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湮没的英雄:日军将领中竟有一个大明卧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8
转发:0
评论:0
湮没的英雄:日军将领中竟有一个大明卧底!,近年谍战剧走红,说的基本是国共间的故事。万历朝鲜战争中,却有一个流落到日本的

  近年谍战剧走红,说的基本是国共间的故事。万历朝鲜战争中,却有一个流落到日本的明朝人,机缘巧合在侵朝日军中当上了一营主将,他心怀故国,和明军暗通情报,在战场上火烧敌营,立下奇功,随后飘然而去不知影踪。

  不是小说,不是电影,不是杜撰。

  这个四百年前的“余则成”,身世神秘,机智万端,堪称那个时代大明的第一卧底。

  1、一封奇怪的书信,引出两个明朝间谍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8月,援朝明军的总兵董一元率部,与日军隔着晋江扎下营寨。晋江的南面称为望津,日军凶悍见长的岛津义弘部,就驻扎在这里。四十余里的晋江南面,日军修筑了望津、东阳、泗川、永春、昆阳、金海、固城、新寨等八座寨垒。

  两军对峙了一个月,率领浙江兵的游击茅国器对董一元献策道:“细看倭营,自望津以至新寨,势若长蛇。望津为蛇首,击碎蛇首,其它便势如破竹了。”董一元深以为是,但敌军阵势齐整,晋江不能飞渡,只得耐心等待战机。

  战机却突然来了。而且,是自己送上门的。

  一天,茅国器部下的哨兵发现一个怪事:一个朝鲜妇女公然从日本营寨中走出来,却没人拦阻。哨兵等她走近,就问她缘由,朝鲜妇女语言不通,只是从贴身处取出一张纸条。

  纸条上,用汉字写道:“此妇将度异域矣。吾甚怜之,捐资以赎放还故土。天朝兵将当怜其穷困,勿加杀害。”书信的结尾处则写道:“知吾姓者,令公之后,埋儿之父。问吾名者,有或之口,无才之按。理心书。”

  这样一封无头无尾的书信,从日本营寨中送出,委实太令人吃惊了。

   明军营帐中,茅国器左看右看还是不明白,特别是结尾的那段话疑似谜语,茅国器是个武人,哪里能解得开?于是,他叫来赞画(随军参谋)诸葛铸来商量,果然文人机灵,诸葛铸一下就破解了字谜:“令公之后、埋儿之父为郭,有或之口为国,无才之按为安。写书信的人,姓名叫做郭国安!”

  令公是指唐代名将郭子仪,埋儿之父是指晋代埋儿奉母的孝子郭巨。谜语的确解得不错,那么,这个解救朝鲜妇女请求天朝兵将怜悯的郭国安到底何许人也?他为什么在日营里?他是中国人、朝鲜人还是日本人?

  无巧不成书,明军营中还真有个人知道缘由。

  此人叫史世用,一听说这事,当即兴高采烈地跳起来:“我知道这个人!郭国安是华人,当年在日本和我很熟悉,誓死相约报效本朝。他如今在倭营,我军有内应了!”

  慢着,这个史世用又是何人?他为何到过日本,还和郭国安见过面?

图:斗笠下的日本武将,究竟是何面目?

  这事的原委,还得慢慢道来。

  史世用,是明朝派往日本的间谍。

  早在日本侵略朝鲜之前,明朝的情报机构就开始行动了。兵部尚书石星秘密从锦衣卫里选拔出了几个谍报人员,准备潜入日本刺探情报,其中,“貌颇魁梧,才亦倜傥”的史世用,在万历二十一年受福建巡抚许孚远派遣,乘坐海商船只,一路抵达日本九州的萨摩。

  据万历年间明人诸葛元声的《两朝平壤录》记载,史世用是明代隶属南京的武进人,出发前是锦衣卫里的名色指挥。“名色指挥”意思是挂头衔的指挥,和“见任”的实职有所区别。

  史世用到了萨摩州后,首先联络上福建裔明人许仪后。许仪后此人,我在前文《中日死磕史》提到过,他是被倭寇掳到萨摩的福建医生,凭借高明的医术深得萨摩藩主岛津家的信赖,他是第一时间向大明发出“日本将侵略朝鲜”情报的功臣。

  有了地头情报员许仪后帮助,史世用四处搜罗情报,还面见了萨摩岛津家的重臣伊集院忠栋。几年后,史世用辗转归国,被派往朝鲜当随军参谋,他将掌握的日本情报汇报给了朝鲜人,被朝鲜国王李昖赞为“当世奇士。”

  毫无疑问,史世用就是在萨摩逗留期间,认识了在萨摩军中效力的郭国安,两人相约效忠大明,这才引出几年后的这一幕。

  2、潜伏英雄“火烧敌营”

  明军得悉郭国安的身份后,立刻派史世用与之秘密联络。联络中,又获悉了一个更好的消息:日军望津寨的主将,就是郭国安本人。

  被称为日军“蛇首”营寨的主将竟然是心向大明的卧底!天佑大明也!

