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元末盐枭张士诚失败的必然性:性格的摇摆不定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2
转发:0
评论:0
元末盐枭张士诚失败的必然性:性格的摇摆不定,朱元璋与张士诚相持十年,打来打去,谁也占不了对方便宜。直到1363年“鄱阳湖

  朱元璋与张士诚相持十年,打来打去,谁也占不了对方便宜。直到1363年“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一举击溃陈友谅,再顺势攻取武昌城后,挥师东向,剑指江浙,气节有亏且只顾自保的“私盐大王”张士诚,也就朝不保夕了。

  1357年,朱元璋派徐达率大军扫荡江南、围攻宜兴之际,连战不利的张士诚只好接受元朝江浙右丞相达识帖木儿的劝诱,再次降元,被封为太尉。

  张士诚是淮南泰州人。泰州地近海滨,民众多靠晒盐过活,但官府赋税劳役很重,民怨沸腾。张士诚年少时是会武术、讲义气的小流氓,兄弟几个以撑船贩私盐为业。贩私盐利润高,张士诚又轻财帛,乐意周济贫困,很得人心,私盐贩子公推其为头目。

  适逢各处起兵反元者众,1353年,不甘受官府和地方豪强欺压的张士诚,乘势率几兄弟在内的“十八壮士”举义。他招徕贫苦盐丁和无业游民,攻下泰州、高邮,占据三十六处盐场,并自立为“诚王”,国号大周。1356年他建都隆平府(今苏州)时,势力范围几乎覆盖了江南大部分富庶地区。

  张士诚与元朝的关系反反复复,时叛时降,这大约跟他的流氓出身和盐贩经历有关。明史专家吴晗评价他“生性迟重,不多说话,待人宽大,但没有一定主见,只想守住这块基业,怕冒险吃亏出差错。大将大臣们都是当年走私的江湖兄弟,做错事以至打了大败仗,也不忍责备,赏罚不明”。

  朱元璋得到天下后,与群臣总结革命经验,也说元末群雄中“士诚最富,友谅最强”,但“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的好生事,器小的没长远打算。出身贫苦农家、当过游方僧人的朱元璋断言:士诚做过盐贩子,遇事斤斤计较,顾虑多,疑心重;友谅生于打渔人家,惯见风浪,野心大欲望高。

  所以,他料定先攻陈友谅,张士诚会袖手旁观;假如先攻张士诚,陈友谅必然倾巢而出抄己方的后路。后来的事实证明,朱元璋对张士诚的“人品”判断准确。

  张士诚此番降元,其实也是三心二意。在此后六七年里,他打着官军的招牌,南侵江浙,北逾江淮,南边占领了杭州、绍兴,北边势力一直伸展到济宁(今山东境),拥地二千余里。

  元朝方面的达识帖木儿之所以急于招降张士诚,且容忍他不断扩张地盘,也有自家的苦衷。原来自从红巾军纵横江淮一带后,南北漕运断绝,大都(今北京)缺粮,快支撑不下去了。他们要解决南粮北运的难题,不能不对控制江南的张士诚及称雄江浙沿海的方国珍实行安抚政策。

  从1360年到1363年间,“士诚出粮、国珍出船”,总算每年能海运十几万石粮食北上大都,为苟延残喘的元朝多续了几年命。 期间,张士诚也曾试图大举进攻,收复被朱元璋夺去的失地,可是在修筑一新的宜兴城下遭到杨国兴挫败,泄了元气,再无余力反扑。

  朱元璋与张士诚相持十年,打来打去,谁也占不了对方便宜。直到1363年“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一举击溃陈友谅,再顺势攻取武昌城后,挥师东向,剑指江浙,气节有亏且只顾自保的“私盐大王”张士诚,也就朝不保夕了。

  1367年年底,朱元璋大军包围平江城,张士诚率余部死守拒降。经过十个月的攻坚战,平江城破,张士诚自杀不成当了俘虏,被押解至应天府。他拒绝宿敌朱元璋的问话,且不进饮食,朱元璋一怒之下,命人乱棍将其打死(一说自缢身亡)。

