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历史上的曹操为何会被称为奸雄:奸诈在哪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6
转发:0
评论:0
三国历史上的曹操为何会被称为奸雄:奸诈在哪里,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很有魄力。不过他也使过阴招,有些时候不只是阴,而且阴损的

  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很有魄力。不过他也使过阴招,有些时候不只是阴,而且阴损的骇人。有人从曹操让张绣投降得出结论,认为曹操很大气,很能虚怀若谷,其实你不了解曹操,曹操有时候是玩阴谋的祖宗,就给人们经常说的话一样:把你卖了,你还帮他数钱。

  根据《三国志武帝记》记载,曹操有一次带兵出征,和敌人相持很久。当双方粮草都接济不上的时候,管粮食的王垕是个热心人,三天两头跑来,曹操说:没事。后来眼看粮食更少了,曹操就说用小斛发放粮食。军士们一见,自然吵吵嚷嚷,几乎要酿成哗变。曹操立刻把主管粮食的官员找来,说:我现在只有把你杀了,才能稳定军心,至于你的家小我会妥善照顾好的。运粮官也没有办法,最后被曹操处决了,罪名就是“行小斛盗军粮”。士兵们一见,找到了症结,便把所有的愤怒都对着管粮食的发,便平静了自己浮躁的心情。

  从这里可见曹操这个人心狠毒,不过不如此,自己就会一败涂地,谈什么克敌制胜。这个故事《三国志》的原文是这样记载的:(魏太祖)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觽,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觽,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这里的管粮食其实是曹操的替罪羊。

  不过《三国演义》里这段故事曹操的形象更奸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曹兵十七万包围寿春,每日费粮浩大,加上当时天旱,所以军粮接济不上。曹操手下仓官王垕禀告曹操说:“兵多粮少,怎么办?”曹操说:“用小斛装粮食。”王垕很担心士兵发现后引发兵变,曹操倒胸有成竹,结果果然军心不稳,皆言曹操欺众。于是要摆平这事,曹操密召王垕入内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这里曹操的奸诈在于:

  其一,曹操摆圈让王垕跳。曹操知道必须杀王垕才能稳定军心,但王垕不知道,还死乞白赖的跟着别人瞎掺和。最后被曹操捉弄,还以为自己是曹操的心腹。

  其二,王垕担心士兵们哗变,这是曹操的忠臣,自己以为自己效忠曹丞相,曹操会对自己奖励,哪里知道曹操却不急不躁,王垕还真以为曹操真的有妙计,便对曹操格外佩服,哪知道曹操是想杀了自己而稳定军心。

