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魏雄主:饮马长江震天下最终下场却被宦官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6
转发:0
评论:0
北魏雄主:饮马长江震天下最终下场却被宦官杀,说道少数民族的君主,人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实在成吉思汗之前

  说道少数民族的君主,人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实在成吉思汗之前,有一位草原雄主,同样威名赫赫。关于此人建立的功业,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赞叹道:“左衽之盛,未之有也。” 左衽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司马光的意思是说,在此人的引领下,少数民族的强盛前所未有。

  用古代史官的话来说,他“兼有青、兖,包司、豫,摧赫连,开关中,枭冯弘,吞辽碣,掳沮渠,并河右,高车入臣,蠕蠕远遁;自河以北,逾于大漠,悉为其有;子孙称帝者,百有余年。”,此外他还率领数十万骑兵直抵长江北岸,成为第一个饮马长江的少数民族皇帝,此人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小名佛狸,出生于408年。祖父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父亲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母亲为杜氏。拓跋焘出生后体貌瑰异,且是长孙,因此深得拓跋珪的喜爱,他曾言道:“成吾业者,必此子也”。409年拓跋焘的父亲拓跋嗣继位。422年4月,拓跋焘被封为泰平王,5月被任命为监国。此后拓跋嗣患病,15岁的拓跋焘总理朝政。

  423年11月拓跋嗣病死,拓跋焘即位,成为北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而此时的北魏并不太平,除了着大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外,南方还有的强大的刘宋政权,北方还有虎视眈眈的柔然。虽然此时的拓跋焘还是个16岁的少年,但他的一生注定不会平凡。拓跋焘即位的第二年,柔然六万骑兵攻入云中郡,杀掠吏民。拓跋焘对当时的局势非常清楚,他首先派出使者与刘宋政权交好,然后整顿军队,亲率5万骑兵讨伐。拓跋焘,为人勇健,善于指挥,每战阵亲犯矢石,神色自若,最终北魏军大破柔然骑兵。就在拓跋焘积极整军备战,准备继续对柔然发起攻势时,一个新的时机到来了。425年大夏的建立者、大名鼎鼎的赫连勃勃病死,其子赫连昌即位。拓跋焘立即挥师,亲率3万轻骑袭击大夏。赫连昌完全不是拓跋焘的对手,北魏军俘虏赫连昌,攻破了统万城。

  就在拓跋焘北击柔然,西征大夏时。刘宋的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挑起战争。为了免受腹背受敌的局面,拓跋焘对于刘义隆的挑衅并没有予以理睬,只是在边境地区部署兵力,全力防守。他依然将主要精力对准北方的柔然。从424年449年的25年间,拓跋焘13次率军进攻柔然,扩地千余里,终于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拓跋焘在漠南勒石记功。433年北魏消灭了氐人杨氏在陇西建立的仇池国;436年北魏军攻克北燕国都和龙,北燕灭亡;439年拓跋焘亲征北凉,国君沮渠牧犍在内外交困之下,带文武百官出降,北凉灭亡。拓跋焘征伐四方,统一北方,彻底结束了十六国纷争混的局面。

  447年拓跋焘在平定盖吴起义期间,在邺城的佛塔中得到两枚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后来他又发现寺内藏匿武器,于是拓跋焘下诏灭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运动。此后的北周武帝、后周世宗也曾发起灭佛运动。在盖吴起义时,南方的刘宋政权与盖吴相勾结。450年2月,拓跋焘亲率大军10万南进,围攻悬瓤。宋将陈宪率不足千人的守军奋力抵抗。北魏军围攻40余日不能破城。刘宋派出援军救兵,拓跋焘撤围北还。北魏撤军后,宋文帝决定立即大举北伐,调集20多万大军,兵分三路。宋军围攻滑台近3个月,却一无所获。时至10月,天气转凉,拓跋焘亲率大军来援。宋将王玄谟见北魏大军逼近,惊慌失措,弃军逃跑,导致宋军惨败。

  魏军初战告捷,拓跋焘命诸将分兵5路,大举南下。北魏军一路势如破竹,“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451年正月初一,五路大军同日抵达长江北岸。拓跋焘在瓜步山建起行宫,大会群臣。此时的北魏军根本没有条件渡过长江,饮马长江更多的是一种恐吓,炫耀。正月初二,拓跋焘掠民户5万余户,焚庐舍撤军北还。可以说拓跋焘南征摧毁了“元嘉之治”,但他却在猜忌中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在中丢掉了自己的性命。拓跋焘晚年脾气变得暴躁,经常擅杀大臣,却又常常在杀完人之后后悔莫及。在宦官宗爱的煽动挑拨下,拓跋焘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太子拓跋晃。事后拓跋焘发现太子死的冤枉,他又十分后悔。但宗爱见状后,怕被皇帝诛杀,于是他先下手为强。

