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战国史上的大将乐毅:燕赵不世功勋的千古名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3
转发:0
评论:0
战国史上的大将乐毅:燕赵不世功勋的千古名将,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王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上宾,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尽忠者可言“忠臣不事二主”,跳槽者则云“良禽择木而栖”。乐毅早年的频繁跳槽,正是后者。事实上,作为中山人的乐毅,在亡国后已无了家国之念,所以无论是齐,或燕,或楚,或秦,于他而言,不过浮云。重要的是有一个平台,让他发挥。

  拜将伐齐成就功名

  燕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地处燕国以南的齐国很强大,先趁燕国内乱打败了燕,又败楚于重丘,败魏、赵于观津,助赵灭中山、破宋,将领地拓宽了千余里。燕虽偏小,燕昭王的仇怨却不可遏止。燕赵多壮士,但燕人似乎特别记仇。昭王如此,后来的太子丹亦如此。于是乎,乐毅献上了“举天下而伐之”的方略,即联合楚、魏、赵、韩诸国,组成“五国联军”,共同伐齐。战争的兴起往往与个体的私怨极为相似。这就好像几个经常受欺负的孩子联合起来,将那个欺负他们的人教训一番。而正是此次征伐,奠定了乐毅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领全国兵马,赵惠王也以相印相授,于是,乐大将军率领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地杀奔齐国。自春秋以来,齐国占据着山东的富庶,一直是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出现。无论是“五霸”,还是“七雄”,以齐之强,进可问鼎中原,退可雄据一方,可谓得天独厚。而这场战争,却将齐国打得毫无脾气。

  在乐毅的率领下,五国联军先是败齐于济水之西,随后长驱直入,攻陷齐都临淄,半年之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使燕国声望一时无二。这是乐毅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功绩,若无此役,乐毅可能终其一生,为一上卿,于朝堂上清谈而已。甚至有人认为,乐毅志不在灭齐,而在于匡扶天下,一统中原。三国时夏侯玄在《乐毅论》中就评论说:“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乐毅之所以为乐毅,不独以其武功而名,在文治方面,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在拔下七十余座城池后,齐国只剩下聊城、莒城、即墨负隅顽抗。此时乐毅改变策略,不再一味强攻,而是一方面守而不攻,消磨意志;一方面施仁政以安百姓。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一旦心服,则齐国不攻自破。

  审时度势全身而退

  在乐毅伐齐的第五年里,燕昭王死,其子燕惠王即位。此时仍坚持抵抗的齐国城市就只有莒城和即墨了。中国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极为微妙。臣子功大,则忧其功高盖主;臣子无功,又厌其诸事无能,遇到一位贤明的君主,能臣干吏都有修齐治平的愿望,可惜君王之心莫测,君王之术也不能一以贯之。中庸一道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与此有莫大干系。在燕惠王执政后不久,乐毅就被齐人使离间计夺去兵权,此后燕齐交战,燕军被驱逐出境,齐国还于旧都,伐齐大计,至此功亏一篑。乐毅毕竟是聪明人,知道燕惠王容他不下,遂辞燕去赵,受到赵国的礼遇。在乐毅的跳槽生涯中,这是他最后一次的辗转。不过他的辉煌也随着这最后的一跳而归于沉寂,自此之后,除了一篇《报燕惠王书》外,无论文治武功,他再无建树。然而,由于善于审时度势,他却藉此颐养天年,在赵国得以善终。

