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连战三十六员大将的牛人:古往今来的猛将第一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2
转发:0
评论:0
连战三十六员大将的牛人:古往今来的猛将第一人,在中国冷兵器时代,擅长枪、槊的猛将很多,但能使用铁枪的却寥寥可数,正史中记载

  在中国冷兵器时代,擅长枪、槊的猛将很多,但能使用铁枪的却寥寥可数,正史中记载的有五代的王敬荛、北宋的郭遵、金朝的张铁枪、元代的隋世昌,我们熟悉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有“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的事迹。但其中最出名的,却是五代时的这个猛人——后梁擎天柱,人送外号“王铁枪”王彦章。甚至可以说,王彦章是古往今来猛将第一人。《五代史补》里记载了一段轶事:梁太祖朱温在郓州募兵时,少年王彦章报名,同时参军的还有几百人。王彦章向征兵的主将要求当队长,这下那几百人不干了,怒气冲冲地说:“你算哪根葱!草野里的无名小辈而已,凭什么想爬到我们头上,真是不自量力!”王彦章站在主将身边,指着众人说:“我天生雄壮,自己觉得你们都比不上,所以想当队长。你们出言咄咄,一个个好像都很牛逼?这样吧,大凡健儿动不动就说自己不怕死,死不死今天先不谈,谁敢同我一起赤脚到荆棘丛中走个三五圈?你们能吗?!”

  光脚到荆棘地里走路?众人都当他是说笑,没想到王彦章真的当场脱掉靴子,光脚在荆棘丛中若无其事地走了三五圈,居然毫发无损!众人无不大惊失色,没有一个人敢效仿。这事被朱温知道了,惊为神人,从此开始重用王彦章。王彦章从此跟随朱温转战各地,屡立战功,官职也陆续升迁到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各位看官,千万不要以为王彦章的本事就是脚头硬,不怕疼,那只是雕虫小技而已,他真正的厉害之处是冲锋陷阵。《新五代史》载:“(王彦章)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铁枪王彦章。

  前文说过,王彦章打仗时骑在马上,拿着一把别人举都举不动的铁枪挥舞如飞。那么,这把铁枪有多重呢?《资治通鉴》里给出了答案:“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重达百斤的铁枪!《三国演义》中,施耐庵老先生使个大劲才把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写到81斤,现实中王彦章的铁枪居然重达一百斤,而且还不止一杆,一把抓在手中,一把挂在鞍上做备用。通过古今度量衡换算,我们计算出,五代时的一市斤相当于现在的660克,一百斤就是66公斤!我不敢断言王彦章是古代猛将中力气最大的,虽然在古代正史中,关于兵器重量,明代之前的,我找不出比王彦章冲锋用双铁枪更重的记载,只有《明史》中对猛将刘綎的记载是“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不过,“马上轮转如飞”和战场上“所向无前”的区别还是明显的。

  打过群架的男生都知道,在乱战中一寸长一寸强,你要是能将一根十斤重的铁棍子挥舞如飞,基本是方圆几米无人敢近。一个体院的哥们曾和我聊过一个段子:体院都是体育生,打架之才辈出,一般来说,这两个专业的比较狠,一是拳击,强在专项,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一是田径,特别是练中短跑的,强在全能,身手敏捷,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你追不上。但还有一个专业是公认的无冕之王,无人敢惹:举重。练举重的基本自己不打架,但是有朋友啊,也有难得出去帮朋友撑个场子的时候,那就看吧——几个壮小伙,清一色的矮墩墩小平头,膀大腰圆,胳膊都扎着走路,当然光凭外形还吓不倒人,他们的最令对手胆寒之处在于他们手上的家伙,不是刀子不是链条,而是一根黑黝黝的杠铃棒,空的,练过卧推的朋友都知道重量:20公斤。你想,谁敢和这么重的铁疙瘩过不去啊!所以一场群架如果有举重队参加,就等于黄了,对手绝对闻风而逃。古代战争当然不是打群架那么简单,但随便哪一方有个超级牛人,一样占便宜。几百年前,山东大汉王彦章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66公斤的铁疙瘩,冲锋陷阵盖世无双。

  我说王彦章厉害,一定有大神要跳出来喊:“你忘记十三太保李存孝了?!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碰到李存孝几个回合就败了!”拜托,我说的是历史,不是小说演义。关羽81斤青龙偃月刀固然是杜撰,李存孝打败王彦章也是故事会。李存孝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是李元霸一样的存在,战无不胜,连五马分尸都分不动的“神人”——李存孝和李元霸谁厉害?高宠能不能秒杀卢俊义--等等,那是只有大神们才能敞开聊的话题,我等普通人就离远点吧。真实的历史上,和王彦章屡屡对决的不是李存孝,而是他的干兄弟李存勖。王彦章所处的五代十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

  中原一带,是朱温和李克用的争霸之地。朱温建立的后梁占据河南,和占据河东的晋王“独眼龙”李克用争霸中原多年。出身黄巢起义军的朱温在打仗上有一套,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相比之下,沙陀人李克用有勇无谋,在与朱温的争斗中明显处于下风。但是到了第二代,下风就变成上风了。原因是李克用生了个好儿子。李存勖小名亚子,是李克用的长子,也就是后世的后唐庄宗。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立即率军奔赴潞州(山西上党)打了一场漂亮仗,将围困潞州的梁军击溃。朱温对李存勖的用兵大吃一惊,叹息道:“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这句话很熟悉,因为当年曹操也夸过孙坚的儿子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只不过,直言自己的儿子“豚犬”的,朱温绝对是第一个。

