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皇太极简介生平:他凭什么被公推继承后金汗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74
转发:0
评论:0
皇太极简介生平:他凭什么被公推继承后金汗位,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曾用名:爱新觉罗·黄台吉性别:男出生日期:

  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

  曾用名:爱新觉罗·黄台吉

  性别:男

  出生日期:1592年11月28日

  出生地: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属相:龙

  星座:射手座

  血型:A型

  身高:174厘米

  体重:51千克

  职业:皇帝

  特长:喜欢瞎掰,富有创意

  社会关系:

  父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母亲:叶赫那拉氏

  拥有同父异母兄弟15人,表哥、表弟130人心路历程:0岁:出生。

  7岁:成为爱新觉罗大家族的管家。

  20岁:参军入伍,并参加了剿灭东海女真乌拉部落的战斗。

  24岁:晋级成为八大旗主(贝勒)之一,主掌正黄旗。

  26岁:参加了抚顺关战役。

  27岁:萨尔浒战役爆发,大明伪政权派出了47万伪军,兵分四路,直取赫图阿拉,皇太极率旗下人马参加了这次战役,尽歼大明伪军四路人马中的三路,立下了赫赫功勋。

  34岁:参加了宁远战役,在这场战争中,老汗王努尔哈赤殒命。

  34岁:团结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打掉了后宫大福晋阿巴亥为首的“反老公集团”,拨正了大清航船前进的方向。

  34岁:与三大贝勒同登大宝,实行集体领导制。

  35岁:发动宁远战役,给大明在宁远的守将袁崇焕以重创。

  37岁:率领野战军绕道喜峰口,直逼北京,发起了北京战役,严重地打击了大明伪政权的嚣张气焰。

  38岁:坚持不懈地与势力作斗争,打掉了以二贝勒阿敏为首的“反四贝勒集团”,拨正了大清航船前进的方向。

  39岁:打掉了以三贝勒莽古尔泰为首的“反四贝勒集团”,再一次指明了大清前进的方向。

  43岁:打掉了以大贝勒代善为首的“反四贝勒集团”,确定了他无可动摇的领导地位。

  43岁:坚持不懈地与军事冒险主义作斗争,打掉了以阿巴亥长子阿济格为首的“反四贝勒集团”。

  47岁: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全新的文字组合“满洲”,获得历史创意奖。

  48岁:创造并发明了“大清”这一全新的文字组合,获得了历史最高荣誉奖。

  52岁:因突发脑溢血,卒。我们从这份个人简历上可以发现,皇太极这辈子活得可真是不轻松,他疲于奔命地与各家贝勒拼命,不停地消灭他们……此外原来皇太极并不叫皇太极……确切地说,他的名字发音是皇太极,但早年努尔哈赤给他起名字的时候,用的并非是皇太极这三个字,而是黄台吉。

  而黄台吉这个名字,却是满族人最常用的起名方法,台吉就是大胖小子的意思,再在台吉面前随便添一个颜色,譬如红台吉,绿台吉,黑台吉……花台吉……总之是这个名字与“皇”无干,更与“太极”无涉。可想而知,这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分明是不受重视,看这名字起的,太漫不经心了。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看看皇太极的生母是谁——叶赫那拉氏。

  哈哈,原来生下皇太极的女子,便是努尔哈赤的死对头叶赫部落的女人,又称孟古格格。孟古格格有一个表哥?名叫不宰,曾经参加了九部联盟讨伐努尔哈赤的战役,然而在九综山,不宰不幸牺牲。牺牲就牺牲了吧,可你猜努尔哈赤干了什么?

  他命人将不宰的尸体撕成两半,一半自己留了下来,另一半还给了叶赫部。

  努尔哈赫到底是个野蛮人,他留下人家一半尸体干什么?煮着吃吗?不管怎么说,叶赫部与努尔哈赫从此结下了血海深仇,后来被迫将孟古格格送给努尔哈赤幸御,这就意味着努尔哈赤的人生成功。

  如此说起来,皇太极这厮,不过是努尔哈赤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的战利品而已。或者说,皇太极这个倒霉孩子,打一生下来就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政治上不够清白,血统上不够纯正。

