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景帝为刘彻做的准备:扫除刘荣 罢黜周亚夫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5
转发:0
评论:0
汉景帝为刘彻做的准备:扫除刘荣罢黜周亚夫,汉景帝的皇长子刘荣非常不幸,他被立为太子仅仅四年后就被废掉,后来,又因为侵占

  汉景帝的皇长子刘荣非常不幸,他被立为太子仅仅四年后就被废掉,后来,又因为侵占宗庙之地而被逼自杀,可以说,刘荣的太子当得很不平安。根据《史记·外戚世家》的记载,刘彻继位太子的过程非常艰难,历经五个女人四年的相互角逐。但是刘彻被汉景帝立为太子之后,却是出奇的宁静,整整九年的太子生涯没有遇到过任何风险,刘彻与前任太子刘荣相比,可以说是幸运的平安太子。可是在废太子刘荣的过程中,朝中重臣周亚夫是极力反对的,那么,他以后会不会为难新太子刘彻呢?精于权术的汉景帝还会有哪些措施来保证刘彻成为平安太子的呢?

  汉景帝借郅都之手除掉了皇长子刘荣,为刘彻顺利接班扫平了障碍。但是仅仅除掉刘荣还没有完全达到目的,汉景帝下一个寻找的目标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吴楚七国之乱立了大功的周亚夫。周亚夫是一个什么人呢?周亚夫是太尉周勃之子,但并不是长子。周勃死以后,周勃的长子周胜之接替了他的爵位,但是后来他的长子因为犯了法被废了。当时周亚夫在河内郡任郡守,所以就封周亚夫为条侯。周亚夫真正得到汉文帝的赏识是因为有一个突发事件,这个事件是在文帝朝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匈奴大举入侵的事情,匈奴的入侵直接威胁到京城长安的安全,所以汉文帝就派了三支军队分别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军,这三处大致的位置都是在现在的西安和咸阳的附近,其中周亚夫是细柳营的主帅。汉文帝为了慰劳这三处的军队,他亲自到三处军营中间去慰问。到了霸上,到了棘门,这两处军营汉文帝就轻而易举地进去了,而且主帅都亲自出来相迎,汉文帝也感到很高兴。最后汉文帝的慰劳部队,这个慰劳大军走到周亚夫的细柳营出现问题了。

  汉文帝的先头人员到了细柳营门口以后,看见细柳营和前面霸上、棘门完全不同,那些守营门的士兵一个一个是弓上弦、刀出鞘,守卫得非常严,而且皇帝的先导进不去。汉文帝的随从就告诉守营门的人说皇帝来了,这个守营门的士兵竟然回答,说我们军营中间只知道将军的命令,不知道皇上的命令,就被挡住了。后来汉文帝来到跟前也进不去,只好派人拿着皇帝的节信,就是拿着皇帝的信物,说明皇帝亲自来劳军,这样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让皇帝进来。而且汉文帝进了营门以后,守营门的军士就告诉他们,军营之中不能够快速骑马,就是不能狂奔。汉文帝没有办法,他的随从都勒着马缰慢步徐行,就慢慢地走。到了大帐之中,周亚夫是一身戎装啊,拜见汉文帝,说戎装在身我不能行跪拜礼。汉文帝慰劳了一番出来以后,文帝周围的人都对周亚夫的行为很不理解,汉文帝却对周亚夫的行为大加赞赏,霸上和棘门的守军和周亚夫的细柳营相比的话,那个霸上跟棘门简直就是儿戏,那个一次偷袭就可以成功,但是周亚夫的军营谁来偷袭都无法撼动。所以从此以后周亚夫大得汉文帝的欣赏,汉文帝临死之前给他的儿子汉景帝有一个交待,说如果国家有急事可以任用周亚夫。文帝死了景帝继位,景帝继位以后,景帝三年不是遇到吴楚七国叛乱嘛?周亚夫就立了大功了。所以,周亚夫就是这样得到了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

  细柳营的故事说明,周亚夫不愧为一代名将,结果是他这种治军严谨,恪于职守的大将风范赢得了文景两朝皇帝的器重,并始终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在景帝朝发生的三件重大人事安排上,周亚夫一次又一次表现出了他的严谨与倔强,奏出了君臣之间的不和谐音符。那么在这三件事上周亚夫的所作所为有道理吗?汉景帝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位重臣的关系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记载这一事件的呢?《史记》中记载的周亚夫是一个行事严谨的将军,一个有功于汉朝的人,他的做事风格就是秉章办事,知无不言,所以这就难免做些与皇帝意愿不符的事情。那么,当周亚夫与皇帝发生摩擦和矛盾的时候,汉景帝会如何处置呢?

