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陈庆之的成功:萧衍力排众议启用的宠臣“小书童”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7
转发:0
评论:0
陈庆之的成功:萧衍力排众议启用的宠臣“小书童”,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他自幼追随梁武帝萧衍,实际上一直作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他自幼追随梁武帝萧衍,实际上一直作着书童的角色,性情嗜好与萧衍也相像,可谓臭味相投。?衍喜欢下棋,据说就算半夜里萧衍兴之所至,要下围棋,周围亲随都酣睡不醒,唯有陈庆之,随叫随起,而且精神很好,两人总能棋逢对手,杀得不亦乐乎,所以萧衍一直将陈庆之视为心腹,极其亲善。

  陈庆之性格安静谨慎,怎么看都不像武将的材料,与当时纵横疆场的名将相比,实在有太大的不同,萧衍刚开始实在看不出他在军事上会有什么才能,要不是那么会巴结主子,这块淤泥里的黄金还真会被埋没。

  个人才能上说,他箭术奇臭,据说射不穿札,马术功夫也很差劲,从哪里看都不像个武将样子,但是陈庆之自己却有数得很,他跟随萧衍创业?时候,就耗散家财,结交了一批所谓的豪杰之士,经常没事的时候思量建功立业。按常理,陈庆之会做一代有为的文臣,作为梁武帝亲近的顾问大臣,或许兴盛一时的萧衍王朝不会被侯景给折腾得奄奄一息,但是不然,陈庆之渴慕的是军功。

  好在他跟对了主子,萧衍也被陈庆之的忠心感动,开始被任命为奉朝请(官职)。

  后来,在北魏造反没成功的元法僧请求投奔梁朝,陈庆之被任命为虎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领各路军队去接应。那时候接受投降,需要大动干戈地接应,不然投降部队很容易就会被对方围剿,在这次不大的军事行动中,陈庆?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萧衍顺水推舟,就加封他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

  接着一次军事行动,让陈庆之开始初露峥嵘,这次任务是送豫章王萧综去镇守徐州,陈庆之这回遇到一个难题,萧衍的这个儿子不认老爹,这事说起来很有些传奇。

  萧衍夺了齐东昏侯的江山,自然将人家的那些美女娇娘也给挑挑收拢去,东昏侯的宠姬吴淑媛长得美艳,给拉到后宫来了。谁想这位吴淑媛七个月后,就生了个儿子,这不合常理啊,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儿子不是萧衍的,但是萧衍倒没显得多么排斥,对他还很亲善。

  宫中的议论,吴淑媛自然听得最多,她开始?这个儿子忧虑了,后来人老色衰,萧衍也不大理会她了。吴淑媛秘密找到自己的儿子,对他说:“你七个月就生了,与其他皇子没法比,如今你是太子的二弟,能保住你的这份富贵就是幸运的了,千万别往外泄露这个秘密。”萧综这个家伙是个性格极为倔强的人,认定的事儿,决不回头,这次谈话之后,他自己开始怀疑了,自己到底时不时皇帝的亲儿子,这个问题对他太重要了,他必须搞个清楚。

  当时又没法验DNA,要知道是不是其实只有他娘知道。不过萧综不像早产儿,如果是早产儿,在当时养育条件下,就算是皇宫大院,也不会长成那么孔武有力的壮士。

  吴淑媛并没有告诉萧综到底他是谁的儿子,原因就无从分析了,只能按上边猜测的或许她自己都不知道。

  自此之后,萧综心里多了份心事,白天和平时一样,谈笑如常,夜里却在密室中偷偷祭祀南齐祖宗七庙①,但是他并没有认定就是故齐的后裔。怎么办呢,他想了个主意,偷偷潜入齐东昏侯的墓地,找到尸骨,沥血于骨,渗入,在此时,他认定了,自己一定就是这东昏侯的儿子了。于是心里便有了异心,不能在这皇宫里常待了,与自己的皇帝老子有了杀父之仇了。

