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的四大金刚:替曹操南征北战的四大名将
众所周知,曹操麾下骁将如云,却没有像“蜀汉五虎将”之类的说法。虽然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入一传,且有“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评述,但由于《魏书九·诸夏侯曹传》已将与曹操有血亲关系的诸将列出,因此“五子良将”在曹营地位似乎还低一层次。不仅如此,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无论战绩、能力也参差不齐。那么哪几位是曹操麾下真正一等一的名将呢?本文根据史料分析,排出最为曹操倚重又战功赫赫的“四大金刚”。
一、曹仁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人,为曹操堂弟。建安二十五年,拜为车骑将军,进封陈侯,增邑至三千五百户。黄初二年,拜为大将军,后迁为大司马。黄初四年去世,加谥号忠侯。
——战绩:初平四年,随曹操破袁术,大有斩获。征讨徐州时,常督骑兵为前锋,屡败陶谦军。兴平二年,攻陷句阳城,生擒吕布部将刘何。建安三年,从征张绣,略城虏众三千馀人。建安五年,在鸡洛山击败袁绍部将韩荀,又劫掠并焚烧袁军粮谷。建安十四年,代理征南将军守江陵,抵御吴将周瑜。建安十六年,代理安西将军据潼关,在渭河南岸击败马超;代理骁骑将军,督七军击溃田银叛军。建安二十四年,任征南将军、授假节,驻樊城,斩杀叛将侯音,后被关羽围攻时誓死守城,并与徐晃内外夹击退敌。建安二十五年,还屯宛城,与徐晃共破孙权部将陈邵。
——勇武:曹仁一生中最经典也最具挑战的军功,当属对垒吴蜀两位超级名将周瑜、关羽。虽然对阵初期均居守势,但曹仁都咬牙坚持,并逐渐扭转被动局面。尤其是江陵一战,更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他的非凡骁勇。当是时,魏将牛金被数千吴军阵阵包围,长史陈矫等在城上看到他们即将覆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盛,谓左右取马来”。陈矫等人都劝曹仁:“贼众盛,不可当也。即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但曹仁义无反顾,亲率数十随从出城直冲。当成功解救牛金等人后,曹仁发现还有人没有突围,又折返回阵,直至救出所有魏兵。这一战使三军不禁慨叹:“将军真天人也!”曹操即转封其为安平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攻樊城,当时汉水暴涨,于禁等七军被淹投降。曹仁率数千兵马防守,洪水只差几尺就淹过城墙。“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三国志·魏书九·曹仁传》)全赖曹仁坚韧意志,守得徐晃救兵来到,樊城之围得解。当然,曹仁之英勇是一贯的。曹操曾为张绣追击,“军不利,士卒丧气,仁率厉将士甚奋”,最后击败了张绣。
——谋识:在魏将之中,曹仁属识见过人。袁绍与曹操官渡相持时,派遣刘备攻掠数县,多方也纷纷起兵响应。自许县以南,官员百姓惶惶不安,曹操深感忧虑。曹仁认为,南方因为我军眼前形势紧急,势必不能出兵救援,又加上刘备强兵压境,因此背叛我们。但他指出“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曹操深表赞同,派曹仁率骑兵击败刘备,收复了全部叛县。建安十年,曹操平定河北后,曾下令攻陷壶关,将城里的人全部活埋,结果城池连月不下。曹仁提出,围城必定要留一个门不攻,为的是给人留一条生路。如今宣告他们必死,势必人人坚守,且壶关粮食储备充足,进攻会伤亡惨重,围困则旷日持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三国志·魏书九·曹仁传》)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然城内人投降。
——时评:对曹仁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当数曹操。无疑曹操是经常表扬他的。在平定黄巾军、迎汉献帝定都许县后,“太祖器其勇略”,不让他到郡中赴任,而以议郎的身份统领骑兵。曹仁的本传中也先后出现“太祖壮之”、“太祖益壮之”,可见对其青眼有加。曹丕对曹仁也有好评。建安二十三年,曹彰北征乌丸之时,曹丕致书:“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而后人最有影响的评价,当数《傅子》中的那一句:“曹大司马之勇,(孟)贲、(夏)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贲、育即东周卫国的勇士孟贲、夏育,更关键的在于将张辽列其后,在魏将排行中实有一锤定音的意味。
二、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建安十年,封荡寇将军。建安二十年,拜为征东将军。黄初元年,拜为前将军,先后进封都乡侯、晋阳侯,增邑至二千六百户。黄初三年去世,加谥号刚侯。
——战绩:建安五年,与关羽同为前锋解白马围,击破袁绍军。建安七年,随曹操在黎阳讨伐袁尚、袁谭,立有战功。建安九年,率军攻取赵国、常山,招降黑山孙轻等贼将。建安十年,攻破柳毅等辽东叛军。建安十一年,攻讨荆州,平定江夏郡诸县。建安十四年,督领张郃、牛盖平定氐六县叛乱,斩杀陈兰、梅成,授假节。建安十八年,与臧霸同为前锋征濡须口,攻破孙权江西营,擒获东吴都督公孙阳。建安二十年,与乐进、李典守合肥,以寡敌众,逼退孙权举国之师。
