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朝主战名将董福祥:从甘肃的土匪到清末重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22
转发:0
评论:0
清朝主战名将董福祥:从甘肃的土匪到清末重臣,董福祥一生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政治风云,他以一个普通的农民,统帅号称数十万之多的

  董福祥一生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政治风云,他以一个普通的农民,统帅号称数十万之多的流民队伍转战甘陕,继而转身投入清军,并成为清军方面大员,一时为清廷最高统治者所倚重,令中外侧目。但就在他的仕运如日中天之际,中国世纪之交的一场巨变,使他从政治的峰巅跌入低谷,从而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军事政治生涯。可以说,董福祥是晚清人物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他的发迹史就是一个谜。

  董福祥一生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政治风云,扮演过多重角色,而正是这些角色之间的变换记载了他的发迹史。

  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环县毛井王朝山(清代属固原辖)人。他的父亲董世猷为当地“哥老会”首领,为人豪爽,“好赈人急而嫉恶如仇”。董福祥兄弟三人,排行老二,自小受家风影响,嗜好拳技,慷慨侠义,喜结交绿林中人,常往来于帮会,地方豪绅对他存有畏惧之心。  受家庭与环境影响,董福祥的军事政治生涯开始于团练活动。因为人民斗争的连续不断,团练在清代连绵不绝,但却不是固定的组织,一直只是清朝用来配合清军活动的临时性辅助组织。所以它有事则兴,事息则散。董福祥所率领的团练亦属如此,是西北特定事变下的产物。

  同治初年,陕甘回民起事占据陇东,董福祥利用其父与“哥老会”的关系,与张俊、李双良组织团练,保卫地方安宁,一时追随者络绎不绝,势力不断壮大。安化县把总王蔼臣不愿意看到董福祥坐大,于是将他捕获,押入囚笼,对他施以开水烫顶酷刑,狱卒不忍心,谎报董福祥已死,弃尸荒郊,侥幸的是他被一老妪救回家中医伤。董福祥大难不死,遂重整旗鼓,与官兵对抗。这样,董福祥开始由服从清朝的团练转变与清军对抗的“匪”。此后,他率领的“匪军”为清军金顺部所败,退至陕北三边。董福祥由团变“匪”就在这一时期。其究竟何时与官府决裂难以考究,实际上这是一个充满斗争的过程,不会是突发的。研究者指出,最早记载董福祥为“匪”的是陕西巡抚刘蓉同治五年(1866)五月的奏折。奏折称,据同知鄢太愚、总兵段登云察称“四月二十日探报甘省逆回董福祥、高万锰、叛匪曾得胜等聚众万余,窜踞安化属之枣子碥、王家坳、范家坳、黑老虎山一带地方”,清军两次攻击,俘获“协从”以千计。几乎同时,该年四月庆防统领张在山亦报告:“土匪苏存鸿勾同伍彩臣等溃勇屯踞西沟一带,围攻民堡,肆行抢杀。”

  同治中期,陕甘总督左宗棠进兵西北,董福祥在三边被湘军统领刘松山部打败,同治七年(1868)遂投降刘松山。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他仕途的开始。他的军事才能被刘松山所赏识,委任为前敌总指挥。董福祥所部选精壮三千多人编为董字三营,董福祥为指挥自领中营,张俊领左营,李双良领右营,随松山出花马池(今宁夏盐池),攻克灵武,直逼回军据点金积堡。同治九年(1870),刘松山为回军所伤阵亡,由其侄刘锦棠统军,冬季攻克金积堡。董福祥因作战有功,擢升都司,受命镇守金积堡。

