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孙承宗简介:死不降清 满门殉国的明朝忠烈老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6
转发:0
评论:0
孙承宗简介:死不降清满门殉国的明朝忠烈老将,孙承宗(1563~1638)明末大臣、抗清将领。字稚绳,别号恺阳。保定高阳(

  孙承宗(1563~1638) 明末大臣、抗清将领。字稚绳,别号恺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泰昌元年(1620)明熹宗即位后,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天启二年(1622),后金(清)进占广宁,明兵退至山海关,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寻命以阁臣掌部务,督理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

  承宗到职后,整顿营伍,严明将吏职守,禁馈遗,绝宴会,罢供帐,省参谒,以严肃军纪,振奋士气。又立东营,建水师,练火兵,改革马政,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又修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

  天启三年,他出巡宁远等地,切实地考察了关外数百里内的人情与地形,认为宁远地当险要,可守可屯,为“必据必争”之地,主张在此建城,练兵屯田,扼守关外。强调“失辽左,必不能守榆关;失觉华、宁远必不能守辽左。”他反对经略王在晋、总督王象乾等人在山海关八里铺筑重关划关而守的消极主张。在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其耕之人以为战、其战之人以为耕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先后恢复辽河以西疆土四百余里。以功加左柱国、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等。

  天启五年,因总兵官马世龙进攻柳河失败,承宗被魏忠贤党排挤去职。

  崇祯二年(1629),后金汗皇太极从大安口进入畿内,进逼北京,他再次被任命为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今北京通县),后移镇山海关,指挥各地援军将清军赶出关外,以功累加太傅、太保。四年,又因总兵官吴襄、宋伟援大凌河失败而罢职归里。

  十一年,清军深入内地,十一月进攻高阳,这正是孙承宗的故乡,此时的孙承宗正在城中坚守。

  清军并未发动攻击,而是派使者围着城墙大声呐喊劝降,因为他们知道城中既无将领,又无守军。可没想到,换来是竟然是孙承宗在城墙上严厉的拒绝。

  清军无奈之下发动了进攻。其实必须猛攻,对于这个小地方,很容易就能拿下。但别忘了,此时站在城墙的是孙承宗。

  当看到清军到来时,孙承宗没有慌张,他召集全家上下四十余口,找到了所有可以当做武器的用具,带着家人,上了城墙。

  这一次,没有援军,没有神助,只能靠自己。当清军看到出现在城墙上的人时,一时之间还有些惊慌,但仔细一看,才发现人群中,竟然全是老弱妇孺。

  这仗怎么打,局势很明显。孙承宗不沾任何优势,但就是在极端劣势下,孙承宗依然固守,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人,也要把城门牢牢守住。