  其三,王垕不想死,一个“大惊”,表明王垕对曹操的失望和痛恨。可是事已至此,已经没有退路了。

  有人说假如刘皇叔也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接着往下编:刘皇叔密召王垕入内,哭曰:“先生救我。”垕大惊,问曰:“主公切莫悲哭,不知有何难事?”皇叔曰:“前者军粮不济,备吩咐先生以用小斛装粮,先生曾劝我不行此事,恐军心有变,悔不听先生言,今军心果变耳,备行此不义之事,愧对将士……”言毕,泣不成声。垕忙劝曰:“主公莫要悲伤,容某思良策以解此难。”良久,垕未得计。刘备拔剑起身,曰:“也罢,我刘备素以仁义待人,今既然先生为难,上对不起皇天后土,下对不起全营将士,就是对先生也无法交代。待我自裁以谢全军,可乎?”话音未了,剑已握在手悬于颈项,垕大惊,拦之曰:“主公乃全军统帅,安可轻生乎?王垕不过押运粮草的小人,得遇明公如鱼游大海,虎归深山。自此心愿已足。” 遂夺备手中之剑,后退三步曰:“主公之错,即臣下之错,今以垕之头颅以谢三军。”备欲阻拦,然终不及,垕自刎矣,备磋叹不已,哭之良久,方唤刀斧手进帐,斩垕首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后人有诗赞王垕:“军无粮草马无鞍,龙主方知行路难,为报明君千秋业,何惜吾头悬高杆”;又赞曰:“感天动地刘皇叔,粮草不济欲自诛。军心多亏小王垕,千古流传大丈夫。”其实碰到这样的事,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会用李代桃僵之计稳定军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英雄曹操为何被人称为奸雄曹操的成名史
曹操不仅成功的掌控朝廷,而且行走于戎马倥偬之间,居然诗兴大发,笔耕不辍。曹操是个英雄,他大气磅礴,虽出身宦官家庭,可是靠着自己的拼搏,终于在那样的乱世中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名副其实的当权派。那么天下英雄豪杰何其多,比如袁绍、袁术、董卓、刘表、刘备、孙坚父子等人,为何曹操被人称之为奸雄。网络配图其一,高人点化。曹操小时候没有名气,整天顽劣不学好。他的父亲在朝廷里做官,也很少能抽出时间来管理他。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是被阉割的人,本来就非常珍爱小孩,再加上曹操是长房长孙,自然老太监非常高看一眼。聪明的曹操小时候调皮,后来也读了不少书,想有点长进,就去请教别人。先去拜见睢阳的乔玄,乔玄很有名望,又是当朝太尉。曾经去拜见乔玄,乔玄见到他感到惊异。对他说:“如今天下将要战乱,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曹操常常感叹乔玄是他的知己。后来让曹操去找善于点评的高人许劭,磨...
· 曹操为何对“奸雄”的称号满意?曹操是否是奸雄
曹操的家庭可以说是既高贵有低贱,高贵是因为他的祖父是中常侍大长秋,是皇帝皇后身边的近侍臣,其父据说也用钱捐来个太尉之职,可以说家中很有财势;低贱是因为曹操终究是宦官家庭出身,这还是挺让人瞧不起的。曹操的出身要和袁绍马腾那种四世三公,世代簪缨的名门望族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曹操早年即有远大志向。做洛阳北部尉时,不畏权贵,棒杀提刀夜行的蹇硕之叔,在任济南相时,他并不像其他官员那样阿附权贵,反而罢免了不少阿附权贵的贪官污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草草虽出身于宦官家庭,却与宦官的对立面——外戚何进共同谋划如何铲除中涓之祸,而且语出惊人,并且意识到由于何进的无谋必然招来天下的大乱。实践也证明曹操的预料是正确的。曹操年少时,曾拜访当时的名士许劭,问他对自己有和评价,劭不答,操问之再三,答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对这个评价很满意,看的出曹操第一重视的是个人的能力和才华,至于道德方面,...
· 王维在唐朝的地位如何?为何会被称为“诗佛”?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产生了众多的诗人,为后人呈现了非常精彩的唐诗,比如说被后世誉为“诗仙”的李白,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杜甫,这些诗人我们都不陌生,其中还有被誉为“诗佛”的王维,相信大家也很熟悉吧。那么王维在唐朝的地位如何?为何会被称为“诗佛”?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谈一谈王维的人生。图源自网络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在唐玄宗开元九年中进士第,是太乐丞,到了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出生在蒲州,才华早显,幼年聪明过人,而字摩诘,是与他的母亲崔氏有关,崔氏自幼信佛,十分虔诚,她看到刚刚出生的王维后,便觉得是神佛赐予自己的一份礼物,而王维的姓名刚好源于崔氏读过的一本经书,《维摩诘所说经》(佛教大乘经典)。于是,崔氏便给孩子取名王维,字摩诘。...
· 孟尝君养士三千为何被称为“奸雄”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而开大规模养士风气之先的,无疑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甚至一些犯罪逃亡的人也跑来寻求庇护。而孟尝君来者不拒,结果是闻风而来的士人越来越多,号称“食客三千”。网络配图当时,秦昭襄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而孟尝君听说有官做,竟然心动了,门客们怎么劝也不听。著名的舌辩之士苏代(苏秦的弟弟)劝阻后,才让他暂时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不过,秦昭襄王最后还是想法把孟尝君请到了秦国,并任命他为相国。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起来。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时,一个门...
· 孟尝君养士3千为何被称为奸雄?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而开大规模养士风气之先的,无疑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甚至一些犯罪逃亡的人也跑来寻求庇护。而孟尝君来者不拒,结果是闻风而来的士人越来越多,号称“食客三千”。网络配图当时,秦昭襄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而孟尝君听说有官做,竟然心动了,门客们怎么劝也不听。著名的舌辩之士苏代(苏秦的弟弟)劝阻后,才让他暂时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不过,秦昭襄王最后还是想法把孟尝君请到了秦国,并任命他为相国。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起来。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时,一个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