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大清朝历史上被皇帝赐死的两名铁帽子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2
转发:0
评论:0
揭秘:大清朝历史上被皇帝赐死的两名铁帽子王,1861年,是咸丰当上皇帝的第11个年头。30岁的咸丰帝,已经是一副未老先衰

  1861年,是咸丰当上皇帝的第11个年头。30岁的咸丰帝,已经是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躺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的寝宫里,烟波与往日烟波相似,但他的心情一点也不爽,甚至失去活下去的欲望。他是在外国军队逼近京城时,以外出狩猎的名义,又惊又怕逃往热河的。但他是个皇帝,又是个男人,必须在大臣与皇后贵妃之前掩饰他的心情,以及处于崩溃边缘的心理。生下来就很弱的身体,此时病得不轻,这让他预感生命将要结束,再难回到他逃离的紫禁城。现在,该是确立继任者的时候了。

  谁来接替他的皇位呢,这似乎不用多想。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载淳,唯一的问题是载淳只有5岁,无法治理一个国家。他还需要安排辅政大臣,辅助小皇帝渡过难关。咸丰帝想到了8个人,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他把这些人找到烟波致爽殿,宣布了他的安排:“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身为大清朝第九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咸丰不会不知道,皇室皇权一直是争斗的漩涡中心,有一种危险的下沉力量,会把一切拉入深不可测的水底。这些顾命大臣也需要有一种抗衡和制约,以免出现像多尔衮那样的摄政王爷,攫取统治朝廷的实际权力。

  接下来他又作了一项安排,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这两颗印章,“御赏”之章为印起,“同道堂”之章为印讫。奏折经赞襄大臣拟旨缮进,皇太后、皇上阅后,上用“御赏”下用“同道堂”二印,以为凭信。咸丰的旨意当然是好的:在他死后,由皇后钮祜禄氏、小皇帝生母懿贵妃与八大臣联合执政,避免出现八大臣专权的局面,也避免出现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专权。1861年8月22日清晨,咸丰帝病逝。他没有想到一切因死亡告别权力的统治者,对后世的安排都是徒劳,也没有想到他看似严谨细密的安排,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他安排的8个赞襄政务大臣,也叫顾命大臣。这些人以载垣、端华为首。

  载垣和端华的身份为世袭罔替的王爵,也叫铁帽子王,这是对清朝世袭罔替王爵的民间俗称。王爵制在清初就有了,但没有发展成型,并且有些紊乱,直到乾隆四十一年重新审定,凡是因战功卓著所得王爵,一律世袭罔替,后代承袭时并不降级;凡是因为皇亲得到的爵位,依次递降,每袭一次下降一等。这样一来,就划清了不同王爵的等级界限。民间记不住那么麻烦的名词,形象地把世袭罔替王爵称为“铁帽子王”,虽然那些王爵的帽顶,时常有镶嵌宝石的光彩闪耀。同样是铁帽子王,载垣与端华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端华的先祖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也是为清朝打下江山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载垣的先祖怡亲王允祥,则是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清朝建立后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他们的相同之处,是在咸丰帝十九岁即位时,就成为这个政权核心集团的成员。在他们眼里,咸丰帝是位好皇帝,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对朝政颇有大手笔的改革。在内忧外患不断的年月里,其中的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扭转了内交外困的局面,一度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繁荣。在咸丰帝眼里,他们也是好官员,可以信赖。但这种可以信赖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说他们的水平有多高,才成为皇帝的臂膀与骨干,成为朝臣势力的领军人物。而是那个官僚体制,无法避免官员的全面,很难产生才识过人、才能卓著的朝廷栋梁,他们不过在那个群体里显得略好一些。

  在别人的眼里,这两名铁帽子王就不那么好,甚至很差。有人以为,咸丰帝逃往避暑山庄这件事,就是载垣的错误造成的。当大学士桂良的代表团未能把英法联军阻拦在天津,载垣以钦差大臣名义前往通州,与英使额尔金的代表巴夏礼举行谈判。关于那场谈判,传出来的一个细节是,因为英国人不同意到北京见中国皇帝时跪下磕头,让载垣火冒三丈,先前谈判结果统统取消,还把巴夏礼和他的随行人员及国外新闻记者全部逮捕,其中20余人被殴打和凌辱,凄惨死去。这遭到英法联军的报复,占了北京后烧毁了圆明园,而那个美丽的皇家园林,正是咸丰帝当年出生的地方。

