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史上被唐太宗称为贤妃的徐惠最终结局如何?
导读:身居宫中的徐惠,作为江南女子,自有她多愁善感的一面。所以才有了像《长门怨》这样的诗篇。然而,她并非是和陈阿娇、班婕妤一样是个失宠的宫人,说来徐惠和太宗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对于戎马一生,从刀光剑影、尸山血海中闯过来的太宗,徐惠的伶俐和柔媚另有一番风情。作为南国女儿,往往有些古灵精怪,正如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黄蓉,能把豆腐削成圆球,当作二十四桥明月。徐惠在感情上也会和太宗玩点小花样,撒撒娇,这首诗就给我们描绘了这生动的一幕:“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诗中的徐惠一早起来就对镜梳妆,精心打扮,正所谓“女为悦已者容”,作为后宫的妃子,每天的工作就是妆扮自己的容貌,等待皇帝的临幸。但皇帝嫔妃众多,未必就能召见自己,正像《阿房宫赋》中所说的:“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徐惠深得太宗的喜爱,绝不像上面说得那样惨。
不过太宗来召她,毕竟也是一件难得的喜事。按理说徐惠应该喜上眉梢,抓紧跑过去吧?可是,聪明灵巧的徐惠偏偏在这个时候耍了一点小脾气,她说:“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古时对于美人有所谓千金买一笑之说,现在陛下您一声召呼就想让我来吗?呵呵,女孩子的心事往往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明明盼着的事情,却故意装成不情愿的样子,明明喜欢,嘴上却说“讨厌”。琵琶遮面,欲迎还拒,半推半就,这更是如徐惠一样的江南女子们的拿手好戏。我们现在有一首歌唱道:“我不哭不笑不点头也不摇头,看着你的汗像下雨一样的流。要等你说够一百个求婚的理由,量一量我在你心中到底有多重……我不哭不笑不点头也不摇头,假装你的话还不够让我感动。我非要听够一百个求婚的理由,谁教你,你让我,等这天等了那么久。” 时间过了一千多年,女儿心事还是依旧啊。不过一般嫔妃和皇帝之间,关系可不等同于现在的女生和自己的男朋友。
徐惠既然敢和太宗玩这一手,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她和太宗之间还是挺亲密的,不然哪里敢撒这种娇。如果不是皇帝正喜欢她,好嘛,一召不来,你就直接冷宫的干活,那时候叫破天也不会召你了。太宗召徐惠不来,本来相当恼火,但看了徐惠这首诗,却转怒为喜,满腔怒火顿时冰消。明《情史类略》卷十五中评说徐惠“以娇语解围”,我看不然。此诗并非那种为“解围”而写的急中生智之作,而是早有“预谋”,你看诗的前两句“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并不是没有打扮好,徐惠其实早就在徘徊等待,她是故意逗太宗来着。
徐惠对于太宗的感情是相当真挚和深切的,唐太宗虽然比徐惠大二十多岁,但是太宗英明神勇,文武全才,实在是千古罕遇的奇男子。徐惠对太宗有着深深的感情,这一点也不奇怪。到现在我们沉醉唐风论坛上的好多美眉都是唐太宗的铁杆粉丝,为之景仰倾慕不已。前段时间因为电视剧《贞观长歌》上唐国强扮的小李有损她们心目中的形象,于是众美眉口诛笔伐,狠狠地攻击了一番。所以太宗死后,徐惠悲痛欲绝,不久她就生了病。愁病相煎中的徐惠不肯就医服药,决心随太宗而去,她说:“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意思是说,我受太宗的恩情太多,我只希望早早地死去,如果魂魄有灵的话,可以到地下继续侍奉太宗,这正是我的愿望。其实在唐朝那个时代,是没有人逼她去死的,如果徐惠也像武则天一样“另辟”,也不是说没有机会。
从唐高宗李治娶了她的妹妹来看,徐惠对李治来说吸引力恐怕决不比武则天小。她也完全可以选择另一条人生道路,那就是像太宗的其他嫔妃如燕德妃等一样,平平淡淡但衣食无忧地终老宫中。然而,深情不移的徐惠却选择了死,对于徐惠的死,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愚忠”,她的死,与其说是殉节,不如说是殉情,在充满狡诈和贪欲的皇宫中,徐惠应该说是一个异类,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永徽元年(650)年,时年24岁的徐惠永远闭上了眼睛,高宗李治感慨于她的真情,将她追封为贤妃,并将她葬在昭陵石室──这个位置在陵山主体内,应该说在昭陵的墓中除了长孙皇后,徐惠就是离太宗最近的了。即使在长孙皇后去世后,一直统领后宫的韦贵妃也未能有如此待遇。她的一缕香魂就此伴在太宗身边,这正是她的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