  吴楚七国叛乱被平定以后,周亚夫得到信任,担任太尉、担任丞相,一直在朝中任高官。但是他在吴楚七国之乱得到信任之后,连续发生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他阻止汉景帝废立太子,这件事情上,他明显地违背了汉景帝的意志。所以汉景帝自这以后,两个人关系开始出现了比较大的裂痕,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在阻止废立太子不久又发生一件事,就是窦太后提出来要封皇后王娡的哥哥王信,封他为侯,周亚夫再一次提出反对,像反对废太子刘荣一样。周亚夫反对的理由就是刘邦白马盟誓中间的三句话,就是非刘者不王,非功不侯,如果不遵从,天下共讨之。那就是不姓刘不能封王,没有功不能封侯。所以周亚夫就坚持说,皇后的哥哥王信他没有功,不能封侯,这一次导致窦太后很不愿意。其实这一次封侯这件事情汉景帝也不同意,但是汉景帝不好阻拦他母亲,他拿出来朝议,结果是周亚夫出面阻止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实际上一方面汉景帝目的达到了,另一方面,周亚夫难以驾驭的这一面让汉景帝感到很不安。

  接下来又发生了第三件事情,这件事情是指的在汉匈关系中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就是匈奴有五位将领投降汉朝了,汉景帝就想封他们为侯,封五位降将为侯。当然汉景帝这个做法遭遇到了周亚夫的反对,周亚夫不同意,这是第三次投反对票。汉景帝是坚决要封,周亚夫是坚决阻封,两个人正式顶上去了。作为汉景帝来说他有一个想法,在汉匈关系上,出现匈奴的将领投降汉朝的事情是不多见的,如果有五个人投降,我们封了他,可以鼓励更多的匈奴将领投降。所以,汉景帝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策略,从策略上讲汉景帝的说法有道理。周亚夫反对,周亚夫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说这五个人本来是匈奴的将领,现在投靠汉朝,等于说这五个人对匈奴的单于来说他是不忠之臣,他对匈奴是不忠之臣,你现在封他等于是鼓励做臣子的不要的主子,所以周亚夫反对。周亚夫这个反对他是从道德立场上来看,讲得也对啊。你在一个封建社会中间,如果你不鼓励臣子忠于国君,你鼓励那些投降的人,那岂不是天下乱臣贼子就成了一片了吗?周亚夫讲得有他的道理。

  周亚夫是从稳定整个封建统治秩序的角度不主张封,汉景帝是从汉匈关系的角度主张封,一个从策略上考虑,一个从道德上着眼,两个人说的各有自己的正确一面,所以这个事情很难说是景帝对还是周亚夫对,是景帝错还是周亚夫错,很难讲。但是两个人为这件事情顶上去以后,当然最终拍板的权力在汉景帝手里,汉景帝最后是封了。汉景帝这一封周亚夫是不干了,怎么办呢?撂挑子了,递了个病假条请病假不上班了。当然周亚夫这个做法是一种软对抗,就是你不听我的,我就泡病假,我不干了。那么作为汉景帝来说的话,我正不想叫你干,我废太子你反对,我封王信你反对,我封匈奴的降将你又反对,你处处和我作对,你请病假刚好,我批准。就趁着他请病假,汉景帝就下令把周亚夫丞相的职务免了。这样,周亚夫就从一代名将,汉景帝之朝最大的功臣,变成一个闲赋在家的休病假的长休病号,在家休息了。

