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将乐毅:在燕国,赵国都能建立不世功勋的名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0
转发:0
评论:0
大将乐毅:在燕国,赵国都能建立不世功勋的名将,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王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上宾,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尽忠者可言“忠臣不事二主”,跳槽者则云“良禽择木而栖”。乐毅早年的频繁跳槽,正是后者。事实上,作为中山人的乐毅,在亡国后已无了家国之念,所以无论是齐,或燕,或楚,或秦,于他而言,不过浮云。重要的是有一个平台,让他发挥。

拜将伐齐成就功名

燕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地处燕国以南的齐国很强大,先趁燕国内乱打败了燕,又败楚于重丘,败魏、赵于观津,助赵灭中山、破宋,将领地拓宽了千余里。燕虽偏小,燕昭王的仇怨却不可遏止。

燕赵多壮士,但燕人似乎特别记仇。昭王如此,后来的太子丹亦如此。于是乎,乐毅献上了“举天下而伐之”的方略,即联合楚、魏、赵、韩诸国,组成“五国联军”,共同伐齐。

战争的兴起往往与个体的私怨极为相似。这就好像几个经常受欺负的孩子联合起来,将那个欺负他们的人教训一番。

而正是此次征伐,奠定了乐毅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领全国兵马,赵惠王也以相印相授,于是,乐大将军率领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地杀奔齐国。

自春秋以来,齐国占据着山东的富庶,一直是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出现。无论是“五霸”,还是“七雄”,以齐之强,进可问鼎中原,退可雄据一方,可谓得天独厚。而这场战争,却将齐国打得毫无脾气。

在乐毅的率领下,五国联军先是败齐于济水之西,随后长驱直入,攻陷齐都临淄,半年之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使燕国声望一时无二。

这是乐毅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功绩,若无此役,乐毅可能终其一生,为一上卿,于朝堂上清谈而已。甚至有人认为,乐毅志不在灭齐,而在于匡扶天下,一统中原。三国时夏侯玄在《乐毅论》中就评论说:“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

乐毅之所以为乐毅,不独以其武功而名,在文治方面,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在拔下七十余座城池后,齐国只剩下聊城、莒城、即墨负隅顽抗。此时乐毅改变策略,不再一味强攻,而是一方面守而不攻,消磨意志;一方面施仁政以安百姓。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一旦心服,则齐国不攻自破。

审时度势全身而退

在乐毅伐齐的第五年里,燕昭王死,其子燕惠王即位。此时仍坚持抵抗的齐国城市就只有莒城和即墨了。

中国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极为微妙。臣子功大,则忧其功高盖主;臣子无功,又厌其诸事无能,遇到一位贤明的君主,能臣干吏都有修齐治平的愿望,可惜君王之心莫测,君王之术也不能一以贯之。中庸一道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与此有莫大干系。

在燕惠王执政后不久,乐毅就被齐人使离间计夺去兵权,此后燕齐交战,燕军被驱逐出境,齐国还于旧都,伐齐大计,至此功亏一篑。

乐毅毕竟是聪明人,知道燕惠王容他不下,遂辞燕去赵,受到赵国的礼遇。在乐毅的跳槽生涯中,这是他最后一次的辗转。不过他的辉煌也随着这最后的一跳而归于沉寂,自此之后,除了一篇《报燕惠王书》外,无论文治武功,他再无建树。然而,由于善于审时度势,他却藉此颐养天年,在赵国得以善终。

历史上不乏乐毅这样的帅才,但能像他一样奔走于诸侯之间,立下旷世奇功,而后又能得以善终的人却屈指可数。春秋战国时代,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在名相大臣纷纷如过江之鲫的几百年里,奇才狂狷之士绵绵不绝,而独独“管乐”以文、以武成了这个时代的代表,却并非偶然。

乐毅自负雄才,胸中有万马奔腾,故能在纷纷烟云中看清事情真相,可见,有才华之人也需保持清醒;遇胜不骄,遇厄不怨,当断则断,自求保全,要想在逆境中全身而退,亦需要一份果敢和魄力。乐毅在《报燕惠王书》里说:“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所言即此。