  第二天,孙承宗被俘,孙氏一家四十余口,全部殉国,满门忠烈。

  南明福王时,追赠太师。著作收入《高阳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宁远之战:老将孙承宗和新秀袁崇焕
?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到天启二年(1622),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明朝在辽东的防线被后金打得千疮百孔,抚顺、沈阳、辽阳、铁岭、开原、广宁等大小城镇上百座,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掉。后金的铁甲骑兵踏遍了辽河两岸,沉重的马蹄声仿佛穿越了明朝的雄关漫道,震撼着京城。广宁之战失败后,明朝的人马只能退缩在山海关,不敢越雷池一步。如何挽救辽东的危局,怎样解决一败再败的困境,成为朝廷议论的中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位刚刚到任的兵部职方主事袁崇焕,却一连多日不见了踪影,甚至连家人也不知道他去向何方。等他还朝之后,却大谈关外的形势和如何坚守,原来他跑到关外潜入危境,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这才说出了上面那番豪言壮语。袁崇焕袁崇焕,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虽然是以进士的身份步入仕途,授邵武知县,但为人慷慨豪爽,有胆略,喜欢同他人谈军事。在古代,文人论兵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从来不掌兵的书生,他们谈论兵事侧...
· 少数民族将领毛忠:祖孙三代一起殉国的明朝忠烈
毛忠(1393--1468),字允诚,原名哈喇,蒙古族,扒里扒沙(令古浪县大靖镇)人。曾祖父哈喇歹,行伍出身,于明洪武五年(1372),率众归附明廷,官至千户,战殁。祖父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殁。父宝,骁勇善战任总旗。永乐中,从捕沙州(今敦煌)叛寇,进伍长,并授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县)百户。毛忠袭父职时,年仅20岁,臂力过人,善骑射。永乐十四年(1416),太宗北征,毛忠在年宝指挥下从征宁夏,至贺兰山;后又北征至牛壁山,皆擒斩有功。宣德五年(1430),征讨叛军曲先(居住在今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西北部一带的蒙古族部落)有功,升永昌副千户。宣德八年(1433),征亦不刺山(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一带),俘获伪少师哲卜尊巴勒固和伪知院奇彻岱等。宣德九年(1434),出征脱欢山(今永昌县北边外),俘获敌首领旺札勒特穆尔等.升永昌卫指挥佥事。宜德十年(1435),征黑山(今民勤县西南),...
· 孙承宗76岁率全家抵抗,家族100余人全都殉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承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对于他的评价,很多人说他是大明王朝之罪人,正是他的所谓“三线合围”战略,让本已经入不敷出的大明王朝,财政枯竭,仅其在辽东几载,其修筑关宁防线,便已然花费700万两白银,而在大明王朝年入200余万两的背后,只能是加税加赋。最终,民不堪其苦,民变迭起。但亦有人说正是他,启用了袁崇焕、马世龙,修堡屯田,逼退努尔哈赤700里,而其对于登莱巡抚袁可立的信任也让这一战线,成为明清战争史上唯一主动出击的正面战场,他就是英雄。那么他到底是罪人,还是英雄呢?作为死敌的满清在编修的《明史》中为其单独列传,而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能够单独列传的只有王阳明与他。评价如此说:“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意思简洁,或许以其才能,恢复江山未必容易,但如果能够信任他,将权力交给他,稳国现有的国土,足矣。言外之意也便更明确了,他...
· 孙承宗是怎么死的?揭秘明朝第一名帅孙承宗事迹
大概是武侠小说《碧血剑》走红的缘故,说起明末辽东抗清战争的知名统帅,世人首推袁崇焕,事实上,袁崇焕的恩师孙承宗,才是当时的明朝第一名帅。孙承宗,字稚绳,河北保定人,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生人,自幼家贫,常年给富家担任家庭教师为生,万历三十三年中进士,高居榜眼,后成为明光宗朱常洛和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身为两代帝师,一身“儒”气十足。打仗的功底也不差,家乡高阳自幼就是前线,打小耳濡目染,年轻时喜读兵书,又常年在边镇军官家做家教,漫长岁月积累,凝成满腹韬略。用武之地也不难找---辽东。自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崛起辽东后,明朝连战连败,相继丢失铁岭,沈阳,辽阳等军事重镇,女真铁骑,已然直逼山海关,大明都城,即将暴露在敌人铁蹄之下。危急时刻,孙承宗出场了。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孙承宗以大学士身份督师蓟辽,彼时辽东乱成一锅粥,女真骑兵连战连捷,山海关外丢城失地,局面一团糟。可孙承宗不凡,...
· 满门都是忠烈大明帝国的辽东战神
《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栏目——讲沈阳人自己的故事网络配图当明太祖朱元璋将24个儿子中的12儿子的王府建造在北方,便表明了北方驻防的重要性。当历史脚步行至明代后期,沈阳城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座辽东军事重镇。明朝千方百计修筑边墙,加固沈阳城池,形成一系列完整而缜密的军事防御体系。然而,再缜密的防御体系也阻挡不了王朝由内而外的腐朽,沈阳这座边境重镇一下子成了明朝末期的漩涡中心。网络配图镇守辽东数十年的李成梁,是维持明朝摇摇欲坠却没有坍塌的东北脊梁。在他镇守辽东的30年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万历十一年(1583),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为王杲孙女婿,死于此次战乱。面对父亲惨死沙场,努尔哈赤心怀不满,却并没有跟李成梁彻底决裂。而李成梁不仅把努尔哈赤的仇人尼堪外兰交给他处置,还将塔克世的土地、人马等送给努尔哈赤,令让他承袭都督指挥衔,以为补偿。在这段记述并不清晰的历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