  他开始悄悄准备,他本身体格就很健壮,武功也好,能手制奔马,可见其健壮。另外,他散尽家财,衣服都穿破旧的,其他的全部用来结交朋友,培育心腹,还在房间里放满沙子,天天在沙子上奔跑,把脚磨砺出厚趼来,史载其可日行三百里,这一切都是为日后反叛梁朝作准备。

  同时,他派人与北魏的重臣萧宝寅联系上了,认为叔父,就是一家子了,萧宝寅也代表故齐皇族正式承认了这么个侄子。

  萧综就想办法让皇帝老子把他调到北边边境去,那样想走就太容易了,磨破了嘴皮子也没说通,后来出任南兖州刺史,不见宾客,处理政务词讼也要垂帘听政,不让大家看见他的真面目。


  机会终于来了,萧衍不知作何想法,派这个宝贝儿子去镇守徐州,还派了几个朝中名将作为辅佐,一起来到北边,萧综这时得意啊。

  开始时候,手下将领在身边,想走也没那么容易,北魏这边派了安丰王延明、临淮王元彧带领十几万大军与南梁对阵。别看北魏十几万大军,却丝毫不占上风,大家一看谁领军就知道结果了,特别是这个临淮王,简直就是个奸猾无能的家伙,可老是受重用,可见皇室无人啊。

  后来,萧衍听说北魏派出十几万大军将儿子围困起来了,怕他失败,到底是心疼儿子,就发出旨意让他班师回朝,退兵了事。

  可萧综可不这么想,好容易等来镇守边疆的机会,不能回去,就秘密派人与元彧他们接触。开始元彧他们很怀疑,这是不可能的事,要是一个将官,投降也就投降了,对方却是梁武帝的儿子,这怎么可能啊,是不是诈降啊,两军对垒,不能有一点差池。后来帐下有个监军叫鹿悆的,觉得这事儿有门,决定亲赴南营摸摸情况,这事让谁也不敢干,既然有人愿意去,那元彧顺水推舟,就让他去了,这鹿悆还真与萧综秘密勾搭上了,骗过大将胡龙牙与成景俊,然后趁夜与萧综及几个心腹,偷跑到北营。

  第二天,北魏军事大叫:“你们的豫章王已经到我们这里来了,你们还守什么城啊,是投降是继续顽抗,你们看着办吧。”大家一听,好好的怎么会跑敌军里了,赶紧四处寻找,见萧综的住处关门闭户,没人了,这才慌了,梁帝老子的儿子都投降了,咱们还这么拼命干吗呢,四散而逃。

  只有陈庆之镇定地带着他的部队撤退得比较完整,算是保存了实力。

  这次事件让萧衍简直是痛心疾首啊,太丢人了,萧综也在北魏大张旗鼓地认祖归宗,天知道他到底是谁的儿子啊,连萧衍自己都糊涂了,他也不知道这个家伙到底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了。

  后来,陈庆之又在浔梁之战中击败北魏大将丘大千等,拜升东宫直阁将军,赐爵关中侯,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也有皇帝顺水人情。

  再后来的涡阳之战,比较充分地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梁大通元年,陈庆之随领军将军曹仲颖进攻北魏涡阳,北魏派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率领十五万大军救援,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仗。在元昭的部队前锋进军到陀涧的时候,南梁军队正按兵不动,严阵以待,陈庆之坐不住了,军贵神速,战机也是稍纵即逝的,哪能在这里紧张地等待攻杀啊。便提议出奇兵对魏军前锋迎头痛击,但是将军韦放却认为,对方前头部队肯定是最厉害的,打赢了不足为功,战败了肯定大受挫折,锐气丧失,不如严阵以待以逸待劳。这个说法肯定是有道理的,中规中矩,但是战争讲究中规中矩吗,尤其对于一代奇将陈庆之先生,在他眼里这种战术简直是不能容忍的愚蠢。

  他显示了独到见解与惊人的勇气,你们既然要等着就等着吧,那我自己去。陈庆之地位确实特殊,怎么说也是皇帝近臣,大家还是让他三分的,虽然不是主将,但陈庆之还是有权力执行自己的计划的,既然他愿意冒险,那只能由他去,大家乐得等着。

