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朝著名诗人梅尧臣简介:欧阳修唯一佩服的文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2
转发:0
评论:0
宋朝著名诗人梅尧臣简介:欧阳修唯一佩服的文人,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在宋朝,做官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和追求。因此,进馆、入阁、点翰林、当学士(宋朝置“史馆”、“秘阁”、“资政殿”等,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便成了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也成了他们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志。在宋朝,一个才子,尤其是天下公认的才子,如果没能进馆入阁,那是要被惋惜和讥笑的,大诗人梅尧臣就是如此。

  梅尧臣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爱好诗歌。他一反宋初西昆体诗歌表面的浮艳和内容的空洞,注重平淡、含蓄、深远,给北宋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不过,有才的人不一定都能考上进士,正如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所说:“帝制时代考科举,原是十考九不取的。屡考不取,才是正常现象;考取了才是反常和意外。”所以,尽管梅尧臣“工为诗”,有才名,但他的科考之路却坎坷崎岖,屡试不第,最后只好“拼爹”,通过父辈的功劳荫补入仕,授太庙斋郎、河南县(隶属河南府)主簿。

  这个小官运气不错,刚出道就遇到了好上司钱惟演。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钱惟演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今河南洛阳市)留守,称“使相”,与宰相平级。钱惟演是朝中大臣,尊重人才,提携后进,堪称伯乐。他曾对当时在洛阳任职的部下梅尧臣、欧阳修、尹洙等一批青年才俊给予过许多帮助,尤其对梅尧臣和欧阳修高看一眼,厚爱一筹,经常与他们诗酒唱和,还在同僚中广为延誉,梅尧臣、欧阳修因此被世人并称为“梅欧”。

  只是梅尧臣在钱惟演眼里是人才,在民间也有诗名,但朝廷却始终没有把他当成干才。在洛阳任满以后的岁月里,他还到江西、浙江、陕西等多地任职,历任县令、监税、监仓等职,一干就是三十年。像他这样文名显赫,又经过多地任职、多岗位锻炼的,老在区区末吏的岗位上徘徊不前,颇为少见。很多士大夫认为,像梅尧臣这样的大才子,不进馆入阁,真是枉费其才。嘉佑元年(1056),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联名向宋仁宗推荐梅尧臣。在大家的惋惜、褒扬以及轮番推荐之下,宋仁宗决定面试一下这个闻名天下的诗人。一试,果然才华出众,便赐他进士出身,出任国子监直讲,后任尚书都官员外郎。然而,这个员外郎仍旧只是个上不了台面的散官闲职。更让人遗憾的是,梅尧臣在都官员外郎任上没几天便溘然长逝了。梅尧臣的命运令时人唏嘘不已,有同僚甚至替他抱屈:“赢得儿童叫夫子,可怜名位祗都官。”(宋代赵与虤《娱书堂诗话》)

  不过,梅尧臣对自己的仕途通达与否似乎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嘉佑年间(1056—1063),宋仁宗征召他编修《新唐书》。接到皇帝的征召之后,他对妻子刁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好动的猴子,被塞进布袋,该多难受?表达了他颇不情愿的心态。知夫莫若妻,刁氏的回答更直接:“君于仕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谁见到过能爬上竹竿的鲇鱼呢?

  确实,对于做官,梅尧臣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在基层工作三十年,每天按部就班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却一直官运不佳。倒是公务之余吟诗作赋,不亦乐乎。据宋代孙升的《孙公谈圃》说,梅尧臣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游山玩水,无时无刻不吟咏。他随身携一贮放纸张笔砚的“算袋”,有时灵感一来,兀自离开,从“算袋”中取出纸笔,奋笔疾书。有人偷看他的纸片,发现上面书写的都是诗歌,或一联,或一句。而以后,这些苦吟得来的断章,便成了他诗歌中的警句、绝对、神来之笔。

