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开明大臣中靠着九个字就远胜刘伯温的谋士是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30
转发:0
评论:0
开明大臣中靠着九个字就远胜刘伯温的谋士是谁?,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熟知历史的毛泽东看来,不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熟知历史的毛泽东看来,不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因为张良尽管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但他从未提出过纲领性的国策。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虽有纲举目张的《隆中对》,但并没有使刘备统一天下,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是鼎立之三国中最弱的一方,自己也最后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更不是被民间高度神化的刘伯温,因为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并无太大的作为,朱元璋1370年大封开国功臣的名单中就没有刘伯温的名字,直到封赏完毕后的二十天,才补封了两位三等伯,其中的最后一名才排到了刘伯温。

  毛泽东眼中最厉害的帝王师是朱元璋的谋士朱升,并赞其“九字国策定江山”。

  1969年国庆即将到来时,中国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确实是非常严峻的,核大战的乌云笼罩在中国的上空。美苏两霸都挥舞核大棒,恐吓和威胁我国。面对一触即发的核战争,毛泽东又重读《二十四史》,他从《明史》中又受到了许多启示。1969年8月27日,毛泽东在,对周恩来说:“恩来,你读过《明史》没有?我看朱升是个很有贡献的人。他为明太祖成就帝业立了头功。对了,他有九字国策定江山,‘高筑墙,广征粮,缓称王’,我也有九个字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语毕,素来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毛泽东还忘不了幽上一默:“有没有剽窃之嫌啊?”

  就这样,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毛泽东把朱升的“九字策”略加改动,便成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成了新中国那段特定时期妇孺皆知的最高国策,中国凭借这一国策安然度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朱升也成了对新中国国策有影响的唯一的古人。

  朱升(1299~1370年),安徽休宁人,字允升,号枫林。元末的1357年举乡荐,为池州学正,弃官隐石门,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门,亲自到朱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就是的根据地,不要让根据地丢掉;“广积粮”就是要有充分的给养,要有经济实力做支撑;“缓称王”是策略,不要过早地出头,过早地出头就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你想称王,别人还想称王呢!谁想称王先灭了谁。朱元璋一听,心中豁然开朗。这便是后来天下闻名的“九言策”。这“九言策”是明王朝开邦定国的国策。 朱升献“九言策”后,即被拜为中顺大夫,备受朱元璋器重,连年被征召问策,助朱元璋克饶州,下处州,捣江州,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升知彼知己,以先发火器、次发弓弩、再短兵击之等计,大败陈友谅,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朱元璋南征北战十余年,终于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于南京,朱升被征召入京充当谋臣,先后被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翰林学士,并与诸儒编修《女诫文》、《文》。明王朝建立后,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隐。果然,朱升离开南京后,南京有了之灾。朱元璋在20年不到的时间里,由于看到功臣占据高位,儿孙十分文弱,为保万代江山,害怕开国元勋扰乱,制造了一系列冤案。他将原封的64名国公、列侯、大将等,杀了34个,受株连的竟达十几万人之多,许多功臣死于非命。而朱升却因及早抽身得以保全,终老于乡间的林泉之下。

