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武帝依靠怎样的文治武功和罗马帝国并驾齐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4
转发:0
评论:0
汉武帝依靠怎样的文治武功和罗马帝国并驾齐驱?,长达54年的铁碗统治,铸造了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的独特性格和高大形象。在他的统

  长达54年的铁碗统治,铸造了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的独特性格和高大形象。在他的统治下,奠定了中华大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汉武帝“外攘夷狄,内修法度”的赫赫功业也奠定了他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成为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传奇人物。那么,汉武帝是如何治国、用人?又是如何与当时鼎盛的罗马帝国并驾齐驱的呢?

  汉武帝是十六岁登基的,上天也给了他足够长的寿命和时间:享年七十,在位五十四年。这两项纪录不但超过了他的所有前辈,而且很久以后才被打破。

  武帝也不负天恩。在他的统治下,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达到鼎盛。疆域和势力范围,东临韩国,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称超级大帝国。

  文化方面同样灿烂辉煌。哲学家董仲舒,文学家司马相如,音乐家李延年,探险家张骞,农学家赵过,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都出在这个时代。

  当然还有司马迁。尽管汉武帝非常对不起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也并不喜欢他的《史记》。

  然而司马迁却如实地记录了元封元年(前110年)的封禅大典。那是十八万骑兵,上千里旗帜,一万八千里行程的大制作,也是汉武帝功成名就的象征。

  这一年,刘彻四十七岁。

  实际上汉武的帝业基础,十年前就已奠定。元狩四年(前119年),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卫青和霍去病兵至漠北,并以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身份出任大司马。

  从此,漠南无匈奴,帝国有内朝。

  这时,汉武帝登基才二十一年,实际执政十六年(前六年有太皇太后听政),年龄三十七岁。开创并成就自己的帝国大业,他其实只用了半辈子。

  此后的故事并无悬念:四十六岁灭南越和西南夷,四十七岁实行平准法和均输法,四十八岁降滇王,四十九岁降朝鲜,五十一岁分天下为十三州部。

  汉武的步伐,何其坚定!

  步伐坚定,是因为目标明确,那就是天下一统,中央集权,皇权至上。这是秦始皇未竟之事业。

  因此,汉武帝登基之后就频频出手:二十一岁置五经博士,二十三岁推行察举,二十四岁始征匈奴,三十岁用推恩法削弱王国势力,三十三岁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卫青为大将军,并为博士设弟子。

  这一系列动作都在他三十五岁以前完成,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尊儒,则秦政变为汉政;推恩,则分权变为集权;举贤,则贵族变为官僚;讨伐匈奴,则夷狄变为华夏。夷夏之分,王霸之术,古今之变,尽在其中。

  中华大帝国巍然屹立,汉武的事业风生水起。

  不能说武帝在二十多岁时,就已经有了理论和制度的自觉。但他有政治天赋和帝王直觉,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巩固政权,尤其是巩固皇权。只要能实现这一目的,他是不在意使用各种手段的。

  所以,他建太学,兴儒术,开言路,荐人才,却又留心俗务,重用酷吏,奖励军功。他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是不拘一格的,因为他并不独尊儒术,只独尊自己。

  那么,汉武帝的手段又是什么?

  对外开边,对内收权,一手抓官,一手抓钱。

  代表着这一整套治术的,是卫青、公孙弘、张汤和桑弘羊。卫青是军人也是外戚,公孙弘是文吏也是儒生,张汤懂法,桑弘羊会理财,汉武帝得心应手。

  诚然,有钱就能做事,有兵就能护家,懂法就能治国,通儒就能安定人心,。结果,汉的版图比秦多了一倍,统治反倒更加牢固。

  秦亡而汉兴,原因就在这里。

  汉武的帝国,也就是这样炼成的。

  支撑帝国大厦的则是三根支柱:中央集权、官员代理和伦理治国。前两根支柱是秦也有的,后一根却是汉武帝所立。但,正是由于这一改革,秦政和秦制才变成了汉政和汉制,帝国制度也才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什么叫“伦理治国”?

  其实就是周人主张的德治和礼治,因此也可以说是周政和周制。周政和秦政,周制和秦制,是对立的。周是邦国制(封建制),秦是帝国制(郡县制);周政讲王道,秦政讲霸道。所以,秦也不要德治和礼治。

  秦政是刑治和律治,号称法治。

  汉武帝却在延续秦制的同时,也继承了周政,即制由秦帝,政借两周。因为德治和礼治的统治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好。军国主义和严刑峻法只能维持表面的太平,统一的思想和价值体系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要实行德治和礼治,就只能靠儒家。因此,尽管武帝本人并不尊儒,宣帝更明确主张王霸杂用,但独尊儒术却仍是汉武以后的基本国策。

  这个国策也为后世王朝所采纳。即便不尊儒,儒家主张的宗法制和礼乐制也照样实行。这样看,所谓“百代皆行秦政治”,其实是该叫“百代皆行汉政治”的。

  那么,汉政治的核心又是什么?