  陈庆之领麾下二百精骑,向北魏前锋部队发动奇袭,一战大破北魏前军,让北魏大军都感到震撼,其实战争很大部分来自战士的心理状态,陈庆之这方面用得很好。

  接下来两军对垒,从春天一直打到冬天,南梁军队远来,肯定不宜持久作战,北方军队处于地主地位,状况要好得多了。北魏军队见双方气势开始对自己有利,便准备在梁军后边修筑营垒,驻扎军队,来个铁壁合围。梁军主将曹仲宗开始担忧了,主将要是一退缩,那这仗就没法打了,陈庆之赶紧找到他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靡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陈庆之这手太大胆了,当然现在没史书记载到底陈庆之有没有密旨,估计是没有,后来大胜回朝,萧衍没追究这件事,说明是默认,也是对陈庆之的嘉奖,或者就是真的有密旨让陈庆之处于一个监?的地位也未可知。曹仲宗一见这次不但是一意孤行,还搬出皇帝来了,那好吧,随你便吧,如果真能取胜,自己是主将,怕什么啊。

  此时情况确实凶险,南梁可谓孤军深入,又旷日持久,对方已经围着大军修建了十三座堡垒,互为掎角,是想把梁军围起来吞噬了。陈庆之也将自己逼到绝路了,这场硬仗是必须打下来的,不然身败名裂。

  庆之率精骑衔枚①夜出,一鼓作气,攻陷其中四座营垒,这时候涡阳守将王纬也怕了,投降庆之。其实现在形势还是没有改善,十三座营垒,只?破了四座,任你浑身是铁,能打出几颗钉呢,像尔朱荣打葛荣的状况一样,任你来砍头,你砍得完吗。

  陈庆之显示了作为奇将的风采,在阵前先将俘虏拉出来,然后将杀死的士兵的头颅都摆出来,然后大家齐声狂呼乱叫。这下子守城的军兵受不了了,都心胆俱裂,谁不怕死呢,没有人不怕死的,再大胆的人,当刀架到脖子上的时候,只要脑子清醒,也不想被砍杀的。

  陈庆之用心理战奏效,在南梁军队的狂攻下,魏军大败,史载:死尸填塞,涡水为之滞流。

  这是陈庆之遭遇的最惨烈的战争,他完成得很好,不是主将,却充当了主心骨的角色?

  陈庆之的军功让萧衍简直刮目相看,没想到自己手下的小小书童竟有如此惊人才能,那心里的兴奋劲儿就别提了,发布诏书嘉奖:“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评价是相当高的。