  周亚夫以一种不明智的办法与朝廷对抗,也就是与皇帝对抗,最终落得闲赋在家。但是周亚夫毕竟是两朝元老,既有能力,又很有威望,汉景帝还是想再给周亚夫一次机会。根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景帝有一次请周亚夫吃饭,想开导开导他,那么周亚夫会不会把握住这个机会,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呢?在汉景帝试探周亚夫的过程中,他们二人之间在为人处世上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周亚夫在家本来也不招谁也不惹谁,但是汉景帝请他吃饭。在这个酒宴上给他准备了一大块肉,这一大块肉是一整块肉,既没有切开,也不给周亚夫任何餐具,周亚夫就瞅着那一大块肉没法下嘴。这个宴你说说汉景帝安的什么心啊?他其实是在暗示周亚夫,至于这个暗示是什么,等一会儿我来讲。周亚夫悟不出来,周亚夫就找主持宴请的人,找他要餐具。这一要餐具汉景帝就火了,汉景帝说了一句话,这还不满足你吗?就是我把你请过来,给你这么一大块肉,你还不满足吗?周亚夫一看汉景帝怒了,站起来了,赶快脱下帽子又是请罪,走了,但是周亚夫实际上是憋着一肚子火走的。这面周亚夫走了,那边汉景帝就指着他的身影说,这个人绝不是一个侍奉少主之人。这个结论就非常可怕了,这不是一个侍奉少主之人,那他背后的意思是要把这根刺给剔掉。


  汉景帝这一次请周亚夫来吃饭,搞这么一整块肉是既不切也不给餐具,我们可以从汉景帝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个什么谜,就是他卖的什么药?什么意思?其实汉景帝是给了周亚夫一个暗示,暗示他什么呢?说没有我的帮助,肉到你嘴边上你也吃不到嘴里,是这么个意思,以这个比附他的立功。你不要以为你立了那么大的功,如果不是我的支持和帮助,你能够立那个功吗?你凭什么居功自傲呢?现在肉到你嘴边你吃不下去,没有我的帮助你吃不下去啊。这里边牵扯到汉景帝的为人,因为我没有讲汉景帝这个人,汉景帝这个人他是哪种类型的人呢?他是那种只做事不说话的人,话很少,他经常给你做个事让你慢慢来体会,你要体会得到了他非常欣赏你,你要体会不到了他认为你是傻帽,你这个人在他眼里就不行了。有这么一类的人,当然这一类人有普通的人也有做领导的人,最高领导就是皇帝了。如果遇到这么一个皇帝,那大臣们他们要做的事就得猜心事了,他给你弄了一大块肉,你眼瞅着肉你不能吃,你这个时候惟一的就是说你要向皇上谢罪,说明你的无能,你服了皇上了,皇上可能就会放过你。你又要这要那,你要破解难题,你不依赖皇上反倒坏了。汉景帝是这么一个人,这种人社会中间也有,他属于只做不说这种人。而周亚夫这个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大体上把社会上的人分为这么几类:一类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他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事业。第二类人只琢磨人不琢磨事,他把那个人际关系琢磨得透透的,然后在人际关系上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种人为的是当官。第三类人只琢磨钱,他为的是发财。第四类人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这就了不得了,这就能办成一些大事了。那当然还有一类人是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那就更不得了。周亚夫这个人他属于哪一号人呢?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比如说平定吴楚七国叛乱,他就认为把梁国扔出去,把吴楚兵挡在梁国这个地方,然后我去断他的粮道,我就能把吴楚七国的叛军给解决了,至于这个事得罪谁不得罪谁我一概不考虑,我只求把事办成,这叫只琢磨事不琢磨人,所以他立了大功。你看废太子的时候他又反对,他为什么反对啊?他又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因为太子是天下之根本,不能够轻易地废跟立,如果没有大过你不能废,他反对。要封皇后的哥哥为侯他又反对。所以这个人他的难以驾驭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周亚夫是有一个价值体系,就是他处理事情,他办事情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一整套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个事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他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人往往他有自己的主见,他是能臣,但是这种人也往往最不得皇上的喜欢。

  看来,在汉景帝的饭桌上,周亚夫还是没有能够通过汉景帝的考察,最终汉景帝上纲上线,认为周亚夫很可能就是新任太子刘彻的绊脚石。这无疑使得周亚夫陷入了危险境地。可是过了不久,周亚夫的儿子不谨慎的一件小事,又给周亚夫的困境火上浇油,那么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件事会给周亚夫带来什么后果呢?