  史书上说:皇太极这可怜孩子,他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许多艰难和困苦……

  能不苦吗,出身不好,在爱新觉罗大家庭里,他是地地道道的“”。这个“”能够让自己吃饱长大,就已经是不菲的人生成就了;他居然还能够晋级为贝勒,继而推翻集体领导制,改由他一人说了算,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

  我们并不知道皇太极这孩子打小都受过什么苦,遭过什么罪,但可想而知,这孩子遭受饥饿威胁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他最大的人生痛苦,始于自己出身不正、成分不高所带来的精神屈辱。这种屈辱恰恰也带来了他人生奋斗的动力……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到了自己这一辈,就已经是“”了,如果不能混上个皇帝当当,等到自己的下一辈,就是狗崽子了;再往后,就是不齿于人类的垃圾堆……再往后……这样的政治背景,还有以后吗?

  所以要奋斗,要成功,皇太极当时就琢磨。

  可是这个斗,又该如何一个奋法呢?万一奋错了,折腾到最后铁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如何才能够避免把斗奋错,弄得无功可成呢?于是皇太极仰天长啸,发出了一声怒吼:我要读书……


  于是皇太极就开始了读书。

  这一发奋读书,让皇太极直如羊群里的骆驼,立即于爱新觉罗这家人中脱颖而出。史书上说,皇太极这孩子极有出息,他不仅精通满文,还能阅读汉文,刚刚年满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负责替努尔哈赤打理家政。

  皇太极固然聪明过人,但才七岁就在家族中崭露头角,这跟爱新觉罗这一家人太原始、太不爱读书有相当大的关系。据《满洲秘档》记载,在皇太极将三个哥哥从皇位上硬推下去,改集团领导为首长负责制之后,他做的头一桩事,就是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读书运动:天聪五年十一月,上谕金、汉、蒙古官员知悉:“儒书一节,深明道理。朕闻各官多有不愿子弟读书,以为我国历来取胜,何用书为。然昨年滦州失守,二王不救,其遵化、迁安、永平弃城,皆由不读书、不晓义理之故也。昨我兵围困大腸河三月有余,城内官兵食人死守,及救兵杀尽,复城已拔,而锦州、松山,仍守不弃,皆因读书通晓尽忠守节之道。尔金汉等官,但有子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俱令报名读书,不许姑息容隐。如有爱惜不令读书者,其父兄亦不许披甲随征,可与子弟一同在家闲处,特谕。”看看这皇太极,他甚至明确规定,不爱读书的子弟们,家长一并要受到责罚,不允许上战场,统统在家里待着……待着干什么?那肯定是服苦役,别人上战场厮杀,你就因为不读书,在家里吃现成的,世上没这好事儿。

  由此可见,这皇太极真的是一个读书人,大凡喜欢读书的皇帝,就会喜欢找人瞎辩论,朝中自然会挤满了喜欢读书的儒生大臣,而像秦始皇这种人,铁定不喜欢读书,所以他才“焚书坑儒”。

  那么皇太极读来读去,都读出了什么门道呢?他在书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正是这个秘密,让他得以问鼎天下,独登大宝。

  那么皇太极到底在书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皇太极发现的这个秘密,那说起来可谓是石破天惊,把这个秘密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戏。

  人生就是一场戏?这句话听起来,好像一点也不陌生,凭这句话就能当上皇帝,这是不是有点瞎掰?

  不是瞎掰。一旦你用脑子仔细地想一想,就会发现,在这句话里边,潜藏着极深的大智慧。

  在皇太极37岁的那一年,我们可以看他的个人简历,那时候他还没有打掉三个贝勒的“反四贝勒集团”。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政治斗争,可以说是波诡云谲,险象环生。但就在这么复杂的政治局势之下,他老人家也没有撂挑子,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人生重担,亲自率领大军不辞辛苦地绕道喜峰口,跑到北京城郊区,去找大明崇祯皇帝的麻烦。

  大军一路所向披靡,入洪山口,克遵化城,遂由蓟州进逼燕京。到了燕京城外,大队人马驻营于城北土城关之东,后来不晓何故,又搬家去了南海子,这当口部属们纷纷求见,要求领兵攻城。

  皇太极亲切地问:“哦,你们要攻城……有信心没有?”

  大家齐齐回答:“有!”

  “有信心就好,”皇太极点头道,“不过攻打这座城池,我们会不会损伤人马呢?”