  陈庆之军功其实一半要算在萧衍头上,可说是遇到明主了,换个人,就他这性格这形象,很难受到重用的。

  接下来的经历,才真正奠定了陈庆之一代奇将的地位,那就是七千白袍军横扫北魏的战争了,可惜这次战争的结局却没那么好,一是遇到了尔朱荣,二是遇到了元颢这?鼠目寸光的搭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萧衍为什么让陈庆之护送元颢回到北魏?
梁武帝萧衍是一位清心寡欲的帝王,他在从政期间非常的节俭,也为安定百姓生活和经济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萧衍一生笃信佛教,所以在他晚年时期,对于朝政的治理开始慢慢失去了兴趣,当然修佛之人应该保持平静安宁的心态,可是错在他的身份地位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松懈,所以在萧衍晚年时期爆发了侯景之乱,南梁的势力也开始大幅度减退。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陈庆之陈庆之是萧衍的书童,陈庆之几乎伴随了萧衍一生,可是这个陈庆之的出身不好,所以他的官位始终都无法得到提升,而陈庆之也安于在萧衍身边做普通的事务处理工作。在陈庆之四十二岁那一年,萧衍身边没有可靠的人选,所以就委派陈庆之去接应兵马。这次任务本来很简单,所以萧衍根本也没有过于担心,但是在陈庆之接应兵马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北魏军队的突袭,北魏军队当时有二万人的兵力,而陈庆之这次接应的兵马其实只有两千人左右,按理来说陈庆之是必败无疑,可是在危机时刻,陈庆之的领...
· 书生将军陈庆之的战争神话:陈庆之与白袍军
羽扇纶巾是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对周瑜的描述。盘点历代名将,除了纵横沙场的悍将之外,儒将也不在少数,比如三国时期的陆逊、南北朝时期的陈庆之、唐朝的刘仁轨、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袁崇焕等,都是一介书生领兵,而且还建立了千古功勋。相较而言,历史上的大多儒将征战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在经历若干年波折之后才崭露头角,这或许与他们最终才找到自己的定位有关。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古代书生的终极梦想是登台拜相,领军实在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事,而往往是在阴差阳错之下才成了统兵将军。试想但凡有办法,也不会干这营生,要想当将军当初直接从军得了呗,费这么多年劲读点书,到头来还是干这行,换成谁都憋屈,有点逼上梁山的感觉。但是,古代名将之中,往往创造奇迹的多是那些书生将军。在古代众多儒将之中,陈庆之绝对是一名翘楚。即便与历代所有名将相比,其战绩也堪称战神一级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神,其之前的大半生几乎默默无闻。...
· 陈庆之
生平幼随从梁武帝。从梁武帝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期间散尽钱财,招集将士,常想有一天能为朝廷效力。除奉朝请。普通中,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于彭城求入内附,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儁率诸军应接。还除宣猛将军、文德主帅,仍率军二千,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北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众二万来拒,屯据陟□。延明先遣其别将丘大千筑垒浔梁,观兵近境。陈庆之进逼其垒,魏军一鼓便溃。后豫章王萧综弃军奔魏,众皆溃散,诸将莫能制止,陈庆之乃斩关夜退,军士得全。普通七年(526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陈庆之为假节、总知军事。北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李长钧筑两城以拒之,陈庆之攻拔两城。李宪力屈而降,陈庆之入据其城。转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大通元年(527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今安徽蒙城)。北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陈庆之欲前往迎战,但韦放认为:“敌人的前锋...
· 王承衍:北宋大臣,昭庆公主的驸马
王承衍(947年-998年),字希甫。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北宋大臣、外戚,秦王王审琦之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婿,尚昭庆公主。官至护国军节度、加检校太尉,封燕国公。卒年五十二,追赠中书令,谥号"恭肃"。王承衍幼而端谨善骄射,晓音律,颇涉学艺又好吟咏。父王审琦镇海、寿春时,王承衍皆被署以雅职。开宝初年(968年),王承衍补任内殿供奉官都知。开宝三年(970年),王承衍娶宋太祖之女昭庆公主,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雍熙(984年-987年)年间,王承衍出知天雄军府,兼都部署。时契丹入寇,候骑至冀州,去魏二百里,邻境,城中震恐。适逢上元节,王承衍策契丹不至,下令张灯设乐,与宾佐宴游达旦。众赖以安。次年,王承衍被召还。端拱初年(988年),王承衍改任永清军节度,再知天雄军。吏民千馀,诣监军请为本道节帅,诏褒之。宋真宗即位后,改授王承衍为护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咸平元年(998年),王承衍逝世,享年五...
· 白袍将军陈庆之是怎样的人?陈庆之生平简介
陈庆之,这个原本在史籍上默默无闻的名字,如今闻之也如雷贯耳,尽人皆知。让他成名的是他和他所率的五千白袍军,攻破北魏五十万大军,因此名满天下。被后人冠以“被历史所遗忘的不世名将”、“七千人战胜五十万的绝世高手”、“东方的汉尼拔”等等称号,陈庆之真的有那么厉害?还是人们夸大了他的功劳?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而陈庆之的出身不太好,何以见得?其一,他任职多年一直都没被重用过,可见他基本上没什么靠山,他的后台也不怎么硬;其二,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可见,陈庆之应是寒门出身,而他就是从皇帝的随从一步步做到了武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