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何说萧何贪污自毁清誉是君主时代臣子的悲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0
转发:0
评论:0
为何说萧何贪污自毁清誉是君主时代臣子的悲哀,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曾经评价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曾经评价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再深入分析一下,张良在汉朝建国后已经不管事,韩信在被贬为淮阴侯以后基本处于一种被“限制居住”状态;萧何曾经是刘邦的上司,在沛县期间经常资助刘邦,还利用自己官吏的身份多次保护过刘邦。反秦起义时,萧何自觉奉刘邦为“主公”,始终如一,从无二心,是刘邦班底最早、最基本、最主要的成员。张良虽然也较早依附刘邦,但比萧何要晚一些,中间还当过韩国的司徒,刘邦被封为汉王就国时还没有跟随前去。韩信是因为萧何的极力推荐才有机会展示才华的,有句话叫做“成也萧何”,意思就是萧何成就了韩信。这样一比较,萧何对整个汉朝的贡献,似乎又比张良和韩信要大。

  萧何勤于公务,还是在当秦朝官吏时,就通晓法律,办事条理,在一郡公务考核中名列第一。萧何不爱钱财,当刘邦的军队进入秦国都城咸阳时,将领们都争着夺取分刮钱财,唯独萧何进入丞相府,收取了秦朝的所有文献资料。正是靠着这些资料,作为被封在流放犯人地区的汉王刘邦,才能够了解天下基本情况。萧何一生简朴,购置田产必定要在偏远贫瘠的地方,建造家园不求奢华。在他看来,如果后代能像他一样贤能,有了这些足可以安身立命;假如后代不贤能,有权势的人看不上这种地方,不会有意夺取,反而可以保住这些家业,过上普通人的日子。

  然而,这样一个为国家所倚重,为百姓所爱戴,一生简朴的人,却在刘邦死的那一年低价强卖百姓田地,与民争利,而这样做的原因竟然是为了自毁声誉,好让皇帝“安心”!不能不说这是萧何一生的悲哀,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皇权制度下一切清廉臣子的悲哀。

  那么,萧何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

  刘邦担心萧何有异心。

  刘邦领兵东进和项羽争夺天下,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治理巴蜀,平定三秦后,萧何又协助太子监国,镇守关中。楚汉之争,战场形势变换不定,胜负关系经常互换,兵员损失惨重。当刘邦兵败以后,总是萧何征调关中士卒,为刘邦补充兵员,恢复士气,刘邦因此得以和项羽再战。当楚汉荥阳对峙期间,刘邦多次派遣使者慰劳萧何。表面看起来,这是刘邦对萧何的关怀厚爱,但深层次里的事情却不是这样。刘邦在死前把萧何关进了监狱,有一个姓王的卫尉就对刘邦说过:“当时相国留守关中,他只要动一动脚,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地盘就不归陛下所有了。”刘邦担心的就是这个,他自己能够叛项羽而自立,要是萧何有心自立为王怎么办?所以,当时有个叫鲍生的人对萧何说:“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却反过来慰劳你,这是内心在怀疑您呐!为今着想,不如派遣您的子侄兄弟能打仗的人都到汉王身边军中效力,这样汉王才能安心。”萧何这样做了,刘邦果然高兴。

  刘邦担心萧何得民心。

  楚汉相争时期,楚汉两国有一个鲜明的对比,楚国控制的诸侯国和地盘,不是这儿乱就是那儿叛,而汉王国所拥有的巴蜀、汉中以及三秦地区,始终稳定。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刘邦每占领一个地方,马上就会改秦制为汉制,而这些法律和规章的制定执行都是萧何所为。刘邦当皇帝后,在中央政权控制的范围内,社会能够很快稳定下来,也是由于法律的及时实施。由于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萧何赢得了民心。当时就有人说,萧何“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民众都亲附”他,如今全国统一,萧何一如既往勤勉做事,“与百姓关系和谐,受到百姓爱戴”。刘邦当了皇帝,为了铲除诸侯王,连年征战。这和楚汉相争时有一个相同之处,刘邦在前方打仗,萧何在后方理政安国保证前方供应。萧何除了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还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拿出来捐助军队,讨陈豨、平英布都是这样,杀了韩信得到的赏赐萧何也一点儿都没要。

  本来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战时国家经费紧张,大臣拿出自己的钱来支援前线,这对皇帝来说实在是求之不得,萧何主动拿出来不是很好吗?当时刘邦也是这样想的,每当萧何拿出钱财来,刘邦都很高兴。可是,当天下的异姓诸侯王该平定的都平了以后,刘邦就不这样想了。这时候的刘邦想的是:位高权重、能力超强、深受百姓爱戴的萧何难道不是像异姓诸侯王一样是大汉帝国的威胁吗?并不是我们要无端揣测刘邦的心思,当时的人也这样认为,萧何的一个门客就明确的指出,说“萧何灭族的日子不远了”。原因就是刘邦屡次询问萧何的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的关心,而是害怕他“震撼关中”。于是这个门客给萧何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多买田地,并用低价、赊借等手段购买,以便败坏自己的名声。萧何听取了这人的建议,刘邦不但不恼,反而很高兴。

