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亚父范增为什么叫亚父:是绰号并非是特殊尊称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5
转发:0
评论:0
亚父范增为什么叫亚父:是绰号并非是特殊尊称,《鸿门宴》中的范增又称亚父,一般对亚父的注释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

  《鸿门宴》中的范增又称亚父,一般对亚父的注释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亚,次。"这个解释大约源自《史记集解》:"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

  但是,对这条注释可以提出许多疑问:

  一、范增当时是70岁的人了,而项羽只有24岁,如果项羽尊敬范增,依当时人辈分的岁差,应当称之为爷爷、祖父,称为"大父"才对,称范增为"父"不但不能算是尊敬,反而是小看了老爷子。

  二、范增本是项梁的谋士,是项梁死后留给项羽的"遗产",如果让项羽自己选择的话,恐怕不会用范增。两个人的政治见解、脾气秉性大相径庭,总是别别扭扭的,直到弄得项羽怀疑亚父通敌,最后项羽硬是把范老头给气死了。两个人是这样的关系,项羽没有理由尊称范增为"亚父"。

  三、项羽也确实没拿范增当父辈对待。鸿门宴上的坐次是: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如果亚父享受的是父辈的礼遇,应该和项羽的叔父项伯坐同等的座位,可实际上是项羽和左尹项伯爷俩坐在最高位,然后才是范增,可见项羽并没有把范增摆在父辈的位置上。

  四、爹不是谁都可以叫的,项羽称为"父",别人不能也跟着叫。刘邦借口上厕所离开鸿门宴时,对张良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这时刘邦最恨的就是范增,却也用了"亚父"。《史记·项羽本纪》中,陈平用了个反间计,"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看到没有,刘邦的手下人也叫范增为"亚父"。

  可见,说"亚父"是"尊敬之次父"是说不通的。

  首先是"亚父"的"父"字把人引入歧路的,其实,在上古"父"不一定就是"父亲"。《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死后,鲁哀公说:"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鲁哀公称孔子为"父",就看不出来有一点叫爹的意思。对这个"父",三国人王肃说:"父,丈夫之显称也。"古代人名之后加"父",又作"甫",只是男子之称,并没有父亲的意思。但是,说范增是姓范名增字亚父,也说不通。一、古人名和字多少应该有点联系,可是这"增"和"亚"却又看不出来有什么联系。二、司马迁说"亚父者,范增也",这也不是说明人名和字的正常语式。三、刘邦也犯不着用表示敬意的字称呼想要弄死自己的范增。

  可以肯定"亚父"是人名,但不是尊称,也不是字,而文雅的自号那时又没时兴起来,"亚父"就只能是绰号了。《说文解字》:"亚,丑也,像人局背之形。""亚"的本义是人背上有包。从《史记·项羽本纪》看,因项羽一次一次地顶着干,范增一气之下,告老还乡,半道上"疽发背而死"。《说文解字》:"疽,久痈也。""痈,肿也。"看来,这范老头背上是有个大肿包,而且毛病还不是一天两天的,最后老人就是死在这个包上了。这么一看,这个肿包与亚父的"亚"正是名副其实了。人们是根据他的体形特点,才叫他亚父的。亚父是因背上有个肿包而得来的绰号。

  现在学生给人家起外号,要挨老师批评,老师要找家长。当时可不是那样,以绰号呼人并非出于恶意。斗谷于菟、柳下趾、黥布、孙膑,都是以绰号名传千古。"如司马迁著《史记》,因称史迁,更因他受过宫刑,也称腐迁了。不过这些都不用于直接称谓,也不寓褒贬,仅仅附带认识印象而已。"(见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