  同治十一年(1872),董福祥以参将率部随刘锦棠进军河州,打败甘肃回军马占鳌部,迫使马占鳌投降,陕西回军白彦虎部败入新疆。董福祥因回军“有功”,官至提督,镇守河西。光绪元年(1875),左宗棠率部出关追击白彦虎残部,反击阿古柏侵略势力。董字三营为刘锦棠部先锋。途中,大风骤起,沙尘蔽日,清军皆不能进。惟董字三营久处西北,不避风沙,冲锋在前,相继收复乌鲁木齐,攻克玛纳斯城,首战告捷。光绪三年(1877)四月,左宗棠令全军三路并进,直取南疆,董福祥率部翻越天山,急行军一千二百多里,攻克南疆门户达坂城。接着马步兼程,收复托克逊城,俘敌二万余众。五月,敌酋阿古柏为部下所杀,白彦虎败入俄境,投降沙俄。八月,清军追歼南疆残敌,接连攻克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城,随后收复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以及和阗四城。至此,新疆全部收复,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董福祥在西征中“无役不从,战功威重,久为诸将之冠”。以军功赏穿黄马褂,世袭云骑尉,任阿克苏总兵,驻防哈城。光绪十六年(1890)擢升喀什噶尔提督,十七年调任乌鲁木齐提督,二十年晋尚书衔。董福祥西征和驻守新疆计十九年,御敌戍边,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整修道路,发展农业,朝野赞颂他“名重边陲,功留瀚海”。

  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为董福祥和其甘军的进一步崛起提供了契机。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京师震动,董福祥奉命率甘军进京,屯兵驻蓟州一带。护卫京师。第二年,河州、湟中等地又爆发回族、撒拉族人民反清斗争,清政府任命董福祥为甘肃提督,率部剿灭,河湟的反清斗争平息后,董福祥因功晋升太子少保。

  光绪二十三年(1897),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次年戊戌变法,董福祥奉命率甘军进京,甘军编入北洋军武卫军,任武卫军统领,驻防直隶、山西。其时,外国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京津一带爆发义和团起义。在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推动下,载漪、董福祥等主战派官吏亦奋起抗击侵略者。二十五年(1899),董福祥再任甘肃提督。二十六年(1900)月五月十三日,董福祥奉命率部进入北京,驻守永安门。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明目张胆,乘车出迎八国联军,董福祥令营官将其刺杀;五月十八日下午,德国公使克林德带领水兵在东单牌楼附近向巡逻的清军挑衅,董福祥下令其部将其。井配合义和团打退入侵廊坊东站的侵略军,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七月十九日,八国联军自通州逼近京师,董福祥率甘军在广渠门英勇拼杀,后撤至东便门、朝阳门、正阳门一带与俊略者血战,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其将军。时人称赞“最为奋勇者,唯董福祥一军”。七月二十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西逃,董福祥担任随护大臣。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后,董福祥被侵略者指控为“首凶”,强令清政府将其诛杀,慈禧因其护驾有功,素有劳绩,着即革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董福祥由西安回到金积堡,耕田隐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初九卒于宁灵厅(今金积保),终年六十九岁,遗嘱将他多年储银40万两上缴国库,以充军饷。九月,他的遗体安葬于固原南乡十里墩官山。同时,在南乡官道竖立“董少保故里碑”一座。