电影《锦衣卫》只需换个日本城堡的背景画面,主角就是史世用。

  下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茅国器命人混入日营,与郭国安约好,几天后明军大举渡江进攻,让郭国安同时纵火烧毁日营粮草,举火为信。郭国安慨然应允。

  不日黎明,茅国器部强渡晋江,日兵纷纷出寨堵截。突然望津寨中大火冲天而起,烈焰烧的满天皆红。见粮仓重地起火,日军大惊慌忙后退。明兵乘机抢渡到南岸,一阵追杀夺下了望津寨。

  郭国安放的这把大火,烧了二日二夜,烟焰不息,乘胜追击的明军连续攻占其他寨子,日军余部丧魂落魄,一路退守到泗川主将营寨。

  明军几天内屡克日军营寨,一路打到敌军主营,军威大振。只可惜,此后董一元在进攻泗川新城的过程中,轻敌冒进,战斗中大营的火药突然爆炸,以至于功败垂成,被岛津义弘的萨摩兵打了个反击,死伤惨重。

  看到这里,有人肯定要担心,郭国安的反戈行为没被日军发现吗?

  就是没发现。没有这份机智,怎么当卧底?因为在此后的两军和谈时,我们又看到了郭国安的身影。

  九月和十月,明朝通过琉球和许仪后的密报获悉了丰臣秀吉的死讯,但此刻日军大本营的撤军命令还没到,游击茅国器再次出马,他派遣弟弟茅国科去会见岛津义弘,晓以利害,劝其撤兵,“郭国安从旁赞之,义弘诺。国安私谓国科曰:‘国有大故,势将疾归,所恃者釜山数月粮耳,粮尽当归矣。’已而,清正粮果尽,告借义弘,义弘不许,清正乃先撤尉山之师,义弘、行长以次而撤。”

  由此可见,许仪后、郭国安等在日本的明人卧底,对明军结束朝鲜之役功不可没。而郭国安此后就失去了联络,我们无从知道他最后的下落。

  这些难得的史料记载,出自明人茅元仪的兵书《武备志? 占度载? 朝鲜考》,真实度没有丝毫问题。茅元仪可不是一般文人,他是当时著名的兵法家,曾任辽东经略杨镐的幕僚,后来还在辽东与袁崇焕共事过,担任过副总兵,与清兵战斗过。

   关于神秘的郭国安,日本战后的史料上也有提及,估计那时候他的身份已经。如成书于江户时期的《日本外史》如此记载这场战斗:“会明捕虏郭国安在望津。送款于一元。约为内应。举火为信。至期。国器引兵临江。我兵亦出寨临江。已而寨中火起。吾兵顾而救之。明兵乃渡。陷望津。”

  从日本人的记载看,郭国安是个“明捕虏”,即被俘的明人。但是郭国安是明朝哪里人?如何被俘?如何混入岛津家当上一营主将?可惜史料实在太过缺乏,郭国安的原始身份,就像他写的书信一样,一团谜。