  大文豪欧阳修一辈子佩服的人不多,但对梅尧臣却心悦诚服,“自以为不及”,还以“穷而后工”对其人其诗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是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造就了梅尧臣和他的诗歌,可谓一语中的。对于奔竟于途的人,官运亨通,或许是好事,但对于诗人来说,官运不通,倒也不见得是坏事,多一个明心见性诗人,总比多一个碌碌无为的庸官甚至胡作非为的坏官要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著名诗人梅尧臣与谁并称“苏梅”?梅尧臣与苏轼之间的关系
梅尧臣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其诗多为现实主义,所以被称为北宋现实主义诗词的代表人物。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他本人在诗词上面的成就极高,所以别称为宋诗“开山之祖”。梅尧臣,字圣俞,出生在安徽宣城,因为宣城古时候叫宛陵,所以世人称其为“宛陵先生”。梅尧臣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少时贫苦喜好读书,十六岁的时候乡试不中,于是跟随叔叔外出寻了个主簿的职位。在连任三县主簿后,循例升为县令。人到中年,得以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最后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相比于政治方面,梅尧臣很明显在诗词方面的成就更高。他是北宋时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地位可与欧阳修并之,后人称为“梅欧”。在诗作方面,梅尧臣与苏舜钦齐名,并称为“苏梅”。北宋时期发起诗文革新运动,梅尧臣和苏舜钦两人对于矫正西昆体之弊,同时开拓宋诗独特境界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两人成就相当,所以被人并称。最早将梅尧臣和苏舜钦并提的,是北宋诗文革新...
· 梅尧臣
生平父亲梅让务农,叔父为给事中梅询。少家贫,乡试不第,随叔父至洛阳,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后历任州县小官。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为建德县令。50岁后,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后任授国子监直讲,迁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故时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二年(1057年)尧臣为考官,发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惊为天人,并推荐苏轼的试卷给欧阳修批阅。欧阳修颇惊其才,由于试卷糊名,欧公认为有可能是自己弟子曾巩所写,故为了避嫌而将此卷取为第二。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世人美称“苏梅”,同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与欧阳修为挚友,同为宋诗革新推动者。晚年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嘉祐五年(1060年)京师有大疫,四月以疾卒。钱锺书在《宋诗选注·梅尧臣》里称他:“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诗歌上注重写实,提倡平淡。参考书目欧阳修:《梅圣俞...
· 梅尧臣是什么人?梅尧臣生平简介轶事趣闻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仕途坎坷宋真宗咸平五年四月十七日(1002年5月31日),梅尧臣出生。梅尧臣出身农家,幼时家贫,但他酷爱读书。十六岁时,梅尧臣参与乡试,但未被录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继续供其再次攻读,梅尧臣便...
· 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简介梅尧臣代表作品
任务的档案姓名:梅尧臣别名:宛陵先生字:圣俞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北宋出生地:宣州宣城出生日期:1002年逝世日期:1060年信仰:道教职业:现实主义诗人主要成就:宋诗的“开山祖师”代表作品:《宛陵先生集》、《悼亡三首》梅尧臣是普通农家出身,自幼家庭贫困。但是梅尧臣却十分喜爱读书,为了能读书,可以说是花了大精力了。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十六岁乡试不中,家里再没有余钱供他继续读下去,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当了一个主簿。他后来又连续在孟县和桐城县担任主簿一职,三任主簿的经历,让他写下了《五月五日》。连续担任三县主簿之后,梅尧臣依照旧例被升为知县。梅尧臣在担任县令之时,为人诚厚,刚正执法,能走到老百姓中间,体会民生疾苦。也许是因为梅尧臣自己就出身农家,所以他很能体会贫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所以在为官之时,尽职尽责,很是为老百姓办了些实事,作了许多会政于民的事情。为了能够更好的知道...
· 梅尧臣的故乡--梅花溪上村
梅尧臣的故乡--梅花溪上村宣城城南有个城中村,名叫九同碑。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一位大诗人的诞生,使这个很平常的村庄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永远的印迹。这个人就是被称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高祖梅远晚唐时迁居宣城,到梅尧臣已是第四代。其父梅让一生耕读于乡;叔父梅询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颇有诗才。梅尧臣十二岁前居村里读书,后从叔父游学于外,他多次参加科举不第,二十六岁时以叔荫出仕,一生做的都是小官。“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梅尧臣以诗名冠绝当世,上至宫廷,下至乡里;甚至连西南少数民族的“夷布弓衣”上,还织有他的《春雪诗》。他曾提出一个诗歌理论:“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他以自己的创作践行着这个理论,还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从而开辟了宋诗的道路。梅尧臣极爱奖掖后进,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