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最草根的三国名将邓艾:放牛娃出身又患有口吃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2
转发:0
评论:0
最草根的三国名将邓艾:放牛娃出身又患有口吃,邓艾,是南阳郡人。家里草根。经济情况太穷。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碰上战乱,出来逃

  邓艾,是南阳郡人。家里草根。经济情况太穷。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碰上战乱,出来逃荒,逃到几百里外的襄城县。被政府收容了。因为当时襄城是曹魏的屯田区。曹魏大规模屯田,民屯中,把因战乱到处流浪的人驱去耕种。采取军事化管理,称典农部民。与自耕的农民有区别。他社会地位太低,曹魏屯田区的农民,与自耕农比,身份更低。相当于半农奴。受到的剥削程度重。用公家耕牛的,只能分,用自己的,就对半分。人身上,不像自耕农,基本自由。他们不能随意离开土地。想逃跑,一旦抓到就砍头。邓艾做过各种苦工,发奋读书。邓艾比吕蒙更厉害一些。吕蒙是孙权强迫读的。邓艾是自觉学习。没人督促。邓艾更难得。邓艾升为都尉学士。相当于学位证书。他就可以管理了。不过他没想到自己的生理上的缺陷,成了阻碍。说话不利索。稻田守丛草吏,秋天稻草堆成堆。用途广,不能抛弃。

  所以,弄成草堆,就得有人看。这个职务安排有点挖苦人,邓艾就想办法改结巴。就改学习方向,今后当将军去。于是从此后,读书就着重放在学习兵书上。学习后,每走到一处,就观察地形,指点。别人就有了闲话。邓艾与司马懿的相遇:人一生奋斗了,就有了改变的机会。机会一旦来临,就有可能抓住。邓艾就是如此。机会来了,他抓住了。这与当时的制度有关。当时全国上百个郡。曹魏时,每年,每个郡都要定时派人去中央汇报一年的最基本的经济数据。最重要的是人口的增长等。这个数据叫上计。每年上计时,得能力强、口才好、忠心的人去朝廷。这种人叫计吏。

  朝廷的执政大臣一般都会来参加。还有私利的考虑。因为当时三公具有政治特权,开府自辟僚属。开设自己名下的独立办公厅。自辟,就是要自己选择任命。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三公把这个上计的活动作为重要的途径来扩张自己的势力。重要人才也得通过上计来使自己显露出来。邓艾的命运转变就与此有关。邓艾的襄城,郡的长官在选择计吏时,犯难了。因为这样的人难找。无奈下,只好找到邓艾。口才不算好,能力却强,能忠心。派去,不会有大间题。哪知道,邓艾一到,不仅得了满分,还被任命为自己办公厅的下属。这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正在朝中当太尉。看到邓艾对屯田区情况的熟悉,如数家珍。知识面广,许多书读过,有自己的见解。恰好这时司马懿,正与曹爽争权。司马懿要邓艾进太尉府当幕僚。于是邓艾一下子从地方来到中央任职。

  大战之前邓艾接到烫手任务:邓艾到了司马懿的太尉府,并不是要在这儿长期做下属。只不过是跳板。司马懿推荐他们到各个职位上控制权力。邓艾不久就到了尚书台,这是中央的行政机构。当时尚书台是曹爽控制。曹爽有心腹在尚书台。司马懿用各种手法让邓艾去当尚书郎。邓艾一到,就做了贡献。当时准备策划对孙吴用兵。首先要做战略上的前期准备。首先是军粮。曹魏要屯田。这有战略性的挑战。邓艾适合这个。这一套他太熟悉了。一直做实地考察,一直从黄河到淮河。

  工作仔细深入,写出了考察报告。史料有详细记载。急需的是将河道加宽加深加固。河流多,浇灌不是问题,不过大水来了,得防洪。如果动兵,河流还可以漕运。派五万人的军队,按每年五分之一一万人来休整,实行轮休。常年四万人在屯田区。六七年间就可以积十万兵马可以吃五年的粮食。这样去进攻孙吴,可以稳交胜券。司马懿大为赞赏。邓艾的心事:邓艾上任汝南郡,是为了报恩。汝南郡与当年屯田的襄城相邻。当初当屯田农民时,家穷,就有一伙伴,家里稍好点。

  父亲常对他资助。邓艾接到帮助后,初不称谢。初,指的是毫不。或许是觉得恩惠大,用语言无法表达。现在要来报恩了。一上任,就到襄城寻访。可惜资助的父亲去世了。他就派下属在墓地上祭拜。给朋友大批钱财与物品。向地方官员推荐,让他当计吏。然后回到汝南。可见邓艾真不简单,心中有感恩。受派去陇西战场对付姜维。这时司马懿死了,司马昭接位。姜维进攻陇西的狄道县。

