放在开封回龙庙里。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口,回龙庙被黄河水荡平,铁犀深陷泥淖之中。清顺治年间被人挖出保存了下来。开封沦陷期间,侵华日军将铁犀强行拉至开封城,准备销毁熔铁制造军火,后经铁犀所在地——铁牛村村民奋力抗争,铁犀方躲过劫难,仍然矗立在铁牛村边之堤上。开封铁牛村的居民尽管与铁犀世代相守,只叫铁牛村,而不肯改叫铁犀村。

  于谦在巡抚河南、山西期间的施政方针:主张薄赋安民,宽济贫寒,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他个人重名节守情操,为官清廉,不贪不敛,上不攀附权贵,下不卖官鬻爵,既不请客送礼,更不贪污受贿。在他被调回京,离开河南、山西任所的时候,轻车简从,两袖清风。他有一首绝句是这样写的:“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另外,他未仕前的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脍炙人口,既可看作是他对自身廉洁奉公的期许。

  于谦离汴赴京供职的第二年(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瓦剌入侵,于谦奉命署理兵部,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土木堡一役,王师50万人马全军覆没,瓦剌掳帝北去,京师震动。群议南渡以避其锋,于谦“定策固守,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力主另立宣宗子朱祁钰为景帝(代宗)改元景泰。于谦擢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军马保卫京师,获大捷,深为帝所倚重。每有赏赐辄不受。辞让不掉,便封存起来,不敢妄用。其所作所为,被人目为“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的一代名臣”。后于谦组织兵力击退瓦剌,并力劝景帝迎回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景帝病重。石亨、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景帝崩。

  英宗朱祁镇,以“谋为不轨,迎立外藩”的罪名处死于谦。同时遇难的还有王文、范广等人。

  谦等“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前往于谦府第抄家的官员惊奇的发现,堂堂兵部尚书家里除了书和日用生活器具以外,竟然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唯有一座正屋被封闭甚固,启封视之,均是皇上所赐物件,封识记载分明,一丝未动,见者无不泪下。后人评价于谦“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确确实实实现了他自己《石灰吟》中所期许的话“要留清白在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忠臣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祖籍河南省考城县(今兰考县堌阳),1398年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24岁时中进士。宣德五年(1430年)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河南、山西。黄河河务是当时河南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于谦在河南巡抚期间对此十分重视。于谦在河南的18年中,黄河在河南境内只溃决3次,而开封附近一次也没有,当然这和于谦重视堤防,沿堤广植树木,加固堤基,加强巡查是分不开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黄河在开封没有溃堤并不代表没有险情。有一年黄河水势上涨,逼近开封城垣,形势十分危急,于谦亲临第一线,组织和指挥人民抗洪斗争,并把皇帝亲赐给他的蟒袍丢到河里,表示誓死战胜洪水的决心,终于稳定了人心,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开封城池。就在这次大水之后,于谦加紧了开封护城堤的建设和铸造了一尊镇河铁犀。于谦巡抚河南后,体察民情,在城北人民构筑土堤抵御黄水的基础上,以工代赈,发动民工和征调士兵,参加修筑开封护城堤的巨大工程。堤从开封...
· 满城之战:挽救大宋朝于危难之中
公元979年7月初,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被辽军打败。9月,辽燕王韩匡嗣、耶律休格等又率军南进,攻镇州(今河北正定),进至河北满城,与宋军遭遇。宋军先派人向辽军诈降,以麻痹韩匡嗣,然后,以一部突然进至辽军阵前,一部迂回到辽军背后,前后夹击,大败辽军,史称满城之战。辽乾亨元年七月,宋攻辽高粱河之战后,宋太宗赵光义料辽军必将反攻,遂分兵屯守要冲之地,御辽南进。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等镇守关南(今河北高阳东);以都钤辖刘廷翰、钤辖李汉琼戍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令殿前都虞侯崔翰知定州,节制缘边诸军,准其便宜从事,并授阵图予诸将。九月初三,辽景宗耶律贤果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自南京(即幽州,今北京)分两路南下,企图进攻镇州。东路由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领,沿平原开进;西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沿山后南趋。三十日,辽军进抵满城西集结。时刘廷翰已...
· 于谦为何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说起来,笔者对明朝名臣于谦的认识,是从他的著名词作《石灰吟》开始的。记得看过课文版《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当时就被其豪气和正义所吸引所感动。显然,这首词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此作者很正直,很刚烈,很硬气。故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笔者对他的一生做了些探研,结果发现他正是这般的为人。据百度介绍,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
· 揭秘:明英宗为什么要处死挽救大明的功臣于谦?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1449年,瓦剌也先帅军扣关,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明军抵御瓦剌部入侵。非常不幸的是,明英宗率领的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团团包围,发生了震铄古今的土木之变。土木之变中明朝所有精锐部队尽失,明英宗本人也被俘虏,也先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大明已经面临亡国的地步。许多大臣提议迁都南京,而于谦力主开展北京保卫战,并请朱祁钰监国,后来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钰升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北京保卫战。于谦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击败了也先军队,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挽救了明朝。朱祁钰登基称帝以后,瓦剌手中的明英宗也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于是他们放回了明英宗。明英宗被放回以后,“升格”为太上皇。于谦为官正直能干、刚正不阿一直深受明代宗信赖。景泰年间,于谦尽心辅佐明代宗恢复了明朝的元气。但是于谦的得宠与刚正不阿也引起了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嫉恨,他们...
· 齐国名将田穰苴:挽救齐国于危难的著名军事家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田穰苴虽出身于大家族,因是妾生,并不被重用。但他从小聪颖好学,尤其对军事有异常天赋。田穰苴发迹在齐国危难之际,齐国被晋、燕两国围攻,屡屡战败。宰相晏婴向齐景公举荐田穰苴,于是景公召见他。齐景公是个不昏不明的酒晕子,心情好了,就听听贤臣的谏言,心情不好,就随谄臣饮酒取乐。景公见了田穰苴,二人畅谈军国大事,十分投机,于是景公立刻任用他为将军,令其率军反击晋燕军队。一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