  不过,至少通过两国零碎的史料,已经拼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明卧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墨家为什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传统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它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没有影响力。——甚至即便是文本上的《墨子》,《汉书·艺文志》记载尚有七十一篇,但现在只留下五十三篇,而且这五十三篇亦是幸亏葛洪把墨子写进《神仙传》,使《墨子》得以托庇于《道藏》而留存于世。为什么墨家下场如此悲凉?是墨家思想不够高明么?应该不是。墨家思想体系充满了伟大的人道主义色彩与科学精神,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它依然是那么...
· 本来占优的日军部队,为什么在瓜岛中输的这么惨?
在战役开始之初,日美双方在舰艇、飞机、兵力上相差无几,日军在航母、战列舰等大型军舰方面还稍占优势,但战役的最后结局,日军遭到了巨大失败,原因何在?第一在战略上,日军的作战企图大大超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日本一直存有扩张野心,其基本原则就是扩张,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每当占领一地后,为了守住占领的地域,就要进一步去占领附近的其他要地,即使遭到了反击,也不愿主动放弃,这就违反了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所说的“进攻力量会逐步削弱”的规律。说得浅显一点,就是进攻方随着战线的推进,需要防御的占领地区和至关重要的后方交通线越来越多,所使用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多,而用于第一线的部队逐渐减少,相反防御方随着战线的缩短,兵力逐步集中,因而第一线的部队越来越多,于是随着双方前线兵力的对比转变,防御方一旦兵力大于进攻方就可以发动反击,从而使战局发生转变。也就是说,进攻方的攻击行动,如果超出己方力量的极...
· 田单:看小小将领如何成为一个复国大英雄
战国时期齐国田单原本只是一个基层的小官员,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后来燕国大举进攻齐国,齐国最终退守即墨与莒城两地。就在齐国即将面临灭亡之际,田单在即墨挺身而出,带领即墨残兵败将极力反击,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击败了燕军,使齐国转危为安。战国时期齐国是历史大国,齐宣王死了之后湣王即位,大举进攻临国,由于连年对外征战内耗了不少国力。当时燕王想攻打齐国,但是齐国地域广阔,以燕国的实力无法战胜齐国。当时燕国有个有名的将领名叫乐毅,是个很了不起的将士。他联合其他周边国家一起大举进攻齐国。燕王当时很重用乐毅,进攻齐国的重任都交到了乐毅手上。乐毅带领军队一度攻下了齐国几十个城市,齐国被迫退守即墨和莒城两个城池,即将步入灭亡。就在齐国灭亡之际,田单带领齐兵在即墨拼死反抗复国。田单知道想要打败燕军将领乐毅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时力量悬殊太大,不能硬拼。田单一向巧于施计,当时燕昭王病逝燕惠王继位,而燕...
· 大明王朝的五位顶级将领,缺了一个就不是大明王朝了。
历史上的各朝各代的王朝中,每一代都有他的特点,在朱元璋开创明朝。在1368年的正月四号,在应天登基,国号为大明,大明王朝前后延续了300多年的统治,这里的历史人物都是铁骨铮铮浩然正气。种种政策体现着大明王朝的独特韵味,明朝时期,经济发达,国立后期也得到了恢复,在这么多年的沧桑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名将。横戈跃马杰出的抗倭将领邓子龙,是当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也是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他出生在江西丰城,出生年份一共有两个说法,一个是1528年到1598年,还有一种是1531年到1598年,他精通天文地理,还善于骑射,除了打仗还能言诗词,书法等。万历年间他跟随张元勋,讨伐过山贼与巨盗,后来担任守备,接着掌管浙江都司,征讨民金道侣不负众望。在万历十一年时候,前去抗击缅甸,成功击退缅甸军队,直捣敌军老巢,活捉缅甸军队的首脑,最后使边境蛮人归顺明朝。后来有人想要剥夺他的官职,邓子龙和刘綎两个营发生冲突,邓...
· 中国朝代更迭的乱世中竟有一个富饶的吴越国!
这事得从唐朝末年说起,那时群雄四起,天下大乱,冒出了一个叫钱镠的英雄,通过自己的才能迅速建功立业,在其家乡两浙颇有威名。此人咱之前有过介绍,具体可点击:一句话把唐末黄巢大军吓跑的一代英主。公元895年,钱镠的老上级大蠢人董昌造反称帝,国号大越罗平,建元“顺天”。为什么说他大蠢人?因为篇幅有限,我们把他折叠到了这里:唐朝末年群雄四起,有一位蠢人称帝闹了大笑话!钱镠早就觊觎越州了,听说董昌称帝,知道讨伐董昌的机会来了。但为了不做得那么露骨,他还是先聚集了手下的文武官员讨论。他说:“董昌过去是我的同乡,现在是我的邻藩,曾经有过丰功茂绩,崇名厚禄,现在却大胆妄为成立非法政府,我受朝廷之恩,位至将相,应当发兵征讨。念在他的恶行刚刚开始,或者还能痛改前非,我们先写封信给他,劝他改邪归正,免遭覆族之祸。”众人听了,一齐赞叹:“钱公,你真是个厚道人。”于是钱镠写了封信给董昌,信中说,“与其关门作天子而招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