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高祖刘邦不喜欢读书人却为何唯独欣赏张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9
转发:0
评论:0
汉高祖刘邦不喜欢读书人却为何唯独欣赏张良?,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刘邦骨子里看不起读书人。不是吗,当年郦食其来的时候,门人

  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刘邦骨子里看不起读书人。不是吗,当年郦食其来的时候,门人说是读书人,让刘邦非常恼火,最后自称是高阳酒徒,门人连忙请他进入,刘邦一看郦食其,立刻和他相见甚欢,可见刘邦对读书人很不客气。不过刘邦很欣赏张良,这是为何:

  其一,张良最初是以豪侠的名义出现。当年张良因为要替韩国复仇,所以曾经派人刺杀秦始皇。这是豪侠之士,和刘邦的性格非常相似。正所谓惺惺相惜,二人也算久仰相互的大名。

  其二,张良救过刘邦的性命。鸿门宴上,杀机四起,刘邦眼看生命攸关。是张良的故人,项羽的叔父项伯前来劝张良赶紧离开。张良不顾自己安危,积极筹划刘邦和项伯搞好关系,接好儿女亲家,最后保全了刘邦,让刘邦得以安全逃脱。

  其三,张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很有谋略。两人初次结合,张良根据自己所学的《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经常采用并欣赏,而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却不能领悟。当刘邦进入韩地,已经是韩王成属下的张良率兵跟随刘邦,两人珠联璧合,很快打败了秦将杨熊的军队,然后西出武关剑指秦地。来到崤关,刘邦想强力攻打,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然后献出计策,先贿赂收买守关将领,然后趁秦军懈怠之时攻打。刘邦照做了,果然奏效,一战进入咸阳。此后,张良劝说刘邦听从樊哙的意见,撤出秦宫,还军霸上、烧断栈道、销毁已经刻制好了的封立六国后裔的印信、封韩信等人为王以合兵打败项羽,刘邦无不一一听从。

  其四,刘邦很大气,不是不喜欢读书人,而是不喜欢斤斤计较的腐儒。至于能够运筹帷幄,腹有良谋的读书人,刘邦是求之不得,比如陈平萧何乃至后来的叔孙通都被刘邦视若珍宝。

  其五,张良懂得进退。革命胜利后,张良立刻表示要做神仙,闭门不出,修道辟谷,与世无争,与世隔绝。他辞谢刘邦的三万户之封的说辞就很中肯,他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这让刘邦很放心,假如当时大臣都这样去做,哪里还会像韩信之流九族被灭。

  刘邦平定天下,对于张良萧何韩信格外赞赏,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见在刘邦心目中,张良是他最信任的读书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刘邦不喜欢读书人但为何却欣赏张良?
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刘邦骨子里看不起读书人。不是吗,当年郦食其来的时候,门人说是读书人,让刘邦非常恼火,最后自称是高阳酒徒,门人连忙请他进入,刘邦一看郦食其,立刻和他相见甚欢,可见刘邦对读书人很不客气。网络配图不过刘邦很欣赏张良,这是为何:其一,张良最初是以豪侠的名义出现。当年张良因为要替韩国复仇,所以曾经派人刺杀秦始皇。这是豪侠之士,和刘邦的性格非常相似。正所谓惺惺相惜,二人也算久仰相互的大名。其二,张良救过刘邦的性命。鸿门宴上,杀机四起,刘邦眼看生命攸关。是张良的故人,项羽的叔父项伯前来劝张良赶紧离开。张良不顾自己安危,积极筹划刘邦和项伯搞好关系,接好儿女亲家,最后保全了刘邦,让刘邦得以安全逃脱。其三,张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很有谋略。两人初次结合,张良根据自己所学的《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经常采用并欣赏,而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却不能领悟。当刘邦进入韩地,已经是韩王成属下的张良率兵...
· 揭秘刘邦不喜欢读书人为何欣赏张良?
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刘邦骨子里看不起读书人。不是吗,当年郦食其来的时候,门人说是读书人,让刘邦非常恼火,最后自称是高阳酒徒,门人连忙请他进入,刘邦一看郦食其,立刻和他相见甚欢,可见刘邦对读书人很不客气。网络配图不过刘邦很欣赏张良,这是为何:其一,张良最初是以豪侠的名义出现。当年张良因为要替韩国复仇,所以曾经派人刺杀秦始皇。这是豪侠之士,和刘邦的性格非常相似。正所谓惺惺相惜,二人也算久仰相互的大名。其二,张良救过刘邦的性命。鸿门宴上,杀机四起,刘邦眼看生命攸关。是张良的故人,项羽的叔父项伯前来劝张良赶紧离开。张良不顾自己安危,积极筹划刘邦和项伯搞好关系,接好儿女亲家,最后保全了刘邦,让刘邦得以安全逃脱。其三,张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很有谋略。两人初次结合,张良根据自己所学的《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经常采用并欣赏,而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却不能领悟。当刘邦进入韩地,已经是韩王成属下的张良率兵...
· 刘邦吕后灭了很多有功之臣为何唯独没动张良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秦汉时人,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图片来源于网络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我一直觉得黄石公是张良为了保全自己,故意编造出来的。首先我要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很严谨的,里面涉及神话的部分也是严密考证的。这与迷信毫无关系。他老人家只是把最有广泛性,普及型的群众意见记述下来,而这种意见的形成是由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所导致的。上古历史伴随神话,这是全球通行的,不必多说。而近代人物的神话傍身,往往是故意的。(司...
· 刘邦吕后灭了很多有功之臣为何唯独没动张良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秦汉时人,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图片来源于网络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我一直觉得黄石公是张良为了保全自己,故意编造出来的。首先我要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很严谨的,里面涉及神话的部分也是严密考证的。这与迷信毫无关系。他老人家只是把最有广泛性,普及型的群众意见记述下来,而这种意见的形成是由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所导致的。上古历史伴随神话,这是全球通行的,不必多说。而近代人物的神话傍身,往往是故意的。(司...
· 刘邦吕后灭了很多有功之臣为何唯独没动张良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秦汉时人,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我一直觉得黄石公是张良为了保全自己,故意编造出来的。首先我要说,司马迁的《史记》是很严谨的,里面涉及神话的部分也是严密考证的。这与迷信毫无关系。他老人家只是把最有广泛性,普及型的群众意见记述下来,而这种意见的形成是由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所导致的。上古历史伴随神话,这是全球通行的,不必多说。而近代人物的神话傍身,往往是故意的。(司马迁对于刘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