  刘邦平叛归来,拿着百姓的告状信给萧何看,刘邦竟然是笑着说的,可见刘邦是多么的希望萧何“失去民心”!当萧何趁机请求,让民众耕种皇帝所有的上林苑中的空地时,刘邦立刻以“接受商人贿赂”的罪名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因为萧何又一次犯了忌,他又会成为民众爱戴的对象。

  既然萧何犯了大忌,刘邦又把他关进了监狱,已经成了砧板上的肉,可是刘邦为什么没有杀他呢?这是基于两种原因:一是没有人出来说情;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人给萧何说情呢?到了萧何这种地位,感觉自己能说上情,说情又能够起作用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许多有功大臣尚且自顾不暇,谁还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萧何这个人卓尔不群,从来就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势,怕是还真没有铁杆死党。刘邦只是把萧何关了起来,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处理决定,很多人还没有考虑好该不该说情,需要不需要说情。这倒反过来成全了萧何,让刘邦觉得萧何的所作所为只是一个人的行为,并不是一种势力,他大可以放心。有一个人在刘邦面前说过萧何,这个人是个姓王的卫尉,大概就是刘邦的卫队长之类的小官,官虽小,确是刘邦的人。他说了两点,萧何所做都是相国职务范围内的事情、萧何留守关中的时候没有谋取私利,为什么要在现在牟利呢?这个人的话刘邦听进去了,但这个人说的是理,不是讲的情。二是萧何没有辩解。这是一个正直、没有私心的人常规的做法。皇帝铁了心要杀你,辩解毫无用处,只会加速死亡的步伐。皇帝犹豫不决,不辩解既能说明态度好,又能证明皇帝做得对。给皇帝留下了面子,也就给自己多了一线生的机会。

  封建社会,说到底,皇帝不过是一个地主,是天下第一号的地主,这就是皇帝们经常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皇帝管不过来那么多的地,也管不过来地上那么多的事儿,他们只能分一些地出去给他人,也还的雇一些人给他管事,这就有了王侯和官员。作为王侯和官员,必须记住两点,你这个地主不能大过皇帝,你所有的财产都应该是皇帝所赐。如果你想背着皇帝多捞一点,那是绝对不行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把贪污受贿列入十恶不赦之列的原因。不过,皇帝不但爱财,他更贪“心”,当有人把民心拿走,那就意味着他有可能当不成地主,也就是失去所有的财产。所以,在丢掉一部分财产和让人拿走“民心”相比,孰轻孰重一般皇帝都会看的清楚。

  在萧何之前,历史有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管仲奢华张扬,赢得了齐桓公放心把国政交给他,王翦一再向嬴政要赏赐,得到了秦王放心把军队交给他,都等于是把“民心”交给了最高统治者。相反的例子,齐国的田氏把财产全部散给国人,买得了民心,最终齐国改姓,田氏拥有了整个齐国。萧何绝无私心,却不幸触到了皇帝刘邦的最处。