——勇武:张辽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建安十二年,张辽随曹操在柳城征讨袁尚,忽与敌军遭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亲手将自己的大旗授予。张辽率军出击,大败袁尚,斩杀乌丸单于蹋顿。建安十四年,在天柱山攻击陈兰、梅成,此山高峻陡峭,道路狭窄崎岖,敌方筑营其上。众将认为,兵少道险,不宜深入攻敌。张辽指出:“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于是在山下安营,大败敌军。曹操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最展示张辽超凡武略和绝世英豪的,当数合肥大战。建安二十年,孙权率十万大军进围,张辽奉曹操密函决定主动迎击。某天凌晨,他亲率八百勇士直陷敌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并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大惊失色,吴将手足无措,只得逃上士丘,仅以长戟自守而已。张辽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交战,孙权不敢动弹。及至望见魏兵甚少,才聚众军将张辽重重围困。“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两军从早上杀到中午,吴军士气衰落,退兵修整营垒。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能攻下,只能撤军。张辽随后追击,竟差点抓获孙权。此战让曹操大为赞赏,一年后巡视战场,仍叹息良久。黄初六年,曹丕追念张辽功勋,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谋识:张辽无疑是足智多谋的良将。建安六年,张辽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准备退兵。张辽却说:“这些天,每次我巡视围城营垒,昌豨总注目凝视。而且他的士兵发射的箭日益稀少,一定是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我想用言语试探一下,或许可以诱劝他投降。”果然,昌豨跟着张辽来见曹操受降。此后曹操责备张辽孤身冒险赴敌巢穴,称非大将所为。张辽拜答道:“因为明公的威信著称四海,我奉您的旨令,昌豨一定不敢加害于我,所以才如此做。”建安十三年,曹操命张辽屯军于长社。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半夜营中火起。张辽对左右说:“不可惊动。这不会是全营皆反,必是叛变之人想动摇军心。”(《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于是传令军中,不反乱者安坐勿动。而张辽率亲兵数十人,守立军营中央。不一会儿军队就安定下来,即时擒获首谋者,将其斩首。
——时评:对麾下诸将,曹操之于张辽可谓青眼有加。建安十年,曹操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更难得的是,张辽建功回返,曹操曾两番亲自出迎:一是建安十年,张辽收复东莱诸县后还邺城,“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即和他同乘一辆车;二是建安二十四年,张辽与曹操在摩陂会师,“辽军至,太祖乘辇出劳之”(《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这番殊荣,除夏候惇曾有一次同车、徐晃曾有一次被迎外,在魏将中无人可与并列。黄初二年,曹丕会张辽于建始殿,亲问昔日破吴情景,叹息道:“此亦古之召虎也。”张辽患病,曹丕命人迎他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亲临探望,执张辽手,赐以御衣,又使太官每日送给御食。即使是病张辽,也让孙权忌惮不已。黄初三年,孙权复叛,知张辽临江驻防,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张辽列为“五子良将”之首位。
三、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建安十二年,封横野将军。建安二十年,封平寇将军。黄初元年,拜为右将军,先后进封逮乡侯、杨侯。黄初七年,增邑至三千一百户。太和元年去世,加谥号壮侯。
——战绩。建安元年,击败卷县、原武叛军。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建安五年,与史涣率骑兵在故市截烧袁绍辎重。建安十三年,随曹操出征攻中庐、临沮、宜城地,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与曹仁在江陵抗击周瑜。建安十五年,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杀贼首商曜。建安十七年,与夏侯渊平隃麋、鄜、夏阳叛军,斩杀梁兴。建安二十年,解将军张顺之围,攻克陈福等三十余屯。建安二十三年,击败蜀将陈式,确保曹军后方通道,授假节。建安二十四年,以声东击西战术击败关羽,解樊城之围。黄初元年,与夏侯尚击溃蜀将刘封,与曹仁攻克吴将陈邵驻守的襄阳。黄初七年,与司马懿击败吴将诸葛瑾。