  此时,他似乎又恢复了倔强悍勇的盐枭本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末盐枭张士诚起义为什么最终以失败结束
元末盐枭张士诚为什么失败了?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士诚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双方打来打去,谁也不能打败谁。直到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一举消灭了陈友谅,同时又击溃了张士诚的军队,最终朱元璋举得了胜利。优柔寡断、斤斤计较的性格是张士诚为什么失败的主要原因。图片来源于网络张士诚跟元朝的关系疏近疏远,时而叛变了,时而又投降了,这跟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历史学家评价他“没有主见,生性迟钝,比较怕事。江湖兄弟做错事情了也不忍心指责,赏罚不分。”朱元璋在得到天下之后,跟君臣讨论经验,对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性格都进行了剖析,他们认为张士诚顾虑多,遇事总是斤斤计较,而陈友谅则野心欲望极大。所以,朱元璋断定先攻打陈友谅,张士诚会选择袖手旁观,如果是先打张士诚,那陈友谅肯定会倾巢而出。后来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判断是正确的,朱元璋对张士诚性格的判断十分准确。张士诚投降元朝,也有他的私心。在此后的几年里,他打着官方的招牌...
· 元末抗元领导人张士诚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张士诚在历史上是个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他出生在1321年,是元末时期抗元起义的重要领导人,曾经带领着十八人在盐丁一起进行起义,被人们称为十八条扁担起义,他是消灭元朝的主要功臣之一,然而到了后期他和朱元璋的矛盾却越来越明显,最后被朱元璋杀死。谈到张士诚这个人物,历史上除了记载了他的事迹之外,还曾经有过一段关于张士诚名字的由来,那么张士诚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张士诚名字的由来还要从他的家世说起,他的家是泰州兴化白驹场的一户普通的亭民,家庭环境非常贫困,他和三个弟弟都依靠着撑船运盐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的艰辛,因此根本没有学习读书的机会,从小就不认识字,那时候他的名字是九四。这样的环境反而让他对文人十分推崇,尤其是在他进行起义之后,对文人的敬仰便更加地明显。曾经有历史记载过张士诚名字的由来,因为他做了王爷之后,九四这个名字就显得十分不合适了,又因为他对文人十分的崇拜,于是他便让文人帮他想了...
· 揭秘大盐枭张士诚为何斗不过朱元璋?
张士诚是淮南泰州人。泰州地近海滨,民众多靠晒盐过活,但官府赋税劳役很重,民怨沸腾。张士诚年少时是会武术、讲义气的小流氓,兄弟几个以撑船贩私盐为业。贩私盐利润高,张士诚又轻财帛,乐意周济贫困,很得人心,私盐贩子公推其为头目。网络配图适逢各处起兵反元者众,1353年,不甘受官府和地方豪强欺压的张士诚,乘势率几兄弟在内的“十八壮士”举义。他招徕贫苦盐丁和无业游民,攻下泰州、高邮,占据三十六处盐场,并自立为“诚王”,国号大周。1356年他建都隆平府(今苏州)时,势力范围几乎覆盖了江南大部分富庶地区。1357年,朱元璋派徐达率大军扫荡江南、围攻宜兴之际,连战不利的张士诚只好接受元朝江浙右丞相达识帖木儿的劝诱,再次降元,被封为太尉。张士诚与元朝的关系反反复复,时叛时降,这大约跟他的流氓出身和盐贩经历有关。明史专家吴晗评价他“生性迟重,不多说话,待人宽大,但没有一定主见,只想守住这块基业,怕冒险吃亏出差...
· 张士诚为什么会起义抗元张士诚的故事传说
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历史的中国,百姓们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方面受到的压制都极强。加之又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农耕国家,所以自古以来中国的百姓都是最容易满足的一群人之一。只要衣食无忧,只要有土地给他们耕种,他们就能够满足,不会反抗当朝的统治。虽然说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也十分久远,自秦朝开始就有陈胜吴广起义,但是都是在极端无望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说中国人如果发生起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太过艰难,甚至到了衣食有缺的地步。当基本的生存都十分艰难的时候,自然会起来抗议了。而张士诚为什么会选择起义呢?也是因为生活困难的原因。元朝是外族统治中原大地的时期,所以有着种族歧视。当时的元朝政府将治下层民分为四等,而汉族人是最末的一等人。汉族人在外族统治的国家本来就受到歧视,更何况张士诚所生活的时期正处于元朝末年。国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老百姓受剥削严重。张士诚出生一个贫苦的家庭,十岁的时候就外出工作,贴补家用。小...
· 抗元领袖张士诚简介张士诚是怎么死的?
张士诚是元末抗元的起义领袖之一,后与朱元璋、陈友谅三分天下,最后被朱元璋打败。元英宗至治元年,张士诚在东台白驹场的一个贫苦“亭民”(义亭附近的居民)家庭出生,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张士义、张士德和张士信。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收入入不敷出。为了满足政府开销,弥补国家财政空缺,统治者大量增发盐引,不断提高盐价,盐业成为国家财政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张士诚所在的地区,是一个著名的盐产区。尽管盐价不断飙升,但是像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生活依然十分贫苦,甚至衣食无着。张士诚为了贴补家用,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跟随乡亲一起到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换取微薄收入。张士诚虽然年轻,却时常扶助乡亲,渐渐的受到盐民的信任和拥护。依靠苦力换取钱财,既辛苦又收入微薄,成年后的张士诚渐渐的起了别的心思。他与几个同乡之人,做起了贩卖私盐的生意。在为官府运盐的同时,悄悄夹带一些私盐,等到了地方卖给当地的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