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曹沫:中国古代历史上刺客中的战斗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7
转发:0
评论:0
曹沫:中国古代历史上刺客中的战斗机,严格地说来,曹沫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曹沫是一条标准山东大汉,力气很大,鲁庄公

  严格地说来,曹沫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曹沫是一条标准山东大汉,力气很大,鲁庄公很喜欢他,任命他为将军,带兵抵抗齐国的侵略,但是他打了三仗,三仗都输了。这100%的败率连我这不会打仗的人也觉得有些过分,但鲁庄公还是很信任他,依然让他带兵打仗。当然,事实证明,曹沫在历史上的定位只能是刺客;他只有在这一份职业上才能够“惊风雨,泣鬼神”,一击成名,流芳百世。

  事情还得从齐国与鲁国纠缠不清的恩怨说起。众所周知,虽然齐国与鲁国是姻亲关系,但冲突不断,连年发生战争。论实力,齐国远在鲁国之上,但就是这一个灰不溜秋的小角色,给齐国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不过,从鲁国这边来看,他们其实也支撑得相当吃力,虽然之前几次大败齐军,但很难保证以后还会有那样好的运气。而从齐国这边看,他们如果真要收拾鲁国,并不是完全不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春秋初期,人们对于“仁义”二字还甚是看重,假如一定要恃强凌弱,吞掉鲁国,东周天子多半会出手干涉;就算东周没有什么兵力,但凭借天子的号召力,从诸侯国那儿凑一支多国部队显然不是难事。到时候恐怕齐国也会吃不了兜着走。按照管仲的设想,如果能够借用谈判,使得鲁国屈服,方是上上之策。于是,齐桓公派人给鲁庄公送信,邀请他坐下来进行高峰会谈。鲁庄公求之不得。

  接下来就该定会谈地点了。齐桓公本来是提议到鲁国境内进行,这倒像是为鲁庄公设身处地地考虑了。毕竟齐强鲁弱,在鲁国的地盘上会谈,至少鲁庄公的安全感有了保障。当年齐襄公为了达到长期霸占妹妹文姜的目的,约妹夫鲁桓公谈判,居然将他干掉了。前车之鉴,是以鲁庄公也深以为然。可大夫施伯却提醒了他一句:“齐国人在边境囤积了重兵,您如果同意齐桓公前来鲁国境内,就得同意齐军护送入境;到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岂不正成引狼入室之势?”施伯的话也很有道理。鲁庄公左右为难了,问道:“爱卿有何高见?”施伯说:“俺觉得最好还是辛苦您亲自到齐国走一趟。”鲁庄公一听就火了:“奶奶地熊,你这不叫我去送死吗?快说,齐国人贿赂了你多少钱?”施伯不慌不忙地说:“其实齐桓公要想称霸,至少在表面上要对您以礼相待,所以应该不敢对您咋地……”鲁庄公恼火地说:“如果不应该呢?”施伯神秘地笑道:“大王且放心,俺为您准备了一件秘密武器。”施伯的秘密武器就是曹沫。

  鲁庄公一听就泄气了:“你好歹给我搞一个大杀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也有点底气;曹沫那鸟人连被齐国打败三次,我不怪罪他,恐怕他自己都没勇气到齐国去。”施伯摇头说:“大王有所不知,其实曹沫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虽然不能带兵克敌制胜,但保您平安归来是绰绰有余的。”鲁庄公这才放心的把曹沫带在身边做保镖。而且,为了向齐国表示自己的坦诚,鲁庄公没有带更多的士兵前去,只带了几百名精兵作为随从。当然,如果他知道曹沫会在高峰会谈之际扮演刺客的角色,打死他都不敢带曹沫去。曹沫再勇猛,也不可能带着自己逃出齐国十万大军的包围圈。小人物曹沫,这才有一个机会出现在历史舞台。

  公元前681年秋天,齐桓公与鲁庄公相会于齐国境内一个叫柯的地方。齐国人在平地上筑起了一座高达7层的土城。土城上方是齐国的国旗,迎风招展。国旗下聚集着雄伟壮观的齐国军队,分东西南北各成队列,每一阵中各有青红黑白大旗,阵势浩大,气象肃穆。土城上,每一层都有齐国特警把守,戒备森严。鲁庄公来了。他目睹这宏大的场面,顿时感觉自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手心不由得渗出了汗水。齐桓公也来了。他脸上呈现出自信的微笑,迈着方步走向鲁庄公,伸出宽厚有力的大手,说:“我代表齐国欢迎您!”刹那时,鲁庄公竟然呐呐地说不出话来。还没交战,第一回合鲁庄公就在心理上占了下风。