——勇武。充分体现徐晃英气逼人的是与蜀军的数次对抗。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回师邺城,留徐晃和夏侯渊在阳平抵御刘备。刘备遣陈式等十余营士兵截断马鸣阁道,徐晃独自率兵击败他们,“贼自投山谷,多死者。”马鸣阁道为兵家必争的汉中咽喉要地,曹操称“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三国志·魏书十七·徐晃传》)。徐晃毕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力挫关羽,此役在三国史上有扭转乾坤的价值。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樊城围攻曹仁,并水淹魏营七军,降获于禁,俘杀庞德,一时间声势“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曹操遣徐晃救援,然“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徐晃便在阳陵陂屯驻,假装修建一条大沟堑,显示要截断敌军后路之势。关羽见状,烧掉营垒撤走。随后徐晃步步为营,在离敌包围圈三丈远的地方扎寨。待与曹军十二营兵力会合后,徐晃明攻围头驻军,却悄悄进袭四冢。关羽亲自率步骑五千人与徐晃交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投沔水死。”可见此战关羽十分狼狈。曹操叹道:“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三国志·魏书十七·徐晃传》)他认为樊县、襄阳被围困的程度比战国时莒县、即墨还要严重,“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谋识。徐晃之智,在与关羽的争锋中已显示的淋漓尽致。当然,此类事例还不少。建安九年,曹操利用袁绍死后袁谭、袁尚相争的矛盾,北上攻打冀州。易阳县令韩范假意投降又据城抵抗,曹操遣徐晃前去围剿。徐晃并未一味强攻,而是写了封信陈明利害,韩范遂以全城投降。随后徐晃对曹操说:“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来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建议以招降易阳以昭示各城,并被采纳。建安十六年,曹操在潼关遇马超阻击,曾问计徐晃。徐晃认为马超没有谋略,主动要求统率精兵作先锋,渡过蒲坂津截击对方,果然击败了马超。
——时评。建安二十四年,徐晃凯旋摩陂,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并设宴庆贺。他举杯慰劳徐晃:“保全樊县、襄阳,是将军您的功劳啊!”时诸军云集,曹操巡视各营,不少士兵出阵围观,唯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曹操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十七·徐晃传》)。而徐晃生性节俭谨慎,统率军队作战总远远派出侦察,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与敌交战,一旦形势有利就乘时追击,以致麾下士兵经常无暇吃饭。在陈寿《三国志》中,徐晃被列入“五子良将”。
四、张郃
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建安二十年,封荡寇将军。黄初元年,拜为左将军,先后进封都乡侯、鄚侯。太和二年,增邑至四千三百户,拜为征西车骑将军。太和五年,被飞矢击中身亡,加谥号壮侯。
——战绩。建安九年,随曹操攻克邺城,大败袁尚。建安十年,随曹操在南皮消灭袁谭势力。建安十二年,征讨管承、陈兰、梅成等人。建安十六年,随曹操出征击败马超、韩遂,围攻安定并降服杨秋。建安十九年,随夏侯渊击败马超,并平定宋建叛乱。建安二十年,进至岩渠,被张飞击败。建安二十四年,与刘备隔汉水相持,授假节。黄初元年,随曹真平定胡羌。黄初四年,渡江攻取洲上屯坞,击败孙盛主力部队万余人。太和二年,败蜀将马谡战于街亭。
——勇武。张郃一生恶战频繁,但最猛烈的一次对抗是与蜀将张飞过招。张郃在汉川“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三国志·蜀书六·张飞传》)。张郃此后屯驻广石,刘备率精兵一万余人,分作十部,乘夜猛攻张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虽然两战均处劣势,但张郃也充分体现其坚韧。特别是夏侯渊战死后,魏军一度惊慌失措。张郃受命危难之际,“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三国志·魏书十七·张郃传》)可以说,张郃在大厦将倾时力挽狂澜,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当然,张郃对蜀军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来自街亭之战。当是时,“好论军计”的马谡依南山险阻扎营,张郃断绝其水道,率军进攻,大败蜀军,并一举收复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为此魏明帝下诏曰:“贼亮以巴蜀之众,当虓虎之师。将军被坚执锐,所向克定,朕甚嘉之。”
——谋识。张郃是曹营极富谋略的将材。早在袁绍麾下时,他就预见曹操将袭取乌巢粮草,建议率军从速加以解救。诸葛亮二出祁山后猛攻陈仓,魏明帝召张郃抵御,行前曾问:“等将军到达,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攻取陈仓?”张郃知道蜀军粮食供应无法保证,不能久攻,回答道:“在臣没有到达时,诸葛亮就已经退兵了。屈指计算蜀军的粮食,不够吃十天的。”张郃日夜兼程,进军南郑,诸葛亮果然已退走。
——时评。陈寿称“张郃以巧变为称”,并居“五子良将”之列。在《三国志·魏书十七·张郃传》中还借郭淮之口赞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不仅如此,文中认为张郃用兵熟习战术变化,善于安营布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一个让刘备、诸葛亮皆惮的将领,自然非等闲之辈,而为曹操所器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