  《史记·项羽本纪》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本是个隐逸之士,天下大乱时,才出来当了项梁的谋士。太公望、骞叔、傅说、接舆、老聃、鬼谷子、黄石公,这些全是绰号。隐者出身多不以名字行世,而以绰号呼之。"亚父"的使用就应该是这种情况。范增隐而又出,所以用姓名与绰号并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范增为什么是项羽的亚父?对“亚父”称呼的曲解
对“亚父”称呼的曲解《鸿门宴》中的范增又称亚父,一般对亚父的注释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亚,次。”这个解释大约源自《史记集解》:“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但是,对这条注释可以提出许多疑问:一、范增当时是70岁的人了,而项羽只有24岁,如果项羽尊敬范增,依当时人辈分的岁差,应当称之为爷爷、祖父,称为“大父”才对,称范增为“父”不但不能算是尊敬,反而是小看了老爷子。二、范增本是项梁的谋士,是项梁死后留给项羽的“遗产”,如果让项羽自己选择的话,恐怕不会用范增。两个人的政治见解、脾气秉性大相径庭,总是别别扭扭的,直到弄得项羽怀疑亚父通敌,最后项羽硬是把范老头给气死了。两个人是这样的关系,项羽没有理由尊称范增为“亚父”。三、项羽也确实没拿范增当父辈对待。鸿门宴上的坐次是: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如果亚父享受的是父辈的礼遇,应该和...
· 解析项羽的“亚父”范增为什么会离开项羽
范增曾被项羽称为“亚父”,他也的确配得上这样的称呼。范增受好友项梁死前相托,在项梁被杀之后,冲过重重阻碍,找到了项羽,并且尽心尽力的辅佐他。项羽也正是因为有了范增的辅佐,才在前期把刘邦打得像条丧家之犬般到处逃窜。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后来项羽中了刘邦手下谋士陈平的离间计,开始怀疑范增的忠心,范增无奈只得离开项羽。这只是范增离开项羽的一个原因,范增离开项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范增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不能忍受军营之中的艰苦生活了。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刘邦准备向项羽提出求和,本来项羽是准备同意的,但是在范增的建议下,后来又拒绝了刘邦的求和。项羽和范增开始猛攻荥阳城,刘邦手下的谋士,陈平向刘邦进献了一条反间计。果然,粗枝大叶的项羽中了陈平的离间计,他开始你怀疑范增已经投靠了刘邦,开始削弱范增的兵权。最后,范增为了稳定军心,只得请辞。其实,范增早就有离开项羽的想法,因为范增出山反秦的时候,已经是一个...
· 范增为什么被项羽踢开?亚父范增的悲惨结局
导读:汉三年12月,刘邦在荥阳和敖仓之间运粮食的甬道,经常被楚军侵夺,导致汉军得不到粮食补给,人心不稳。为了摆脱困局,刘邦问经常能出奇谋诡计的陈平是否什么好办法,让项羽消停消停。陈平说,项羽所以靠的人不过是项王骨鲠之臣范增、钟离昧、龙且和周殷等人。而项羽为人喜欢猜忌人,如果刘邦让他陈平使用反间计,就能很轻松地打败项羽。刘邦给陈平重金,让他拿去离间项羽和部署的关系,他首先把钟离昧和项羽的关系给离间了。按照史书的记载,项羽还真很上道儿,竟然开始不信任钟离昧了。到了汉三年4月,项羽攻打刘邦所在的荥阳依然很凶猛,刘邦继续受不了,为此,不得不派人去请和,愿意以荥阳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但范增不同意,撺掇项羽继续攻打刘邦。刘邦在这时候就惦记上范增了。项羽的使者去刘邦大营时,陈平摆出高规格的接待,可发现来使是项羽派来的,就把高规格的礼遇给撤下了,还说了一句,“我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使者,原来是项王派来...
· 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范增作为项羽的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而他最为大家所熟知是那次“鸿门宴”上,他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却最终未能成功。如此机智的谋士,最终的下场又是如何?网络配图秦朝末期,天灾严重、朝廷横征暴敛,人民怒气高涨,陈胜吴广开始了大泽乡起义。这时的范增已经年有七十,项羽也随之揭竿而起,率会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反秦斗争的主力。范增前去投奔项羽,为项羽出谋划策。范增来后,首先分析了陈胜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反秦的策略,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范增为了项羽的霸主事业鞠躬尽瘁,并且看到了刘邦是项羽夺取天下的最大对手,多次向项羽阐明杀掉刘邦以绝后患确保江山的利害关系。网络配图但是,项羽为人注重义气,多疑且自大,一方面认为杀掉刘邦是不义之举,不利于自己重情重义的名声。另一方面自大地认为刘邦无论在才智还是军事策略上尚不足以对自己夺取...
· “亚父”范增其实不聪明
原文标题:历史上的“亚父”范增:智慧还不如稚子与妇人本文摘自《历史的千年之眼》作者:何木风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原文:婴母知废,陵母知兴,成败之理,虽妇人亦能知之。汉非诸杰所得夺也。居巢叟既知沛公有天子气,又曰“亟击勿失”,智出两女子下矣。又外黄舍人儿,年十三,尚能说羽赦外黄当坑者。居巢叟年已七十,顾不能谏羽,使戮子婴、杀义帝、斩彭生、坑秦二十万众,智愚之相去何远哉!——《范增智不如儿女子》范增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项梁在吴会地区起兵的时候,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不过,他却很兴奋,感到机会来了。于是,他去拜见项梁,见面便劝项梁吸取陈涉失败的教训,打消自立为王的念头,立楚王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项梁被他精辟的分析打动了,大喜,便拜他为军师。项梁死后,他开始辅佐项羽。在他的帮助下,项羽一路打进咸阳,把先一步入关的刘邦也压了下去,成了天下的霸主。然而,项羽妇人之仁,在鸿门宴上不顾范增的劝告,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