  大家齐齐回答:“有奋斗,就会有牺牲。”

  “那你们家里的老婆孩子,都安顿好了没有?”皇太极问。

  “这个……”众人眼珠一转,齐齐答道,“某等只知有国,不知有家,老婆孩子的事……这个……就托付给朝廷了……”

  皇太极站了起来,沉下了一张脸:“开什么玩笑?兄弟我受命于天,攻城必克,可是如果攻城之战,伤害到我的部属的话,那我宁可选择不攻城。实话跟你们说了吧,在我眼里,即使是一万座城池,也比不了你们这些忠勇猛将更值钱……所以我决定,这个城,咱们不攻了,就留给崇祯吧。”

  史书上说,皇太极慷慨激昂地说完这番话,“遂止弗攻”。然后史官评价说:“呜呼,噫吁戏,呜嗷……圣人智勇天赐,犹审几遵养如此,唐之太宗宋之太祖,瞠乎后矣……”

  可是史官这么瞎掰,蒙得了别人,却蒙不了我们。先不要说皇太极的文治武功,与唐太宗宋太祖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他差得太远,单只说他不攻打城池一事,是不是原因只是担心部属的伤亡呢?

  没那事!

  攻城或是不攻城,这个纯粹是基于战略的全盘考虑。对于一个军事指挥官来说,如果这座城池应该攻打,那么哪怕是部属死光死绝了,这城也是要攻的;反之,如果这座城完全没有必要攻,那指挥官就算是吃得再饱,也撑不到攻城这份上来。

  那么这座城,到底是该攻还是不该攻呢?

  这个故事还没完……天聪己巳,文皇帝欲伐明,先与明巡抚袁崇焕书,申讲和议。崇焕信其言,故对庄烈帝有“五载复辽”之语,实受文皇绐也。帝乃因其不备,假科尔沁部道,自喜峰口洪山入,明人震惊,蓟辽总督刘策潜逃。帝率八旗劲旅抵燕,围之匝月,诸将争请攻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圉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因解围向房山,谒金太祖陵返,下遵化四城,振旅而归。伟哉帝言,虽周武观兵孟津何以异哉?明人罔知深谋,如姚希孟辈,反谓本朝夙无大志,真蠡测之见。这里说的还是这件事,要攻的,还是同一座城。但是在这里,皇太极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

  这一次皇太极说:“兄弟们啊,实话我跟你们说了吧……我们要拿下这座城,真是太容易了。可是我们拿下这座城干啥呢?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四方疆域仍然稳固,名臣宿将仍然骁勇,绝不是你拿下人家一座城池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再者说了,如果我们真要是拿下这座城的话,粮草的问题如何解决?到时候人家四面八方的勤王大军,络绎不绝地开了来,你拿什么来守住这座孤城?与其攻打一座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的城,还不如留下城里的活口,让他们自己死磕去吧,等他们自己把自己搞得七七八八了,咱们再来收拾局面……”

  这才是皇太极不肯攻城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不想攻,而是攻下来也没什么好玩的,还不如不攻。不攻也就算了,他偏偏还跟部属们瞎扯,说什么他爱惜部将的忠勇,担心部属的伤亡……说得像真的一样。

  或许有人会认为,皇太极声称担心部属伤亡的说法,只是出自于本能的虚伪,目的是收买人心。这固然是不错,但是我们要知道,皇太极此人,对于收买人心,有着比较严重的嗜好。

  《满洲秘档》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的是皇太极40岁的那一年,他老兄带了扈从,亲自去费德里山打猎。当时的情形是这样,他自己引弓搭箭,全神戒备地走在前面,到处寻找目标。他的一名侍卫,名字叫詹士谢图,距离皇太极约有二十步左右的距离,骑在一匹马上,也在东张西望。忽然之间,詹士谢图的眼睛,与树林中一双温柔的目光相遇了。

  那是一只凶猛的老虎。

  詹士谢图刚刚认出这是一只老虎,还没来得及打招呼,这时候就听“嗖”的一声,也不知谁这么缺德,猛的一箭射了过来,老虎顿时大怒,咆哮一声,凌空一跃扑来。詹士谢图既然身为御前侍卫,那身手是相当的不凡,叫一声,来的好……妈呀!已经被老虎扑下马去,按倒在地。