  会谈的地点在土城顶楼。鲁庄公一级一级地走上去,脸若土色,心里狂跳。此刻的他眼里只有将土城围得水泄不通的齐国大兵,却忘了身边还有一个保镖曹沫。曹沫跟在鲁庄公后面,大大咧咧地往上爬。这时,东郭牙出现了。东郭牙是齐国谏官,也是一位相当牛逼的人物。管仲在向齐桓公推荐他做谏官时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连管仲都自愧不如的人,可见其确实有过人之处。东郭牙把曹沫拦下,喝道:“今天是国君相会的日子,任何人都不能带兵器,请您除下兵器。”东郭牙没说谎,当天登上城顶的所有人都不能随身携带武器,包括齐国人在内。但曹沫哪里管得这么多?他没有说话,只是瞪了东郭牙一眼。这一眼里满含着怒火,眼眶都要爆裂了。东郭牙不由得心生寒意……就在这半梦半醒之间,曹沫已经穿越过去,跟着鲁庄公上了城顶。

  双方分宾客坐下。开始的气氛还是蛮和谐的。会谈的最后一个议程是歃血为盟。这也是会议的高潮部分,因为有了盟约,就相当于鲁国承认了齐桓公的盟主地位,意味着齐桓公在称霸的路上又攻克了一座堡垒。齐国大夫隰朋把盛血的玉盂捧来,齐桓公微笑着率先站起来,挽起衣袖准备歃血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直站在鲁庄公身边沉默不语的曹沫突然发飙了。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手把剑,一手拉住齐桓公的衣袖。城上的人全都愣住了。城顶虽然有不少齐国大臣,但均身无兵器。而且此时齐桓公在曹沫手里,势必,所以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有机敏的管仲冲上前去,急切地问曹沫:“您要干什么?您要干什么?”

  曹沫没有开口。管仲看见他眼里微微闪烁了一下,知道他必然有所求,就问:“您需要什么?不妨说出来听听。”我觉得,管仲不但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这种时刻洞察别人心理变化的能力,拿到现代来,还是一位优秀的谈判专家。曹沫喝道:“齐国多年来一直欺负鲁国,抢占了我们不少土地,现在要歃血为盟,没问题,但是首先要把汶阳的土地还给鲁国。”多大的事儿啊,管仲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他回头对齐桓公说:“可以吗?”齐桓公点点头说:“好的。”一场冲突就此解决。曹沫丢掉短剑,代替隰朋捧起玉盂,请两位领导人歃血为盟,于是皆大欢喜。

  比较好玩儿的是,曹沫用武力胁迫齐桓公,并没提前离开,而是继续呆在会议现场,跟平常一样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最后安然无恙地回到鲁国。难道他不怕齐桓公报复他吗?毕竟在齐国的领土上,要做掉他跟杀个鸡一样简单。甚至有不少将士主动请命,但都被齐桓公拒绝了。其实,齐桓公也非常恼怒。曹沫让他在会场上斯文扫地,差点连命都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也几次发火要杀了曹沫,只是管仲劝阻了他,还劝告他按照承诺把土地还给鲁国。管仲说:“大王,我觉得用一块土地换信义是值得的,这是齐国成就霸业需要付出的东西。”齐桓公想了一会儿,长叹道:“匹夫们许下诺言都会兑现,何况一个君王呢?算了算了,把土地还给他们吧。”于是鲁国兵不刃血,收回了失地。