  话说,朱温也真没看错人,他说过这句话的四年后,就被自己的三儿子朱友圭谋逆刺死,而诛杀了朱友圭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也仅仅将后梁的江山多维持了十年,最终被李存勖灭国。李存勖勇猛善战,两国公认,唯独王彦章自恃武勇,看不起他,常对人说:“李亚子就是一个斗鸡小儿,有何可惧!”这还真不是说大话,李存勖对于敌军中这个骁勇无敌的王铁枪,就是像“小儿”一样畏惧。有一次,李存勖亲自率军,与王彦章的军队隔岸驻扎,用舟船在黄河中接战,每天都要交锋几十次。一次,李存勖领兵迫近后梁寨子,梁军隔河未能赴援,眼看寨子就要失守,危急时刻,王彦章一个人持着铁枪登上一艘小船,喝叱船夫解缆,单人单枪划向河中,大呼迎战!李存勖一见大惊,立刻退兵。三国关云长单刀赴会,五代王彦章单枪邀战。什么叫做万夫不当之勇?没有睥睨万夫的气概,没有一骑当千的实力,你行你上啊?这种猛人,诚为一军之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谁是古往今来猛将第一人?比项羽还厉害的人是他
枪为百兵之王。在中国冷兵器时代,擅长枪、槊的猛将很多,但能使用铁枪的却寥寥可数,正史中记载的有五代的王敬荛、北宋的郭遵、金朝的张铁枪、元代的隋世昌,我们熟悉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有“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的事迹。但其中最出名的,却是五代时的这个猛人——后梁擎天柱,人送外号“王铁枪。”王彦章。甚至可以说,王彦章是古往今来猛将第一人。一、第一次看到王彦章名字,是在《水浒》上:擅长飞石打人的没羽箭张清连败梁山好汉多人,宋江眉头紧锁,对卢俊义和吴用慨叹:“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今日张清无一时,连打我一十五员大将,虽是不在此人之下,也当是个猛将。”“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的王彦章,是何方神圣?二、说起来,王彦章还真和梁山有点缘分。还记得《水浒》里有一段李逵大闹寿张县的故事吗?王彦章正是山东郓州寿张县人,就是距梁山最近的一个县,他要晚生一百年,生在武人不吃香的宋朝,...
· 朱庄村的古往今来
朱庄村的古往今来2016-08-1210:16来源:天津日报我有话说2016-url:,id:0近日,记者走进南蔡村镇朱庄村,平坦的道路两旁种满了枣树,仔细看过去已经结了青绿色的果子,一排排蓝白相间的太阳能路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胡同,让人感到十分清爽。朱庄村位于南蔡村镇驻地南3公里,现有村民420余人,可耕地370余亩。据村中老人王润江讲述,村子在元代立村,当年官府奖励养猪,因养猪较多而得名猪庄。后至明代,猪庄更名朱庄,也寓意朱姓人在此居住,并一直延用至今。王润江的讲述不无依据,据史料记载,元朝时期,元世祖忽必烈致力推广以汉法治国,使民生乐业富足永无饥寒之忧,即位后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治国方略。在这种政令的推动下,多地大力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出现许多以养猪为特色的村落,而朱庄村(猪庄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王润江还向记者介绍,现在邢姓人口占全村人口近...
· 古往今来美不胜收的玉香炉
北京故宫藏清光绪御制翡翠九狮盖炉香炉,作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房赏玩器物,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高度重视。但香炉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未有定论。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记载:“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意思是:远古时候人们祭祀时,用焚烧艾草来与神明沟通,因为并不焚香,所以用不到香炉。今天我们看到的古代香炉,都是古人宗庙里的祭祀用器。只有汉代太子宫中的博山炉,才是最早真正用来焚香的香炉起源和前身。中山靖王刘胜墓汉代错金青铜博山炉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古董鉴定与相关知识的著作。由此可以看出,尊文尚古的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系统研究并论述古董收藏理论,而作为文人珍玩的香炉,也很早就已经为贵族阶层所喜爱和重视。而中国玉器正是从宋代开始,结束了贵族专属的“王玉”身份,从此真...
· 《三十六计》到底是怎样一本书?三十六计的由来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代虢。《三十六计》作者:佚名,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生优育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
· 连战家族源流厘清
《根》考证,连氏家族“望出上党,脉自应山”。台湾连氏家族源远流长,春秋时开宗山西上党,西晋时南迁河南固始,唐末移居湖北应山,北宋末年宦居福建龙溪,清康熙年间东渡台湾宁南坊。从应山始,连战的繁衍世系、迁徙路线清晰可辨――一世祖连总,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进士,任广西、四川副使,诗人。由福建闽侯迁居湖北随州。三世祖连光裕生于后梁开平庚午年(公元910年),卒于宋淳化甲午年(公元994年)。宋初,连光裕任应山县令,后任磁(今河北磁县)、郢(今湖北钟祥)二州推官。光裕公勤政爱民,清风峻节,名重一时,后卒于任上。应山人追思惠政,迎光裕公灵柩以葬应山黄榜山之原。从此,连战家族定居应山,历经唐、五代、北宋、南宋四个朝代,时间近300年。八世祖连南夫(北宋著名抗金英雄),南宋绍兴年间罢官隐居福建龙溪。卒葬龙溪连山(今龙海连山),谥忠肃,赠太子少傅。2006年4月,连战先生到龙海市马崎连氏宗祠祭拜的开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