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名臣耶律楚材抑郁而终:曾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5
转发:0
评论:0
名臣耶律楚材抑郁而终:曾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蒙古帝国大臣。字晋卿,号玉泉老人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 ,蒙古帝国大臣。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为吾图撒合里,意思是“长髯人”。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生于燕京(今北京),三岁丧父 ,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十二岁入闾山显州书院。

  辽金在与宋朝的战战和和中先后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们后起用了其贵族官僚,这些官僚是最先让蒙古贵族接触汉制的先驱,其中耶律楚材是最具代表性的。

  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北宋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东丹,一概采用汉法。他对中原文化十分推崇,有很厚的汉学功底,契丹贵族内部时他逃到中原度过了其后半生。他的后代有一段时间也是在中原生活的,后来才辗转回到辽国并成为金朝的贵族。汉学的影响一直在这个家族延续下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为金朝的达官贵族,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是北方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初仕金,为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 据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占领北京后,在愿意支持蒙古统治的俘虏中,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 ,被任命为辅臣。这是幸运的选择,因为耶律楚材融中国高度文化和政治家气质于一身。像回鹘大臣塔塔统阿一样,他是辅佐亚洲新君主的最合适的人。”他早已对腐朽的大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对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他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十四 年,随成吉思汗西征 ,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二十一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 。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 。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 ,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窝阔台汗三年(1231),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 、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 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提拔重用儒臣;反对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还主张用孔孟之道作为治国之民的原则,还用儒士来担任各级官吏。耶律楚才不愧为“治天下匠”,为蒙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促进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蒙古人为了纪念耶律楚材的功劳,专门为他修建了祭祠,至今还保存在北京颐和园里。

  提起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相信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想起文天祥,想起他面对蒙古人的威逼利诱,在生死面前作出的震撼千古的回答——“留取丹心照汗青”。但鲜为人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早并非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起码,稍早一些的《峄山书怀》诗中,就有该句。

  峄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12公里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东山”,说的就是它,素有“岱南奇观”之誉。历代文人多有吟咏。田振铎、刘玉平等人所编的《峄山新志》(济宁新闻出版局,1993年)中,收录耶律楚材《峄山书怀》诗二首,其一云:“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望极天涯路漫漫,才如江湖命如丝。贤愚千载知谁是?唯有流水自来去。忽闻邹峄仙境妙,踏破铁鞋走天奇。”

  耶律楚材,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生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在其逝世30多年后,文天祥始作《过零丁洋》,因而,耶律楚材的创作毫无疑问要早于文天祥。

  耶律楚材,家世复杂,其八世祖为辽丹东王,父亲耶律履官至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任右丞时,曾于承安五年,偕部下登峄山,并题壁留念),而自己又投靠了灭掉金国的蒙古国,追随成吉思汗平定四方,太宗时官至中书令。尽管他深受蒙古两代君主的信任,政绩卓著,且精通佛理,似乎并不畏惧死亡,但面对蒙古贵族的歧视和非议,仍深感“才如江湖命如丝”。登上父亲曾经游历过的峄山,他触景生情,于是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的感慨。1241年,太宗驾崩,第二年,乃马真后称制,耶律楚材不再被信任,两年后抑郁而终,享年五十四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耶律楚材抑郁而终:曾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蒙古帝国大臣。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为吾图撒合里,意思是“长髯人”。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生于燕京(今北京),三岁丧父,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十二岁入闾山显州书院。辽金在与宋朝的战战和和中先后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们后起用了其贵族官僚,这些官僚是最先让蒙古贵族接触汉制的先驱,其中耶律楚材是最具代表性的。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北宋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东丹,一概采用汉法。他对中原文化十分推崇,有很厚的汉学功底,契丹贵族内部时他逃到中原度过了其后半生。他的后代有一段时间也是在中原生活的,后来才辗转回到辽国并成为金朝的贵族。汉学的影响一直在这个家族延续下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为金朝的达官贵族,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是北方封建社...
· “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早出自何人之口?
导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背。但是你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吗?——文天祥?是的,是文天祥,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其实在比文天祥更早以前,就有人吟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诗,只是我们都只记住了文天祥的名字,而不知道那位“第一人”。网络配图不可否认,提到这一句诗,大家会想起文天祥,想起他面对蒙古人的威逼利诱,在生死面前作出的震撼千古的回答--“留取丹心照汗青”。但鲜为人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早并非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起码,稍早一些的《峄山书怀》诗中,就有该句。网络配图峄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12公里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东山”,说的就是它,素有“岱南奇观”之誉。历代文人多有吟咏。田振铎、刘玉平等人所编的《峄山新志》(济宁新闻出版局,1993年)中,收录耶律楚材《峄山书怀》诗二首,其一云:“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望极天涯路漫漫,...
· 晚清名臣张之洞到底是病死还是抑郁而死的?
张之洞的祖籍是位于河北沧州南皮,但是张之洞的父亲张瑛早年中举后就去兴义当知府了,1837年,张之洞在贵州兴义(也就是现在的安龙县)出生,所以要说张之洞是哪里人,可以明确的是河北南皮人。走向共和张之洞剧照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名臣,晚年自号抱冰老人,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并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清朝末年这个乱世时期,张之洞的出现无疑给了这个封建末端王朝一个强生剂,在张之洞的努力下,中国才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张之洞大力倡导一个新式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及治安,在张之洞的大力倡导下,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幼儿园,结束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引进了新式教育,并且创办了工农商兵等多个种类的学堂,支持学生出国留学深造,筹办近代工业企业,创办了钢铁厂,枪炮长,纺织局等多个工业企业,还修建了多条铁路,不仅如此还操法练兵,编练新兵。总体来说,上面的所以事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办新式教育办失业练...
· 隆氏起源(五):源于自古代终隆山
源于自古代终隆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古代,“隆”字又专指南方,并用于地名,后专指终南山,因此称其为终隆山。这在典籍《淮南子·俶真训》中有记载:“终南作终隆。”在终南山的住民之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隆山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隆氏,世代相传至今。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蔡京为什么被活活饿死?而高俅却得以善终?
蔡京是北宋“六贼”之一。“六贼”出自于太学生陈东给宋孝宗的上书,当金人兵临城下,包围汴京,眼看亡国,陈东将国家的危难归结于宋徽宗手下的六个大臣,说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开启兵衅),朱勔结怨于东南(兴花石纲役),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说他们是、让国家遭受苦难的罪魁祸首。蔡京是北宋末年有名的权臣,高俅之所以被众人所熟知,还是要从《水浒传》中得来。所以相对来说,还是蔡京权力更大,应该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金兵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之后,蔡京带着家人南下扰乱。侍御史趁机弹劾蔡京,蔡京惨遭流放。然而逃跑的时候带着大量钱财,但是他低估了北宋人对他的痛恶。蔡京出逃过程中,旅社不给他开房,饭店不给他开餐。而蔡京也是横了心,也不掩盖自己名字,非得光明正大的买。别人一听是蔡京,出再高的价都不愿意出售。蔡京一路南逃的过程中,从开封到长沙将近三千里路,几乎没有买上几口热乎的饭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