  有可能詹士谢图大声地呼喊救命,但也有可能他咬紧牙关,不屈不挠地与老虎展开了自由搏击,到底是哪一种可能,书上没有记载。

  史书记载的是皇太极,他是理所当然的主角,聚光灯要打在他的身上才对。詹士谢图,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匪兵甲……

  但皇太极发现詹士谢图被老虎按倒在地,当即发出了一声呐喊:“呔,兀那花尾巴大狸猫,不得伤我的侍卫……”并勇猛地向老虎扑了过去,打算揪住老虎的花皮盖,打这家伙个半死,老虎分明是被这只彪悍的灵长类动物吓坏了,竟然跳起来,远远地躲开了。

  然而不幸的是,这只老虎最终未能躲得过去,“詹士谢图幸未大伤,虎为御前众侍卫射死……”

  这又是一段皇太极勤政爱民、爱兵如子的历史性记载,尽管这里边破绽极多,比如一只老虎会不会被一个疾冲过来的大活人吓得掉头飞逃?要逃到多远,才能够任由侍卫们引弓搭箭、一通乱射并保证不会射到皇太极的屁股上……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无法追究了。我们要追究的是,皇太极何以喜欢让史官给他记录这些不着边际的糗事儿?

  说这些记载不着边际,那是有缘故的,因为在《满洲秘档》中,类似的怪异记载很多,而且多不可信。

  比如说,曾经有一年,有一个捕鸟人,逮到了一只稀有的铜嘴雀,就把这只倒霉的鸟装进笼子里,兴高采烈地给皇太极送去。可是皇太极却说什么:“这只鸟儿啊,叫得是挺好听,可以让人耳朵一新……不过呢,有一个教训大家可别忘了啊,玩物这东西,可是丧志的……把这只鸟拿回去,以后谁再逮到这东西,别再给我送来了,我不要。”

  这段记载,十足十的抄了唐太宗玩鸟的故事。贞观年间,唐太宗就喜欢玩鸟,可是名臣魏征专门跟唐太宗过不去,有一次,唐太宗正玩着自己的鸟,这时候魏征来了,唐太宗心里发慌,害怕魏征发现,就急忙将鸟藏在了自己的衣服里,却不料魏征早就发现了,偏偏装出不知道的样子,故意揪住唐太宗东拉西扯,等他扯得开心走掉之后,唐太宗再瞧瞧自己的鸟……死鸟!

  但是,关于唐太宗的这段记载,突出的是名臣魏征的形象,明显有着抹黑英明领袖唐太宗的意图。等到了皇太极这里,他就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他要将聚光灯全部打在自己身上,只让观众看到他自己的光辉形象。

  但是皇太极却忘了,像唐太宗玩鸟之事,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君王吗,就是一个玩鸟,不是在后宫里玩,就是在朝堂上玩,谁也管不着。可等皇太极只顾突出自己的时候,破绽就出来了。