  可以说,清末人物中,董福祥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董福祥由团练到“匪”至最终变为清末宫廷重臣,他传奇的发迹史就成为一个永远需要开掘的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末重臣岑春煊
· 细说历史——从董允到樊建
?蜀汉的这一本账,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便没有什么“进项”,只是姜维在今日的甘肃青海略有作为而已。比起魏、吴两方,蜀汉却也有它的优于魏、吴之处;没有权臣之肆意废立,没有宗室之內的骨肉相残。后主虽则十分平庸,却也不曾糊涂得像孙权晚年一样。后主也很幸运,有一连串的文臣,从董允到樊建,忠心办事,使得国家的庶政始终没有违反诸葛亮所留下的规模(其中只有一个陈祗,成绩较差)。董允是董和的儿子,董和是诸葛亮的同僚兼好朋友,原籍益州巴郡,寄居荆州南郡。在汉朝末年回益州,在刘璋下面当过几任县长县令与“益州郡”太守,富有行政经验。刘备拜他为“掌军中郎将”,叫他陪同诸葛亮处理“左将军府”的种种事务。那时候,刘备除了仍自称曹操一度向汉献帝推荐他担任的“左将军”以外,已经同时又自称为“大司马”。所以,他的“左将军府”的正式名称,是“左将军大司马府”(诸葛亮的官衔是军师将军,比董和的“中郎将”高)。董和与诸葛亮两人之间,相...
· 中唐罕见名将:从小兵到逆袭封侯的名将董秦
中唐时期的李忠臣(董秦)也算是个名将了,虽然他从小兵做起,大字也不识几个,但是,他也凭着自己出色的才能,从枪林箭雨中,硬生生地杀出一条升官之路,一直爬到了中央。成为司空,同平章事,算是人臣尽头了。未当方面大员之前,他夹起尾巴做自己的小兵小将,一副李唐纯臣面孔,一如皇帝赐给他的名字一般是个忠臣,但是,当他升任淮西节度使,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后,各种劣迹,就如狐狸尾巴一般冒了出来,什么蛮横暴虐啊,什么贪恋美色啊,什么任人唯亲啊,什么驭下无方啊,总之,各种政治败笔,全数出场。或许武将难得,尤其是李忠臣早期表现相当不错,所以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反而继续稳坐中央,参加各种朝会,并且他说的很多话,都被皇帝老儿唐德宗李适采纳。就如他救了两个人的事。救人本是好事,尤其是从皇帝手里能“龙口夺人”,那是相当的了不起。但是,得看救的是谁,怎么救,这人应不应该救。他救的第一个人是张涉。张涉是个大人物。早年,他...
· 南姓从陕西渭南到甘肃通渭的迁徙
据南氏家谱记载,会宁南姓来自通渭,而通渭南姓来自陕西渭南。明代万历年间,朝廷委派陕西渭南人南思忠任巩昌卫指挥,他和他的家人从渭南启程,一路西行,来到巩昌,先安家于秦安,后迁居通渭。这方面的情况《通渭县志》也略有记载。如果从那时算起,南姓在通渭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据《明史》记载,明朝初期,朱元璋沿边境设立了许多卫所,寓兵于农。卫所将士可以带家属前往戍地,三分戍守,七分屯种。跟随南思忠而来的这部分南姓人口扎根于通渭后,经过繁衍,不断壮大,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光绪十九年编修的《通渭县新志》中记载,通渭境内战乱从同治元年即已开始。兵患不断,饥疫连连,这就难以避免的造成了人口的减少。《通渭县新志》卷4《灾祥》中记载“同治六年(1867年)秋大疫作,除夕禳之。七年春大饥,人相食,斗粟至十千有奇”。1990年版《通渭县志》中载,民国17年(1928年)通渭大旱,次年饥饿死亡5万人。这个数字明显超过了民...
· 重臣李卫是如何从家奴奋斗到正一品大员的?
李卫是清朝雍正年间的重臣,在雍正在位期间,他平步青云,成为皇帝的得力手下。李卫本来是雍正府邸内的一名家奴,但是因为雍正在争夺皇位的时候,身边缺少人手,就用了自己的家奴来替自己效力。那么李卫是几品官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卫最后做到了直隶总督和太子太傅的职衔。直隶总督是管理着当时的直隶、山东、河南三个省份的军政、漕运等事务,权利非常大,是清朝封疆大吏的首臣。直隶总督在当时是从一品,因此李卫在当时的官衔是从一品。清朝的官衔分为九品,每一品有正负之分,李卫的直隶总督一职就是从一品。虽然有官品之分,但是官职的实际权力相差很大。例如一些京官,虽然品位很高,但是实际权力很小。再有一个,京畿附近的官员比地方官员的品位高,例如京师的知府是三品,而地方的知府只是五品。李卫后来在直隶总督任上,还担任着京官,例如有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一职,这两个职位也是从一品。李卫后来被封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傅是正一品,这个时候,李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