  皇权政治加官僚政治。表面上看,这与秦政无异。然而秦是吏治天下,汉则是官治与吏治并存,而且逐渐由吏治走向官治。这当然要拜独尊儒术所赐。事实上,当官员们越来越儒化时,官僚政治就牢不可破了。

  与此同时,儒学也在官化。官方思想其实是不要思想的,官化的儒学也只要教化和灌输,顶多再加对圣教的心得和注解。没有思考,没有质疑,没有批判,没有争鸣,那才真是毁人不倦。

  永为神州种祸胎,当作如是解。

  把儒学变成官学,也该由汉武帝来负责。尽管在当时,儒学并没有那么重的官气,反倒是一股清新气息。

  靠着汉政治,周文明的血脉延续了下来。在楚文明的基础上将周、秦文明融为一体,就是汉文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世界性文明,其深远影响难以估量,而能够与之媲美的则只有罗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罗马帝国也是君权神授吗?对罗马帝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罗马统治者内部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恢复传统的以自由民为基础的公民兵制度,由此产生了格拉古兄弟前赴后继的改革,其失败结果证明,这一好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历史的肯定。二是打破罗马人与非罗马人、自由民与非自由民之间的界限,将公民兵制度变为募兵制,由此出现了马略的军事改革和苏拉的军事。最后元老院和罗马人民还是将希望寄托在了握有军权的者身上,从而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皇权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此时罗马的共和传统还在,王政时代王的阴影还在,因此公开称王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有无视元老院、过于张扬的恺撒被刺身亡的事情。有鉴于此,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虽然已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拒绝采用“君主”和“者”的称号,而自称“元首”。“元首制”实质上就是君主制,只不过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人们对秩序的渴求,使之对王权寄予莫大希望,并且赋予王权神圣的权力。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之后不久即获得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尊号,...
· 并驾齐驱
并驾齐驱【成语意思】:并驾: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指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用法分析】:并驾齐驱联合式;作谓语;用于人或其它事物。【成语来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福。”【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bìngjiàqíqū【英语翻译】:RUnneckandneck【成语声母】:BJQQ【成语分辨】:并驾齐驱和“不相上下”;都有“程度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不相上下”的应用范围广;还含有“分不出好坏”的意思。并驾齐驱可表示“并肩前进”的意思;“不相上下”没有。【并驾齐驱的近义词】:并肩前进、齐头并进【并驾齐驱的反义词】:背道而驰、迥然不同【近似成语】:驱羊战狼:...
· 罗马帝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罗马帝国有着怎样的军事力量
罗马一开始只和周边的一些小国进行贸易、外交,范围小。直到前138年至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并通过丝绸之路间接同罗马展开贸易;东汉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但仅到达波斯湾一带便无功而返;据《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王安敦(即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首次派使臣到达汉都洛阳,并赠送汉桓帝象牙、犀角等礼物(并未证实,可能是大秦商人所为)。双方还彼此输送自己的物产和技术,推动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使东西方人民受益匪浅。汉朝用丝织品、茶叶、瓷器来换取安息、希腊、罗马和马其顿的宝石、香料、药材和玻璃器具。罗马商人也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东方的宝石、翡翠、木棉和印度的犀角、象牙等珍品。前29年,屋大维进行军事改革,设立常备军团。罗马军队的兵种主要有重装步兵和骑兵。罗马的重装步兵主要装备投枪、短剑和大盾以及盔甲。短剑和大盾以及盔甲。铠甲一般由铜金属片和皮革制成,后期亦有锁子甲和鳞...
· 毕沅依靠学问侥幸中状元的趣事是怎样的
毕沅简介要提到毕沅所生活的时期,这与毕沅的一生有很大关系。毕沅生活在乾隆时期,乾隆喜欢文学,因此毕沅依靠学问得到了乾隆的喜爱。乾隆让毕沅到军机处任军机章京,这是个很大的官职。图片来源于网络毕沅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毕沅在长大后,参加了科举,中了举人。在参加殿试的时候,毕沅写的文章虽然从书法上来说不如别人,但是毕沅的见解非常独到,因此得到了朝廷众臣的赞誉,乾隆点其为状元。毕沅被乾隆任命为陕西巡抚,此后,毕沅一直在西北当差。毕沅在西北的时候,当地经常出现大旱,毕沅亲力亲为,帮助百姓度过难关。但是由于下属的糊弄,毕沅也受到了朝廷的职责。毕沅在母亲去世后,回到乡下丁忧。毕沅简介中要提到毕沅与和珅的关系。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很得乾隆喜爱,位居高官,当时有很多朝臣奉承和珅。毕沅也没有脱俗,他也奉承和珅,在和珅四十大寿的时候,毕沅为和珅写了一首贺词。毕沅的后人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大致可以了解相应的情况。毕...
· 邹忌的仕途历程及文治武功具体是怎样的
邹忌,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田齐桓公时以为重臣,齐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齐宣王。前360年前后,田齐桓公起用邹忌实行改革,“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国力大增。齐威王立志改革,思贤若渴。他鼓琴自荐,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国力渐强。时势造就英雄,邹忌有才华有才干、大度,颇有君子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持政,出谋划策.后孙膑、田忌威望提高,邹忌因担心相位不稳而置田忌于死地。此外,邹忌还以标准身高和相貌著称。主要文献记载《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载,邹忌以妻因为偏爱自己、妾因为害怕自己、客因为有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邹忌从中悟出自己受到了蒙蔽,从而想到齐威王受到了宫妇左右、大臣、百姓的蒙蔽,比自己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