  姜维取得大胜,陇西局势对曹魏不利。这时,司马昭选中邓艾去。邓艾当中央禁卫军将领。一到陇西,就扭转了局势,打断了姜维处于上风的局面。256年,姜维出兵进攻祁山。邓艾到任后,做事踏实,对姜维用兵做了预测,一交手,姜维三次进攻,邓艾都防守成功。在祁山布置重兵防守。姜维回头向西北,准备袭击南安郡,邓艾在途中的武城山设兵等待。二军接触,姜维趁夜色渡过支流,偷袭上天水,没想到邓艾也有防备。在段谷处布防。姜维被打了埋伏,大败,损失十几员将领,上千人马。陇西局面得到扭转。姜维再发两次进攻,都被邓艾击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陈群提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制度,随后由司马氏逐渐完善,成为了魏晋南北朝代表性的选拔制度,九品官人法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是中国历史上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不过,这里要讲的是汉朝察举制末期与曹魏人官法初期的人物,介于改革之间的两位出身截然不同的人物,最终都成为了曹魏的名将。青州寒门王基与太原高第王昶王基,字伯舆,青州东莱曲城人,父亲王豹在王基少年时就去世,王基与叔父王翁生活。王基是标准的寒门出身,由于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帝国原有的察举制已经难以执行,但其制度仍有一定效用,出生在初平元年(190年)的王基以孝顺叔父闻名,十七岁就被选用为郡吏,因非其所好而辞职。不亚于邓艾的名将王基直到曹魏黄初年间,曹丕推行九品官人法,所以王基被考察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察举制中多由郡中的官吏举荐人才上去,称为举孝廉。察孝廉则是由上边进行考察地方人才,被选用上去。王...
· 三国名将邓艾生前身后事
在蒲城县洛滨镇后阿村附近,有一座已经被人们遗忘的墓冢,荒草萋萋,异常凄凉,可是要是提到墓冢中的主人――三国时期著名将领邓艾,大概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邓艾墓墓冢封土呈覆斗型,坐北朝南,原墓基封土高6米,底边长15米,宽13米,墓前曾有祠堂一座(现无),墓冢上留有碑石两通:一为前秦苻坚建元三年(公元367年)三月所建,碑文魏书,有一定艺术价值,于1970年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墓冢上现仅留碑石底座);一为大金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十月所建(由于字迹剥蚀,年号不确),现仍耸立墓上。两块碑文均为重修《魏邓太尉祠记》。祠后封土即为邓艾墓,现存高约3.5米,底周约10米,夯土层可见少许残存瓦片。1983年7月被公布为蒲城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艾,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生于公元前197年,卒于公元前264年,终年67岁。曾任魏国大将军...
· 三国曹魏名将邓艾居功自傲才被杀害的吗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他深谙兵法,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的政治主张对于魏国的强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惜,他居功自傲,失去品节,又遭小人陷害,最终惨遭杀害。图片来源于网络邓艾出身寒苦,从小就生活艰难。但是他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邓艾虽然只是一个屯田民,但他自幼就有大抱负,志向高远,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当上了小官吏。他也因此得以遇见了太尉司马懿,而与司马懿的相遇,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司马懿的赏识,邓艾得以升迁,对于他提出的开凿河渠、兴修水利等建议,司马懿也都一一采纳,使得魏国淮水流域的军屯建设和水利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魏国政权能够不断强大,邓艾的建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之后,邓艾开始了与蜀汉大将姜维的第一次交锋,并取得的胜利,他也因此而加官进爵。公元263年,邓艾奉命与钟会各自率军攻蜀汉。他成功偷渡阴平,斩杀了多位蜀汉大将,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蜀...
· 三国邓艾的结局是什么,邓艾的结局为何被冤杀
邓艾字士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魏灭蜀之战中,征西将军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意味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开始走向结束。可是,在蜀汉灭亡,立下大功之后,邓艾却遭到了杀身之祸。那么,问题来了,邓艾作为灭蜀最大功臣,为何会落得一个被冤杀的下场?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邓艾犯了两个错误。一首先,蜀国灭亡之后,姜维策动钟会造反。钟会谋反失败后,魏军大肆掠劫,后由监军卫瓘收拾稳定局势,...
· 邓艾
生平早年邓艾早年丧父,家境贫寒,长期居于今河南省境内。邓艾自小已有口吃毛病;曾于汝南(今河南上蔡)牧牛一时。12岁随母迁居颍川时,见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上写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便自行取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有一个族人跟他同名,遂改为邓艾。邓艾早年凭其才学获举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然而因为口吃未能迁陞,因而就任与农业相关的稻田守丛吏草一职。邓艾酷爱军事,每到高山大泽,定必测量绘制地形,规划扎营布防。时人常取笑邓艾,然邓艾并不在意。积粮垦荒邓艾在地方度过十数年,偶然下遇上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赏识邓艾之才干,决定提拔邓艾,任他为太尉府之掾属;后升任尚书郎。由正始元年(240年)起,魏国准备在淮河两岸展开大规模屯田,以积备军粮。邓艾获派往视察,及后还著《济河论》以阐明具体方案。他认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