  曹沫劫盟虽然成功了,但其危险系数并不比荆轲刺秦王小。首先,他不是一个人身处重围,身边还有一个鲁庄公需要他保护。其次,齐桓公已经集结了军队在柯城,曹沫等插翅难飞。只不过,他运气比荆轲好一点:齐桓公急于称霸天下,只能以“仁义”来收买人心。这就意味着他有让步和妥协的可能。其次,齐桓公也是一个比较讲“信用”的人,承诺的话是要算数的。当然,曹沫的成功与他自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密不可分。换了一个怯懦之徒,或者一个有勇无谋之徒,都无法完成这场华丽丽的个人秀。这些因素地综合,使得曹沫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刺客第一人,刺客中的战斗机,哦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最佳绩效刺客曹沫的一生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
《鲁人曹沫》一文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是由司马迁编撰的纪传体。其中主要讲述了曹沫这一人物的生平。曹沫,是鲁国人物,曾凭借着自己的勇力侍奉鲁庄公。鲁庄公那时非常喜欢喜欢一些勇士,那时的曹沫还是鲁国的的将军,齐军来犯,曹沫出兵与之相抗,结果大战了三次,都败了下来。后来鲁公得到消息后十分害怕,就将遂邑这块地方献给齐国作为求和。虽然战争失败了,但曹沫仍然一直被重用。一次,齐桓公答应和鲁公会合签订盟约。那天,桓公和庄公一同签完盟约时,就被曹沫用手按着匕首胁迫,桓公身边的人害怕他会有危险,于是都不敢轻举妄动,便问道:“你到底想干什么”曹沫:“齐国一直比鲁国强很多,却一直还要处处压榨鲁国。而现在鲁国的城墙一旦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大王还是谨慎些!”桓公迫于害怕,于是答应归还之前占领鲁国的所有土地。于是当齐桓公说完这句话时,曹沫丢掉匕首面色从容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此时的齐桓公很是气愤,打算要背弃自己的诺...
· 曹沫
生平当时鲁庄公喜爱力士,曹沫便因勇猛有力在鲁国任职。后曹沫担任将军,与齐国交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惧怕齐国,便割让遂邑求和。但仍以曹沫为将,而齐桓公便决定与鲁庄公在柯设坛结盟。当日,齐桓公与鲁庄公在坛上进行仪式,曹沫突然手持匕首挟持桓公,齐桓公左右无人敢动,桓公问曹沫:“子将何欲?”曹沫说:“齐彊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于是答应还回侵略鲁国得到之地。曹沫扔掉匕首,走下坛并面向北面,回到群臣之中就座,面色不变,辞令如常。齐桓公非常愤怒,想反口不还。管仲劝说:“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齐桓公割还侵鲁所得之地,曹沫三战所失去之地,又回到鲁庄公手中。评价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
· 中国古代的“刺客信条”
作者:赵孟最近新闻中,“刺杀”成为了一个热点词汇,人们对刺客这个职业的兴趣突然变大了。正好又有美国电影《刺客信条》刚刚上映,在片中,刺客们信守3条准则:1、不滥杀无辜。2、在众目睽睽之下隐藏行迹。3、绝不危及兄弟会。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什么“刺客信条”呢?中国古代刺客很多,但大都是单干户。中国的政府历来很强大,不会容许黑社会过分坐大,因为那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专门以暗杀为职业的民间团体,在中国很难生存。既然刺客没有统一的组织,那么也就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刺客们性格、才能各异,故事也各有曲折,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在这众多的故事中归纳出几点共同的“刺客信条”来。第一,士为知己者死。说这句话的人是战国初年的豫让。他是晋国人,曾经事奉范氏和中行氏,没有得到重用,无所知名。后来改投智伯,颇受尊宠。智伯被赵、韩、魏三家联合击灭,赵襄子最恨智伯,把他的头刷上漆作饮器。豫让逃跑到山中,叹息说:“嗟乎!士为知...
· 刺客之首曹刿
刺客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册中就有记载。刺客的出现,冲破了传统政治的道德标准,丰富了政治斗争的形式,为政治人物进行政治斗争增加了对付敌人的门径。每当风云变幻之时,政治争斗难解之际,这些被“养蓄”的“死士”、“杀手”,在主子的派遣下,暗藏凶器,入龙潭,探虎穴,直奔政敌……刺客大多来自于下层士人与平民。他们得人钱财,替人消灾,无主体意识,无是非观念,无道义原则。他们或受人恩惠,以死相酬;或杀身成仁,为知己者用;或见义勇为,不爱其躯。当然,也有极少数是舍生为国,殒身不恤的。曹刿就是一著名刺客,其名始见于《左传》与《谷梁传》,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采《战国·齐策》,称曹刿为曹沫。提起曹刿的大名,大凡读过《曹刿论战》这篇古文的人,无不钦佩其对战争中鼓舞士气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把握战机的精辟分析,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齐国内乱,公子小白与公子纠逃亡他...
· 中国古代十大最悲情的刺客
名人传记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秦朝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刺客的活动一般非常,往往趁目标人物不备之时展开刺杀。唐朝诗人李白曾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鲜明地刻画了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下面是就来揭秘中国古代十大最著名的刺客,看看他们都是如何行刺,过程又如何,最终结局又会是怎样吧。1、刺客荆轲:一去不返刺秦王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