  丞相掌握着一个国家的行政权,只有他最有条件能够和皇帝争夺天下财产,所以这皇权和相权历来也是既配合又争斗,到了明代,朱元璋终于不耐烦了这种争斗,干脆取消了丞相制度。但是,取消了丞相这一职务,不等于丞相该干的事也不存在了,所以这皇帝和丞相两个人的争斗,变成了皇帝和几个人的争斗。如此看来,萧何的悲哀,是整个封建社会所有臣子的悲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萧何为了活命,竟然需要自证其污,自毁声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萧何为何贪污萧何贪污刘邦为何不生气
萧何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刘邦能打败项羽统一天下,萧何在这过程中是功不可没的,他后来还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之一,他修法律,定政策,为汉朝鞠躬尽瘁,可为什么说萧何是个贪官?萧何贪污刘邦为什么不生气呢?萧何贪污前因后果汉十二年,英布起兵造反,汉高祖刘邦御亲自带兵去讨伐,就把宰相萧何一个人留在了长安城。刘邦是一个疑心特重的皇帝之一,他总觉得身边的人会对他不利。所以,每次萧何派人向前线输送粮草时候,刘邦都会问:“萧丞相现在这是干什么?”使者答:“萧相国爱戴子民,除了军区所需外,都会做些一安抚民生、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就郁闷了,你一个丞相这么受百姓爱戴,是不把我这个君主放在眼里么。使者观察到刘邦的不高兴了,于是回到长安后就告诉了萧何。图片来源于网络一门客说:“您不久将要遭到灭顶之灾,会满门抄斩。”萧何感到莫名其妙,就问原因。门客接着说:“你现在贵为国相,是百官之首,自从您入关以来就全心全意的为民着...
· 萧何为何自污名节?刘邦为何没有杀掉萧何?
要说谁是西汉得以建立的最大的功臣,汉高祖刘邦认为非萧何莫属!所以,分封诸侯和给功臣排名次的时候,刘邦把萧何列为第一,分给萧何的食邑也是最多的。西汉建立以后,萧何辅佐刘邦安抚万民,使天下太平,功劳颇著;韩信意图谋反,也是萧何献计才将其伏杀。所以,刘邦对萧何的恩宠越来越盛,不但给他加封五千户,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可是,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肚量容忍像萧何这样尽职尽责的臣子的,有时候臣子太负责,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萧何为了庆贺加封一事,在自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席,文武百官都来庆贺了。那天,萧何府上来了一位名叫召平的门客,他穿着素衣竟然说自己是来吊丧的,在场的人都感到奇怪,萧何则是怒不可遏,他朝着召平大骂:“你喝醉了吗?”召平毫无惧色地回答:“您现在不要高兴得太早,从此以后就会有许多麻烦事找上您的!”萧何不明白召平的话,他问:“我已经位至丞相,还有什么麻烦事能找上我?”召平说:“...
· 是智慧还是悲哀:历史上那些自污的名臣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然而只有萧何笑到了最后。萧何是一个人才,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刘邦当平民、当无赖的时候,人家萧何已经是一个小官吏了。后来刘邦起兵造反,想到了萧何,让他当了县丞,这是萧何当副手的开始。萧何是文官,管的是处理财税、安抚百姓、颁布政令、为军队供应粮草等后勤工作,他做得极为出色。网络配图打下江山以后,萧何在评功中获得了第一名。为此,刘邦恩赐他上朝时可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理。可是萧何处处遵守礼仪。萧何能够平安地当刘邦的副手,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干,而是他性格温顺,凡事听命于刘邦,有好事全让给刘邦,自己能够委曲求全。在日后几十年的副手岗位上,萧何都一如既往地唯命是从,服服帖帖,克己奉公,处处为刘邦着想。在刘邦看来,这个副手既能干工作,又没有野心,是靠得住的,所以他破例没有剪除萧何,君臣得以相安无事几十年。然而,萧何再老练,也有思虑不到的地方。萧何...
· 为何说东汉末年刘虞的败亡是历史的悲哀?
汉末天下大乱,现实宦官当道,黄巾四起,之后各路诸侯带着各自的目的,参与到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有的人等不及的想要篡夺皇权,比如奸贼董卓、袁术之流,有人挟天子令诸侯,比如曹操之流,有人打着另立朝廷,拥立新帝,以抬高身价,比如袁绍、韩馥之流,也有人割据一方,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比如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交州的士变之流。但是,也有人一腔忠义,心怀天下,顾念百姓,比如幽州牧刘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虞是一个英雄吗?是,也不是。刘虞治理地方,很有一番手段。幽州地处边关,和鲜卑、乌桓接壤。这两大少数民族,常年骚扰汉朝边境,劫掠百姓牲口。一旦汉朝出击,则远走大漠躲避锋芒。等到汉朝疲惫,又再次回军。牛皮糖一样,让人不舒服,又没办法。可是,刘虞却化钢为柔,摒弃之前官员的剿灭政策,改为安抚。刘虞以德行信义善待幽州百姓,善待周边的少数民族,让鲜卑、乌桓等部落酋长们意识到,一旦和汉朝交好,保持幽州界...
· 是智慧还是悲哀?揭秘历史上那些自污的名臣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然而只有萧何笑到了最后。萧何是一个人才,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刘邦当平民、当无赖的时候,人家萧何已经是一个小官吏了。后来刘邦起兵造反,想到了萧何,让他当了县丞,这是萧何当副手的开始。萧何是文官,管的是处理财税、安抚百姓、颁布政令、为军队供应粮草等后勤工作,他做得极为出色。打下江山以后,萧何在评功中获得了第一名。为此,刘邦恩赐他上朝时可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理。可是萧何处处遵守礼仪。萧何能够平安地当刘邦的副手,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干,而是他性格温顺,凡事听命于刘邦,有好事全让给刘邦,自己能够委曲求全。在日后几十年的副手岗位上,萧何都一如既往地唯命是从,服服帖帖,克己奉公,处处为刘邦着想。在刘邦看来,这个副手既能干工作,又没有野心,是靠得住的,所以他破例没有剪除萧何,君臣得以相安无事几十年。网络配图然而,萧何再老练,也有思虑不到的地方。萧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