  而咸丰帝将未来的政权交给顾命大臣和皇后贵妃时,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是没有考虑到他们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咸丰死时,道光九个儿子中健在的还有五阿哥敦亲王奕誴、六阿哥恭亲王奕訢、七阿哥醇郡王奕譞、八阿哥钟郡王奕詥、九阿哥孚郡王奕譓等。在咸丰死时,那些人都年富力强,并且在咸丰帝和军机大臣逃到避暑山庄之后,以空有爵位、并无官职身份挺身在第一线,处理乱摊子。没有他们的合作,朝廷不会安稳。首先想到这一批皇亲的,恰好不是载垣与端华,而是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咸丰遗体正在运回京城的路上,她们已经回到了紫禁城,与咸丰帝的阿哥们结成了联合阵线,部署了政变的所有准备。

  等到顾命大臣们回到北京,等待他们的是一份宣布他们罪状的谕旨。“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这是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掠、皇都百姓受惊、咸丰皇帝出巡病逝的政治责任,全都扣到载垣等人头上。载垣、端华虽然是铁帽子王,却也救不了他们的性命。两人同时被剥夺爵位和赐死,这已经是顾及了他们铁帽子王的身份,允许他们留下完整的尸体。铁帽子并不是铁铸的,铁帽子王也会获罪。在清代铁帽子王中,有17人曾被革去爵位,其中两人丢了性命。这两人就是载垣、端华。政变后的第二天,懿贵妃的身份变为皇太后,史称慈禧太后,开始了实际上统治大清帝国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的“铁帽子王”很厉害吗?“铁帽子王”有多铁?
清朝的“铁帽子王”很厉害吗?“铁帽子王”有多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铁帽子王官大,他的职位真的很铁不可动摇吗?其实不然!清朝的宗室在加封爵位的时候,分为亲王,郡王,贝勒等等,一般来说,前面两个算得上是一个王爷的,享受的待遇也自然会高一些。而铁帽子王,他们除了有王爷的身份外,他们的这种爵位还能让自己的儿孙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论他们的子孙能力如何,对朝廷的贡献怎么样,这个爵位它都不会被降级。但在真正的清朝历史中,这个世代传承的规则是在乾隆当皇帝的时候才正式的确立的,之前的虽然有,但还都比较模糊。清朝的整个历史当中,一共出现了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个就是跟随努尔哈赤一起打拼的开国元老,剩下的几个里面,有一个是为雍正夺得皇位立下特大功劳的好兄弟,还有就是晚期两位王爷,恭亲王和醇亲王,这两位王爷都是咸丰皇帝的亲兄弟。还有最后一个是慈禧太后身边得势的...
· 铁帽子王
封爵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袭爵降等承袭,这是一般的惯例,即逢子孙(通常为嫡长子)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由和硕亲王递降至奉恩镇国公,多罗郡王递降至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固山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奉恩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之后就不再递降了,以该爵一直承袭下去。原等承袭,即由皇帝颁诏允许,某些爵位逢子孙袭爵时,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世代相承不变。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这就叫做世袭罔替。受封人员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后期在政治斗争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皇帝按“功封”诏定清朝初年的八位铁帽子王:中后期所恩封的四位铁帽...
· 新鲜热词“铁帽子王”:什么是铁帽子王?
导读:所谓“铁帽子王”,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是指世袭的王爵。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网络配图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后期在政治斗争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开国之初的八位“铁帽子王”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代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匡。这十二位世袭王爵中,传世最多的是克勤郡王王爵,共传13世。首位克勤郡王为代善长子岳托,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太宗崇德...
· 盘点:大清朝开国八大世袭“铁帽子王”都是谁?
导读: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则俗称为“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被换掉。可以说,这八大铁帽子是绝对的牛人。他们都是谁呢?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太宗皇太极异母兄长,清朝开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创业功臣。早年随父征战,功勋卓著,并一度被确定为汗位继承人,从后金建国直至改国号为大清,都是国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大贝勒,并为正红旗旗主。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皇太极去世后,又拥戴福临登基,揭露并杀掉了密谋的反对者,其中就有自己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顺治五年(1648)去世。承袭爵位者曾改王号为巽亲王、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亲王号,世袭至清末。其后...
· 清朝第一代“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铁帽子王是清朝的称呼,在以前跟免死金牌、丹书铁券差不多功效,这是没有世袭罔替这一说。清朝历史上有八位权势赫赫的王爷,他们在开国创业过程中战功最多、勋劳最大,所以他们的王位也是一辈传一辈,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孙继承。本家假若无人,还可以由旁支子孙袭封。这叫“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这项规制发端于清初,定制于乾隆。“八大铁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子龙孙,其中有: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子)、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之子)、成亲王岳托(代善之子)、颖亲王萨哈廉(代善之子,王位后传于其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网络配图礼亲王代善1635年(天聪九年),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1636年(崇德元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