  历史上不乏乐毅这样的帅才,但能像他一样奔走于诸侯之间,立下旷世奇功,而后又能得以善终的人却屈指可数。春秋战国时代,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在名相大臣纷纷如过江之鲫的几百年里,奇才狂狷之士绵绵不绝,而独独“管乐”以文、以武成了这个时代的代表,却并非偶然。乐毅自负雄才,胸中有万马奔腾,故能在纷纷烟云中看清事情真相,可见,有才华之人也需保持清醒;遇胜不骄,遇厄不怨,当断则断,自求保全,要想在逆境中全身而退,亦需要一份果敢和魄力。乐毅在《报燕惠王书》里说:“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所言即此。历史上怀有此心的人很多,但做到此事的人很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连诸葛武侯亦以乐毅自况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将乐毅:在燕国,赵国都能建立不世功勋的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王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上宾,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尽忠者可言“忠臣不事二主”,跳槽者则云“良禽择木而栖”。乐毅早年的频繁跳槽,正是后者。事实上,作为中山人的乐毅,在亡国后已无了家国之念,所以无论是齐,或燕,或楚,或秦,于他而言,不过浮云。重要的是有一个平台,让他发挥。拜将伐齐成就功名燕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地处燕国以南的齐国很强大,先趁燕国内乱打败了燕,又败楚于重丘,败魏、赵于观津,助赵灭中山、破宋,将领地拓宽了千余里。燕虽偏小,燕昭王的仇怨却不可遏止。燕赵多壮士,但燕人似乎特别记仇。昭王如此,后来的太子丹亦如此。于是乎,乐毅献上了“举天下而伐之”的方略,即联合楚、魏、赵、韩诸...
· 乐毅怎么死的战国名将乐毅的墓在哪里
乐毅(yuè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功勋与权力受到多方忌惮,后被燕惠王派骑劫接手乐毅兵权,此时乐毅了然当下燕王的气量,后前往赵国,从此淡出历史舞台,后以客卿身份终老赵国。乐毅墓位于邯郸市邯郸县代召乡大乐堡村东北,占地不足百平方米,成圆形,高约3米。有墓碑一座,为近几年新立,老墓碑在十年时候被砸碎,现不知去处。每年过年时,邻村小乐堡的乐姓后人都会上坟拜祭。
· 唐朝大将高仙芝:不世名将却为帝国的不幸买单
高仙芝:为帝国的不幸买单天宝十四年十二月的某一天,潼关上空乌云漫卷,朔风怒吼。数万唐军将士被召集到刑场周围,奉命在此观刑。此时,距离安禄山起兵刚刚一个多月,可潼关以东的大片国土、包括东都洛阳已全部沦于叛军之手。15万范阳铁骑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其前锋已兵临潼关城下,率部驻守潼关的是大唐帝国威名赫赫的大将高仙芝。此时,数万唐军将士的呼声便已直冲霄汉。监斩官气急败坏地冲着刽子手尖声高叫:“快给我砍了!”手起刀落处,是高仙芝英俊而绝望的脸。名将初露风采高仙芝,高丽人,将门之后,从小随父至安西。史称他“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二十出头便被提拔为将军,“与父同班秩”。真正让高仙芝扬威西域、名动朝野的是千里奔袭小勃律的战役。小勃律国位于吐蕃西北,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自从武周时代以来,这里便是大唐与吐蕃反复争夺的焦点。开元二十五年,吐蕃再次出兵小勃律,迫使其投降,从而牢牢控制了这个战略要地,同时也切断...
· 揭秘:乐毅与战国名将田单的最后结局如何
乐毅本是魏国人,在那个人人都喜欢跳槽的战国时代他为了响应燕昭王的高薪政策跟剧辛、邹衍等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了。燕昭王委之以重任,任命他为亚卿。后来他为了帮助燕国报仇,与各国结盟,并带着诸侯国的联军攻打齐国,结果齐国的军队节节败退,乐毅率领的燕军势如破竹,占领了齐国的都城临淄。燕昭王封他为昌国君,让他继续攻打齐国其余的城池。乐毅一举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市,只剩下莒地和即墨两座城市没有攻下。但这两座城市作为齐国最后的堡垒坚持了四年的时间也没有被攻破。于是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说乐毅现在有不臣之心,他之所以不把莒和即墨攻下来是想笼络齐国人心以便将来在齐国称王。燕昭王不愧是历史上一个比较英名的国君,他大宴群臣,在宴席上杀掉了这个进谗言的人,并送给身在齐国前线的乐毅许多礼物,且要立他为齐王。于是乐毅惶恐辞谢,他万分感动,发誓效忠燕国,这次危机算是过去了。可是不久,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惠王即位...
· 战国四大名将名称由来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乐毅
如今网络上“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已经相当普遍。这四个人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李牧、廉颇。其实,所谓“战国四大名将”,并非是学术权威的定论,而是业余爱好者们的山寨之举。奇就奇在,网上“三国十大名将”“历史十大名将”之类的争论吵的沸反盈天,而这“战国四大名将”,俨然已经成为了民间的标准。原因何在?说这个,其实就俩问题。第一,战国时代比起其他时代有啥特点;第二,白起王翦李牧廉颇他们四个人有啥不一样的。一、战国时代,战争从君子游戏走向血腥杀戮咱们历史上所谓的“战国时代”,持续两百年,秦楚齐赵燕魏韩七雄征战不休,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一段长期战乱。旷日持久的战争,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成为军事家们难得的舞台。一代代将领,站在成千上万士兵的尸体上,都去摘取名垂青史的桂冠。战国时代,也是中国战争进入全面杀戮的血腥时代。那位说了,战争还有不杀戮血腥的?是这样。中国古代的战争,曾经有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