  所以果然最后出了这么一件事情,周亚夫的儿子给他买了五百套铠甲,买的时候是在国家制造铠甲的仓库里买的,这个买是犯法的,因为在汉代私人不能购买这种军械。当然周亚夫的儿子买这个东西是为他的爹做殉葬准备的,周亚夫生前是大将军是太尉,万一周亚夫去世以后用什么东西作为陪葬品呢?就用这五百副铠甲。结果买这五百副铠甲出了个小问题,这个铠甲很重,搬运的时候搬运工很累,周亚夫的儿子事做得不漂亮,没有把工钱给足。这些搬运工人干了这么多活没拿到钱,这等于是拖欠民工工资,当然就告状,告状怎么告呢?说周亚夫的儿子买兵器要造反,这个造反是谋逆大罪啊,这案子很快就报到汉景帝那儿去了。

  汉景帝一看,周亚夫的儿子,又牵扯到周亚夫,好了,这机会全来了,立即批转要查办。然后,批转是在廷尉府,廷尉府的人就去周亚夫家里,拿着这个文书、法律条文去质询,叫周亚夫一条一条做笔录了。周亚夫是何等人啊,他是指挥百万大军的上将啊,怎么能够面对这样的刀笔之吏?周亚夫拒绝回答,一个字都不答,这个派去的小厮文书官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就上报了。这一上报汉景帝就骂人了,史书记载汉景帝骂人只有这一次。汉景帝骂了一句话“吾不用也”,就是我再也不用去询问你了,直接把周亚夫投到监狱里去,这样一代名将周亚夫,这个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大将军就进了牢。周亚夫进了监狱以后,当然他不会受狱吏的侮辱,所以周亚夫就五日,吐血而死,这样一代名将就被汉景帝逼死了。换句话说,汉景帝不但除掉了废太子刘荣,而且把反对废太子刘荣最得力的一个功臣周亚夫也除掉了。

  汉景帝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而周亚夫是一个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样君臣之间猜谜语,周亚夫就难免屡屡不明白汉景帝的意图,结果是最终让汉景帝产生了误解,认为周亚夫很有可能是太子刘彻的绊脚石,于是把周亚夫逼死在监狱之中。那么周亚夫一死,太子刘彻是不是就能够舒舒服服地做平安太子了呢?汉景帝这个只做不说的人究竟为太子刘彻还提供了哪些保障措施呢?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从以上的讲述可以看出,汉景帝是在一步步地为汉朝江山的平稳过渡做着工作,不惜一切力量保护刘彻做一个平安太子,首先是清除了废太子刘荣,其次是逼死重臣周亚夫。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政治格局的巨大变革之中,汉景帝也在物色着能够辅佐刘彻的大臣,那么谁将会进入汉景帝的视野呢?这个人又是凭借什么打动了汉景帝的呢?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是如何记载这个人的呢?

  当然汉景帝做工作他做法是两面做,一方面要拔刺,另一方面他还要给太子安排一个辅佐他的人,他安排了一个叫卫绾的人去做太子太傅。卫绾是个什么出身呢?据史书记载,卫绾是因为车技一流而做了皇帝的侍从,就是换句话说卫绾是个车夫,是个赶车的,但是他赶车的技术非常高,就是这样一个人,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他本来是个车夫啊,这个车夫后来就做了中郎将了,中郎将隶属于郎中令手下的一个侍从的军官。他之所以能够得到提拔,完全是因为卫绾这个人他很有眼色。其实不管什么出身,你要做官不是都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吗?你无论是通过推举也好,是通过其他的途径也好,总而言之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其实皇帝提拔人,最容易得到提拔的是他身边的人,并不是封疆大吏那些人,那些人立了功还招嫉呢,真正容易得到提拔的都是在皇帝身边做事的人,因为你在皇帝身边做事,很容易得到皇帝的赏识。卫绾就这样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做了汉文帝的中郎将,还是汉文帝的侍从。但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个时候汉景帝还是太子。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汉景帝以太子的身份请他爹,就是请汉文帝身边的一些官员到太子府中来喝酒。当然太子请客这是个很大的面子了,所有被邀请的人无一例外都去了,就一个人没去,谁啊?卫绾。卫绾为什么没有去啊?太子请客卫绾竟然不去,说了一个理由,有病了,不能去喝酒。其实卫绾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呢?害怕汉文帝的责备。因为你作为文帝身边的侍从,你到太中去喝酒,很容易给文帝造成一种印象,就是你提前去巴结,去交往未来的皇帝了。你要是这样的话,老皇帝就会对你有看法,是不是觉得我已经不久于人世了,你就提前要找个靠山,改换门庭了?这个很容易招嫉的,所以卫绾没有去。