  452年3月宦官宗爱谋杀了时年四十五岁的拓跋焘。此后宗爱矫皇后令,杀死东平王拓拔翰,迎立南安王拓拔余。由于拓跋余想夺回皇权,又被宗爱所杀。宗爱连杀两位皇帝,引起朝野震动,朝臣们联合,杀死宗爱,迎立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拓跋濬。此后的北魏朝廷逐渐走上正规。《魏书》的作者魏收曾这样评价拓跋焘:“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魏雄主拓跋焘:饮马长江震天下最终被宦官杀!
说道少数民族的君主,人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实在成吉思汗之前,有一位草原雄主,同样威名赫赫。关于此人建立的功业,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赞叹道:“左衽之盛,未之有也。”左衽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司马光的意思是说,在此人的引领下,少数民族的强盛前所未有。用古代史官的话来说,他“兼有青、兖,包司、豫,摧赫连,开关中,枭冯弘,吞辽碣,掳沮渠,并河右,高车入臣,蠕蠕远遁;自河以北,逾于大漠,悉为其有;子孙称帝者,百有余年。”,此外他还率领数十万骑兵直抵长江北岸,成为第一个饮马长江的少数民族皇帝,此人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小名佛狸,出生于408年。祖父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父亲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母亲为杜氏。拓跋焘出生后体貌瑰异,且是长孙,因此深得拓跋珪的喜爱,他曾言道:“成吾业者,必此子也”。409年拓跋焘的父亲拓跋嗣继位。422年4月,拓跋焘被封为泰平王,5月被任命为监国...
· 四十岁从宦官当上宰相,最后却被刺杀
在历史上至尊的权利当然是最大的,然而却一直有人想要有更大的权利,所以皇帝的权利就会缩小,这对于极为尊贵的皇帝来说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就会用各种办法清除自己的威胁。在唐代宗的时候,一个刺客进入到了一个王府,利用自己的武艺很快就杀了主人,而且还把死者的一条胳膊给带走了。他刺杀的可是一位王爷,更是之前的宰相和大将军,但是第二天皇帝只是简单问了这件事,去祭祀的时候,王爷的胳膊也被摆在桌子上,原来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主意。这个被刺杀的人就是李辅国,他是一个宦官,因为家里太贫困,所以被送到宫里面做了一个喂马的小奴才。他没有什么大的能力,长得也非常丑,但是人非常踏实,养的马非常好。也正是因为这个技能,他被推荐到了李亨的身边。后来发生了唐朝最大的叛乱,这个宦官又跟随着自己的主子进行了兵变,让李亨提前就成为了至尊。因为一起经过这么大的事情,所以李亨对他也是越来越信任,把他的名字也改成了辅国。他来到太子身边的时候...
· 功高震主
功高震主功高震主功高震主的意思功高震主是什么意思功高震主什么意思功高震主的近义词功高震主的反义词功高震主的拼音【成语意思】: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用法分析】:功高震主作宾语、定语;指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成语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ōnggāozhènzhǔ【英语翻译】:One’sgreatmeritsmakethekingfeeluneasy.【成语声母】:GGZZ【功高震主的近义词】:功烈震主【近似成语】:主忧臣辱: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主守自盗: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主圣臣良: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
· 解密:北魏雄主孝文帝拓跋宏为何会英年早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拓跋宏的这首诗表明了其心怀远大志向,念念不忘南北统一大业。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拓跋宏只活了三十三岁便离开了人世。关于他的英年早逝,普遍认为他是得知皇后偷情,被活活气死的,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拓跋宏是因为疾病加劳累而死。拓跋宏究竟得了什么病?《魏书·高祖纪》中说他从“不豫”,到“疾甚”,最后“驾崩”,并没有说明病症;而在拓跋宏的御医徐謇及元澄、元勰等几位近臣的传记中,对拓跋宏的病症却有所透露。《魏书·元澄传》称拓跋宏“疾患淹年,气力惙弊”,《魏书·元勰传》称拓跋宏“气力危惙”,《魏书·徐謇传》称拓跋宏“心容顿竭,气体羸瘠”,患的是“沉劳”和“笃瘵”。在古汉语中,“惙”的意思是指气短促而微弱,即呼吸有障碍;“劳”同“痨”,即痨病;...
· 秦国四雄主
中国历史秦国四雄主是指战国时期对秦国的发展、强大,以及秦国最终吞并其它六国起着重要作用的四个关键君主,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1、秦孝公秦孝公(前381—前338年),嬴姓,名渠梁。秦献公嫡子。公元前361年即位,时年二十一岁。秦国之兴,源远流长,而秦国之强,自孝公始。秦孝公信用商鞅、厉行变法,以法治、耕战富国强兵,使秦国很快跃居战国首强。秦孝公励精图治,下令求贤,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孝公、商鞅主持的变法最全面,最系统,最彻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嬴姓,名驷。公元前338年即位。他是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国君,是秦国第二代“法治”君主。他虽杀害了商鞅,却又继承了商鞅的事业,致力于法治和耕战。他的举措对秦国法制的完善和法治传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确定以“连横”破“合纵”的外交方略,多次击败各国联军。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锗的谋略,出兵伐蜀国和巴国,设置巴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