  朱升性情洒脱,超然物外,其诗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元末第一次退隐时,他写下了“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他的一生都在读书,却不弃耕作,他写道:“春深雨足长青草,数亩山田自可耕。”明朝建立不久,他又第二次退隐,并写下了生命的感悟:“百战一身存,生还独有君。越山临海尽,吴地到江分。暮郭留晴霭,荒林翳夕曛。归途当岁晚,霜叶落纷纷。”他的另一首诗《送僧归南岳寺》则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一心向佛的情怀:“山路花香上衲衣,云深南岳一僧归。尘生古像开寒殿,风度闲房掩夕扉。踏雨棕鞋苔藓滑,炊香野饭稻粱肥。禅余犹转千声偈,总有游人得见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曹操的谋士后宫中谁才是第一谋士?
说起谁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可能很多人都要说是郭嘉。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一是郭嘉表现出来的过人能力,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郭嘉一心为公至死不渝的品德,而且也因为郭嘉帮助曹操击溃了最强大的敌人袁绍,并且是连根拔起,平定了整个南方。但是与荀彧比较起来,郭嘉还是稍逊一筹。说起荀彧和郭嘉,可能没有人会怀疑这两个人是曹操手下最顶尖的谋士,在能力方面不相上下,但是为什么说荀彧比郭嘉略胜一筹呢?网络配图首先从曹操的态度来看,在第一次见到荀彧和他交谈之后,曹操就兴奋地说荀彧就是他的子房。大家都知道子房就是指的张良,那个成就了汉朝几百年功业的开国功臣。曹操用张良来比喻荀彧可见他超人的能力。而在荀彧推荐郭嘉之后,曹操并没有如何夸奖郭嘉的能力。当然,这也许是郭嘉深藏不露,也许是郭嘉不善言辞。在后来的征战过程中,郭嘉也逐渐显露出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与袁绍最后的决战中表现出来的智谋、勇气、忠诚和敬业。这也导致了曹...
· 明朝第一谋士是姚孝广还是刘伯温?谁更胜一筹?
明朝第一谋士是姚孝广还是刘伯温?谁更胜一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姚广孝和刘伯温或许不是明朝最厉害的谋士,但还是有不少人喜欢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也是朱元璋身边的风水专家,在文学方面更是和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姚广孝则是朱棣能够称帝的首席功臣之一,靖难之役便是由姚广孝一手策划,那姚广孝和刘伯温相比,究竟谁的谋略更胜一筹呢?这次就为大家分析下这个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明朝的历史是由和尚创立的,却随即也是由和尚打破,朱棣一生中能改变他命运的,只有两个人,朱元璋、姚广孝。一个是他亲爹,一个是他谋士。这谋士却非同寻常,而是一个被称为天下第一谋士的姚广孝。一个合格的谋士必须要符合两个原则,一个是看清局势,另一个是胸有韬略。很显然姚广孝在谋士毕业证书上,这两项技能肯定都是A。而朱元璋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因为判断力,如果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判断藩王会作...
· 三国曹操的谋士后宫中谁才是第一谋士呢?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一是郭嘉表现出来的过人能力,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郭嘉一心为公至死不渝的品德,而且也因为郭嘉帮助曹操击溃了最强大的敌人袁绍,并且是连根拔起,平定了整个南方。但是与荀彧比较起来,郭嘉还是稍逊一筹。说起荀彧和郭嘉,可能没有人会怀疑这两个人是曹操手下最顶尖的谋士,在能力方面不相上下,但是为什么说荀彧比郭嘉略胜一筹呢?网络配图首先从曹操的态度来看,在第一次见到荀彧和他交谈之后,曹操就兴奋地说荀彧就是他的子房。大家都知道子房就是指的张良,那个成就了汉朝几百年功业的开国功臣。曹操用张良来比喻荀彧可见他超人的能力。而在荀彧推荐郭嘉之后,曹操并没有如何夸奖郭嘉的能力。当然,这也许是郭嘉深藏不露,也许是郭嘉不善言辞。在后来的征战过程中,郭嘉也逐渐显露出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与袁绍最后的决战中表现出来的智谋、勇气、忠诚和敬业。这也导致了曹操在败走赤壁之后感叹如果郭嘉活着就不会有如此惨败了。...
· 晚清革命党人暗杀对象为何多为清廷中开明大臣?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3月20日TM05版,作者:黄波系文史学者,原题:《晚清革命党人暗杀对象为何多为开明大臣》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1905年9月24日),在北京的正阳门火车站发生了一件震动中外的大事。这一天本来是个喜庆的日子,因为清廷五位大臣奉旨于此日登车,踏上出洋考察的道路,而这于老大中国而言,实为空前之举。《申报》描述当时之盛况云:“外部、商部以及各部司员,京中各报馆人员均先时到站,高等实业学堂学生及军乐队学生,并测绘学堂学生、崇实学堂学生、识一小学堂学生均著操衣,列队送行。内城工巡局巡捕消防队先时到站旁列队弹压,惟外城之巡捕并未到站。是日特加花车一辆,头等车三辆,二等车、三等车各二辆。头等车高插国旗,颇为荣耀,少顷各国驻京公使亦来恭送。”盛况的背后,当然是社会各界期待的喁喁望治之心。《申报》接着写道:“至十一点钟开车之铃摇毕,五大臣以次登花车,将挂行李车,砰然一声震...
· 曹操五大谋臣中:谁才是曹魏的第一谋士?
曹魏雄踞中原地区,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从武将谋臣中就能窥探一二。整个三国不仅是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是谋臣智慧的博弈。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士呢?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郭嘉劝曹操打袁绍、打吕布、料中孙策之死,后来对袁谭兄弟的间隙、奔袭乌丸等事,郭嘉都是劝曹操“要不要这么打,要不要撤兵”的那一位。仅论判断的表现,不在荀攸贾诩之下。但在“出策”方面,比那二位秘策不断的,明显少了一点。打个比方,李世民说“房谋杜断”,荀攸好比房玄龄,有谋;郭嘉就倾向杜如晦,善断。网络配图郭嘉简介:郭嘉(170-207),字奉孝,外号“鬼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