  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汉景帝一继位以后卫绾还做他的中郎将,但是这个中郎将,因为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就惦记上卫绾了,所以尽管他做中郎将,汉景帝有一年多的时间对他身边工作的卫绾是不理不睬,一句话都不说,非常冷淡,这就是惦记上了。但是卫绾怎么办呢?卫绾是一点也不解释,反而更加勤奋认真地去工作。一年多以后,汉景帝去打猎了,打猎的途中他让卫绾做参乘,就是陪他坐车。上了车以后汉景帝就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今天请你来坐我的车吗?卫绾说,我不知道啊,我是一个车夫被提拔上来的人,皇上叫我来坐车,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汉景帝笑了笑就问他,说那一年我请客,所有的人都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你看看这太子的记性多好啊,惦记上了,记住了。

  结果卫绾没有任何解释,说死罪死罪,那天我确实是病了,他还不把话点透。实际上这是两个明白人的对话,两个人都是只做不说,汉景帝是个只做不说的人,卫绾也是个只做不说的人,两个人这一番对话其实是两个聪明人的相互欣赏,我欣赏他,他也欣赏我,两个人是同类人、一类人。所以卫绾没有说破,说我还是那个老理由,就是我那天确实病了不能来,汉景帝就笑了笑。所以到临下车的时候,汉景帝说我赏你一把剑吧,要赏卫绾一把剑。卫绾说我不敢要啊,剑是多么贵重的礼物啊,而且先皇赏给我的六把剑,我都在家里放着呢。汉景帝不相信,说剑是很贵重的东西,一般人拿到剑以后要么是佩戴,要么是交换其他的东西,你竟然放到家里动都没动。汉景帝亲自派人到卫绾家去察看,卫绾家果然是汉文帝赏他的六把剑,崭新的六把剑全部在那儿挂着,没有一把用过。使者回来一报告,汉景帝心里是大为高兴,因为这个不动表明对皇帝赏赐的重视啊。但是汉景帝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他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