历史上怀有此心的人很多,但做到此事的人很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连诸葛武侯亦以乐毅自况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史上的大将乐毅:燕赵不世功勋的千古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王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上宾,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尽忠者可言“忠臣不事二主”,跳槽者则云“良禽择木而栖”。乐毅早年的频繁跳槽,正是后者。事实上,作为中山人的乐毅,在亡国后已无了家国之念,所以无论是齐,或燕,或楚,或秦,于他而言,不过浮云。重要的是有一个平台,让他发挥。拜将伐齐成就功名燕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地处燕国以南的齐国很强大,先趁燕国内乱打败了燕,又败楚于重丘,败魏、赵于观津,助赵灭中山、破宋,将领地拓宽了千余里。燕虽偏小,燕昭王的仇怨却不可遏止。燕赵多壮士,但燕人似乎特别记仇。昭王如此,后来的太子丹亦如此。于是乎,乐毅献上了“举天下而伐之”的方略,即联合楚、魏、赵、韩诸...
· 燕国和赵国的关系如何?为何燕国名将乐毅游说赵国后就不回燕国了?
燕国和赵国的关系其实是很差的,除了齐国,燕国最讨厌的估计就是赵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燕国和秦国的关系很铁。铁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燕国弱小,被齐国等国欺负,就是靠着秦国才能继续存在的,秦国就是燕国的护身符。秦国和燕国的渊源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两个国家都进行了通婚,秦惠文王时期,还将自己的女儿嫁到了燕国,后来还成为了燕王后。不过,后来燕国和赵国之间也有通婚,但这时候燕国和赵国的关系也并不怎么好。赵孝成王继位之初就发生了秦国攻击赵国的事件,赵国不敌,求助于齐,齐国君王后提出只有将长安君送到齐国为质,齐国才会发兵帮助赵国。赵威后不愿意交出小儿子,态度十分坚定。赵国大臣触龙就拿赵威后的女儿,嫁到燕国为燕王后的赵公主和长安君作比较,他认为赵威后不希望燕王后回赵国,是觉得她只有在燕国才能安全,而长安君在赵国受了很多封赏却没有功劳,将来是会被大家议论的,所以赵威后根本不是真的喜爱长安君,而是在害他...
· 燕国和赵国的关系如何?为何燕国名将乐毅游说赵国后就不回燕国了?
燕国和赵国的关系其实是很差的,除了齐国,燕国最讨厌的估计就是赵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燕国和秦国的关系很铁。铁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燕国弱小,被齐国等国欺负,就是靠着秦国才能继续存在的,秦国就是燕国的护身符。秦国和燕国的渊源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两个国家都进行了通婚,秦惠文王时期,还将自己的女儿嫁到了燕国,后来还成为了燕王后。不过,后来燕国和赵国之间也有通婚,但这时候燕国和赵国的关系也并不怎么好。赵孝成王继位之初就发生了秦国攻击赵国的事件,赵国不敌,求助于齐,齐国君王后提出只有将长安君送到齐国为质,齐国才会发兵帮助赵国。赵威后不愿意交出小儿子,态度十分坚定。赵国大臣触龙就拿赵威后的女儿,嫁到燕国为燕王后的赵公主和长安君作比较,他认为赵威后不希望燕王后回赵国,是觉得她只有在燕国才能安全,而长安君在赵国受了很多封赏却没有功劳,将来是会被大家议论的,所以赵威后根本不是真的喜爱长安君,而是在害他...
· 《乐毅论》论述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
《乐毅论》论述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乐毅(yuè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官奴的。有人考证说,官奴是王献之。这一书迹,早在去东晋未远的南朝曾被论及。梁武帝在与陶弘景讨论内府所藏的这篇书迹时说:“逸少迹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陶弘景表示赞同,曰:“《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真,窃自信颇涉有悟。”那么,梁朝内府的藏本,宜...
· 魏国、赵国、燕国、中山国,究竟哪一个才是乐毅的祖国呢?
原文: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史记·乐毅列传》译文:我听过这种说法,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从前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吴王带兵一直打到楚国郢都;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的正确建议,却赐给他马革囊袋逼他自杀,把他的尸骨装在袋子里扔到江里漂流。吴王夫差不明白先前伍子胥的主张能够建立功业,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里而不后悔;伍子胥也不能预见君主的气量、抱负各不相同,因此致使被沉入江里而死不瞑目。1.这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名将。他懂得善作未必善成,善始未必善终。如果摊上个好领导,咱就努力工作,如果碰上个二货主子,咱也没必要死忠。他所处的时代有四大名将,他并没有列入其中,但诸葛亮却以他自比。他就是战国名将乐毅。2.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