  这个破绽,让我们发现这样一件史实:皇太极本人,是一个成功的演员,一个在他的人生游戏之中,完美地出演了他的角色的艺术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皇太极继位解密:贵族公推制情况不存在嫡庶之分
皇太极之继位是否以庶夺嫡?凡此,都涉及到他的出身。弄清皇太极是嫡出抑或庶出,关键在于考察他继位前其生母孟古在努尔哈赤诸妻妾中是否有正室的身份。清太宗皇太极究竟是嫡出还是庶出,由于尚无专门研究,迄今仍是个疑案。《清实录》中,皇太极的生母孟古被称为皇后也即嫡妻,但是《清实录》是皇太极继位后所修,继帝位者追尊生母为皇后乃是惯例,这是母以子贵,不能作为其嫡出的依据。如美国学者恒慕义主编的《清代名人传略》即明确称:“1636年皇太极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并采取许多项汉族制度之后,却追尊生前地位本来是妾的生母为孝慈皇后。”皇太极之出身关系到他的继位,因此是影响清初政权的重要问题。皇太极是众人推举之汗,如果他是庶出,将表明满族宗法无嫡庶差别,庶出者也可继承汗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皇太极乃是夺多尔衮之储位。按多尔衮是嫡子,如果皇太极是庶出,而且是夺位,那么他的继位将是明显的以庶夺嫡事件。究竟皇太极之继位是否以...
· 身为大汗的皇太极为何要把后金的国号改成了清?
公元1636年,身为后金政权可汗的皇太极,那后金的国号改成了清。一般来说,一个政权很少改变自己的国号,因为国号相当于国本。当然,当年的辽国人也十分纠结,所以辽和契丹反复使用。但是,到了明朝末期,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可能。已经建立起政权的皇太极,为何要更改国号呢?其实,这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这其中问题很多。网络配图首先是后金这个国号的局限性,当年,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由于号称同为女真人的后裔,所以采用了当年大金国的国号。但是在中原王朝看来,当年的金国多次进攻中原。中原百姓提起金国,没有什么好印象。为了改变自己政权这一尴尬的局面,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就开始考虑更改国号。更改国号的方针是确定的,关键是改成什么?在后金政权中,皇太极是高高在上的大汗。但这仍然是游牧民族的习性,一点也没有中原王朝的风格。既然要改变国号,那就干脆连称呼一起改。皇太极摇身一变,从后金大汗成了清朝皇帝。至于为何...
· 褚英不死皇太极能当上后金大汗吗?褚英的死因之谜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如果他的长兄爱新觉罗·褚英不死的话,皇太极能不能当上后金大汗,建立清朝这个国家就不一定了。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他的生母是元妃佟佳氏,努尔哈赤还曾一度将褚英视作接班人,最后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幽闭并处死了褚英是为什么呢?努尔哈赤21岁时,他的第一个儿子褚英降生了,等到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褚英只不过是个四岁的幼童而已。战事起来以后,努尔哈赤和部下、家人都过着刀尖舔血的生活,常常受到各种势力的暗杀和刺杀,褚英就是在这种危机重重的环境中长大的。有时候努尔哈赤为了专心对付敌人,就把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和长女东果格格藏进板柜底下,他们从来就不陌生危险和死亡。等褚英长到18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勇敢健硕的猛士了,这一年努尔哈赤专门将讨伐安楚拉库的任务交给褚英,当做对褚英的锻炼。最后褚英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此战他虏获人畜万余,收服...
· 皇太极是如何登上汗位的?
努尔哈赤死后并未留有遗诏,那么皇太极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1626年后金国的老汗王努尔哈赤因病去世,但他离世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而按后金国的制度,新任的汗王不仅要有军功,有威望,而且还必须是八旗旗主。当时后金国的八旗旗主被称为八大贝勒,他们分别是大贝勒代善(第二子)领两红旗、二贝勒阿敏(侄子)领镶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第五子)领正蓝旗、四贝勒皇太极(第八子)领镶白旗,这四位被称为四大贝勒。此外,努尔哈赤长孙杜度领正白旗,努尔哈赤三位小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领两黄旗。但这四位年纪尚小,被称为四小贝勒。这八个人当中,最具竞争力的就是大贝勒代善,当时努尔哈赤一辈人基本过世,代善是年纪最大,辈份最高,资历和战功最显赫的在世者,他手握两旗重兵,而且性情宽柔深得民心。他继承皇位应是水到渠成之事,可他却主动放弃了继承汗王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呢?代善和他父亲的首席夫人阿巴亥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努尔哈赤在...
· 代善被立为汗位继承人后做了什么?亲自杀妻后保住性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代善有勇有谋,被立为汗位继承人却昏招不断,亲自杀妻后保住性命。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五十八岁的努尔哈赤走向了事业的巅峰,25岁时为父报仇,以遗甲13副起兵,40年内,统一女真各部,此时他吞并了哈达、辉发和乌拉,又重创叶赫,俨然成了实力最强的霸主,在这个男人的权杖之下,他所管辖的土地已经数千里,人丁众多,兵强马壮,此前他正式创立了八旗制度,并且自己的封号从“聪睿恭敬汗”变成“大英明汗”显示出努尔哈赤已经全面成了八旗共主的最高权威人物。在努尔哈赤雄心勃勃地计划持续发动大规模进攻明朝的军事计划时,让他未曾想到,自家“后院”开始“起火”,出现了严重冲击内部稳定重大的“贬子”大事。曾经是努尔哈赤全力培养的长子褚英被全权托付执政,被定为为汗位继承人后却突然被圈禁处死外,努尔哈赤接着又立了第二个嗣子,非常明确称之为“太子”。这个太子不是《清太宗实录》写的“太祖圣心默注,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