  这个卫绾也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他俩性格非常类似。卫绾其实是一个既琢磨人又琢磨事的人,卫绾在人情练达上远远超过周亚夫,你别看他是个车夫,这个车夫可是在人情世故上很有一套的。周亚夫尽管是太尉,是大将军,这个人情上有很多他不太了解的地方,所以周亚夫被杀。而这个卫绾又得到了汉景帝的赏识,汉景帝赏识他以后,就任命卫绾做太子太傅,就是做了刘彻的辅导官去辅佐刘彻。他做了几年太子太傅以后,卫绾又被提拔担任了汉景帝朝的最后一任的丞相,还做了三年丞相。我们通过这个事可以知道,汉景帝是两个方面做工作,该除的一个一个除,另一方面又派他最欣赏、最信任的卫绾去辅佐太子。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太子能不太平吗?太子还能有什么不测之祸呢?所以刘彻从七岁被立为太子以后,到十六岁继位登基这九年中间非常平静,没有发生任何变故。当然这里边最重要的原因是汉景帝所做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景帝刘启除掉周亚夫
为了给自己的继位人扫清道路,保证汉朝王权的平稳过渡,汉景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便是将可疑之人除掉。在朝中,有一个人功高盖主,最让他放心不下。这个人便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将周亚夫。周亚夫是太尉周勃的儿子。因为长兄周胜犯法被废,周亚夫才得以继承周勃的爵位,封为条侯。而周亚夫之所以地位很重要,则是源于他和汉文帝之间的一个故事,那就是“细柳营之会”。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汉朝,直接威胁到京师的安全。汉文帝调遣三个部队,分别在棘门(今咸阳市东)、细柳(今咸阳西南、渭河北岸)、霸上(今西安城东)三地安营扎寨,保卫长安。汉文帝则亲自前往这三大军营安抚将士。首先去的是霸上和棘门,主帅都热烈出迎,士兵也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看着粮草充沛、志气高昂的军队,汉文帝的心算是彻底放下了。最后,汉文帝来到了细柳营,细柳营的守将为周亚夫,先头人员只看到守营士兵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严阵以待,很是威严。走上前去,谁知守营...
· 刘彻是怎样成为皇帝的?汉景帝为什么要立刘彻为太子?
刘彻是怎样成为皇帝的?汉景帝为什么要立刘彻为太子?我们都知道,太子在古代是一国之本,作为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对于皇帝来说,太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选择太子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汉景帝之后虽然是汉武帝,但是汉武帝刘彻当年的太子之位得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在他之前,原本已经有了一个太子刘荣。那么,为什么后来汉景帝会废掉刘荣,而将皇位交给了刘彻呢?1.汉景帝有封号的老婆不多,如薄皇后、王皇后、栗姬、程姬、唐姬、贾夫人、王夫人,共七人。在这七个老婆中,若论早年用情之深宠爱之隆,当属栗姬了。汉景帝共有十四个儿子,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于为栗姬所生。从这一点看,可以推测,栗姬是汉景帝为太子时的第一个女人。当时,薄氏为太子妃,但汉景帝对薄妃不甚宠爱,栗姬才是汉景帝的初恋。栗姬是齐国人,家世、名讳不详,可能只是当时汉景帝的一名侍女,出身较寒微,但能歌善舞,与汉景帝很合得来。2.汉景帝即位后,立...
· 刘彻登基之谜:为什么汉景帝的废太子刘荣会自杀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啊,一辈子竟给银行扛活了!吃点东西吧,不是苏丹红就是染色剂,连牛奶和胶囊那都是皮鞋做的。这也就罢了,买个坟地才二十年产权,弄不好死了之后还得搬家!当然,老百姓看到的永远是表面的光鲜,其实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真不是矫情。自古皇家无亲情,为了皇位那不知多少人脑袋打成了狗脑袋。成功了还整天提防这个,提防那个,甚至提防自己的儿子。即便你不招惹别人,并不代表别人不来招惹你。所以啊,虽然地位崇高,但说不上啥时候就大祸临头。就说说这汉景帝的儿子刘荣吧,从太子到临江王,又从临江王成了阶下囚。可惜,还没等宣判呢,在狱中就自杀了。一直以来,刘荣的死都被定性为畏罪自杀,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刘荣是汉景帝刘启的长子,按照嫡...
· 揭秘:汉景帝刘启对功臣周亚夫有何怨气?
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但如此著名的将军为何晚年却很悲惨?其主要原因在于他惹怒了皇帝。第一怒:周亚夫频频惹怒高层当七国之乱的时候,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这是一个会用兵的大将,当楚军和梁王的军队激战时,周亚夫拒绝梁王要求支援的企图,因为万一分兵拒敌,没有把握取胜,另外他也相信梁王的实力。最终周亚夫率军大败吴楚等国,为当时的一大功臣。可因为没及时相救梁王,而得罪了太后,因为梁王是太后最挚爱的小儿子。七国之乱周亚夫很讲原则,当时太子刘荣因为母亲栗姬,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得罪了长公主刘嫖,那刘嫖已和汉景帝的另一个老婆王娡联姻。汉景帝旗帜鲜明的要废掉太子,立刘彻为储君。周亚夫却不识时务,据理力争,太子没有过错,不应该废,此举惹恼了皇帝。第二怒:反对皇帝...
· 周亚夫的悲剧令人惋惜!汉景帝为什么要逼死周亚夫?
周亚夫的悲剧令人惋惜!汉景帝为什么要逼死周亚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亚夫,汉初名将、丞相,太尉周勃之子,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功在社稷。但是最后却落得含冤下狱,而死。周亚夫的悲剧,可以说是汉景帝一步一步逼出来的。身为丞相的周亚夫,性情耿直,不会揣测汉景帝的心思,经常和景帝“对着干”,严重挑战了景帝的权威。1、汉景帝要废掉长子刘荣的太子位,找周亚夫商量,周亚夫坚决不同意。并且搬出汉高祖欲废刘盈立赵王刘如意的故事来反驳汉景帝。景帝因此很不高兴,但是又不好发作。2、两个封侯事件,让景帝更加恼火。一是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侯爵,汉景帝找周亚夫商量,周亚夫又搬出汉高祖的“白马盟誓”。汉景帝无话可说,只能作罢。可能更加讨厌周亚夫了。二是匈奴有五位匈奴将军归顺汉朝,汉景帝很高兴,准备封他们为侯。周亚夫又坚决反对:这样反叛国家的人都能封侯,以后遇到大臣不收节操该怎么办?景帝更恼火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